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在宁夏六盘山区宜采用普通地膜膜侧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干旱年份宜选择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已成为大力发展旱地谷子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优势,着重介绍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栽培技术要点,为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夏播旱地谷子渗水地膜穴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对夏播谷子产量的影响机制,测定并分析了谷子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农艺性状以及抽穗期功能叶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浇水、降雨量356 mm的情况下,渗水地膜穴播栽培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57%。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在各生育时期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表现为株高略高于对照,茎秆粗壮,穗子较大;抽穗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主要功能叶片的叶面积高于对照,说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期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大,有效光合面积增加,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是增产的关键;在群体亩穗数和出谷率相当的基础上,个体产量要素单穗重、穗粒重显著提高,使产量大幅提高。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了45%以上。渗水地膜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穴播既保证了群体顶土出苗,又减少了多余谷苗对水肥的浪费,因此,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可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谷子旱地渗水地膜全覆盖精密穴播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山西普通地膜旱地谷子产量不断降低,渗水地膜由此发明并运用于旱地谷子种植。渗水地膜和2MB-1/4型铺膜穴播机组装配套形成的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是旱地谷子高产示范模式。连续2 a在山西省神池县红崖子村进行了渗水模式和普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地积温、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综合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合理的非均衡群体结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陟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180-180
谷子渗水地膜机械穴播技术是一项节水、省工、增产的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渗水、保墒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谷子进行渗水地膜机械穴播每亩播7000穴,3-4万左右苗,从而达到谷子少间苗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和间苗困难的问题,可以起到减少繁重间苗工作量,对谷子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温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设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采用拉丁方设计,研究了谷子生长期间土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谷子生长各时期,渗水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渗水地膜覆盖在谷子生长前期温度高于露地,在谷子生长中后期温度低于露地。  相似文献   

9.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地膜覆盖的含水量;渗水地膜在显著提高地温的同时可以降低午时的极端高温;渗水地膜覆盖的冬小麦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增产15.7%,比不覆盖小麦增产102.2%。  相似文献   

10.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谷子营养全、品质好、价格高,是浑源县主要的特色杂粮之一,可是由于间苗用工多、产量低,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随着渗水地膜和与之配套的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谷子免间苗、高产优质。文章从各个技术环节,总结了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谷子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就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运用机械进行穴播,既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又提高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效率,实现节省劳力、增产增收的一项实用种植技术。定西地区于1996年开始地膜谷子机械穴播技术的应用试验,将小麦穴播机应用到...  相似文献   

12.
设渗水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种植3个处理,研究3个处理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降雨稀少时,具有蓄集小雨及保墒的作用,有利于谷子等旱地作物出苗;在夏季高温季节,具有调温、透气、蓄墒的效果;在促进谷子生长方面,渗水地膜覆盖种植,谷子株高高于其他2个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提高49.6个百分点,较普通地膜覆盖提高23.6个百分点,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渗水地膜穴播技术促进谷子等作物生长发育,是一项旱作高产技术,研究其推广范围与相应的扶贫效应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谷子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及增产效应,调查其推广区域及扶贫效果,发现该技术在山西省推广种植过程涉及大多数地区,贫困县占比为50.0%~100.0%;该技术使农民增产又增收,典型贫困县增产幅度为37.4%~89.0%,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显著增加。渗水地膜机械化高产穴播谷子免间苗技术将科技创新与特色杂粮产业相结合,随着其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规模的发展壮大,将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开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脱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借鉴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技术的优点 ,将机械穴播运用到谷子的地膜覆盖种植上 ,使机械穴播与地膜谷子种植有机结合 ,可大大提高谷子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在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促进谷子早熟及增产增收诸方面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一、穴播机的选用目前尚无地膜谷子穴播专用机械 ,生产中可选用2BX -2型小麦穴播机种植地膜谷子 ,其播种量可以调节 ,易于控制播种密度 ,能取得较好的播种效果。二、茬口的选择谷子适应性广 ,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 ,但谷子忌连作 ,必须实行轮作倒茬 ,以减轻病害及杂草滋生 ,提高产量。谷子的前茬作物以豆茬…  相似文献   

15.
宁夏海原地区位于干旱地带,谷子是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谷子种植面临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宁夏海原地区“张杂谷13号”谷子进行3种不同类型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膜和全降解生物智能地膜)、不同覆盖技术(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谷子根系发育快,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技术。因此宁夏海原地区谷子进行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后增产明显,经济效益高,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阐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的优点及无公害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地倒茬与精细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推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襄垣县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降雨相对集中,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有效积温3300℃,无霜期155天以上,年降水量550 mm,具有谷子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但谷子产量总体不高,费工费时,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旱平地一膜四行V形沟穴播谷子技术模式,采用V形沟集水、播种孔渗水,集无效降雨为有效降水,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地膜全覆盖减少暴雨对土壤冲刷打压,减少了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耕作层变疏松,根系平铺伸展舒适;水、气、温、肥协调,谷子耐旱能力增强。2019年全县利用该技术种植的谷子达3000亩,平均亩产量275 kg,比常规对照亩增产145 kg。  相似文献   

18.
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技术是协调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和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提高旱地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对研制成的1 300 mm×0.007 mm PPC基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旱地谷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谷子生育前期有较好的增温、保墒功能;在谷子生育后期,地膜降解效果良好;与2MB-1/3铺膜穴播机结合集成的技术模式,有延长膜的安全期和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测试表明,45 d内0~60 cm土壤含水率比PE地膜的高0.56百分点;65 d内5 cm地温的增温作用与PE地膜的基本一致;膜面出现裂解时间50 d左右,180 d后地面膜的质量残留率为36.8%,土壤中膜的质量残留率为28.8%。  相似文献   

19.
在宁南干旱区采用田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膜穴播模式谷子和糜子生长期主要农艺性状、耗水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穴播谷子产量为5 751.0~6 453.0 kg/hm~2,增产效果依次为渗水微膜、普通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较不覆膜穴播增产48.4%~66.5%,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7.40~19.95 kg/(mm·hm~2),较不覆膜穴播提高58.9%~82.2%。覆膜穴播糜子产量为4 525.5~5 040.0 kg/hm~2,较不覆膜穴播增产53.9~71.3%;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4.25~16.95 kg/(mm·hm~2),较不覆膜穴播提高31.9~56.9%。在干旱半干旱区干旱胁迫环境下,渗水微膜穴播、垄上覆膜+沟内穴播是实现谷子和糜子种植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0.
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发的渗水地膜、播种覆膜一体机成果及专利技术产品与精量机穴播、免间苗、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山区、丘陵区及广大的干旱冷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