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省2011—2016年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6年,在贵州省设置17个鼠情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共置夹418941个,捕获鼠类8613只,鼠种种类隶属啮齿目和食虫目14种.住宅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鼠数的52.83%、26.04%,农田区(稻田、旱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57.43%.住宅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04%,农田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10%.鼠类种群数量与历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黄光鹏  韦宗悌 《广西植保》1993,(2):25-27,38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田鼠情的预测预报,我们于1988~1991年在广西的灵川、上林和灵山三县开展了农田鼠情监测工作.鼠情监测点的设置,分别代表了桂北、桂中和桂南区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方法1.1 在每一固定样方内,每月重复每夜异位连续布夹三晚,每晚100夹,共300夹次捕鼠,计算平均捕鼠率,测定害鼠相对密度消长情况;1.2 将捕获害鼠按鼠种、年龄分类,测定优势种鼠的不同年龄组鼠消长情况;1.3 在农田鼠情监测的基础上,探索鼠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4.
黄毛鼠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鼠种,1985年至1987年调查所捕获的1357只农田害鼠中,黄毛鼠就占578%。为了把握农田灭鼠的最佳时机,更有效地防除农田害鼠,以保护农作物丰产丰收,笔者对黄毛鼠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方法采用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的120X60mm中型铁皮鼠夹调查,用曲线市夹法,每sin一夹,以新鲜油条或花生米作饵料,每月固定在月中旬调查一次,每次投放鼠夹300只,夜放晨收,分别记载黄毛鼠雌雄数量,并对雌鼠逐一解剖,观察记载其怀孕情况,孕仔数。二、研究结果1.田间消长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毛鼠…  相似文献   

5.
94年农田害鼠回升及其主要原因宜城市植保站张道巡1994年的农田害鼠有明显回升。特别是主要害鼠尤其为突出。据1994年1—10月共布鼠夹6006个,捕获害鼠585只、捕获率为9.69%,其中室内布夹3000个,捕鼠318只,捕获率为10.6%,农田布...  相似文献   

6.
利用笼捕和夹捕相结合的方法,对万柏林生态区害鼠种类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害鼠发生严重,笼捕率高达46.94%,夹捕率可达28.43%。根据捕获结果,结合现场勘察可以确定至少有6种不同的害鼠在万柏林生态区发生危害,分别为社鼠、岩松鼠、花鼠、褐家鼠、小家鼠和棕色田鼠,其优势鼠种为岩松鼠和社鼠。笼捕法和夹捕法捕获的害鼠种类及捕获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笼捕法对岩松鼠的捕获效果较好;夹捕法对社鼠的捕获效果较好,对岩松鼠、花鼠的效果较差。经田间试验,0.005%的溴敌隆毒饵对万柏林区害鼠种群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以用于大范围内的灭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夹捕法和开洞堵洞法对隰县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西瓜田鼠害进行调查研究,共发现害鼠9种。其中地面活动害鼠8种,以子午沙鼠、长尾仓鼠为优势种;地下害鼠1种,为中华鼢鼠。从总体看,以中华鼢鼠和子午沙鼠为害最大。因鼠为害造成西瓜缺苗率超过7.5%,果实损失率达2.5%左右,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54.60万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贵州省岑巩县不同生境的鼠种种类、组成及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月在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置夹进行鼠情监测,对贵州省岑巩县2003—2022年鼠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岑巩县农区鼠种有9种,其中,住宅区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61.78%、32.44%,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2.13%。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捕获率分别为2.08%、1.13%、1.26%,平均捕获率为1.49%,每年在3—4月和9—10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3种主要害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当地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方法可选择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广东省典型作物种植区害鼠群落结构状况,采用夹夜法对分布在省内5地(市)的代表性样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黄毛鼠、小家鼠是省内作物种植区优势密度鼠种,板齿鼠为次优势密度鼠种;黄毛鼠、板齿鼠是省内作物种植区的两种优势生物量害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等家栖鼠在作物种植区的密度及生物量也有明显升高.分析调查结果,黄毛鼠、板齿鼠依然是本省作物种植区主要害鼠鼠种.在防控中必须重点针对其生物学习性研究持续治理对策.同时,要密切注意害鼠群落中家栖鼠密度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以全面做好农业鼠害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1 测报模型 y=-0.92 8.77x(d=0.90) y——9月中旬夹捕率(%) x——4月中旬夹捕率(%) d——决定系数 夹捕率——同块地置木板夹,连续捕三天,捕获鼠占总夹夜次数的比率。2 对河北大仓鼠数量发生的测报意见 1993年在河北省饶阳县、固安县两个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