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吉林省水稻品种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优质稻米品种系谱分析及主要推广品种的品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优质稻米品种的遗传基因主要来源于日本的下北和藤坂5号后代衍生系统。(2)80年代以来,在育成推广品种的品质亲缘关系中品质的遗传基因来源于三大群,即下北、藤坂5号和吉粳60后代的衍生系统。(3)通过对日本优质品种和吉林省主要掖品种7项主要品质指标的对比分析,日本的优质光与吉林省品种品质血缘距离较远。因此,要改变目前稻米品质垩白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一级优质水稻品种在提高产量时稻米食味品质则会显著下降;通过增加穗长、谷/草、经济系数、主茎二次枝梗数、饱满千粒重,降低单穴草重、一次枝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不利于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3.
再论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优质米品种品质、栽培技术和优质米生产区划的现状分析得出 :①目前推广的优质稻米品种的商品品质、直链淀粉含量、食味需进一步改良 ,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②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栽培技术要规范。③优质稻米品种区划不仅要以特征特性为依据 ,更要以品质变化规律为区划的依据 ,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水稻生产现状,气候条件,测评吉林省主推品种的品质后得出:1.吉林省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所需要的光、温、水要求。2.吉林省目前推广品种的品质部分指标达国家颁布优质二级标准,综合评价为中质标准。3.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不良环境条件下稻米商品品质下降明显。4.粗糙的稻米加工造成碎米增多,市场竞争力低,同时指出:加快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第一,培育优质稻米品质。第二,改善目前生产上的不良环境,推广先进技术。第三,提高稻米加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优质育种目标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水稻推广品种的品质现状,明确了吉林省育成品种稻米品质与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的差距主要是垩白米率高,垩白大和直链淀粉含量高,同时根据国内外对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提出了吉林省优质食用品种的育种方法及各项品质性状的选择目标。对于今后优质米品种的选育方向,作者认为,必须高产与优质相结合,优质与抗病相结合及优质与耐冷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第八届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鉴评共评选出优质食味水稻品种5个,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两方面均表现优良。其中吉粳515、吉农大538等2个水稻品种食味值评分高于对照品种"秋田小町"。本次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鉴评的依据是《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这一吉林省地方标准,准确科学地评价了吉林省近年来选育的水稻品种的食味水平,并为今后吉林省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鉴评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稻米品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现状及自然条件进行剖析指出:①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及优质品种品质中等偏下,与日本、韩国优质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②吉林省是我国优质粳稻主要生产基地,但名牌稻米产品不多,在国内外优质米市场竞争能力弱。③目前吉林省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先进,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快速发展时期。作者同时提出了发展绿色优质米的生产对策:①吉林省具有独特的优质米生产环境和自然气候,要加强对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高稻米品质。②开展对绿色优质水稻栽培研究,建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③科学、合理进行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来源 品星一号是日本优质米品种一见钟情(一目惚)和舞姬的杂种第8代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后代中筛选育成的优质米新品种。品星一号于2002年1月审定为吉林省主要推广的优质米新品种,并统一编号为“吉粳81号”:2005年得到国家品种保护权。品星一号在2002年吉林省第三届优质米评选活动中,大米外观、食味、仪器分析的营养品质及综合分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现状,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地质量退化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及质量提升对策,具体包括合理规划、转变模式、加强治理、建立机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优质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个优质米品种,在6个试验地点对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进行分析,提出优质米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土壤酸碱度、降雨量、温度和日照等影响米质的气候环境因素,对我省优质米产地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成就、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回顾了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水稻育种成就及进展。提出了“十五”期间水稻优质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战略,使吉林农业大学水稻优质育种和超高育种向以有性杂交及“籼粳架桥”为主、现代生物技术为辅的育种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旱稻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吉林省旱稻研究的历史,概括出旱稻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旱稻研究现状;从节水稻作的角度,简述了吉林省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旱稻需水特点;提出旱稻种植中的问题及旱稻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2002年参加吉林省优质米鉴评的20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 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垩白粒率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二级标准,胶稠 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整精米率与垩白 度各品种(系)间有差别;垩白粗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5,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 -0.458,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4,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526,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519,P<0.05),与稳粒数和实穗拉数呈极显著或显 著负相关(r=-0.552,P<0.01;r=-0.538,P<0.05);千粒重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5)。 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稳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3年对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3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和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病的抗性表现较差,在所有的参试品种中无高抗穗瘟的品种,所以,在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抗稻瘟病品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吉林省春小麦主要是种植面积较小,缺乏优质、抗病性强的春小麦新品种;不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轮作方式,导致出现倒伏及病虫草害高发;缺乏大型加工企业,种子市场不成熟,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吉林省春小麦的种植面积。故而应引进优势资源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轮作体系;提高吉林省春小麦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吉林省2003年中早、中熟4个品种区域试验点38个参试品种12项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各品质性状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垩白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粒长的国家一级达标率极低;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环境(地点)间都有极显著差异,而且各品质性状均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参试品种均以品种效应为主,品种效应最大的是直链淀粉含量,环境效应最大的是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可利用资源量为3 113.37万t,秸秆总量表现为"一高两低",即玉米比重大,水稻和大豆比重小;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东部低。依据吉林省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将吉林省秸秆资源划分为富集区、相对富集区、一般区、贫乏区,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