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水温为(27±1)℃、盐度为10条件下,单剂量(100 mg/kg)口灌给药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SD:甲氧苄啶TMP=5:1)后,SD和TMP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结果显示,拟穴青蟹口灌复方磺胺嘧啶后,血淋巴中SD和TMP药物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SD和TMP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9.56 mg/L和2.79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17.6 mg/L.h和82.7 mg/L·h;肝胰腺是SD和TMP峰浓度最高的组织,其Cmax分别为59.36 mg/kg和74.82 mg/kg.由此可见,大量TMP蓄积在肝胰腺中,进入血液循环的TMP很少.在鳃组织中,SD和TMP的Cmax分别为51.89 mg/kg和42.58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28 h和25.29 h;鳃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较高,且消除速度较快,推测其在药物代谢中承担着消除功能.在肌肉中,SD和TMP的Cmax分别为44.95 mg/kg和10.09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5.09 h和35.08 h.以0.1 mg/kg和0.05 mg/kg分别为SD和TMP的最高残留限量(MRL),95%置信区间,推算SD和TMP在拟穴青蟹肌肉中的理论休药期分别为290.6 h和302.8 h,在肝胰腺中分别为340.4 h和377.0 h.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福建厦门海区和浙江宁海海区冬季拟穴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厦门海区拟穴青蟹冬季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鳃(4.02 mg/ml)、肝胰腺(3.12 mg/ml)和肌肉(4.35 mg/ml)中显著高于宁海海区拟穴青蟹鳃(2.49 mg/ml)、肝胰腺(2.22 mg/m...  相似文献   

3.
在120 mg/kg单次药饵投喂和首剂量投喂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甲氧苄啶=5∶1)120 mg/kg后,再按60 mg/kg的剂量连续5 d投喂条件下,采用HPLC法研究了复方磺胺嘧啶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次给药下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在罗非鱼血浆、肌肉、肾脏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6.82和5.99,23.40和13.49,13.43和6.53,15.9和11.02 h,甲氧苄啶在各组织中的消除均快于磺胺嘧啶。给药24 h内,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比值(SD∶TMP)均在1~40∶1(除了肾脏4 h采样点为0.71)的理想抑菌浓度范围内,提示5∶1给药比例在罗非鱼上使用能够达到理想的体内抑菌效果。血浆较组织中具有更高的比值,这与甲氧苄啶在体内的快速分布特性一致。连续给药情况下,磺胺嘧啶的浓度较单次给药情况下显著提高,甲氧苄啶的浓度较单次给药并未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甲氧苄啶较快的代谢速率及体内快速分布有关。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070—2002号公告中对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1 mg/kg,甲氧苄啶MRL为0.05 mg/kg的规定,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情况下,计算的休药期结果一致,建议本实验条件下的休药期不低于12 d。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2021,51(4)
为研究恩诺沙星乳新剂型及其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分布,在(30±1)℃养殖水温下,对罗非鱼单次口灌10 mg/kg恩诺沙星乳,在0.5、1、2、4、6、8、12、18、24、48、72、96、120、144、168 h取样,样品处理后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显示:恩诺沙星在罗非鱼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_(max))为2 h,峰浓度(C_(max))为4.38 mg/L;环丙沙星在罗非鱼血浆中的T_(max)为8 h,C_(max)为0.1 mg/L;恩诺沙星在罗非鱼肝、脑、肌肉、肾中的T_(max)分别为1、2、4和6 h,C_(max)分别为12.37、4.31、6.22和7.82 mg/kg,消除方程分别为C=3.96e~(-0.0232t)、C=7.52e~(-0.0253t)、C=6.04e~(-0.015t)、C=2.73e~(-0.0205t);环丙沙星在罗非鱼肝、肌肉、肾中的T_(max)分别为4、6和6 h,C_(max)分别为0.39、0.15和0.23 mg/kg,消除方程分别为C=0.11e~(-0.0186t)、C=0.29e~(-0.0184t)、C=0.17e~(-0.0132t)。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乳在罗非鱼体内吸收迅速,大部分以恩诺沙星原药代谢出体外,仅有3.22%~6.03%恩诺沙星被代谢成环丙沙星,虽然环丙沙星含量低但在罗非鱼体内比恩诺沙星更难消除;建议罗非鱼以10 mg/kg口灌恩诺沙星乳用于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周帅  胡琳琳  房文红  周凯  于慧娟 《水产学报》2011,35(8):1182-119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盐度33条件下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0 mg/kg)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血淋巴和组织中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基于统计矩原理的非房室模型进行计算。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拟穴青蟹给药后,血药达峰快,分别为0.5 h和1 min,达峰浓度分别为12.90和31.86 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16.1和816.8 μg/(mL·h)。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组织中分布较广,口灌给药下肌肉和肝胰腺AUC分别为445.9和817.6 μg/(g·h),肌肉注射给药下的AUC分别为554.7和2 573.7 μg/(g·h)。与其它水产动物相比,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消除速度为中等水平,口灌和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后血药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6.45和57.02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054和0.012 L/(h·kg)。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代谢生成环丙沙星的量较少,口灌给药下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的AUCCIP/AUCENR分别为6.66%、3.66%和4.78%,肌肉注射给药下,其相应值分别为4.16%、7.24%和1.48%,在拟穴青蟹体内起药效作用仍是以恩诺沙星为主。以Cmax/MIC、AUC0-24/MIC评价恩诺沙星在青蟹体内的药效作用,建议给拟穴青蟹以10 mg/kg剂量每隔24小时投喂一次恩诺沙星,对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以相同浓度(30mg/kg)烟酸诺氟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口灌给药后,药物在试验鱼血液、肝胰脏、肾脏中的药动学特征。相同给药剂量下,烟酸诺氟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在松浦镜鲤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均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t_(1/2ka))分别为0.061h、0.043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9.969h、14.972h,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327h、0.272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6.247mg/L、13.423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3.015mg·h/L、89.907mg·h/L,表观分布容积(V_d)分别为4.347L/kg、2.084L/kg。结果表明:在相同给药剂量下,乳酸诺氟沙星的吸收和消除速率均快于烟酸诺氟沙星,药物种类显著影响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霉素,研究土霉素口灌给药途径下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锯缘青蟹口灌给药土霉素50 mg/kg后,其血浆、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药峰浓度分别为16.78±1.98 mg/L、9.39±2.12μg/g和32.12±6.12μg/g,达峰时间分别为4 h、8 h和4 h。血浆中土霉素浓度-时间关系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分布广泛,其表观分布容积(Vd)为2.129 L/kg;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200 h和47.856 h,总体清除率(CLs)为0.063 mL/(kg.h)。肌肉和肝胰脏中土霉素浓度与时间关系的药动学参数采用统计矩原理分析,其消除半衰期(t1/2 z)分别为60.145 h和71.009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054 g/(kg.h)和0.037 g/(kg.h)。土霉素在精巢和卵巢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 h和12 h,峰浓度分别为9.83μg/g和10.26μg/g。给药后24 d时,血浆、肌肉、肝胰脏、精巢和卵巢中土霉素含量都已低于0.10μg/g。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消除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恩诺沙星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科学合理应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在海水(盐度33)水温为(28.0±1.0)℃下,斑节对虾口灌恩诺沙星(剂量30 mg·kg-1)后,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给药后斑节对虾血淋巴恩诺沙星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恩诺沙星在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h、2 h和2 h,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17.82 mg·L-1、5.02 mg·kg-1和96.75 mg·kg-1。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7.12 h、72.31 h和37.78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11 L·(h·kg)-1、0.21 kg·(h·kg)-1和0.02 kg·(h·kg)-1  相似文献   

9.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该药物在水体、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μg/L浓度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底泥中阿维菌素峰浓度、曲线下面积和半衰期分别为1.25μg/kg、469.2μg/(kg·h)和115.5 h,说明伊乐藻中的相应值分别为8.75μg/kg、2521.7μg/(kg·h)和315.0h,说明伊乐藻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作用。该模拟系统中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阿维菌素具有明显的吸收,其血液、肾、鳃、肝和肌肉组织阿维菌素的最高浓度(C_(max))依次为50.9、45.37、21.25、15.47和11.9μg/kg;而该模拟系统中的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仅鳃组织检出阿维菌素,其C_(max)在12h为8.08μg/kg,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均未检出阿维菌素。生物富集系数F_(BC)值显示,对阿维菌素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鲫鱼、伊乐藻、中华绒鳌蟹、底泥,显示阿维菌素在不同分配相和不同生物组织的富集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和残留消除规律,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甲砜霉素混饲口灌后在大菱鲆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等样品中的时间-浓度变化。甲砜霉素以3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采集给药后48 h内的药时数据,并以DAS软件非房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甲砜毒素在大菱鲆血浆中达峰浓度(C_(max))和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1.968μg/m L和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319.754 mg/(L·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6.206 L/kg,平均滞留时间[MRT_((0—∞))]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33.984 h和45.841 h。甲砜霉素在大菱鲆的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达峰浓度(C_(max))分别至22.346、27.128和47.718μg/g;在肝脏中达峰时间较快(4 h),在肌肉和肾脏组织中均在9 h;在肾脏中的达峰浓度(C_(max)=47.718μg/g)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最大,为517.768 mg/(L·h),表明肾脏对甲砜霉素的吸收能力最高;在肝脏中的平均滞留时间[MRT_((0—∞))=36.565 h]最长,消除半衰期T1/2z为42.370 h,即给药后48 h内甲砜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较慢。甲砜霉素以60 mg/kg的高剂量单次给药后,采集30 d内的药时数据并以WT程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理论休药期分别为8.90、10.64、18.19和23.95 d。本研究结果可为甲砜霉素在大菱鲆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3种药物在甲鱼体内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呋喃唑酮、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各以3种水平分别混入饲料中投喂甲鱼(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药饵时间分别为7d和14d。停药后24、72、120和240h分别取血液、肝、肾和肌肉测定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呋喃唑酮的吸收量甚微,4种样品中均未检出残留,说明该药只适用于肠道疾病的防治;磺胺嘧啶在4种样品中均可检出,在停药后24h,血液中含量最高,然后迅速降低,72h降至最低,240h则不能检出;诺氟沙星的药物残留变化状况与磺胺嘧啶相似。残留排除速度以肌肉中最慢,以停药24h残留量为标准,停药120h磺胺嘧啶残留率为76.8%(1.65-2.37μg/kg),诺氟沙星为46%(0.81-0.93μg/kg);停药240h则分别为25%(0.63-1.11μg/kg)和24.2%(0.35-0.44μg/kg)。血液、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水平随给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给药时间的长短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影响不大,但在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则随给药时间的加长而显著增加(P<0.05)。建议饲喂磺胺嘧啶或诺氟沙星的甲鱼应在停药10d后上市。  相似文献   

12.
健康牙鲆口服剂量为100 mg/kg的甲氧苄氨嘧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物在牙鲆肌肉、血液、肾脏、肝脏质量浓度变化,并通过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甲氧苄氨嘧啶在肌肉、血液、肾脏、肝脏4种组织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在上述4种组织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8.72、12.942、3.13 h和19.49 h;达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3.80、18.23、32.79、27.40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64、21.471、6.72 h和15.99 h。口服甲氧苄氨嘧啶,在牙鲆体内吸收与消除较慢,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温(25±1)℃条件下,盐酸氯苯胍(robenidine hydrochloride,ROBH)以20 mg·kg~(-1)单剂量拌饲药饵给药后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药动学及在肝胰脏、肌肉、喉、肾脏、肠、鳃、脑和胆汁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饵给药后异育银鲫血浆中盐酸氯苯胍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_(max)为4 h,血药浓度峰值C_(max)为1.117 m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68.39 mg·L~(-1)·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56.86 h。盐酸氯苯胍在异育银鲫组织中分布较广,C_(max)大小依次为:肠、肾脏、肝胰脏、胆汁、鳃、喉、脑和肌肉;AUC_(0-∞)大小依次:肠、肾脏、胆汁、肝胰脏、喉、鳃、脑和肌肉。异育银鲫摄食药饵后,盐酸氯苯胍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肝胰脏,经血液循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最后主要从肾脏排出,这也与其较大的V_d值相印证。研究还发现,粘孢子虫感染异育银鲫的喉、鳃和脑等组织均有盐酸氯苯胍分布,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若以10μg·kg~(-1)为肌肉中最高残留限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15 d。  相似文献   

14.
甲砜霉素在鲤鱼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在(26±2)℃的养殖水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研究了以30 mg/(kg·bw)的剂量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进行单次投喂药饵后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TAP)在鲤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DAS 2.0动力学软件分析TAP在鲤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结果表明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TAP在肌肉、肾脏、肝脏、鱼皮、鳃、脾脏和血浆各组织的药物达峰时间(T_(peak))分别为16、2、16、8、0、2和16 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15.6、35.3、12.4、9.0、33.0、11.6 mg/kg和21.0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84.5、1578.1、777.3、541.1、0.1、478.1 mg/(kg·h)和485.1 mg/(L·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11.4、100.2、54.2、41.1、69.5、38.0和71.9 h。TAP在鲤鱼体内各组织的分布和消除速率相差较大;在肾脏中的药物达峰时间短且达峰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其消除半衰期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肾脏是鲤鱼体内TAP蓄积和代谢的主要器官。按照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文件规定,TAP在水产动物中最高残留限量(MRL)不得高于50μg/kg,本研究中,肌肉、肾脏、肝脏、鱼皮、脾脏和血浆的TAP残留量低于MRL的时间分别从第16、16、12、12、12、10和12天开始,将肌肉和肾脏作为TAP药物残留的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得低于16 d。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呋喃西林主要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设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以20 mg·L-1和80 mg·L-1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河蟹(扣蟹)60 min后,转移至饲养池塘中,并在给药后1 h、2 h、4 h、8 h、12 h、24 h、2 d、4 d、8 d、12 d、16 d、20 d、30 d、40 d、50 d、60 d、80 d、100 d、120 d、150 d进行各组织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停药2 h时,2个浓度试验组河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中SEM均达到高峰,其中,20 mg·L-1试验组测定值分别为(152±21.7)、(234.0±12.0)、(3 160±169)μg·kg-1,80 mg·L-1试验组测定值分别为(327±31.2)、(372±27.2)、(4 623±247)μg·kg-1。停药2 h后,2个浓度试验组河蟹各组织中SEM均呈现不同的消除速率,其中20 mg·L-1试验组的消除速率分别为0.315μg·(kg·h)~(-1)(肌肉)、0.487μg·(kg·h)~(-1)(肝胰腺)和4.39μg·(kg·h)~(-1)(鳃);80 mg·L-1试验组的消除速率分别为0.454μg·(kg·h)~(-1)(肌肉)、0.516μg·(kg·h)~(-1)(肝胰腺)和6.43μg·(kg·h)~(-1)(鳃)。停药960 h后,2个浓度试验组各组织中SEM残留均低于判定限(1.0μg·kg-1)。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复方噁喹酸粉药饵投喂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和组织中消除规律,同时检测了噁喹酸对对虾源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建立了药动/药效(PK/PD)关系,提出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建议。结果显示,复方噁喹酸粉拌饵投喂给药,噁喹酸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质量),凡纳滨对虾血浆噁喹酸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血淋巴中噁喹酸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4.70 mg/L、2 h、244.6 mg/(L·h)和18.56 h;肌肉、肝胰腺和鳃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11、17.20和7.01 mg/kg,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0.71、12.31和16.75 h。噁喹酸对132株弧菌的MIC主要分布在0.15~1.25μ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0.62和1.25μg/m L。PK/PD相互关系参数Cmax/MIC90和AUC0-24/MIC90分别为11.76和195.7。研究表明,噁喹酸以30 mg/(kg体质量)剂量药饵给药,凡纳滨对虾能很好地吸收噁喹酸,可以有效地防治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在(25±1)℃水温条件下,按照鲫体质量为3.0 mg/kg的剂量混饲投喂地克珠利,每天1次连用5 d,并于第5天投喂后0.5、1、1.5、2、3、5、7、10、12、15、18、24、36、48、72、120、240、360、480、720、1080、1440、2160、2880、3600 h采集鲫的血浆和肌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地克珠利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鲫混饲投喂地克珠利后,其血浆和肌肉中地克珠利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理论方程分别为C_(血浆)=9.89e~(-6.710E-3t)+3.66e~(-9.04E-4e)-0.74e~(-4.379t),C_(肌肉)=1.026e~(-6.379E-2t)+0.1001e~(-1.53E-2t)-1.82e~(-5.566t)。鲫血浆和肌肉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1.11和11.00 h,峰浓度(C_(max))分别为30.58和1.108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6783和20.05 mg/(L·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827.6、45.41 h。实验结果表明地克珠利在鲫体内代谢缓慢。本研究为鲫的实际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地克珠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地克珠利在其他水产品中残留量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诺氟沙星(NFX)在鳗鲡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日本鳗鲡在混饲口灌后血液和组织中NFX的含量变化,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表明,NFX以3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日本鳗鲡后,吸收分布迅速,达峰时间(T_(max))、吸收(T_(1/2Ka))和分布半衰期(T_(1/2α))分别为3.000、1.012和1.570 h;NFX在鳗鲡体内消除较快,消除半衰期(T_(1/2β))为15.267 h,总清除率(CL)为1.315 L/(h·kg)。此外,峰浓度(C_(max))为1.273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22.670 mg/(L·h)。NFX以30 mg/kg的剂量连续3 d混饲口灌日本鳗鲡后,在肌肉、肝脏、肾脏和血浆中的消除速率常数分别为0.144、0.125、0.102和0.093 1/d。根据WT1.4计算的理论休药期(WDT)分别为肌肉22.97 d,肝脏21.30 d,肾脏33.40 d,血浆18.29 d。本研究结果为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这3种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及磺胺对甲氧嘧啶(SMD)。实验期间,中国对虾的养殖水温为(24.6±2.4)℃,单次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的剂量均为100 mg/kg。结果显示,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SM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25.812 h、34.066 mg/L·h、94.553 L/kg、2.608 L/h·kg、2 h、1.07 mg/L;S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46.446 h、45.39 mg/L·h、97.207 L/kg、1.504 L/h·kg、1 h、1.17 mg/L;SM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66.296 h、65.917 mg/L·h、40.015 L/kg、0.763 L/h·kg、2 h、2.00 mg/L。结果表明,SMD在中国对虾体内分布比SM2、SD更广泛;中国对虾体内SM2的消除相半衰期最短,SD次之,SMD消除相半衰期最长;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72 h药物吸收量SMD最高,SD次之,SM2最低;且SMD药物清除率最低,SD次之,SM2药物清除率最高,所以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72 h中国对虾体内SMD残留最多,SD次之,SM2残留最少。SMD在中国对虾体内药效更加持久,故在不考虑使用成本及毒副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比较这3种磺胺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更加推荐使用SMD。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各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9.37、238.09、196.34、162.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6.20 mg/L。胁迫48 h后,除20 mg/L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80 mg/L组鳃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80 mg/L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恢复48 h后,60 mg/L组肝胰腺和鳃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0 mg/L组鳃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0 mg/L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其他试验组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48 h,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胰腺管腔逐渐变形、转运泡增大,鳃的呼吸上皮细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