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国农业大学葛毅强新疆农业大学张维一新鲜果蔬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约有1/4因腐烂变质而不能被利用。果蔬产品变质腐烂的原因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果蔬组织的生理失调或衰老、病原微生物侵染、采收及采后环节中的机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介绍采后果蔬品质劣变发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为减少采后果蔬品质劣变、提高果蔬保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综述了采后果蔬常见的品质劣变现象、活性氧在采后果蔬品质劣变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应用外源活性氧清除剂控制采后果蔬品质劣变的概况。[结论]阐明了活性氧与采后果蔬品质劣变发生的关系,为减少采后果蔬品质劣变、维持采后果蔬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冷是果蔬采后冷链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果蔬采后品质的保持和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从果蔬采后生理变化、品质劣变、活性氧代谢、微生物生长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方面论述了预冷对果蔬采后品质和贮藏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果蔬预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在果蔬保鲜贮藏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热处理技术进行果蔬保鲜贮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后热处理技术能减少果蔬贮运期间的腐烂,为无毒、无农药残留的采后病害控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青菜和苹果采后抗蒸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后果蔬会因失水引起萎焉、皱缩,影响外观和品质。防止采后果蔬失水是保鲜的关键[1]。目前,减少采后果蔬失水的方法主要有薄膜袋包装、低温贮藏、果蔬涂膜、增加环境湿度等。在常温下用薄膜袋包装贮藏容易引起大量腐烂,增加环境湿度只能在库内进行,而国内目前能用于果蔬低温贮藏的设施很少,能否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方法减少果蔬采后失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黄腐酸(FHA)是一种抗蒸腾剂,处理后会引起果蔬气孔关闭,在我国西北地区普遍用于大田抗旱[2];蔗糖酯(SE)能在果蔬表面形成微膜,减少果蔬采后失水;虫胶常与其他药剂一起用于苹果和柑桔等水果打蜡,能增加水果亮度,减少失水[3]。这三种试剂对防止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和苹果(Malus pumila Mill.)采后失水的效果如何,目前研究报道还很少。为此,我们开展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6.
钙对果蔬采后腐烂的控制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采后钙处理对果蔬腐烂的控制,钙处理的方法及影响因素。钙的防腐机制在于对果蔬采后腐烂的控制,保持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增强果实硬度,降低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抑制呼吸,降低乙烯生成量,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激活体内的某些氧化酶,诱导合成植保素,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其采后腐烂和严重的品质劣变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竹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森林资源,用途广泛,然而竹资源浪费极为严重。竹材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多糖、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因此,实现竹材次生代谢产物的充分利用,提高竹材剩余物的利用价值,将大大减少竹类资源浪费。目前研究表明,竹材中含有多种具有潜在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保鲜资源用于果蔬采后病害控制和保鲜。本文综述了我国竹类资源的应用概况和竹材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重点对次生代谢产物在果蔬采后病害控制与保鲜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果蔬冷害发生机理,为控制采后果蔬冷害发生、提高果蔬冷藏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综述了采后果蔬冷害发生的机理及其与膜脂组分、膜脂相变、电解质外渗、能量代谢失调、氧化胁迫等的关系,并探讨了减轻采后果蔬冷害的物理和化学技术。[结论]保护果蔬细胞膜结构有利于提高采后果蔬的抗冷性并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莲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27-1230,1266
果蔬采后腐烂是个全球性问题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笔者对其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发病因素和寄主—病原菌互作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LED应用于蔬菜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固态照明装置,具有波长更为稳定、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产品生产中,可有效提高园艺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近年LED被证明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也有优越的表现,可显著提高果蔬采后的营养品质,延缓果蔬采后衰老,减少真菌侵染等。综述了LED应用于蔬菜保鲜领域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外LED光照射采后蔬菜保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LED光照射采后蔬菜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提高采后果蔬抗冷性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贮藏是采后果蔬最有效并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保鲜技术,但是一些对低温敏感的水果和蔬菜,在低温贮藏中容易发生冷害现象,给采后果蔬造成重大的损失.热处理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物理处理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采后果蔬的抗冷性.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热处理对采后果蔬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采后果蔬生理生化的影响,而热处理提高果蔬抗冷性的机理以及关键信号途径尚不太清楚.对热处理提高采后果蔬抗冷性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分析,表明热处理诱导的果蔬抗冷性与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信号、热激蛋白、精氨酸途径、糖代谢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具有共同的特点:热处理最终均是通过诱导增强抗氧化酶体系的活性、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果蔬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2.
果蔬采后致腐病菌检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果蔬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分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其中A.sp.和R.sp.是果蔬常温运输过程中的主要致腐菌,B.sp.、A.sp.和P.sp.是果蔬低温贮运条件下的主要致腐菌.采用仲丁胺和二氧化氯2种药剂对采后蔬菜进行熏蒸和浸泡保鲜处理.结果表明:低温与保鲜剂处理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果蔬采后运输及货架期9~11d.  相似文献   

13.
果蔬采后酶促褐变的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因其富含维生素、有机酸,无机盐以及植物纤维等营养物质,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果蔬在采后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风味、营养,而且还大大降低贮藏加工性能,因此褐变一直是果蔬采后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果蔬褐变的原因、酶促褐变的机制、果蔬褐变控制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吴京华 《世界农业》1995,(12):30-30
提高果蔬采后抗病性的生物工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吴京华水果和蔬菜的采后损失是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损失量占采收量的25%左右。病原菌侵染引起腐烂是采后损失的主导原因,其主要控制手段是使用化学杀菌剂。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和环境中农药残毒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很多...  相似文献   

16.
果蔬保鲜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其成熟和后熟过程。鉴于采收时的原料最初品质是最重要的基本品质,以后的贮存过程只是原料品质的保持。因此,只有当果蔬达到最佳成熟期采收,并为之创造一个适宜的低温、较高的湿度、氧和二氧化碳比例适宜的环境,才能使果蔬保持良好的鲜食与加工品质。“六五”、“七五”期间,果蔬贮藏保鲜被国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在果蔬采后生理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工作。比较突出的是,葡萄在贮藏过程中膜透性、呼吸、乙烯变化与耐贮藏性的关系;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葡萄耐贮性的影响;钙处理对葡萄质地与品质的影响;碳分子筛气调技术对薄膜包装猕猴桃批量贮藏生理特性的研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荔枝贮藏难度较大,现已提出变温贮藏的技术措施。将采后的荔枝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果蔬菜种植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重视采前的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的各项工作。由于多数产地基础设施和条件缺乏,不能很好地解决产地果蔬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问题,致使果蔬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果蔬每年损失率为25%~30%,约750亿元。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果蔬产品缺少规格化、标准化管理,年出口量只占世界出口量的2.4%,排名第12位,销售价格也只有国际平均价格的一半。而品种结构又不甚合理,品种单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比例不当,缺乏适于加工的优质原料品种,这些都明显地制约着我国果品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热处理方法的种类及热处理对果蔬采后生理、采后贮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达塞莱克特"草莓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采后正己醇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探索保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的措施;并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通过0.05;、0.1;正己醇处理对草莓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V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正己醇处理后的草莓果实降低了腐烂率和失重率,维持较高水平的VC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降低了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有利于保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产品消费需求和产销模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配套的采后服务系统在果蔬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果蔬采后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目前果蔬采后处理环节仍存在明显的断链,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服务体系成了提升果蔬采后水平的关键瓶颈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果蔬采后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产地商品化的技术需求,以期为我国果蔬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