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饲料不同虾青素添加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00±0.10) g/尾的大鳞副泥鳅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称量鱼体质量并计算生长指标,测定试鱼体成分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试验期间大鳞副泥鳅成活率为100%。大鳞副泥鳅的终末体质量、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抛物线回归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最大时的最适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饲料效率最大时的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7.04 mg/kg。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大鳞副泥鳅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饲料利用、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2×2试验设计,配制等能(17.7 MJ/kg)、等氮(35.7%)且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 mg/kg和150 mg/kg的试验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1.0±0.7)g的黑褐色和金黄色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对象,分为4组:Ⅰ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Ⅱ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Ⅲ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Ⅳ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50尾,分别投喂2种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Ⅱ组和Ⅳ组的WG、SGR、FE和PER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之间的WG、SGR、FE和PER均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  相似文献   

3.
选取450尾大鳞副泥鳅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30尾.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 表明:当虾青素的添加量为100~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的末重和平均增重率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在虾青素添加量为50~ 200 mg/kg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淀粉酶活力在200 mg/kg时,低于50 mg/kg和150 mg/kg组(P<0.05).当虾青素的添加量为50~ 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的肠道T-SOD活性、CAT活性、GSH含量和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M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具有促生长和改善肠道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几种添加剂对哲罗鲑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哲罗鲑Hucho taimen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用流水饲养,研究了小肽、柠檬酸、氯化钠和大蒜素对哲罗鲑(6.35g±0.21g)摄食、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周期为56d,水温9.2—14.1℃。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小肽后,显著提高了哲罗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体成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1.0%氯化钠对哲罗鲑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0.5%柠檬酸组哲罗鲑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25mg/kg大蒜素显著降低了哲罗鲑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鱼体水分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降低(P〈0.05),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1.0~20.0℃、盐度35、pH7.5的实验室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9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放养在60L的塑料水槽中,投喂添加30、60、90mg/kg 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饲料,分别记为A、B、C、D、E、F组,以不添加此物质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G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0d后测定幼参的生长和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β-胡萝卜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7%、73.33%和100.0%,但仅C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添加60mg/kg和90mg/kg虾青素的饲料时,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113.33%和66.67%,但仅E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饲料中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除A、B组外其余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虾青素的各组仿刺参体腔液的平均总抗氧化能力(12.77U/mL)比添加β-胡萝卜素的各组平均值(8.77U/mL)高45.61%,表明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高于β-胡萝卜素;C、E、F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B、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体壁成分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选用体重为(31.51±0.43)g的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0、300、600、900 mg/kg)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9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后,显著提高了草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草鱼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但这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300 mg/kg一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等品质指标在4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600、9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后,显著提高了草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和血清杀菌能力(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能显著提高草鱼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率,从而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增强草鱼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肌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组织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初均重为(3.40±0.07)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配置含肌醇水平为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800 mg/kg、1 600 mg/kg的6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组3个重复,连续投喂90 d后通过测定其生长指标、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含量来评价饲料中的肌醇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肌醇添加组的末均重(FAW)、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增大(P〈0.05);而饵料系数(FCR)却显著性降低(P〈0.05);存活率,肝体比(HSI)、脏体比(VR)及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2)800 mg/kg试验组的血清葡萄糖、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 (3)400、800 mg/kg试验组的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的水分、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鱼体特定增长率和饵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到团头鲂幼鱼饲料中肌醇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294.4 mg/kg和284.9 mg/kg。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30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饲料镉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00、200、400 mg/kg,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镉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逐渐降低,200、400 mg/kg添加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之间摄食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镉添加水平组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时,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即可显著降低(P<0.05);罗非鱼脂肪酶活性仅在饲料镉添加水平400 mg/kg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罗非鱼对饲料镉耐受程度较高,饲料中镉达到200 mg/kg时,才可显著影响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水平镉对罗非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饲料中添加50 mg/kg镉时即可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肠道脂肪酶活性仅在400 mg/kg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以二倍体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初重为113.53 g±1.65 g)和三倍体山女鳟(初重为115.49 g±1.66 g)为对象,研究了饲喂高蛋白和高脂肪饲料对山女鳟生长性能和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设二倍体普通饲料组(G1)、高脂肪饲料组(G2)、高蛋白饲料组(G3)以及三倍体普通饲料组(G4)、高脂肪饲料组(G5)和高蛋白饲料组(G6),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试验期间,水温为10.5~16.7℃,pH为7.2~7.5,溶氧〉6.0 mg/L,试验共进行140 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山女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对照组(G1)与三倍体对照组(G4)鱼肌肉中的粗脂肪、粗灰分和初水分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高脂肪饲料组鱼肌肉中的粗脂肪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三倍体高脂肪饲料组鱼肌肉中的粗脂肪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鱼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倍体高蛋白饲料组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三倍体高蛋白饲料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其高脂肪饲料组(P〈0.05)。与二倍体山女鳟相比,三倍体山女鳟其生长和营养成分并不好于二倍体鱼;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加了二倍体山女鳟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但未显著提高三倍体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饲喂高脂肪饲料可提高二倍体和三倍体鱼肌肉中的脂肪水平。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相似文献   

13.
在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025,0.050,0.100,0.200,0.400,0.800 mg/kg的维生素B12,研究不同含量维生素B12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组分、造血机能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维生素B12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维生素B12添加量为0.100 mg/kg时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0.050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维生素B12的添加对试验鱼的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在0.100 mg/kg和0.200 mg/kg时最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维生素B12的添加对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影响;维生素B12对草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影响。草鱼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维生素B12添加量回归方程表明,草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B12适宜添加量为0.094 mg/k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对镜鲤Cyprinuscarpioyar.Speculari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组为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大蒜素(纯度为25%);C、D、E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女贞子粉。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125.55g±19.14g)。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女贞子粉试验组镜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女贞子粉对镜鲤中肠和后肠消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D组外,其它试验组镜鲤前肠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镜鲤前肠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贞子试验组镜鲤肌肉的持水能力和D组的pH1值显著降低(P〈0.05),对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营养物质利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等氮等能饲料:鱼粉含量20%的正对照组、鱼粉含量15%的负对照组(豆粕等蛋白替代鱼粉)、在负对照饲料中分别添加微囊赖氨酸(500 mg/kg)、蛋氨酸(900 mg/kg)(达到正对照饲料一致水平),175 mg/kg蛋白酶,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和175 mg/kg蛋白酶,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96±0.02)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正对照组具有最大增重率和最低饲料系数,而负对照组的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最高;在负对照饲料中补充氨基酸、蛋白酶后,有提高增重率和降低饲料系数趋势(P0.05);同时补充氨基酸和蛋白酶后,虾体增重率提高11.5%,饲料系数降低0.18(P0.05),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全虾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虾体粗脂肪沉积率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含15%鱼粉的饲料中单独补充900 mg/kg微囊蛋氨酸、500 mg/kg微囊赖氨酸或175 mg/kg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改善不显著,联合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虾体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以酪蛋白、明胶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成7组半纯化试验饲料,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0,50,100,200,500,1000mg/kg,考察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幼鲟生长及组织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并确定施氏鲟幼鲟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幼鲟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肥满度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200mg/kg时,这些指标达到最高水平,随维生素E添加量的提高,其增重率、饲料效率、肥满度有显著降低(P<0.05),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幼鲟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水平随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添加量≥100mg/kg时,肝脏中维生素E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当添加量≥200mg/kg时,肌肉中维生素E水平也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幼鲟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而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100mg/kg时,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对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施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要量为187.4mg/kg.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 500 mg/kg 3种复方中草药,记为福乐兴Ⅰ、福乐兴Ⅱ、福乐兴Ⅲ,共4个处理组,饲喂平均体重(134.3&#177;12.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以增重率,饲料系数(FCR),肌肉基本成分,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等指标为判据,考察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8周后,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156.29%、164.32%、161.28%和146.7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福乐兴Ⅰ组草鱼增重率提高5.14%(P〈0.05),添加福乐兴Ⅲ组增重率降低6.87%(P〈0.05),FCR升高6.58%(P〈0.05),添加福乐兴Ⅱ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对草鱼肌肉基本成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在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方面,福乐兴Ⅰ对SODL、SZ、AKP和BCHE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福乐兴Ⅱ、Ⅲ组血清SOD、LSZ和BCHE活性不同程度升高(P〈0.05),AKP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福乐兴Ⅰ对草鱼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影响;福乐兴Ⅱ、Ⅲ可显著改善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但福乐兴Ⅲ也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虾青素与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的饲料饲喂血鹦鹉(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紫红火口C.synspilum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研究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试验1: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30、100、300、500、700、900mg/kg虾青素,饲养60d后,各试验组鱼的尾鳍色素含量分别为24.12、34.62、88.42、110.91、146.83、163.56、167.67mg/kg(干组织),皮肤中色素含量分别为34.02、48.3l、68.68、79.41、118.87、132.50、141.97mg/kg(干组织)。试验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3%、5%、10%、15%的螺旋藻,饲养60d后,各试验组鱼的尾鳍色素含量分别为24.12、30.22、33.47、47.74、55.79、62.35mg/kg(干组织),皮肤中色素含量分别为34.02、38.66、36.99、39.70、52.74、54.62mg/kg(干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均可有效改善血鹦鹉体色,且虾青素的增色效果显著强于螺旋藻,建议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500mg/kg。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C对花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的含量对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在水温为(25.0±3.0)℃的条件下,将14.84 g的花鱼种放养在12个网箱(60 cm×60 cm×120 cm)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水泥池(6.0 m×2.0 m×1.2 m)中。试验设F0(对照)、F1、F2、F3 4组,分别投喂按0、1 000、2 000和3 000 mg/kg(饲料)剂量添加含量为95%的包膜VC的试验饲料(粗蛋白37.0%、粗脂肪11.0%)。125 d的饲养结果表明:花的成活率为93.33%-98.67%,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花鱼种的特殊增重率先上升后降低,摄食含973.00 mg/kg VC的饲料时(F1组),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根据二次曲线拟合计算得出,花特殊增重率最高和饲料系数最低时,饲料中VC的含量为1 415.78-1 451.74 mg/kg;花鱼种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VC含量为973.00 mg/kg时达最高值,该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P〈0.01);花鱼种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分别在VC含量为2 857.00、1 882.00 mg/kg(F3、F2组)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试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研究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9组(对照组、A~H组),A~H组试验饲料中紫丁香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6%、8%、10%,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史氏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和F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H组鱼血浆中自蛋白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鱼血浆中C3、C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除C组和F组外,其余各组鱼血浆中C3、C4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对史氏鲟生长和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