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棚蘑菇栽培因大棚保温性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详细介绍了蘑菇大棚栽培技术,包括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生产时间安排、培养料的配制、翻格、播种及播后管理、覆土、秋菇管理、越冬及春菇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菇农蘑菇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薛玉霞 《新农业》2011,(11):55-55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菇农应抓住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冬菇售价高的时机,加强管理,争取多出菇、出好菇,获得较好经济效益。1.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冬季寒冷,需要人为调节提高温度。香菇大棚揭去棚上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需揭开外,其余时间应罩紧;平菇大棚把棚上遮盖物薄薄覆盖;双孢菇大棚在棚上再覆盖一层薄膜,  相似文献   

3.
通过莲都区香菇大棚栽培的多年实践,从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香菇大棚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场地环境、菇棚构造、菌种生产与管理工艺规程、出菇管理技术及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从莲都区香菇大棚栽培的多年实践,从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香菇大棚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是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场地环境、菇棚构造、菌种生产与管理工艺规程、出菇管理技术及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5.
介绍菇渣有机基质大棚甜瓜无土栽培中,基质的制作方法、基质栽培槽的建造、滴灌的水分管理,以及基质的重复利用等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甜瓜菇渣有机基质栽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场地选择、材料准备、搭建菇棚、堆制培养料、菇棚消毒、生长期管理、收菇等方面总结了在建水县官厅镇大棚种植巴西菇的栽培技术,以为巴西菇在当地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昌都市利用冬春季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闲置期开展大球盖菇种植,有效改善现有温室土壤环境,提高温室大棚利用率,同时总结本地温室大棚种植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其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冯东海 《农家致富》2023,(14):28-29
<正>以农业废弃物秸秆(稻草、麦秸等)为基料栽培大球盖菇,4月中旬收获大球盖菇后,作为基料的秸秆经过菌丝吸收降解后就地还田,然后种植瓜菜,实现大球盖菇与瓜菜等不同作物轮作,在高产优质的同时,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环保又增效。一、栽培设施大球盖菇、瓜菜轮作栽培可采用两种模式,即大棚(拱棚)模式和露天模式。采用大棚模式栽培,大棚长50~60米、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近年来黄菇娘庭院种植经验,从黄菇娘大棚育苗、庭院移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介绍了黄菇娘庭院种植技术,以期为庭院栽培黄菇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介绍了金福菇大棚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金福菇栽培所需的环境条件、季节安排、栽培种制作、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棚栽培平菇具有管理方便、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而稳定等优点,一般自当年10月中下旬播种,至来年3月下旬结束,可采菇6~7批,1斤料能产1斤菇。同时,大棚栽培秋平菇也是充分利用大棚,增加经济收益的好办法。但大棚栽培秋平菇技术性较强,如果管理不当,产量很低,甚至失收。我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正>长根菇属于中温偏高型高档珍稀食用菌,商品名为黑皮鸡枞,经济价值很高,适宜在晚春至秋季大棚出菇,为了提高效益,山东省一些地方菇农在临近冬季时才将长根菇菌棒进棚栽培,采用燃炉加热以提高棚温和地温,使其反季节出菇。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提出了长根菇简易大棚地栽冬季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一、长根菇需要达到的出菇条件出菇前棚温控制在15~30℃,地温18~26℃,才利于菇蕾分化,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晴天每天  相似文献   

13.
陈美珍 《农技服务》2011,28(7):968+970-968,970
介绍了金福菇的生活条件,从栽培季节、菌株来源、菌种制作、场地选择与菇房建设、栽培料配方、装袋灭菌与接种培养、覆土排场、出菇管理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大棚金福菇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龙成 《农民文摘》2020,(1):18-20
技术成熟环境依赖度较低从十堰市驱车两个小时,记者来到湖北省最西部的竹溪县蒋家堰镇颜家街村,位于坡地的村里一排排香菇大棚鳞次栉比。丰农合作社负责人颜旭向记者介绍:"这里四面环山,我们在大棚种植菌菇,成本低、管理简单方便,所产的香菇基本都是一级菇和特级菇,出售价格也更高,每斤在6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1菇畦的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及草帘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不限,菇畦间距30厘米,既做人行道又做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加厘米,菇床之  相似文献   

16.
正滑子菇在平泉县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传统的栽培模式为为春季2—3月制盘接种,秋季9—11月上架出菇。反季节滑子菇栽培模式为10月中旬—11月制袋,利用温室大棚发菌,次年2—6月、8—12月出菇。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本技术已经成熟,并大面积推广,现介绍如下:一、栽培场所选择滑子菇反季节袋式栽培主要利用温室大棚做培养室和出菇棚,培养室的环境和出菇棚设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茶树及食用菌栽培模式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2017年9月—2018年4月、2018年9月—2019年4月连续2 a以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开展茶园套种、不套种榆黄菇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比较茶园套种榆黄菇与大棚培植榆黄菇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套种前相比,茶园套种榆黄菇可使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10.65%、23.78%、4.31%。与不套种相比,茶园套种榆黄菇处理第2年的茶发芽密度极显著增加144.6个/m~2,增幅达16.36%;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5、0.49、0.52个百分点,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4、0.13个百分点。2017、2018年茶园套种榆黄菇的鲜菇产量与大棚栽植差异不显著,但总氨基酸含量比大棚栽植榆黄菇分别极显著提高1.91、3.72个百分点。茶园套种榆黄菇较不套种平均可增加2.45万元/hm~2净收益。可见,投产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能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园附加值,提高榆黄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秦岭山区等气候冷凉地区生产菌棒,在城郊大棚、日光温室出菇采收。两段出菇法,既降低生产成本,又降低城市污染,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9.
从选地建大棚、配料、灭菌、接种培养、管理技术、畸形菇的预防等方面介绍苍山县猴头菇大棚栽培技术,以期为猴头菇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秀珍菇传统栽培竹木大棚使用寿命短、棚体结构易变形、鲜菇产量品质不整齐、病虫害易发生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秀珍菇设施化栽培技术水平,以连云港福康食用菌有限公司为示范点,围绕拱形钢架大棚建造、培养料配方优化筛选、抽真空高压灭菌、无菌接种、菌丝定植培养、低温催蕾出菇、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试验、研究探索,总结出了适于华东、华中大部分地区的秀珍菇设施化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