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醇和杂醇油在红枣发酵酒中的变化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枣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鲜枣和干枣发酵酒中的杂醇油含量相近,用半焦枣发酵时的杂醇油含量较高;酶解提汁可促进红枣酒甲醇的生成,热水提汁可促进杂醇油的生成;用红枣浓缩汁发酵,杂醇油含量较在清汁中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发酵液时低;用葡萄酒酵母菌发酵红枣汁效果较好,生成的甲醇和杂醇油少;主发酵温度越高,甲醇和杂醇油生成量越多;陈酿降低了红枣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用橡木桶贮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发酵制得的杨梅酒以及陈酿15、60和90d杨梅酒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杨梅酒陈酿过程中的甲醇及杂醇油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制得的杨梅酒中不含甲醇,杂醇油含量为290.375mg·L-1,总量适度。陈酿过程中亦不会形成甲醇;陈酿15d时杨梅酒中杂醇油总量及异戊醇、β-苯乙醇和苯甲醇等主要醇的含量均明显减少,至60d时不良风味的异戊醇含量仍有较大的降低,呈芳香味的β-苯乙醇和苯甲醇等的含量基本不变,此后杂醇油总量及构成较稳定。陈酿60d可有效提高杨梅酒的柔顺性。所建立的杨梅酒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RSD=1.02%~4.27%),加标回收率为94.091%~100.515%。  相似文献   

3.
田晓菊  张宝善  张百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705-16707
[目的]研究石榴酒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工艺对甲醇和杂醇油生成的影响。[方法]以甜石榴和酸石榴为原料,压榨成石榴汁,经过主发酵、后发酵、澄清等工序,发酵石榴酒。[结果]在相同条件下,甜石榴汁比酸石榴汁发酵彻底,相应地甜石榴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含量也较酸石榴酒高;主发酵温度越高,石榴酒中甲醇和杂醇油含量越高;带籽发酵比不带籽发酵生成的甲醇和杂醇油少;随着石榴汁中果皮含量的增加,发酵的石榴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生成量越少。[结论]可以通过控制原料、发酵温度、石榴籽和石榴皮等工艺因素,减少甲醇和杂醇油的生成,提高石榴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DX-102气相色谱玻璃填充柱直接进样、氢火焰光度检测器(FID)测定,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含量的分析方法。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甲醇是2.03%、异丁醇是2.35%、异戊醇是1.05%,检出限:甲醇是0.00005g/100mL、异丁醇是0.00004g/100mL、异戊醇是0.00002g/100mL,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1.7%97.3%之间,并且甲醇及杂醇油浓度在0.0097.3%之间,并且甲醇及杂醇油浓度在0.001.00g/L内有很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均在0.99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同时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5.
赵文献  祝美云  冯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28-528,530
用气相色谱法对市售浓香型白酒中的杂醇油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含量超标的原因,结果表明:杂醇油含量普遍超标,造成超标的原因较多,并在此基础上向企业和消费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冬  云霞  徐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76-5077
啤酒中的杂醇油是影响啤酒品质的重要因素,是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利用小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杂醇油的含量,是一种先进的的分析检测方法。在该次对比试验和多次重复试验中研究通过对直接进样法和静态顶空进样法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比,得到了较为可靠的色谱条件。利用小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直接进样检测法重现性好、简单、方便、快速、准确,能满足对分析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贵州不同地区黑糯米酒曲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提高黑糯米酒的质量及酒曲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贵州不同地区的10种具有代表性的黑糯米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定、理化分析及酿酒试验对贵州不同地区黑糯米酒曲的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酒曲感官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气味及断面菌丝生长情况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黑糯米酒曲水分含量、总酸度、酶活力、微生物组成及其所酿制出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多数存在显著差异;酒曲水分与发酵醪的还原糖、总酸、总糖及杂醇油含量呈正相关,与发酵醪乙醇含量呈负相关。酒曲原始酸度与发酵醪的还原糖、总酸、总糖、氨基态氮、杂醇油含量呈正相关,与发酵醪乙醇含量、pH值呈负相关;糖化酶活力与发酵醪的总酸含量呈正相关,与发酵醪的pH值、氨基态氮呈负相关;液化酶活力与发酵醪pH值呈负相关;酒曲发酵力与发酵醪还原糖、总酸、氨基态氮、杂醇油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凤阳县市场部分白酒卫生理化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凤阳县市场38个品牌的白酒进行了铅、甲醇和杂醇油三个卫生理化指标的检测。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结果铅超标达5.3%,甲醇超达5.3%,杂醇油超标达19.7%,总不合格率达23.7%。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对高粱进行的生料液态、熟料固态对比发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固态发酵工艺和液态发酵工艺均可行,但熟料固态发酵工艺繁琐、生料液态发酵工艺操作简单,两种工艺甲醇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杂醇油含量略高,总酸总酯等影响成品酒品质的微量物质含量偏少,出酒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农村百事通》2011,(8):111-111
金属脱漆配方 苯40克,二甲苯10克,杂醇油30克.乙醇15克。将上述有机溶剂按比例混匀,将自行车车架、叉子、车瓦等放入上述脱漆剂中浸泡1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不同PK下喷钙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PK施用条件下喷钙对香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和喷钙都能增加成熟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对未熟果肉干物含量有协同提高作用,但对干物中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喷钙能增加成熟果肉中Vc含量,而在试验条件下增施钾肥对Vc含量有减少作用,这可能是“稀释”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对烟草叶片中全氮含量和生物碱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在F1表现为显性作用大的超显性效应,以含量减少的方向为显性,在F1,TI 1068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生物碱的含量表现为加性作用大的部分显性,以含量减少的方向为显性,在F1,Burley 21和自兴烟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正>酒糟是酿酒过程中的副产品,它含有丰富的粗蛋白,高出玉米含量的2~3倍,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酵母菌等,其中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也非常高,这是农作物秸秆所不能提供的。酒糟作为育牛饲料,其廉价与营养丰富的新特性备受广大养殖户喜爱,但其饲养方法方式及用量还有待研究,饲用后的不良症状也有待发现。酒糟发酵后呈酸性,且残留部分酒精,水分含醇较高,易变质酸败,形成多种游离酸(如醋酸、乳酸、酪酸)和杂醇油(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及酒精等有毒物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各类有机物中,水分含量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粮食及其有关制品,它们中的水分含量在工艺和储藏的作用、地位与其经济意义一样重要。为此,准确检验粮油水分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抗菌素对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霉素、链霉素在猕猴桃组织培养中对芽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对茎的伸长作用不明显。青霉素对根的形成与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链霉素则有抑制作用。青霉素对提高叶绿素的含量有和。青霉素和链霉混合使用时对猕猴桃试管苗根的形成和生长、对叶绿素的含量都不利,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于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简介新酿制的酒往往具有辛辣味,香气较少,其口感不佳等问题,需要经过数月至一年甚至数年以上的老熟(陈酿或醇化),以增加了酒的香气成分和降低了杂醇油含量,改善酒的口感。本技术是利用现代物理技术对新酿制的酒进行处理,能有效提高酒的呈香物质,降低  相似文献   

19.
茶园土壤化学成分与茶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茶园土壤的化学分析和盆栽,研究了土壤化学成分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铝、铁、锌含量低是导致部分茶园换种改植茶苗成活率低和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茶园土壤活性铝和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为:行间土低于蓬心土,表层土低于下层土。这种差异是由于茶树对铝的生物积聚作用和施肥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对茶树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土壤有机质、活性铝和速效磷含量高,有利于植株分枝和向高度发展;在速效NH_4-N含量高的土壤中植茶,主茎较粗。文中还对部分老茶园的换种改植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研究证实,对于一些含硅量高的禾本科植物,硅是必要的元素。甘蔗是喜硅的禾本科作物之一,硅元素对甘蔗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蔗株中硅含量很丰富,甘蔗叶片干物质中SiO2含量仅次于水稻、玉米等喜硅作物。甘蔗的长势、产量及含糖量与植株、土壤中的硅素水平有密切关系。在国外,甘蔗施硅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试验也表明甘蔗施硅能够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