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饲养的雉鸡能够适应大群饲养的环境,但因密度大,妨碍采食,常发生相互叼啄现象。特别在繁殖季节,雄雉常需通过激烈争偶斗架来确立“王子鸡”和群序。加上人工饲养的各种应激因素,使得雄雉的交配活动受到一定的抑制,受精率一般在82%左右。如何提高雉鸡受精率呢?下面是自然交配情况下的几个管理要点,供参考。1.雄雌雉鸡合群时间及比例要适当。本地山鸡的经产雌鸡于4月中旬、初产雌雉于4月末,放人雄雉。如果雄雉放人过早,雌雉尚未性成熟,而雄雉则有求偶行为,雄雉强烈追抓雌雉,使雌雉惧怕雄雉,以后即使性成熟了也不愿接…  相似文献   

2.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珍禽养殖是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绿色已成为人们对食品追求的目标.环颈长尾雉属鸟纲鸟形目雉科雉属,其肉质细润、味道鲜美,日益被人们所喜爱.目前国内饲养的雉鸡大部分由我国的雉鸡亚种训化或杂交而来[1].大致分为3种,即华北雉鸡、东北雉鸡和美国七彩山鸡.因其与家鸡有相同的疫源和传播媒介[2],疫病防治措施也基本相同.但是其又有自身特点,在用药和常见病上与家鸡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雉鸡饲养量逐年上升,雉鸡的疫病防治研究甚少。现就一起危害雉鸡最大的急性新城疫疫情的发生和扑灭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福州市郊某雉鸡场饲养种雉2000羽,菜雉2万羽,自繁自养。菜雉每批800羽,都饲养于同一雉场不同的雉舍内,舍间用网隔离。防疫卫生中等水平,没有发生过疫情,生产比较稳定。1998年冬季开始收购和贩卖雉鸡业务,给雉场带来了祸害。11月下旬有一批雉突然发生多量死亡。适逢上市季节就趁机把这批染病雉鸡出售一空,但疫情并没有因此结束,与该批雉舍相邻的左右两舍雉鸡于5天后发病,3天后大量死亡,每日死亡…  相似文献   

6.
环颈雉的原产地是亚洲大陆北部、中部,有许多亚种。日本国的环颈雉是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输入的。雄雉颈部的白环不完全,人工养殖下年平均产蛋量为65枚/羽。日本养雉业近二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样规模的养雉场其收益是产蛋鸡的8~10倍,日本养雉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原因是他们尽量降低成本。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育雏育成终生制饲养方法的应用。所谓商品雉终生制  相似文献   

7.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8.
北京动物园2007年至2011年从野外引种血雉进行人工饲养,笼养下血雉易发曲霉菌病、组织滴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同时由于管理和饲养环境限制容易引起羽虱病和机体损伤,从而导致死亡。本文对笼养血雉发生的5种典型的疾病做了具体描述,并提出了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为今后笼养血雉的饲养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饲养环境保持干燥清洁和无霉菌,采取夏秋季药物防治曲霉菌病;组织滴虫病原则上是早发现早治疗,防重于治,对血雉粪便多进行实验室检查,做好驱虫工作,在感染高发季节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驱虫;在育雏之前,对饲养场地和带幼雏的保姆鸡要严格检疫和体外驱虫,防止引起雏鸡发生羽虱病;育雏期食物保证营养全面,注意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的供给,每天保证充足的室外活动,防止营养代谢病的发生;繁殖季节前提前做好分群饲养防止打斗引起外伤死亡。  相似文献   

9.
雉鸡肉味鲜美 ,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品 ,且具有重要的食疗作用。搞好雉鸡的繁育 ,提高雉鸡种蛋孵化效果是关键。1 搞好种雉的饲养管理 ,提高种蛋质量1.1 种雉的饲养地产雉鸡一般在 4月中旬左右开始交尾 ,美国七彩山鸡于3月下旬左右开始交尾 ,进入繁殖期。为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种雉营养是关键。要求种雉日粮全价 ,且蛋白质一般达到2 1%~ 2 2 % ,所以一些农户养殖种雉时 ,单纯喂给蛋鸡产蛋期料 ,不但造成雉鸡啄癖且使种蛋缺乏营养而导致胚胎在孵化中期死亡 ,而降低了孵化效果。另外 ,雉鸡产蛋时对脂肪的需要比家鸡高 ,当母雉进入产蛋…  相似文献   

10.
2015—2018年,在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对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40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只雌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枚,平均卵重29.48 g,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人工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25 d,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幼雉破壳体重18.48—23.61 g,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17.8—22.29 g),15日龄后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30日龄达到117.3 g(106.27—175.11 g),45日龄前,育雏室采用电地暖进行控温,通风系统用于通风换气,育雏室温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步下降,直至降到常温。采用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有利于提高白冠长尾雉的繁育率和成活率,对于白冠长尾雉种群的快速复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325.00~450.00 g的成年笼养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对笼养白颈长尾雉(15♂,17♀)的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颈长尾雉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寒雉类──绿尾虹雉,经过8年的研究在低海拔属于暖温带气候的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成活的技术、条件、方法和饲料等。结果表明:第一年饲养成活率为77%、第二年为76%、第三年为70%、第四年以后为100%。  相似文献   

13.
雉鸡又名七彩山鸡、野鸡、环颈雉等,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药用价值。发展雉鸡养殖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在雉鸡的培育过程中,育雏期尤为关键,这是因为雏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掌握育雏技术,科学饲养管理雏雉,能提高雏雉的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产性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从美国引入广东饲养的雉鸡,系由中国环颈雉与蒙古环颈雉通过杂交育种而成,在美国大量繁殖已达20余年之久。又有资料介绍,100年前,英国从中国引进环颈雉与蒙古雉或高加索原产的黑颈雉互相杂交,成为一个杂交种,叫英国环颈雉,引入美国后又叫猎用雉。  相似文献   

15.
白冠长尾雉为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是我国特产的濒危雉类,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成功开展人工饲养繁殖,在实践中探索出人工孵化期间1-21天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至36.5℃(±1℃),68%(±2%),22-28天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至37℃,70%。  相似文献   

16.
我园饲养场饲养的孔雀雉暴发以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拉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为特征的疾病 ,经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的混合感染。报告如下。1 病情及症状 饲养场有 1 3只孔雀雉 ,2 0 0 0年 7月 30日早上发现突然死亡 1只 ,其余表现精神委顿、羽毛松乱 ,蹲伏  相似文献   

17.
广州动物园饲养场饲养的孔雀雉发生的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打瞌睡、排水样粪便为特征的疾病,经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1991年7月30日发现13只孔雀雉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部分病雉腹泻,肛门周围粘有灰白色或绿色排泄物。体温43~44℃,有的还出现阵发性扭颈或翅腿麻痹,不能站立。病发后肌注氯霉素、口服土霉素无效。当天午后死亡1只,次日至8月2日又死亡6只。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珍禽饲养业的不断发展,雉鸡以其外形美观,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饲养技术不高,特别是不懂育雏技术,导致雉鸡在育雏阶段就大批死亡,给雉鸡饲养专业户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将育雏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温度由于雉鸡体型小,对温度特别敏感,因此必须保证适宜的温度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需要在室内挂温度表以便随时查看雉雏所需要温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七彩山鸡又名美国雉鸡,体型较大,饱满,一般雄雉体重可达1.5~2.0kg,雌雉体重1.0~1.5kg。属杂食性动物,日粮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生命力旺盛,既可耐46℃的高温,也可经受零下32℃的严寒;驯化程度高,不善活动和飞窜,便于饲养管理,饲养周期...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八○年秋末冬初,我园从山区收集了一批红腹角雉、白腹锦鸡回来,因没有检疫场,只有放在展出区的雉科笼内饲养,当时只作了新城疫苗的接种,这批雉鸡来时体很弱,一到雉科笼内就陆续出现死亡。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