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两种疫病,二病都属人畜共患病。人的牛型结核感染主要是通过饮用生奶引起,尤其是儿童常因喝生牛奶被感染而患肠结核杆菌病;饮用生奶或制品也易感染布鲁氏菌病。奶牛“两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布氏杆菌病”和“结核杆菌病”简称“两病”,这两个病都属奶牛的二类传染病,同时也都是人畜共患病。要生产优质奶、安全奶、放心奶,生鲜牛奶的质量是关键。常熟市的奶牛生产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原来有一定实力的小老板,看中了奶牛生产的效益和前景,在市政府每引进一头奶牛补贴500元的鼓励下,一哄而上,引进了数千头奶牛。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引进了人家淘汰的带有“两病”的奶牛数百头,造成了发病多、奶产量低、饲养效益差的局面。为了确保人畜健康,实行放心奶工程,苏州市奶协通过调研,向苏州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消灭奶牛“两病”的请示报…  相似文献   

3.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两病都属人畜共患病。针对隆阳区“两病”防治净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调查分析,对如何开展隆阳区“两病”监测工作谈几点粗浅的建议及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奶牛“两病”危害和防治净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4.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两种疫病,均属于人畜共患病。人的牛型结核感染主要是通过饮用生奶引起,尤其是儿童常因喝生牛奶被感染而患肠结核杆菌病。奶牛“两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奶产品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卫生组织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这两种传染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二病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奶牛危害更大。前几年我市对“两病”进行了很好的控制,结核病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奶牛"两病"检疫和防疫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两病”——结核病和布氏杆菌是人畜共患病,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乌鲁木齐地区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努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于1996年达到控制标准,并通过了成果鉴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个体、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热”引起“倒牛热”,使“两病”检疫和防疫工作难度加大,淘汰阳性牛和扑杀染疫牛更是难上加难,从而引起“两病”阳性数增加,同时,也导致人间结核病和布病感染率的上升,据权威机构统计,乌市结核病患者已逾5万人,占乌市总人口的2.5%,而主要感染途径是饮用奶和人畜接触。  相似文献   

7.
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两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人畜共患病,是近年来人感染“两病”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要求规范控制奶牛“两病”,但是防制效果不理想,近些年“两病”又有抬头蔓延之势。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奶牛“两病”难以控制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早日实现奶牛“两病”的净化,确保奶牛健康养殖,不出现因“两病”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牛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保证百姓喝上放心奶,各级政府一再发文、出台政策强调两病净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据有关部门统计,人感染“两病”的比例仍在上升,奶牛“两病”(布病和结核病)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控制和净化奶牛两病工作刻不容缓。笔者就奶牛“两病”净化难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农业气候区,青绿饲料较为丰富,适宜奶牛饲养。2003年末存栏奶牛3100头,主要分布在飞云江中下游流域的6个乡镇。在2004年上半年开展的全市奶牛“两病”监测中,查出结核病阳性病例293头,“布病”阳性病例6头,阳性病例分别达到9.4%和0.2%。为有效开展奶牛“两病”防治工作,根据农业部2001—2005年“两病”防治规划要求,我们克服了阳性病例多、处置难度大,交易频繁、任务重的困  相似文献   

10.
奉化市东鸿农庄奶牛场始建于1999年,现有存栏奶牛114头,其中经产奶牛85头。刚建场时,由于防疫意识不强,未经动物防疫部门检疫,擅自从外地购人奶牛,又未采取综合防疫措施,奶牛“两病”危害比较严重。自2003年开始,由于采取定期检测,及时淘汰“两病”阳性牛,认真落实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净化措施,至2006年5月,“两病”检测结果已全部阴性。奶牛“两病”基本得到净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奶牛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奶牛交易流通的增加,及奶产品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奶牛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发病率已在悄然上升,“两病”都属人畜共患病,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易使人感染布氏杆菌病和牛型结核病。奶牛“两病”的存在,必然对人类身体健康、奶牛业的发展以及奶制品的出口.造成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两病都属人畜共患病.针对隆阳区"两病"防治净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调查分析,对如何开展隆阳区"两病"监测工作谈几点粗浅的建议及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奶牛"两病"危害和防治净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均属人兽共患病.奶牛结核病主要表现为日渐消瘦,被毛粗糙无光泽,干咳,顽固性腹泻.奶牛布鲁氏菌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可导致怀孕母牛流产、不孕,还可引发公牛睾丸炎等.因此,奶牛"两病"对畜牧业的积极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所说的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选取高产奶牛20头,根据乳酮阳性,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分为健康牛,亚临床酮病牛和临床型酮病牛。将试验奶牛分4组,每组5头,Ⅰ组为亚临床酮病给药组,Ⅱ组为临床酮病给药组,Ⅲ组为酮病未给药对照组,Ⅳ组为健康未给药对照组。再给“酮病制剂1号”前后测定各组奶牛泌乳量、血浆β-羟丁酸及血糖指标。结果表明:“酮病制剂1号”使产后酮病奶牛泌乳量增加不显著(P〉0.05);给药后,亚临床酮病Ⅰ组与临床酮病Ⅱ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显著降低(P〈0.01),血糖浓度显著增加(P〈0.01);未给药酮病Ⅲ组和对照Ⅳ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给药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酮病制剂1号”通过降酮升糖的途径发挥防治奶牛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奶牛结核病和布鲁菌病(简称“两病”)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易传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净化难度大的特点,已严重危害奶业的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奶牛两病的检测净化工作,本文基于上海市实际情况,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入手,提出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逐步实现奶牛两病净化目标,对各地组织开展奶牛两病检测净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从2001年开始,我市加强对奶牛“两病”监测的力度,对查出的阳性奶牛实施无害化处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达到了净化的目的。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绿盛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盛牧业)重点开展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净化创建/示范工作,从源头控制对奶牛危害较大的“两病”,并将净化作为最终目标,在企业内实施清除阳性牛只,采取自繁自养防止疫情输入,严格、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感染,实现奶牛“两病”净化,为市场提供安全的生鲜奶。  相似文献   

19.
加强奶牛"二病"监测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而牛型结核杆菌也能使牛、羊、家兔患结核病,并且对动物的毒性要比人型结核杆菌强。布鲁氏菌病是再度肆虐的传染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是2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吴忠市利通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定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稳定控制区达标考核县(区)之一,为了继续贯彻稳定控制区内以免疫、监测和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基层兽医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的艰辛。近年出现了阳性畜检出率上升的趋势。为了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注意,有必要对利通区多年来 “两病”检疫监测情况加以总结。布鲁氏菌病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方法和操作,2002年以前依照农业部《动物检疫操作规程》进行;2002年以后布鲁氏菌病按照GB/T18646 2002进行,结核病按照GB/T18645 2002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表明:利通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阳性检出率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下降了17.43%;比80年代初下降了3.73%;比90年代下降了4.05%;比2000年度下降了1.37%,比2001年度下降了0.99%,比2002、2003、2004年分别增加了0.04%、0.05%、0.04%,出现了阳性检出率的小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