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河西走廊的草地资源位于西北荒漠的大背景中,由山地,荒漠和绿洲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荒漠子系统居主导地位,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它们在人为干预下,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化过程中,发生了山地-绿洲-荒漠组成的耦合农业系统。由于耦合不够完善,它所固有的相悖因未能有效控制,形成涵有系列相悖因子群的系统相悖。主要表现为时间相悖,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由能的调控,保持自由能的积累和输出基本相当,是防止草原退化的根本出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内部自由能的积累,使系统失去平衡并趋于同其它生态系统结合,自由能驱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态系统或亚生态系统,通过会聚,超循环和耦合而联合,从而形成具有特殊结构一功能的更高一级的新系统。系统耦合可以多途径解放生态系统中的自由能而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亦即从催化潜势,位差潜势,多稳定潜势及管理潜势中取得能输出。上述过程可作用于农业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各有自己的产品: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外生物生产,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生产力。在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本文分别计量了各个子系统的能流单位及其流程,证明它的子系统也可以成功的发生系统耦合,其中绿洲子系统应居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3.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探讨了山地子系统,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所组成的链状耦合系统─—荒漠─球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效益与它的模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永续利用的条件下,系统耦合后的社会总体效益可提高3.7倍,畜牧经济效益提高15.72倍。  相似文献   

4.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本文探讨了山地子系统,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所组成的链状耦合系统-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效益与它的模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永续利用的条件下,系统耦合后的社会总体效益可提高3.7倍,畜牧经济效益提高15.72倍。  相似文献   

5.
生态生产力是持续农业的必要内涵,它是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的情况下所表现的生产水平。生态生产力的本质是生态系统自由能合理的积累能力,产品是自由能积累的异化。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当自由能积累过多时,系统通过“自调节”降低其功能,使生态系统趋于顶极状态。此时自由能积累趋近于“0”。生态系统处于最佳稳定状态,但少产品输出。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的干预下,将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化”的结果。农业生态生产力是将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环境合理组合、运转,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生态系统所表现的产品输出能力。它通过:给自由能以出路;保持生态系统的非成熟阶段;保持系统内若干组分的非成熟状态;加强系统内部各组分(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等手段,提高系统的生态生产力。动物生产层(子系统)在生态生产力提高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草地农业系统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解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草地资源在形成草地农业系统的过程中,通过自组织作用,天然地构建了自己系统的序,从而得以持续发展,其中的自由能可以认定为序参量,通过自由能的传递,可以改善系统的环境,建立耦合系统,提高系统的生产水平。系统耦合往往伴随系统相悖,导致系统耦合的不完善运行,同时也孕育着生产潜势和机遇,应妥善分析,加以挖掘。最后,介绍了生态阈限的通用公式,并论述了阈值点、阈值线和阈值带对于草地农业系统持续发展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发育的水系,是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却由于生产的压力和全球气候变化处于危机之中。林、草、苔藓、灌木结合是保护祁连山水源的关键,既能够维持水源的数量,还能保护水源地的环境。河西走廊的山地、绿洲、荒漠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子系统出问题,都会造成整个复合农业系统的灾难,根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4个生产层的理论,调整复合农业系统的生产结构,是发展山地-绿洲-荒漠系统耦合的捷径,将构筑祁连山水源保护的农业系统基础。这种模式在我国西北内陆,乃至世界干旱地区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草地农业:从结构性描述到精确化发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慧龙 《草业科学》2007,24(6):55-61
从草地农业的雏形--草原学,发展到草业科学,历史发展的脉络反映出,草地农业历经了草原分类,草原生产流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界面论、时间地带性等结构性描述的过程,正步入精确化发展阶段.这是生产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和科学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命题.提出了:1)包括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健康评价在内的生态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将成为草地资源精确化评价的新方向;2)综合运用多种非线性科学方法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的数量化工作可能是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向;3)研究草地农业3个界面的动力学机制的草地农业生态动力学(Pastoral agroecosystem dynamics)将为草地农业精确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农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绿洲中的科技容量和生产能力比荒漠高出几倍乃至几百倍,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和效益趋于合理与完善。为确保绿洲子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赖于南部山地子系统的水源涵养及物种保护,也有赖于北部荒漠于系统稳定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原因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原因,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系统相悖,表现在:1)多年来牲畜数量一直大大超出了天然草地的承载能力;2)长期以来过冬牲畜数量与天然草地饲草生产的季节特点不协调;3)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次,该区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高温和干旱)加剧了该区草原的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系统耦合及其对农业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阐述了系统耦合的概念,相关原理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历程做了分类综述。在归纳系统耦合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系统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开拓3个界面所发生的系统耦合机理和系统相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同生 《四川草原》1997,(3):4-9,15
对巴什吐格草地自然地理环境、植被分布规律与草场类型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草地是中昆仑山北坡自然环境最好、植被发育最好、放牧地形最好和供水条件最好的典型草场之一。自南向北,草场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东、西部植被水平分布亦有较显著差异。根据新疆草地分类系统可划分为: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化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6类及6个亚类、11个组、14个型。。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典型草原分别是冬春场和夏秋场的主体类型,各占冬春场和夏秋场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822%和6671%。结合当地草场实际,提出了草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伊犁绢蒿荒漠是新疆荒漠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80%出现不同程度退化,以伊犁绢蒿为优势种的草地群落已大面积演替为以一年生植物为主的草地群落,草地失去了原有的利用价值。本文概述了伊犁绢蒿荒漠草原退化的过程和原因,着重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原恢复重建技术介绍,提出保护和恢复该类草原的应对措施和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张掖山地绿洲荒漠各草地群落放牧扰动下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替代速率(β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放牧压力梯度(轻度、中度、重度和过度)上,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和盐渍化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在过牧压力下最高。在放牧压力下各草地群落βω和βt植(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序列是: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典型草原>荒漠草原;βc和βc的测度结果兼有反映草地群落放牧压力梯度上物种替代速率和植物群落物丰富度的内涵。二者的测试结果为: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草地群落固有的物种多样性是保持草地稳定和草地生产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根据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尤其是水、热条件的相似性 )、草地类型和景观的相似性、草业系统生产层的结构和生产内涵的趋同性、草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涵与外延的相似性、草业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的相似性和草业生产区域规划的组织与实施的空间可操作性 (即一定级别上行政区划界限的完整性 )等 6项原则 ,我国可划分为 7个草业生态经济区 :蒙宁干旱草原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青藏高寒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北森林草业生态经济区、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和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以自然条件和草业生产现状为基础 ,分区提出草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草地生态系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草地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等子系统。如果各子系统间耦合性高,系统则表现为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和子系统间物质流、信息流和能流等功能的作用效率高。青海省草地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管理下,子系统之间相悖性表现得尤为突出,阻碍了当地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利用系统耦合理论,建立系统间的和谐关系,实现草地畜牧业高效、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乌鲁木齐市周边禁牧3年,4年和5年的平原荒漠、山地荒漠、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草地为对象,计算其合理载畜量和围栏后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一是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合理载畜量在禁牧4年出现最大值,而平原荒漠在禁牧5年出现最小值;随禁牧时间的延长,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合理载畜量逐渐减小,平原荒漠草原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禁牧5年合理载畜量达到顶峰。二是山地荒漠和低地草甸禁牧经济效益最高,且在禁牧4年经济效益达最大;山地草原经济效益随着禁牧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平原荒漠草原则与之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平原荒漠经济效益在禁牧4年达到最小值,仅为431.75元。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句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典型草地类型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不同草地类型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可划分为消耗期、积累期、消退期和稳定期4个时段;5类草地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其剖面变化可分为活跃层、调节层和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储量以山地草句最高,其它依次为山地草句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公顷,依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可分为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及沼泽类等8类、38个草地型。主要由于水分、热量条件的变化,导致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在东半部以温性草原类为主,西半部以温性荒漠类为主。受地形地貌特征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从盆地中心至边缘呈现沼泽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或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或高寒荒漠类。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 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 g/m2)>山地草原(358.12 g/m2)>高寒草原(301.33 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 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 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