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旨在探索CYP19A1在牦牛卵泡发育过程及不同成熟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CYP19A1在牦牛不同级别卵泡(≤3 mm、3~5 mm、5~8 mm及≥8 mm)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体外成熟的不同阶段(成熟0 h、12 h、18 h及24 h)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CYP19A1蛋白在COCs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在不同级别的卵泡中均有表达,在卵泡发育早期表达量最高,随卵泡发育呈低水平表达;CYP19A1基因在COCs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示,未成熟(0 h)COCs的表达量最低,成熟18 h的COCs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值,之后呈下降趋势。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发现COCs中CYP19A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卵丘细胞上。推测CYP19A1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雌二醇(Estradiol,E_2)的分泌,对卵泡和卵母细胞早期发育有积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索CYP19A1在牦牛雌性生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索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tochrome P450arom, CYP19A1)对内源性雌激素(17β-estradiol, E2)分泌、卵母细胞自噬和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在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 COCs)体外成熟过程中,分别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最佳浓度E2(10-7 mol·L-1)、CYP19A1诱导剂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CYP19A1抑制剂双酚A(bisphenol A, BPA)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成熟COCs中CYP19A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诱导和抑制CYP19A1处理组牦牛成熟COCs培养液中E2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组C...  相似文献   

3.
牛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孤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牛卵泡内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为材料,探讨了牛卵丘细胞包裹程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和孤雌胚胎(PAEs)发育的影响。试验1,将COCs随机分为2组,在开展IVM前,将其中一组COCs的卵丘细胞机械吹打去除成为机械裸卵(DOs),研究卵丘细胞层存在与否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排出第一极体)和孤雌激活后发育能力的影响;试验2,根据COCs卵丘细胞包裹层数将COCs分为3组,即卵丘细胞层少(1~4层)的COCs为A组、卵丘细胞层多(5层以上)的COCs为B组及包裹5层以上卵丘细胞且附带卵泡壁颗粒细胞层(FSP)的COCs为C组,研究卵丘细胞层包裹程度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核成熟和孤雌激活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卵丘细胞的存在更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胚胎发育;COCs中卵丘细胞包裹层数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包裹卵丘细胞层数多且附带FSP的卵母细胞,其PAEs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包裹卵丘细胞少的卵母细胞PAEs。  相似文献   

4.
从两方面探讨了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效果,即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卵巢卵泡直径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成熟培养,测定其成熟率。COCs级别不同,培养成熟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A级COCs成熟率为63.81%,B级为47.81%,显著高于C级和D级(P〈0.01)。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与采集COCs时的卵泡直径关系密切。中等卵泡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61.82%,显著高于小卵泡和大卵泡(P〈0.01)。试验结果表明:A级和B级COCs是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主要资源;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宜选择卵泡发育水平基本正常的中等卵泡采集COCs,而不宜选择发育过大或过小的卵泡。  相似文献   

5.
牦牛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采集方法和不同培养液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培养效果。结果:在牦牛乏情期,每个卵巢平均回收卵数为(9.33±4.30),可用卵数为(5.63±4.19)。将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别置于5种成熟培养液中培养,成熟率分别为75.56%、71.11%、81.33%、77.33%和77.78%,卵裂率分别为42.22%、33.33%、49.33%、46.67%和42.22%,其中C的成熟液效果最好。来自卵巢表面卵泡的COCs的成熟率(81.33(vs69.33(,P>0.05)高于来自卵巢内卵泡的COCs,卵裂率(49.33%vs34.67%,P<0.05)显著高于来自卵巢内卵泡的COCs。来自明亮卵泡的COCs的成熟率(81.33%vs33.33%,P<0.01)和卵裂率(49.33%vs3.33%,P<0.01)极显著高于来自混浊卵泡的COCs。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索辽宁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方法,本试验以屠宰场绒山羊卵巢为材料,采用抽吸法收集直径大于2 mm卵泡的卵母细胞,研究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发育的影响。试验1,将一部分COCs经机械吹打脱除卵丘细胞成为机械裸卵(DOs),然后以4种方式培养,即COCs单独培养、DOs与COCs共培养(DOs(COCs))、DOs与卵丘颗粒细胞共培养(DOs(CCs)),以及DOs单独培养。试验2,根据包裹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的完整性分为3组,有3层卵丘细胞紧密包围的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3,有1-3层卵丘细胞包围的卵母细胞COCs1-3,无卵丘细胞包围的裸露卵母细胞NOs,3组各自单独培养。结果表明:COCs组的成熟率、孤雌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分别为83.25%、41.75%和29.25%,卵丘细胞的存在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随后的发育,COCs3组成熟率、孤雌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3.25%、42.50%和29.75%,显著高于COCs1-3和NOs组,卵丘细胞的完整性也影响着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自然裸卵已失去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玻璃化冷冻-解冻对牦牛未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转录组的影响,为完善牦牛COCs冷冻保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未经成熟培养的牦牛COCs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分为2组,A组:COCs体外成熟(IVM)后用普通牛精子进行体外受精(IVF),获得的受精卵在G-1胚胎培养液中培养72 h后转入G-2培养液培养96 h;B组:IVF后,受精卵在G-1培养液培养120 h后转入G-2培养液培养48 h;以未进行冷冻处理的新鲜COCs作为对照组(C组):IVF后,受精卵在G-1培养液培养72 h后转入G-2培养液培养96 h。对牦牛新鲜COCs(n=3)和玻璃化冷冻-解冻的COCs(n=3)进行扩增、建库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结果发现,B组的卵裂率、囊胚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A组和B组的卵裂率、囊胚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以|log_2(fold change)|≥2,Q0.05为阈值,牦牛冻融COCs相对于新鲜COCs共筛选出85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846个,下调5个。GO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KEGG注释结果表明,DEGs富集到258条通路,其中16条通路显著富集(P0.05)。研究表明,IVF后在G-1培养液中培养120 h可以提高牦牛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后续发育能力;玻璃化冷冻影响牦牛COCs转录组,从而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该发现为完善牦牛COCs玻璃化冷冻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如何从大量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中挑选出合适的卵母细胞用于体外成熟培养,本研究根据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的颗粒细胞层数和胞质情况,把挑选的COCs分成A、B、C3个等级;体外成熟培养42 ~44 h后,所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做孤雌激活,比较孤雌胚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A、B、C3级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之间没有差异(P>0.05),但是A级卵母细胞与B级卵母细胞的孤雌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C级卵母细胞(P<0.05).说明卵丘细胞包裹层数不会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但会影响其潜在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卵泡大小、卵泡液和卵丘细胞对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直径 2~ 6mm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成熟率 ( 72 1%)最高 ,与直径小于 2mm( 5 8 4%)、6~ 8mm( 5 6 4%)及大于 8mm ( 3 5 0 %)卵泡中的卵母细胞组差异显著 ;成熟培养基中添加 10 %的新鲜牛卵泡液 (bFF)对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促进作用 ,但高浓度的bFF( 2 0 %、3 0 %)则抑制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卵丘 -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质量影响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A、B、C三级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 86 1%、66 3 %、3 5 6%,卵裂率分别为 42 8%、3 1 9%、10 5 %,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韩杰  熊显荣  熊燕  吴锦波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0):2433-2442
旨在探讨KDM1A对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KDM1A特异性抑制剂GSK-KDM1A,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过程中卵母细胞内KDM1A的表达模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内Kdm1a、Oct-4、Sox-2以及Nanog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成熟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后,GSK-KDM1A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20 nmol·L-1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Kdm1a呈现动态表达模式,MⅠ期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V和MⅡ期(P<0.05);添加GSK-KDM1A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KDM1A蛋白的表达(P<0.05),320 nmol·L-1组各时间点KDM1A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GSK-KDM1A组卵母细胞内Oct-4与S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nog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GSK-KDM1A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表明,KDM1A参与调控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GSK-KDM1A能有效抑制KDM1A的表达,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揭示KDM1A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研究有无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别设裸卵组、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组(对照组),检测猪成熟卵母细胞的存活率、极体率、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各组卵母细胞的谷胱甘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OCs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42 h后其存活率最高(95.76%),高于裸卵组(P<0.05)和共培养组(P>0.05);COCs组第一极体排出率为71.77%,高于共培养组和裸卵组(P<0.05);COCs组在后期发育中卵裂率与囊胚率高于共培养组和裸卵组(P<0.05),而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高于裸卵组(P<0.05);与COCs组相比,裸卵组显著下调了GCLM、GCLC的表达(P<0.05),共培养组中GCLM的表达与COCs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缝隙连接受损会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效率产生影响,并且在卵母细胞后期发育中,缝隙连接的完整性与否会影响后期发育能力,并可推论出随着卵丘细胞的减少和缝隙连接的破坏,会造成谷胱甘肽合成基因表达降低,从而影响卵母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  相似文献   

12.
以屠宰场牦牛卵巢为材料,比较了抽吸加切割法和抽吸法2种卵母细胞离体采集方法的效率和5种成熟培养液的培养效果,并研究了卵泡位置、形态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牦牛乏情期,平均每个卵巢用抽吸加切割法回收卵数极显著高于抽吸法(9.33±4.30VS4.70±2.62,P<0.01),可用卵数也极显著高于抽吸法(5.63±4.19VS4.37±2.32,P<0.01)。将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别置于5种成熟培养液中培养,其中M199(缓冲体系为Earles盐) 10% FBS 5.0mg/LLH 1.0mg/LE2 双抗(青霉素100IU/mL和链霉素100mg/L)的成熟液效果最好,成熟率为81.33%,卵裂率为49.33%。来自卵巢表面卵泡的COCs的成熟率和卵裂率均高于来自卵巢内卵泡的COCs(分别为81.33%VS69.33%,P>0.05;49.33%VS34.67%,P<0.05)。来自明亮卵泡的COCs的成熟率和卵裂率均极显著高于来自浑浊卵泡的COCs(分别为81.33%VS33.33%,P<0.01;49.33%VS3.33%,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置于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200和400μmol/L)Bobcat339抑制剂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2 h,测量卵丘扩展直径,统计成熟率,确定最小有效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27 h后,利用免疫荧光(IF)检测5-甲基胞嘧啶(5mC)与5-羟甲基胞嘧啶(5hmC)信号强度以及纺锤体组装情况;利用DCFH-DA染料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利用ATP检测试剂检测卵母细胞ATP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2 h时COCs卵丘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27 h时卵母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和400μmol/L组卵丘细胞扩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100、200和400μmol/L组成熟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确定最小有效浓度为100μmol/L,后续试验均用该浓度。IF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究外源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LT-1表达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的体外成熟培养方式:裸卵单独培养、颗粒细胞与裸卵共培养以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s complexes,COCs)培养,外源添加5ng·m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试验组,不添加为对照组,采用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绵羊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中FL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3种不同培养方式下,无论是否添加VEGF,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中均能检测到FLT-1mRNA和蛋白表达。添加VEGF能极显著降低共培养试验组12、16和20h以及COCs试验组4、8、12、16和24h颗粒细胞FLT-1mRNA表达(P0.01),能极显著降低共培养试验组12、20和24h以及COCs试验组4、8和12h卵母细胞FLT-1mRNA表达(P0.01),但会极显著增加裸卵试验组4~24h卵母细胞FLT-1mRNA表达(P0.01)。2)添加VEGF能够极显著降低共培养试验组和COCs试验组中颗粒细胞FLT-1蛋白4~12h的表达量(P0.01),共培养试验组和COCs试验组中颗粒细胞FLT-1蛋白表达呈波动性下降趋势。COCs对照组和试验组颗粒细胞中FLT-1蛋白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同期共培养试验组。3)3种不同培养方式中,除裸卵试验组在20~24h有一个急剧升高外,其余组中卵母细胞FLT-1蛋白表达量总体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综上表明,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存在FLT-1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卵母细胞中FLT-1mRNA的表达与外围颗粒细胞的存在与否、数量多少以及包裹方式息息相关;在体外培养环境下,添加VEGF有效地激活了FLT-1mRNA表达,但同时结合FLT-1蛋白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减少了FLT-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探讨卵丘细胞对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裸卵(卵母细胞)组、共培养(卵丘细胞和裸卵母细胞)组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组,将3组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检测3组猪卵母细胞的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囊胚率等指标,及每组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RT-qPCR技术测定了每组卵母细胞内与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GPX3、GPX4的表达水平,最终从生化和分子水平揭示卵丘细胞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COCs组的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及囊胚率均显著高于裸卵组(P0.05);共培养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低于COCs组(P0.05),但卵裂率、囊胚率显著高于裸卵组(P0.05),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与裸卵组差异不显著(P0.05);共培养组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低于COCs组(P0.05),但GPX3、GPX4基因的表达量与COCs组差异不显著(P0.05);裸卵组谷胱甘肽含量和GPX3、GPX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Cs组(P0.05)。说明在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不仅影响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而且对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基因GPX3、GPX4的表达也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和胚胎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索SIRT1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SIRT1特异性激动剂SRT2104 (SRT组)和特异性抑制剂Inauhzin (INZ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SIRT1、FOXO3a、SOD2以及Bax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24与36 h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并统计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SRT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NZ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添加SRT2104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ROS水平的积累(P0.05),而添加Inauhzin则显著上调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SIRT1、FOXO3a与SO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NZ组的SIRT1、FOXO3a与SOD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的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NZ组和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 h后,INZ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表明,SIRT1参与了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体外培养液中适当添加SIRT1激动剂,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缓解老化,同时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旨在比较一些与卵细胞成熟相关的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在两种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Ex-COC和Cp-COC)中的表达以探究两种类型的马卵母细胞成熟和发育能力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在屠宰场采集蒙古马离体卵巢带回实验室回收COCs,并根据卵丘细胞形态区分Ex-和Cp-COCs;通过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FSHR、LHR、IGF1R、IGF2R、ESR1、ESR2,BMP15和GDF9受体BMPR1B、BMPR2和ALK5在两种COCs中的表达模式;将雌二醇、IGF2、GDF9和BMP15分别添加进马IVM培养体系中检测其对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在Ex-和Cp-COCs的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均有差异,在Cp-COCs中,卵丘细胞的大部分受体基因表达量高于卵母细胞;而在Ex-COCs中,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相似或高于卵丘细胞。相较于Cp-COCs的卵母细胞,大部分的受体基因在Ex-COCs的卵母细胞中表现出更高表达水平。体外成熟培养试验表明雌二醇和IGF2的添加可能有利于提高马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马扩展型和紧凑型COCs中FSH、LH、IGF1、IGF...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成熟过程中添加牛血清和猪卵泡液对猪卵母细胞核成熟、卵丘细胞扩散及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体在含FSH和LH的以下处理组的成熟液中成熟培养 2 3~ 2 4h :(1)对照组-改良TCM - 199+0 .1%PVA ;(2 )试验组 1-改良TCM - 199+10 %新生牛血清 ;(3)试验组 2 -改良TCM - 199+10 %猪卵泡液 ,再移至无FSH和LH的不同处理组的成熟液中成熟培养 2 3~ 34h。试验 1中 ,卵母细胞在 4 6~ 4 8h成熟培养后 ,观察卵丘细胞扩散情况 ,并对卵母细胞进行固定和染色 ,鉴定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 :试验 2中 ,对在不同处理组的成熟液中成熟培养 4 6~ 4 8h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 ,再培养 8d。受精后第 2天检查分裂率、第 6天检查桑椹胚 /囊胚率、第 8天检查囊胚率。 4 6~ 4 8h成熟培养后试验组 1和试验组 2的大部分卵母细胞 -卵丘细胞复合体的卵丘细胞完全扩散 ,而对照组的卵丘细胞只有 5 0 %扩散。试验组 1和试验组 2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分别为 39.9% (77/ 193)和 4 4 .3% (93/ 2 10 ) ,与对照组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 4 8.1% (99/ 2 0 6 )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卵母细胞分裂率试验组 1(5 0 .0± 1.8) %和试验组 2 (49.9± 2 .6 ) %与对照组的卵母细胞分裂率 (49.0± 2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初步了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在牛卵丘-卵母复合体体外成熟进程中的潜在作用,试验运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体外成熟过程中不同时间段(0、8、16、24 h)以及添加不同浓度FSH成熟培养16 h后的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tPA基因相对表达变化,观察添加不同浓度FSH成熟培养16 h后卵丘细胞膨胀程度差异,并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情况。结果显示,卵丘-卵母复合体在体外成熟初期,tP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体外成熟16和24 h的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显著高于0和8 h组;在添加不同浓度FSH (0、0.01、0.1和1 IU/mL)体外成熟16 h的各处理组,卵丘细胞中tPA mRNA相对表达量随FSH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卵丘细胞的扩散程度亦随之增加;同时tPA mRNA相对表达量在0.01 IU/mL FSH添加组卵母细胞中显著高于其他各FSH添加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牛卵丘细胞中tPA基因的表达受FSH正向调节;tPA可能促进了卵丘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的扩散;同时,tPA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是否与其第一极体排出有关,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