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温县国有苗圃场栽培的7个10 a生毛白杨无性系及对照河南毛白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毛白杨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各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均大于对照河南毛白杨,可以作为优良无性系建立采穗圃繁育良种壮苗。7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树高重复力为0.426,胸径重复力为0.327。研究的结果为杨树人工林建设和城乡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个毛白杨无性系生长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甘肃天水的毛白杨优良无性系试验点进行阶段性研究,通过样地调查,树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测定和计算及其解析木的测定与分析,建立了2个毛白杨无性系的生长过程总表和生长模型。然后,用t检验法,对2个毛白杨无性系的生长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1609号毛白杨优良无性系不论在胸径、树高、材积方面的总生长量都大于易县雌株毛白杨,而且,树干更显通直。因此认为,1609号毛白杨无性系在该地有更好的表现和培养前途,这对天水地区毛白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窄冠毛白杨 5、6号优良无性系窄冠毛白杨 5号、6号无性系是经过杂交、苗期选择、无性系对比试验等多年的测试而选育出的白杨派优良无性系。其树冠窄 ,生长快 ,干形饱满通直 ,材质好 ,生长量大 ,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抱头毛白杨 2 40 %和 170 %。试验证明以上两个无性系是营建农田林网、进行林粮间作的优良无性系。进行 2 0m× 4m的林粮间作 ,每公顷 12 0株 ,10年生时可长成胸径达 30cm的中径材 ,每株价值 2 0 0元 ,6 6 7hm2 示范区仅木材收入就达 16 0 0万元 ,而且农作物基本不减产 ,同时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适用范围 :…  相似文献   

4.
对大青杨无性系测定林(16a生)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选出树高、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35%以上、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0%以上为优良无性系3个;综合树高、胸径、材积选出124号为最优无性系;3个优良无性系造林16a后,树高能获得28%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44.1%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87.6%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5.
对自山东、河北等地引进、选择的29个白榆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苗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1a生嫁接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大。在各无性系胸径、树高差异性检验的基础上,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进而对树高、胸径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对各无性系的苗期速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初步筛选出了无性系编号为20、12、28、22、1、27、11、16、13、31、4、7、9、17、14、24、19等17个速生型白榆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会同县、绥宁县以33个杉木无性系和2个对照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1997年营造了单株、行状和块状3种造林形式的区组设计无性系试验林。研究发现参试无性系间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差异在幼林期(4—7年)、中林期(13—16年)和成林期(28—31年)始终显著存在。不同无性系生长规律不同,有的无性系幼林期生长不是特别突出,但在中林期生长加快,到中林期后趋于稳定。优良无性系y18、y15在28或31年生时仍能保持前期所具有的生长优势,且在16 m立地指数和18 m立地指数条件下,生长同样突出,排名均为1、2名,表明这2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稳定性。在块状造林条件下,优良无性系13年生时树高、胸径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大于生产种20.1%26.6%、27%31.1%、78.7%92.8%,表明发展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材性指标预测及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非破坏性测定木材材质的Pilodyn测定指标,研究毛白杨28个无性系间的材性遗传差异.室外测定毛白杨活立木胸径(DBH)和南向Pilodyn测定值(Ps),室内测定木芯木材基本密度(Ds)和木材外侧基本密度(Dso),对Pilodyn测定结果与木材密度作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Ps、Dso及Ds分别将各个无性系的平均值进行排序,3个序列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0.749~0.651).毛白杨单株间Ps、Dso和Ds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0.506~0.706),毛白杨各个无性系Ps、Dso和Ds平均值间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0.840~0.808),使用Ps、Ds和Dso3个材质性状对毛白杨无性系进行方差分析,均得到各个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的结果.以这3个材性指标分别和胸径的平均值各自将28个无性系分为4类:A)高密度快生长;B)低密度快生长;C)高密度慢生长;D)低密度慢生长.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证明,使用3个材性指标所分的4类各个类别间均差异显著.通过分类结果选择出11,12,346,191,337,24,384共7个生长快且木材密度高的毛白杨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16年生无性系测定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子代测定林中家系的优、中、劣单株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无性系的后期表现;优良家系中选择出的优良单株(无性系)经过无性系评价。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居多。但家系问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问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8805组入选的12个无性系树高均值大于组内均值的12.5%。8806组入选的7个无性系树高均值大于组内均值的13.5%。  相似文献   

9.
毛白杨无性系木材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20年生毛白杨无性系(含对照)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分析了木材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毛白杨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来源。毛白杨无性系木材材质指标满足造纸要求,适合作纤维原料,通过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毛白杨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存在一定的相关,与树高存在微弱的相关,总的来看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相关均不显著;而纤维长度与胸径、材积存在弱负相关,与树高存在微弱的相关。研究中也发现生长快的无性系也可以有较大的木材基本密度。  相似文献   

10.
从1994年开始,对引进的15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以易县雌株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筛选试验,经过11 a试验研究,筛选出窄冠1号、窄冠3号、毛新80(三倍体毛白杨的无性系)和1414杨4个优良无性系,经多重比较,在材积、树高、胸径生长量及根系、冠幅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易县雌株(CK)和其它无性系,可作为华北平原地区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农田林网和城镇及道路绿化的推广新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毛白杨优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2个性状中,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的累积贡献率迭95.59%,分别为表示分枝角度的综合因子,表示胸径和树干5m处直径的综合因子。在遗传距离0.08处,24个无性系被划分为4类,为毛白杨多性状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01、B302、B303、B304、B305、B306、B317、B318、B331、B385、B513、B517、BM13、BM19、BM27、BM86为试验材料,以易县毛白杨作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对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逐年分析,发现B301、B303、B331、B513、B517这五个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明显大于易县毛白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Roxb.)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筛选,可以为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4种国外引进种源(N0、N2、I4和H6)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选择出20棵优株;并通过嫁接进行无性系苗木繁殖,测定2年生无性系苗木胸径和株高,比较分析了20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用于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结果]4个种源的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变异系数较大,选择的20棵优株株高和胸径约等于或大于母株平均株高和胸径的13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明显大于其它无性系,且变异系数远远小于母株;其次为12、18、19和20号无性系;9和10号优株,树干较直,胸径较大,超过母株平均值的17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超过对照的130%,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结论]本研究选择了20棵印度黄檀优株,并繁殖出20个无性系,筛选出9和10号作为优良无性系,用于之后的印度黄檀优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楸树无性系早期生长变异和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评价和选育优良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无性系。[方法]本研究利用32个楸树无性系7年的生长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生长规律及早期生长过程。对各无性系的单株材积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32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年份(1 a除外)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无性系间变异丰富。楸树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7.84%~35.56%),胸径次之(11.89%~17.29%),树高最低(6.91%~10.87%),无性系单株材积改良潜力较大。同时生长后期单株材积(0.75)和胸径(0.82)保持较高的重复力,意味楸树单株材积受遗传控制较强。利用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曲线的Logistic模型,估算的生长参数在无性系间具有较大差异。楸树无性系7年生单株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呈"S"型曲线生长趋势,而连年生长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5年达到高峰,截止到本次调查时还未达到数量成熟。相关性分析显示: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量与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速率(LGR)、线性生长量(LGI)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2个楸树无性系分为4大类,其中第I类的楸树单株材积生长总量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后期生长潜力。[结论]不同楸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丰富, 1-1、22-07、19-01、16-05、16-01、16-07等6个无性系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楸树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优良无性系,对大同市长城山林场华北落叶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40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量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7509、113这3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长势最好,是华北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重点选择对象;而123、713、124、2...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为扦插难生根树种,为迅速推广其优良无性系,我们采用毛白杨根萌条带芽茎段进行快速繁殖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分别是芽分化以H+BA_(0.5)+IBA_(0.5),生根以H+IBA_(0.5—2)为最佳。继代培养时间1—2周左右。小植株移栽成活率80%以上。现已培育出5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二年生苗1500株,保存种质600瓶。  相似文献   

17.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和干形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林龄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均有所不同,总体上QL4、QL7无性系生长率较大,而QL1、QL2无性系的生长率则较小;林龄1.5年及6.5年时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性系间树高仅在林龄1.5龄时差异显著;其余林龄无性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用6.5年生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观测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QL7无性系的综合评定结果最佳,被评为优良无性系,其6.5年生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16.83 cm、21.42 m、0.233 1 m~3;而QL1无性系综合评定排最后一位;因此,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均有所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在其生长的早期及后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则在早期差异显著,所选择的QL7优良无性系可在试验地所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欧美杨107、雄性毛白杨1319、窄冠白杨3个无性系密度试验林连续6a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6a生时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对3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为显著。6a生时,单位面积上的林分蓄积量为2m×3m(1667株/hm2)2m×4m(1250株/hm2)4m×6m(417株/hm2)。通过对3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进程、连年生长量分析,提出了初次间伐的合理年限。  相似文献   

19.
<正>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α)树干通直高大,寿命长,生长快,适应性强,是用材林和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是我省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其优株的无性系苗木,生长速度比普通毛白杨快15—20%,经济价值更高。但毛白杨扦插不易生根,繁殖困难。为了快速扩大优良无性系的繁殖,为生产提供大量种苗,我们从1986年4月开始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毛白杨高体茎段,获得了完整的植株,现在移栽成活。 一、试验材料 采自我所毛白杨课题组引进的毛白杨优良无性系1—2年生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20.
该峨眉冷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98 hm2,共保留63个无性系,无性系内分株的变幅为3株~101株;种子园内63个无性系20 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的变幅分别为8.04 m~12.27 m、15.32 cm~26.45cm和4.05 m~7.02 m,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种子园内无性系分株在30株以上无性系共19个,19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26 m±2.54(变幅5.69 m~14.35 m)、18.62 cm±5.21(变幅11.20 cm~32.57 cm)和4.95 m±0.82(变幅2.76 m~6.39 m)。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对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排序,为下一步研究无性系营养和生殖生长相关性奠定基础;无性系的胸径和树高两主要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内的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种子园至今未结实,对不结实的原因和下一步经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