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1994年以来中国苦瓜研究论文的发表年代、期刊、作者和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苦瓜研究进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推动中国对苦瓜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苦瓜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苦瓜栽培、育种、制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苦瓜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苦瓜叶提取物及其活性物质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颖  杨可航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07-109,114
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苦瓜叶片提取物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苦瓜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物质,重点介绍了苦瓜叶提取物及活性物质对斑潜蝇和菜青虫的防治研究进展,以为运用苦瓜叶片提取物及活性物质来防治农业害虫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抗虫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苦瓜菊花清凉饮料的生产工艺,采用VC和氯化锌等复合护色剂对苦瓜进行护色,用氯化钠和柠檬酸进行脱苦;以菊花浸提时间、温度、固液比为主要因素,对菊花的浸提工艺进行了优化,最后进行苦瓜菊花汁饮料的配方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苦瓜汁8%、菊花茶汁60%、白砂糖8%、柠檬酸0.12%等配比,可制得营养丰富、口感适宜、清暑止渴、品质优良的苦瓜菊花清凉茶饮料。  相似文献   

5.
苦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很多的药用功效。近些年来,苦瓜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逐渐加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苦瓜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苦瓜优良品种的选育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苦瓜强雌系的选育、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品种提纯等育种方法,综述了苦瓜遗传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苦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苦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瓜在自然条件下性别的表现特点、性别分化的形态学、遗传基础、性别分化调控等方面对苦瓜性别分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苦瓜性别表现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苦瓜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苦瓜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制备苦瓜多糖,并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对羟基自由基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苦瓜多糖对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苦瓜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9.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 “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苦瓜研究核心期刊载文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贾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95-18497
对我国2000~2010年6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苦瓜研究的论文数量、年代分布、研究主题、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展示我国苦瓜研究水平和科技成果,为今后我国苦瓜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性别类型苦瓜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标记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地提取了不同性别类型苦瓜品种的基因组DNA,作为PCR扩增反应模板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10bp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到2个引物S30和S66,其可以在全雌性品种X-黑-d-d稳定地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为下一步克隆苦瓜性别决定基因、探索苦瓜性别决定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至于该特异性标记是否与苦瓜雌性性别有关,还有待进一步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与苦瓜苗期耐低温表达调控相关的蛋白,深入了解苦瓜抗低温机理,为下一步开展苦瓜耐低温分子基础研究及苦瓜耐低温育种打下基础.[方法]以耐冷型MC108和冷敏型MC6苦瓜品种为材料,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低温胁迫(8℃低温胁迫72 h)下苦瓜苗期叶片蛋白质差异变化.[结果]对2-DE图谱分析发现,冷敏型MC6和耐冷型MC108苦瓜品种间共存在8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9个蛋白点上调,36个蛋白点下调,2个新增蛋白点,5个消失蛋白点;对其中24个表达量变化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分析,经数据库搜索匹配,鉴定出5个未知蛋白和14个功能蛋白,这些蛋白涉及细胞防御、自由基清除、光合作用、基础代谢、蛋白降解等多个功能类别.[结论]在逆境胁迫下苦瓜可通过调节多种蛋白表达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花粉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苦瓜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三十烷醇(TRIA)、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花粉活力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也有不同的影响。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对苦瓜花粉萌发率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为IBAGA3IAA2,4-DNAATRIA;而对苦瓜花粉管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为GA3TRIANAA2,4-DIAAIBA。以GA3250 mg/L对苦瓜花粉活力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苦瓜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基因型苦瓜的离体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大顶、英引和绿宝石苦瓜品种的子叶节为试材,探讨了不同苗龄、不同激素与浓度配比组合以及不同基因型对苦瓜离体形态发生的影响。[结果]在用苦瓜外植体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时,苗龄的影响最大,通过培养天数结合子叶颜色判断苗龄,发现培养10 d左右的苦瓜幼苗最适宜进行丛生芽的诱导;6-BA、ZT和NAA对丛生芽的诱导效果显著,仅在低浓度的配比就可获得良好诱导效果,以MS+6-BA 0.5 mg/L+NAA 0.2 mg/L和MS+ZT 2.0 mg/L+NAA 0.1 mg/L的诱导效果较好;不同基因型苦瓜的丛生芽诱导情况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以绿宝石的有效苗率最高。[结论]综合培养天数和子叶颜色判断外植体的苗龄有助于选择适宜外植体进行高效率的苦瓜丛生芽诱导。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发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银  陈禅友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4-2305,2369
[目的]探讨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苦瓜品种的关系。[方法]以蓝山大长白苦瓜和广西大肉1号苦瓜为供试品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及其混合液浸泡苦瓜种子,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在不同品种中,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且两者的作用差异不大;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对发芽势的影响作用与品种有关。150 mg/L乙烯利更能促进幼苗根的生长,而200 mg/L赤霉素更利于幼苗茎的伸长;用150 mg/L乙烯利或200mg/L赤霉素浸种比用150 mg/L乙烯利+200 mg/L赤霉素或75 mg/L乙烯利+100 mg/L赤霉素浸种更能提高发芽率。[结论]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苦瓜的种子发芽力均有促进作用,但其最适浓度依品种而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幼苗生长(根茎比除外)也有促进作用,但与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6.
李爱江  张敏  辛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8-12019
[目的]为开发食用方便且具有独特风味的天然苦瓜食品。[方法]用新鲜苦瓜、甜菊苷、柠檬酸和食盐研制苦瓜汁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结果]最佳配方是苦瓜汁36%,甜菊苷7%,柠檬酸0.5%,食盐0.2%,制成的苦瓜汁饮料淡咸香型,淡黄绿色,质地均匀、细腻,具有苦瓜特有的风味,酸甜适宜,清爽润喉,无异味。总酸0.3%,总糖3.4%~3.5%,pH值4.2~4.3。细菌总数≤85个/ml,大肠杆菌≤2个/100ml,致病菌未检出,常温下保质期为6个月。复合护色剂(TKH02)0.1%护色效果最好。[结论]该配方制成的苦瓜保健饮料风味优良,口感细腻,别具特色,而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成本低,为苦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饮料新品种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     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20 min,多糖提取率达12.86%。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 分别为1.03 mg•mL-1和10.73 mg•mL-1,苦瓜皂苷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多糖的(P<0.05)。【结论】采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工艺,可有效利用原料、提高产出和效率,所得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糖苷酶均表现抑制作用,显示一定的降糖潜力。  相似文献   

18.
苦瓜是药食两用的特色蔬菜,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了苦瓜不同组织部位溶剂提取物对消化,呼吸等生理系统中主要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归纳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转移、破坏肿瘤细胞能量平衡,耐药逆转作用等曰梳理了目前从苦瓜中分离鉴定的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三萜类化合物、苦瓜素,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亚麻酸,核糖核酸酶和血凝集素等;此外,总结了过量食用苦瓜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改进修饰手段,提出了今后研究苦瓜抗肿瘤作用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