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玉谦 《食用菌》2006,28(4):54-54
丹东市林业科研所承担的“滑菇杂交育种的研究”项目,首次将单核菌丝杂交育种技术应用于滑菇育种的研究领域,采用野生菌株与生产上应用的主栽品种作亲本,历时6年,培育出滑菇杂交新菌株-丹滑15号。该菌株具有发菌快、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出菇早、菇质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124%)的优良特性,在辽宁、河北、山东、内蒙、黑龙江、吉林等地推广应用3年来,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深受广大菇农的赞誉,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1月4日,该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采用单核菌丝杂交技术进行滑菇育种的研究填补了国际空白,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选择8个滑菇亲本,经过一系列布勒杂交技术环节,完成了400个杂交组合。通过培养观察、镜检、拮抗检验、试管出菇检验、罐头瓶内木屑基质出菇检验等技术手段,得到了131个杂交异核体;然后对其进行木屑半熟料栽培小试、重复小试和中试,选育出B52号和B17号滑菇新菌株。DNA检测结果表明,二者与各自亲本遗传差距较大,因而确定其为杂交新菌株,分别命名为丹滑16号和丹滑17号。因丹滑17号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减弱,2015年终止其中试栽培。丹滑16号在中试栽培中,保持了高产稳产、菇质优良和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等优良性状。三年来(2013-2015年),在辽宁多地中试栽培101.65万盘,平均单产达2.14 kg,生物转化率达125.8%。  相似文献   

3.
李长莉 《食用菌》2014,(6):18-19
<正>辽宁省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在国际上首次将布勒杂交技术手段应用于滑菇育种研究,利用远缘、高亲和力、多代回交方法,采用2个野生滑菇亲本和多个生产上正在使用的滑菇亲本杂交,产生了400个杂交组合,并成功选育出丹滑16号滑菇新品种。丹滑16号具有发菌快、抗病性强、产量高、菇质好、性状稳定等特点。在中试栽培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平均单产(盘)为2168 g,生物  相似文献   

4.
张敏  李红  刘娜  张季军  肖千明 《北方园艺》2015,(11):155-157
以滑菇PN06和滑菇PN08为亲本,应用单孢杂交方法,经过同工酶检测、生物学特性分析、出菇性鉴定、袋栽筛选试验,优选出杂交新菌株"辽滑菇1号"(编号H03)。该菌株菌盖半球形,高产优质性状稳定,抗杂、抗逆性强,尤其适合于辽宁省广泛采用的半熟料栽培模式,污染率平均降低8%,提高产量7%以上。2013年获得辽宁省的新品种认定,是优良的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5.
以豆秸和木屑为主要原料,选用9个滑菇品种进行适栽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丹滑9号、丹滑15号和特产3号可以作为滑菇栽培品种,在黑龙江省区域进行生产使用,而日滑和早丰则不适合以供试配方。  相似文献   

6.
滑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液体培养的滑菇菌株,并确定最适的滑菇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床和发酵罐进行滑菇液体培养初步研究.结果:确定丹滑15、西羽、cte、丹滑8、丹滑9、适合做液体菌种;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高粱粉2%,豆饼粉1%,葡萄糖1%,KH2PO40.1%,MgSO40.2%,琼脂粉0.1%;最适培养条件摇床的最佳培养条件是,振荡频率150 r/Min、培养基装料系数150 mL/500 mL;确定了一级、二级发酵终点分别为192 h和120 h;并对滑菇液体菌种的保存、液体菌种的菌株筛选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滑菇反季节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食用菌》2001,23(5):17-19
滑菇栽培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春天接种、秋冬季出菇形式、为适应春季市场对滑菇鲜品的需求,笔者探索了冬季接种春季出菇的反季节栽培。通过小试和中试,选出了适合反季节栽培的滑菇品种03号,与参试的其它品种相比较,具有发菌快、出菇积温少、蜡层薄、出菇号、转潮快、菇质好等优良特性,小试平均单产1590g,中试平均单产1049g,在反季节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正>滑菇属低温结实性菌类,在5~20℃之间一般均能出菇。福建省屏南县海拔6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气候温凉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极利于滑菇生长。屏南县从菌株特性、优化培养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模式入手,研究成功的长袋滑菇层架式栽培技术,具有出菇时间长、产量高等特点;食用菌废料还可以变废为宝,得到循环综合再利用,促进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屏南县业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滑菇栽培基地,年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滑菇32个不同菌株的菌丝长势、出菇特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Ph0016菌株菌盖厚、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84.3%,抗性强,属于晚熟型菌株,适合于南方地区大规模熟料栽培。  相似文献   

10.
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张维规(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研究所353000)《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是1991年原南平地区料委下达的科技任务。从1991年冬引进滑菇品种,经过3年栽培试验,选育出适合本地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其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1.
滑菇通常用固体制种,制种周期长达80天左右。为缩短制种周期,我们于1987~1988年对滑菇液体种的制作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滑菇山西一号,三明5188,日本活菇。 (二)培养基配方基础培养基为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3克、水1000毫升,pH自然。设A、B、C三种配方。A.基础培养  相似文献   

12.
对13个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转色和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2个优良菌株Ph0015和Ph0023,其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性状较好。同时发现具有特异性状的有菌株Ph0006、Ph0016和Ph0027,其菌盖颜色为金黄色,且具有该颜色的菌株商品性状好;菌株Ph0019菌盖形状为扁圆状,与其他菌株的菌盖半球状差异明显;菌株Ph0024菌丝极易扭结形成小菇蕾,从而形成大量小菇蕾。  相似文献   

13.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14.
以白灵菇2个品种"中农1号"和"中农翅鲍"为亲本,采用镜检、拮抗、酯酶同工酶及原基诱导等方法,研究了150对杂交组合菌株特性。结果表明:150对杂交组合菌株中,99个菌株生长较快,有锁状联合,75个与2个亲本有明显拮抗线,且具与2个亲本菌株的典型酯酶同工酶条带,确定是杂交菌株,其中50个杂交子具有出菇能力。  相似文献   

15.
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鲜品滑菇在国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春、夏季节供不应求,滑菇保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十分走俏。为解决春、夏季滑菇鲜品的市场供应,笔者从1998年以来,对滑菇反季节栽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的8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滑菇(Pholiota nameko)又名滑子蘑、光帽鳞伞、珍珠菇等,滑菇质地细嫩滑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商品性状好,特别是其菇盖表面的粘液层富含粘多糖,具有抑制肿瘤、增强体质的作用。滑菇是一种内、外品质俱佳的食用菌,值得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引进的11个滑菇品种(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滑菇126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其菇蕾多、出菇齐、产量高,且栽培周期短,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在边远山区栽培滑菇,如何掌握栽培季节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化工艺,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是滑菇生产的关键。本文简要总结边远农村栽培滑菇实用技术要点,仅供各地参考。一、栽培季节:滑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由于该品种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所决定,滑菇栽培的生产布局应在气候湿润,四季均衡的北方靠近沿海的地区较为适宜。在辽东半岛各地栽培均在春季播种,秋季出菇。根据各地区小气候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香菇优良杂交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5个优良栽培菌株为亲本,设计3对杂交组合,获得55个杂交菌株,其中19个杂交菌株出菇正常。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从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平均单菇重等8个性状对19个杂交菌株进行综合评价。在3对杂交组合中,QK-8、QK-15、W-2、W-13和Q6-12等5个杂交菌株的关联度排名较靠前,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也明显优于亲本和其它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20.
包著勤 《食用菌》2003,25(4):39-40
滑菇又名珍珠菇 ,子实体丛生 ,朵形小 ,菌盖黄褐色 ,表面光滑 ,有粘质 ,营养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滑菇属喜湿性真菌 ,出菇温度 5~ 2 0℃ ,适合南方高山区种植。近年来 ,我县高山区综合利用栽培香菇、杏鲍菇等菌类污染的废料 ,采用长袋模式种植滑菇 ,取得高产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菌筒充分成熟后 ,以出菇有利 ,因此宜采用春种秋收的栽培方式。南方高山区制袋期可安排在 2~ 4月 ,菌株选用中晚熟种。2 培养料配方 种植滑菇的原料广泛 ,棉子壳、杂木屑、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污染的废料等均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