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款以黄精、山楂、牛奶为主要原料的酸奶配方。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及感觉评分研究白糖、奶粉、黄精药液、山楂药液对酸奶成品色、香、味、组织状态的影响。结果 黄精山楂酸奶以奶粉180 g/L,山楂药液(0.6 g生药/mL)50 mL/L,黄精药液(0.6 g生药/mL)100 mL/L,白糖80 g/L作为配方,酸奶成品色泽、口感、风味较佳。质量分析显示黄精山楂酸奶脂肪含量3.2%,非脂乳固体8.3%,蛋白质3.2%,酸度78°T,乳酸菌群1.3×106 CFU/mL,大肠菌群5 MPN/mL,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感官特性、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GB19302-2010《发酵乳》的相关规定。结论 黄精山楂酸奶的制备具有可行性,为中医药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香气是衡量草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以温室盆栽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 cv.‘Benihoppe’)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挥发性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了3个不同发育期(大绿果期、成熟果期、过熟果期)的草莓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大绿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有40种,成熟果有55种,过熟果有76种;醇类物质(52.10%)和酯类物质(23.64%)在成熟果中相对含量最高,呋喃酮类在过熟果中含量最高,酮类、有机酸类的相对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升高,酯类、醇类和醛类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草莓生产中香气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甜玉米Zea mays L. saccharata Sturt.采后在不同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甜玉米采后品质性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奥弗兰’、‘王朝’、‘广良甜27’3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手持数显糖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法,通过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3个品种在常温(室温)和4 ℃低温储存条件下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与常温储藏相比,甜玉米在低温储藏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缓慢。在常温和低温储存条件下分别检测到58和5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烷烃类和酯类物质。不同品种在不同储藏条件下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8种,分别为3,8-二甲基癸烷、3-甲基十一烷、正十二烷、十四烷、3-甲基十五烷、十六酸乙酯、正十九烷和正十六烷。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表明,常温和低温储藏时分别鉴定到9和10种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1的关键挥发性物质,常温和低温储藏时‘奥弗兰’共有的关键挥发性物质为(+)-环苜蓿烯,‘王朝’为正十二烷。结论 储藏温度和时间均会影响甜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精酸奶对摄食高脂饲料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 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为正常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黄精组,普通酸奶组,阿托伐他汀组,黄精酸奶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并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分别在实验4周、8周后,眼眶釆血,检测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4周、8周后测试结果都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精酸奶可降低TC、TG、LDL-C,升高HDL-C(P<0.05或P<0.01),黄精酸奶组的降脂作用优于黄精组、普通酸奶组(P<0.05或P<0.01)。结论 黄精酸奶具有降脂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纯食用黄精或酸奶。  相似文献   

5.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 AKT1 mTOR 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 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 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 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 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 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 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 ~ 56日龄青铜火鸡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 × 3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为2个能量水平(12.13 和12.53 MJ·kg-1)和3个蛋白质水平(22%、24%和26%);选体重相近的青铜火鸡雏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常规饲养至20日龄,21日龄正式开始试验,为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56 d火鸡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蛋白质水平为26%组56 d火鸡体重和ADG显著高于22%组(P < 0.05),蛋白质水平为26%组火鸡F/G显著低于22%组(P < 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56 d火鸡体重和ADG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素(UA)和总胆固醇(TC)含量有显著性影响,26%组雏火鸡血清中UA含量显著高于22%和24%组(P < 0.05),蛋白质水平为22%组血清TC含量显著高于26%组(P < 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血清中球蛋白(GLB)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3)饲粮能量水平对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 < 0.01),能量水平为12.53 MJ·kg-1组血清中IGF-1的含量显著高于12.13 MJ·kg-1组;饲粮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地影响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蛋白质水平为22%组血清中GH含量显著高于24%和26%组(P < 0.01);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血清中GH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4)饲粮能量水平为12.13 MJ·kg-1,蛋白质水平为26%时,火鸡的经济效益最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21 ~ 56日龄青铜火鸡最适宜的饲粮能量水平为12.13 MJ·kg-1,蛋白质水平为26%。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具有油炸风味的健康鱼糜制品,采用空气炸制方式制备油炸风味鱼饼,研究不同炸制温度(160、180、200 ℃)和时间(4、6、8、10 min)下油炸风味鱼饼的品质变化,以优化空气炸制条件。研究显示,随着空气炸制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鱼饼的L*值显著降低,a*值和b*值增大,表面逐渐形成金黄色泽。在160~180 ℃温度范围内油炸风味鱼饼的感官综合得分随着炸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而在200 ℃时鱼饼的感官综合得分先上升后下降,于200 ℃ 8 min时达到最大值,此时鱼饼外表与油炸鱼饼相近,并具有油炸食品的风味和口感。200 ℃炸制时间过长时鱼饼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其硬度和咀嚼性增大,脂肪氧化程度加深,导致产品品质有所下降。与传统油炸鱼饼相比,空气炸制鱼饼具有独特的油炸风味和色泽,脂肪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更低。结果表明,空气炸制能显著降低鱼饼中油脂含量以及氧化程度,具有替代传统油炸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硒化卡拉胶在肉制品中的可应用性,开发富硒肉制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富硒猪肉脯制备工艺,并对产品的富硒水平、基本营养成分、色泽、质构特性、总抗氧化活性、还原能力、脂质氧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烤制温度对富硒猪肉脯的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P < 0.01)。通过Box-Behnken设计,得到优化的富硒猪肉脯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硒化卡拉胶添加量0.12 g·kg-1,腌制时间45 min,烤制温度190 ℃,感官评分为90.52,与理论值接近。进一步对优化后的富硒猪肉脯进行品质评估,发现猪肉脯硒含量为0.212 mg·kg-1,符合富硒食品中硒含量要求;相比对照组,富硒组水分含量降低了11.58%,咀嚼性较降低了12.02%(P < 0.05),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1.81%(P < 0.05),同时a*、b*值分别提高了14.21%和14.33%(P < 0.05);烤制后富硒组的猪肉脯脂质氧化值较对照组降低了17.33%(P < 0.05),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富硒组的总抗氧化活性及还原能力分别是对照组的1.66倍和1.45倍(P < 0.05)。因此,将硒化卡拉胶应用到猪肉脯中,能够改善肉脯食用品质并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同系正常油菜为对照,用LI-6400光合仪、LI-3000A叶面积仪、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等研究3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CIMS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在2010-03-24-04-22期间分别比对照低4.74%、3.88%,在2010-04-27-05-16则比对照高53.64%、4.53%;CIMS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于2010-03-26-04-09分别比对照低6.58%、7.96%、4.75%、7.17%;CIMS的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在2010-03-27-05-07分别比对照低1.17%、1.91%。在整个生长期内,3个CIMS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气体交换参数、群体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与其对照基本相似。化学杂交剂对油菜CIMS的光合特性有暂时的影响,但没有改变其基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藜麦为原料,利用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CGMCC 1.214、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CGMCC 1.62发酵制备一种益生菌饮料。为了解决该饮料稳定性、口感不好等问题,以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配方;同时考察4种不同甜味剂对饮料口感的影响;并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饮料中的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的最优组合为0.025%海藻酸钠、0.030%卡拉胶和0.010%瓜尔豆胶,离心沉淀率为0.45%,此时饮料的稳定性较好;当三氯蔗糖添加量为0.035%时,藜麦发酵饮料的甜酸比适中,口感较好;饮料中的风味成分芳香物质有26种,主要为正己醇,占14.86%,其次为3-甲基-1-丁醇,占7.66%,饮料具有一定的水果香味。该藜麦益生菌饮料稳定性高、口感较好,可为藜麦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萨能奶山羊乳的营养特性及酸羊奶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省普安县萨能奶山羊乳的营养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其为原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山羊乳酸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普安县萨能奶山羊乳的蛋白质含量为3.64%,脂肪含量为4.20%,维生素C含量为1.35%,乳糖含量为42.70mg/mL,矿物质含量为0.85%,干物质含量为13.14%,钙、铁、磷含量分别为119.80mg/100g、0.53mg/100g和111.96mg/100g.在菌种添加量3%、加糖量8%、发酵温度38℃和发酵时间4.5h条件下,酸羊奶的风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复配稳定剂对芒果酸奶凝乳结构及其稳定性的作用,本试验对以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ADA)、瓜尔豆胶、海藻酸丙二醇酯(PGA)为复配稳定剂的搅拌型芒果酸奶的感官品质、质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L9(34)正交表,调整3种稳定剂的配比,测定其感官分值和持水力,并通过仪器分析方法测定了酸奶的质构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ADA、瓜尔豆胶和PGA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08%、0.03%时,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芒果酸奶的品质,感官分值达到最高,显著高于(P<0.05)空白组9.3%。复配稳定剂的添加不影响酸奶的滴定酸度和pH值,但显著(P<0.05)提高了芒果酸奶的持水力,并改善了其黏度和硬度。扫描电镜图显示,添加复配稳定剂后,瓜尔豆胶与蛋白质相互结合形成网络结构,变性淀粉嵌于网络中间,稳定了芒果酸奶的凝乳结构,改善了芒果酸奶的感官品质。复配稳定剂能有效地作用于芒果酸奶,这为解决热带亚热带水果酸奶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吕宜娜  张福利 《北京农业》2012,(12):156-158
本试验研究了豆乳和牛乳配比、蔬菜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接种量这4个主要因素对营养型蔬菜汁大豆酸奶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量为5.00%,豆乳与牛乳的配比为2:3,蔗糖添加量10.00%,蔬菜汁添加量15.00%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凝乳状态、色泽、口感等感官性质方面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抽取消毒纯牛奶、酸奶、橙味酸奶露、桃味优爽和优酸乳的生产样品,从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3个方面对样品进行了感官评定;采用牛奶成分分析仪和阿贝折光仪测定了样品的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用碱式滴定法测定了酸度。结果表明,消毒纯牛奶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几种酸牛奶的非脂乳固体含量、酸度相对较高;优酸乳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酸奶露和桃味优爽的各理化指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玉米玫瑰复合型酸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芳  常乐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103-105
以不同配比的玉米浆和玫瑰汁制作玉米玫瑰复合型酸奶,根据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研制出既营养又美味的复合型酸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含糖量8%,发酵时间7h,玉米浆与牛奶的比值1:2.5.每100 mL玉米与牛奶混液中添加6 mL玫瑰汁.该条件下做出的成品色泽好看、组织细腻、口感和滋味俱佳.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鸡蛋中蛋白质进行适当水解,将水解液与牛奶混合,经乳酸菌发酵制成具有清新蛋香和乳香味的蛋乳制品。结果表明,全蛋合理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酶用量5 000 U·g-1。水解度27.22%,鸡蛋水解液中肽的Mr在1 000左右。水解液有明显蛋香味,无苦味。蛋乳酸奶合理工艺条件为配方鸡蛋水解液20%,糖8%,脱脂乳粉1%,其余用71%的牛奶补齐。发酵条件为菌种配比(Lb:St)1:1,添加量4%,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42~43℃。制备的蛋乳酸奶色泽淡黄,具有明显的蛋香和乳香,产品凝固状态良好,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分析评价影响西藏拉萨四县(区)(城关区、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和当雄县)不同方式生产酸奶的质量安全关键污染因素,为提高拉萨酸奶质量安全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8年从拉萨四县(区)分别采集不同模式生产的酸奶样品106个,其中:林周县采样22个,城关区采样40个,墨竹工卡县采样23个,当雄县采样21个;按生产模式,企业采样8个,小作坊采样54个,家庭自产采样44个。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MS法、微生物培养与分离法对酸奶样品中5种重金属、黄曲霉毒素M1以及6种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与质量安全评价。【结果】106个酸奶样品中霉菌污染严重,且超标率为46.23%;未检出志贺氏菌Shigella、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黄曲霉毒素;小作坊生产的酸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25.93%;农牧民自身生产、民间小作坊和企业产业化生产酸奶中Pb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污染物贡献率达42.5%;当雄县酸奶中重金属Cr含量较其他三县(区)高,超标率为19.0%;城关区酸奶中重金属Pb、As含量较高,超标率分别为15.0%和2.5%;Pb也是林周县、城关区、墨竹工卡县酸奶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其中城关区Pb的污染物贡献率最高,达54.02%。【结论】拉萨地区酸奶重金属和霉菌污染状况突出,应当引起重视;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不利于饲料霉变,因此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8.
莎能奶山羊初乳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泌乳期的莎能奶山羊初乳的化学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莎能奶山羊初乳中总干物质、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随泌乳期延长呈下降趋势。分娩后第一次(3h)所挤初乳中各指标含量最高,其中总干物质含量为21.32%,灰分含量为1.57%,蛋白质含量为10.24%,脂肪含量为6.61%(12 h),之后下降趋势都趋于平缓。分娩后第一次(3h)所挤初乳中乳糖含量最低,为1.93%,之后随泌乳期延长乳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泌乳后期,年龄、胎次、泌乳量、体况标准和采食量相近的5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将奶牛随机分为5组(n=10):组间体重、产奶量、体况评分、麦草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用甜味剂和绿色剂处理的两组.麦草采食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1.38%,7.08%,差异显著(P〈0.05)。草香组和果味剂组麦草平均采食量与对照组比没有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甜味剂组、草香剂组、对照组、绿色剂组和果味剂组产奶量分别降低了21.30%,19.24%,26.80%,17.60%,26.71%。甜味剂组、草香剂组和绿色剂组对试验奶牛的产奶量的降低相对对照组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1天,第15天,第30天采样检测乳脂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甜味剂组,草香剂组和果味剂组第30天采样乳脂率相对第1天的乳脂率都有上升的趋势,分别上升16.72%,11.70%,9.68%。每次采样各组间乳蛋白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第30天的相对第1天的乳蛋白分别下降了12.46%,12.46%,11.88%,12.85%,3.19%。甜味剂处理和绿色剂处理对奶牛的体重和体况作用效果都有较好改善趋势,但各组间体重和体况评分差异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