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羟甲基糠醛(以下简称5-HMF)的含量是判断蜂蜜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蜂蜜中5-HMF含量的影响尤为重要。本论文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下对洋槐蜜、荆条蜜、葵花蜜等恒温加热0~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花蜜中5-HMF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上升速率越大。结论:为保证蜂蜜中5-HMF含量符合标准,热加工处理温度应低于80℃。  相似文献   

2.
淀粉酶值和羟甲基糠醛是判断蜂蜜质量的重要指标,淀粉酶值和羟甲基糠醛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会发生一些较大的变化。淀粉酶值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而羟甲基糠醛则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且温度越高,上升速率越大。国家标准GB18796—2005规定淀粉酶值小于4和羟甲基糠醛含量大于40mg/kg的蜂蜜属于不合格产品,因此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都应控制好温度及时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后熟处理对蜂蜜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送检的经不同后熟时间(0 h、12 h、36 h、48h和60 h)处理的五倍子蜂蜜进行主要品质指标(水分、淀粉酶活性、羟甲基糠醛、蔗糖、松二糖)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五倍子蜂蜜中水分含量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后熟处理48 h后,五倍子蜂蜜中水分含量降至18.0%以下。松二糖、羟甲基糠醛、蔗糖和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经后熟处理60 h,最终包装成为成熟蜜后,五倍子蜂蜜中水分含量达15.9%,松二糖1.8%,淀粉酶活性15.4 mL/(g·h),蔗糖、羟甲基糠醛未检出,上述主要品质参数优于《GH/T 18796-2012蜂蜜》标准对蜂蜜一级品的要求;水分、松二糖、羟甲基糠醛等参数达到成熟蜂蜜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市场销售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情况,2015~2016年从成都市场上抽样检测了100个蜂蜜样品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结果表明,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总体合格率较高,达到97%,其中羟甲基糠醛含量在0~20 mg/kg的蜂蜜比例占91%。  相似文献   

5.
羟甲基糠醛简称HMF,通过检测HMF的含量,可以鉴别蜂蜜是否掺假、新鲜程度,以及贮存加工条件是否适合。目前,我国规定的出口蜜含HMF是不超过40毫克/升,许多蜂蜜加工厂、收购点收购蜂蜜时,以这个标准来  相似文献   

6.
评价蜜的质量:HMF 和淀粉酶的作用[美国]怀特,J.W.长期以来蜂蜜的质量常用其淀粉酶或5—羟甲基糠醛(HMF)的含量来决定,但作者认为不应再用淀扮嗨含量来判定,而用HMF 较合理。其原因如下:淀粉酶由工蜂分泌而来,在纯净新鲜的蜜里就存在,但其含量常因蜂蜜种类而异。以后因在高温下贮存、加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蜂蜜,比较辐射后蜂蜜中5-HMF含量及其它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后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含量下降迅速,可达10 mg/kg以下,降解率达到90%以上;辐照后蜂蜜中各种糖含量、酶活性基本不变,还保留了原有的外观、颜色和风味。  相似文献   

8.
蜂蜜贮存期与质量变化[西班牙]商操.M.T.等对来自西班牙北部的115个蜂蜜样本。在室温条件下。贮存4、16、98个月后。分别测定其淀粉酶值和NMF(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有些蜜在摇蜜时加过热。但都没经过巴氏消毒。曾找出(A)淀粉酶值与贮存时间的对数呈...  相似文献   

9.
国外养蜂文摘蜂蜜储存期间羟甲基糠醛形成的研究[印度]GHOSHDASTIDAR,N.等取9个蜂蜜样品,其羟甲基糠醛(HMF)的原始含量为0~12.0ppm,在21~30℃和37℃条件下储存,于0、3、6、9和1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MF含量随时间...  相似文献   

10.
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的含量是评价蜂蜜及其制品的重要指标.本文简要介绍了热加工和贮藏对蜂蜜中HMF含量的影响以及蜂蜜中HMF的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蜜蜂杂志》2021,41(6)
羟甲基糠醛是蜂蜜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用试剂配制成溶液后,贮存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会有影响。因此,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提高羟甲基糠醛检测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6,(11):47-51
加工后油菜成品蜜与原料蜜基本指标存在差异,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成品油菜蜜中蔗糖和水分含量分别比原料中低2.61%、10.87%,差异极显著(P0.01);成品蜜中葡萄糖、还原糖、羟甲基糠醛含量以及酶值分别比原料高7.16%、9.3%、7.24 mg/100g和6.11,且差异极显著(P0.01);成品中果糖含量比原料中高2.05%。加工后油菜成品蜜中还原糖、葡萄糖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原料蜜,而水分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原料蜜,蜂蜜基本指标成品蜜明显优于原料蜜。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荆条蜂蜜在气温低于12℃时,能在1周内全部结晶,给零售蜂蜜增加了很多的麻烦,也会给消费者造成一个假象,认为蜂蜜中掺了白砂糖。我处理蜂蜜结晶的办法是:将结晶蜂蜜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盆、小缸等),在大锅中放满水,将盛有结晶蜜的容器放入锅中,然后加热半小时左右即可,也可视盆中蜂蜜的情况,加热到结晶蜂蜜完全溶解为止。由于是隔水加热,蜂蜜的温度只有60℃左右,不会破坏蜂蜜中的活性成分。这种方法只限于少量零售蜂蜜。如果有条件可以利用蒸气锅大量溶解结晶蜂蜜。蜂友们不妨一试结晶蜜的处理!山东海阳市郭城镇下十字夼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蜂蜜等级规格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质量安全问题是困扰我国蜂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蜂蜜等级规格标准是促进蜂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对比了国内外蜂蜜等级规格标准的差异,结合我国蜂蜜质量问题,提出了应综合考虑加拿大、美国、欧盟、CAC标准,加强蜂蜜羟甲基糠醛、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水分含量的研究和指标制定,建立一项适合于我国的蜂蜜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5.
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的测定工作国外开展得较早,如美国农业部四个蜜蜂研究室从1960~1974年就对1,928件商品蜜样品进行了测定,其平均值为1.24毫克/100克,其它一些国家蜂蜜标准中都列出其HMF的最大值。如欧洲共同体和阿根廷规定蜂蜜中HMF不能大于4毫克/100克;日本则规定不能大于5毫克/100克。  相似文献   

16.
云南菖河特色块蜜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基于姚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多种特殊蜜源,将当地特色成熟野坝子蜜、毛萼香菜蜜、香薷蜜等与其他特色蜜天然混合后,采用蜂蜜后成熟加工工艺,制得菖河特色块蜜。该蜂蜜质地坚硬,表面干燥,其色泽呈水白色、白色、浅琥珀色、淡黄色,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香味。对其基础理化指标、微生物、农兽药残留进行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在所分析样品中,水分占比15.5%;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占比82.5%;蔗糖未检出;淀粉酶活性为6.3m L/(g·h);5-羟甲基糠醛14.6mg/kg;松二糖≥1.0%;甘油≤300mg/kg。云南菖河特色块蜜经过后成熟加工工艺处理,不仅保持原有特色,易于保存,而且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菖河块蜜作为一款特色蜂蜜,对其品质的准确分析,对于蜂蜜新技术的开发、蜂产品的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贮存对蜂蜜酶值、羟甲基糠醛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酶值、羟甲基糠醛(HMF)值和水分是评价蜂蜜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含水量高的蜂蜜,易发酵变质,不易贮存。高浓度蜂蜜(含水量178%以下),质量比较稳定,在贮存2~4年时间内,其酶值和HMF值仍能达到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西班牙不同销售点收集的经澄清和热处理过的蜂蜜,用温克勒法常规测定羟甲基糠醛(HMF)含量。样品有124个,在14—18℃(凉处)或17—21℃(热处)存放28个月,总的来说,HMF含量每月增加1.7ppm。  相似文献   

19.
1.原料蜜采收:优质原蜜是加工优质浓缩蜜的必备条件。在原料采收时必须对原料蜜的色泽、气味、水分粉含量、蜜种、淀粉酶值(鲜度指标)和采集时间的长短及农药、残毒等逐一严格检验。 2.加热过滤:将原料蜜在60℃~65℃条件下加热融化30min后,将蜂蜜保持在40℃左右过滤。加热过滤可以去除杂质和少量较大的晶质颗粒。操作  相似文献   

20.
经过实施《优质蜂蜜生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在企业现有的蜂蜜加工工艺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一套温度控制方案。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蜂蜜提纯技术及工艺的对比试验,得出最佳的蜂蜜提纯温度设定方案,即在真空状态下,50~60℃,温度对蜂蜜中羟甲基糠醛、色泽、淀粉酶活性的品质没有任何影响。通过实施该项目使蜂蜜加工产品在保持原有风味与营养成分的同时,确保其最优良的天然性能,并有效去除蜂蜜中的杂质;研发并改造蜂蜜加工生产技术及设备,建成一套高标准的蜂蜜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蜂蜜产品的质量和深加工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