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抗病自交系‘0504’和感病自交系‘0223’为亲本杂交获得的157个F2单株为材料,研究南瓜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抗性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标记。对亲本、F1及F2苗期接种WMV-2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美洲南瓜对WMV-2的抗性由单隐性基因控制。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和SSR技术,筛选出与WMV-2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CMTm157和CMTm158,遗传距离分别为10.9cM和6.2cM,其可以作为南瓜抗WMV-2育种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与甜瓜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甜瓜抗病品种PI414723和感病品种DF4的杂交F2群体156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鉴定方法,根据F2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用SSR技术寻找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从211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个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DE1887、DE1320、DM0854,遗传距离分别为26、26、13.69 cM。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中与芜菁花叶病毒(TuMV)感病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uMV是大白菜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物之一,所以抗TuMV病毒病成为白菜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寻找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提高白菜抗病育种效率的有效手段。以抗病自交系Brp0058和感病自交系Brp0181杂交后代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筛选到2个与TuMV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利用MAPMAKER/EXP(Version3.0)作图软件统计,其遗传距离分别为7.5和8.4cM。  相似文献   

4.
不同遗传背景甜糯双隐性玉米种质的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不同遗传背景甜糯双隐性玉米种质的鉴定效果,为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与糯质基因(waxy)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phi022、phi027、phi061分别对常规甜、糯玉米杂交组配及甜、糯玉米染色体杂交手段获得的共354份材料进行了甜糯双隐基因型鉴定。【结果】标记引物phi022可作为常规甜、糯玉米杂交F_1在甜质背景下选育的84份材料和F_1在糯质背景下选育的186份材料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鉴定出甜糯双隐性玉米纯合体的比例分别为19.05%和100.00%。标记引物phi061可作为甜、糯玉米染色体杂交手段获得的84份材料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鉴定出甜糯双隐性玉米纯合体的比例为46.43%。【结论】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出的甜糯双隐性玉米纯合体的比例与理论值大致吻合,可作为苗期快速选择甜糯双隐性玉米材料的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材料遗传背景、标记引物特异性会影响SSR分子标记鉴定效果,可根据育种需要结合传统鉴定方法来提高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的选择效率和创制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为猕猴桃抗病育种提供早期分子筛选标记。【方法】以易感病的雌株西选二号和抗病的雄株SX45872杂交F1代的198株群体以及40份猕猴桃材料为试材,利用离体接种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结合集群分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进行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P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感病分离比符合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1∶1分离比例。通过对5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UDK97-428116;将获得的SSR标记在40份猕猴桃材料中进行验证,分子标记结果与离体枝条接种结果一致率达95.5%,从而验证了该标记的可靠性。【结论】SSR标记UDK97-428116可用于猕猴桃材料溃疡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与抗白粉病基因 Pm1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携带 Pm13的抗病品系中大01与感病品系金光588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 F1、F2分离群体和 F2:3家系,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 SSR 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中大01携带的 Pm13基因位于3BS 染色体,5个 SSR 标记BE398268、wmc674、cfa2226、gwm533.1和 BE471274与 Pm13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5、0·8、1·6、13·2、52·1 cM,其中紧密连锁的标记 BE398268、wmc674和 cfa2226可用于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向日葵高感列当E的自交系09110-21264162A为母本,与抗病自交系J-09R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分析了向日葵抗列当E的抗性遗传规律,并且采用SSR技术在亲本和F2代群体中筛选与抗列当基因Or5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F2群体的抗感比符合3:1的分离规律,筛选出与抗列当基因Or5连锁的1个分子标记ORS1036.经F2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的表型鉴定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94%.将该标记对84份自交系进行筛选,获得了15份可能携带Or5基因的抗列当资源,为抗性育种提供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65份自育的大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类群划分。利用26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聚类方法进行大白菜自交系的组群划分研究。SSR标记多样性分析表明,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41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913 5,说明供试材料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聚类将65份大白菜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SSR标记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种质资源内在基因组的多样性,可以将系谱来源相同的材料聚类在同一类群,对于杂种优势预测和亲本选择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中寻找新的抗叶锈病基因,为抗病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本研究对抗小麦叶锈病的粗山羊草Y192和感小麦叶锈病的Y2272进行杂交,通过F2代抗叶锈性分离情况确定可能含有的抗叶锈基因数量,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筛选D染色体上与抗叶锈性相关的SSR标记,用MapChart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分子辅助鉴定和抗叶锈表型分析推测Y192可能含有的抗叶锈基因。【结果】在接菌04-5-192(THNT)的杂交后代中F1代表现抗病,F2代表现3:1的抗感分离,表明该基因为一个显性抗病基因,将该抗病基因暂命名为LrY192。筛选到的3个SSR标记Wmc245、Xgwm296和Xgwm261与该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1、18.9和26.2 cM。根据连锁标记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LrY192被定位在2D染色体上。【结论】综合分析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及抗病特性,认为LrY192是一个新的抗小麦叶锈基因,获得的SSR标记Wmc245可用于分子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自育的高抗玉米粗缩病自交系QR-001为母本、高感自交系QS-001为父本,配制了包含281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选用在玉米基因组中均匀分布的1 028对SSR引物在双亲间进行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共检测到110个可以鉴别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的SSR多态性标记。借助QTL IciMapping Version 3.3软件构建了较好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343.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3 cM。其中1个分子标记(bnlg161)不与连锁群连锁。所建连锁群中有26.6%的SSR分子标记发生偏分离。该图谱的构建为玉米抗粗缩病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抗病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FLP、RAPD、SSR和AFLP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SSR分子标记鉴定小豆F1真假杂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SR分子标记以其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F1代的真假杂种和种子纯度的鉴定。本文对43个杂交组合的123个小豆F1代材料,利用亲本多态性SSR标记,鉴定出真杂种66个,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小豆杂交F1代真假杂种鉴定。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o17和黄早四为亲本,构建了包含239份F9代重组自交系的分离群体,并用103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了玉米基因组1455.4 cM,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1 cM。通过人工接种分析了亲本及R IL群体对大斑病菌的抗性表现,并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性QTL进行了作图分析,结果在玉米第2染色体定位了3个与标记Bn lg1520、Um c1635和Bn lg125连锁的QTL,可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13.89%、19.33%和14.36%;另外还在第8染色体上定位了相邻的与标记Um c1327和Bn-lg2235紧密连锁的2个QTL,可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9.33%和7.62%。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创造的龙早群为试材,研究了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种质创新及相关的分子标记筛选和验证.结果表明:对龙早群按S1和半同胞综合选择法进行轮回选择选育出15份田间接种发病达到高抗水平的材料;利用复合杂交技术在接种鉴定条件下,通过自交、回交等方法选育出6份高抗丝黑穗病、高配合力、优质、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  相似文献   

15.
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技术,从2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差异比较明显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出252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为7~21个,平均为1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分布范围为0.753~0.945,平均为0.857。遗传相异系数变幅在0.722~0.905之间,平均值为0.812。以遗传相异系数0.80为界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其中来自册亨县的大黄早单独划分在第一类群,与其他4个类群的遗传距离较远。利用SSR进行玉米亲缘关系分析,为贵州地方种质资源系统研究和今后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玉米高抗自交系黄野四-3和高感自交系8112.遗传分析显示矮花叶病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对抗矮花叶病基因进行定位,筛选获得了与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位点连锁的SSR标记,并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连锁群,与两侧的Bnlg1035和Umc2266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8.02 cM和3.04 cM.这一研究结果为快速筛选抗矮花叶病玉米新种质,培育抗性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矮花叶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转基因技术和SSR、AFLP分子标记的应用,加快了玉米研究进程,育成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玉米,有利于研究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建立玉米杂种优势群,提高玉米QPM育种效率,缩短育种进程。但由于研究费用过高,基因技术与SSR标记缺乏有用的玉米基因,基因沉默现象也成为开展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限制因素。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在拓宽玉米自交系种质材料,提高杂交种抗逆、抗病性和产量,完善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发掘玉米高产、优质、高抗、高油、高直链淀粉基因并进行相关标记的定位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能较好标记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的SSR多态性引物。[方法]以5个玉米品种为试材,从玉米黄化苗提取基因组DNA后,对提取DNA浓度和质量进行检测后,选用85对引物进行抗丝黑穗病基因的SSR扩增。[结果]16对引物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共扩增出45条多态性谱带,其片段大小为50~1300bp。其中,引物Bnlg1755扩增出多态性谱带最多。引物Bnlg1246、Bnlg1194和Bnlg125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引物Bnlg1246、Bnlg1194和Bnlg125可作为分析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SSR标记的引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密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粗缩病抗性QTL进行精确定位分析。[方法]以(80007×80044)F9∶10为作图群体,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SSR遗传图谱基础上,将检测到的新的87个标记加密到遗传图谱中,最终构建包括260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同时将RIL群体衍生的195个F9∶10家系进行田间抗病性状鉴定,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ICIM)对玉米粗缩病抗性进行QTL的定位分析。[结果]图谱总长度1 170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50 cm;在济宁环境条件下定位到1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为9.57%,可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结论]该试验对玉米粗缩病抗性QTL进行了精确定位分析,为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