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接第19期) 三、中雏的饲养管理 樱桃谷鸭的中雏期指的是28~50日龄.该时期鸭子生长发育迅速,是长骨骼、肌肉和羽毛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但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山鸡啄癖现象,甚至会引起死亡,严重地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经多年饲养山鸡,总结出一些防治山鸡啄癖的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借鉴与参考。 1、断喙:断喙是预防和制止山鸡啄癖发生的好办法,一般认为在5~8周龄第1次断喙,9~12周龄第2次修整。 2、科学配料:按不同生长周期拟定饲料配方,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钙、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山鸡啄癖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严重不足和钙、磷比例失调所致,一般认为在幼雏时(8周龄以前)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需16%~18%,中雏时(8~20周龄)需10%~12%。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要适当,幼雏为2:1,中雏1.8:1,而且日粮中要有0.3%~0.4%的食盐和添加足量的多维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5日上午,我县松吉多局下村某专业户,饲养的6000多羽10日龄雏鹌鹑突然发病,死亡1000多羽。当天经笔者诊治,诊断为雏鹌鹑菜籽饼中毒,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专业户自1996年3月开始饲养鹌鹑,现有鹌鹑近3万羽,其中成年产蛋鹑2万多羽,10日龄雏鹑6000多羽。该专业户为了节省饲料成本,平时自己购买饲料原料,按照配方配成全价饲料。以往成年产蛋鹑日粮中菜籽饼添加3%,有时40日龄之前的鹌鹑没有添加菜籽饼,一年多来没有发生中毒等事件,而且该专业户凭经验认为在成年产蛋鹑日粮中添加3%菜籽饼对产蛋鹑有好处。今年9月4日该专…  相似文献   

4.
从雏鸭流行病群的病料,获一分离物。它致死非免鸡胚和无母源NDV抗体一日龄来杭雏鸡100%;免疫中雏,11天后NDVF_(48)E_8强毒攻击得安全结果。也能致死一日龄实验雏鸭50~100%;分别与NDV和DHV阳性血清中和,各自接种10只一日龄雏鸭,前中和组死雏鸭50%,后中和组全健活。最终实验证明该分离物,乃NDV自然弱毒株和DHV强毒株的混合物。发人兴趣的是以上混合毒在鸭胚繁殖时无鸡红细胞血凝,转接鸡胚一代,血凝度为1:16,二代为1:32~64。这一现象当以鸭胚分离时,易导致两者混合感染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雏火鸡出生后的第一周,日粮中至少应含有28%以上蛋白质,如喂给低于20%蛋白质水平的混合料,增重往往要降低15%。只有在氨基酸平衡的条件下,才能降低雏火鸡和成年火鸡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我们已查明,采用蛋白质含量为25%(用于喂60日龄以内火鸡)和20%(用于喂61~90日龄火鸡)的日粮时,精氨酸和甘氨酸等过量对雏火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莱西种鸡场的5508只(10~15日龄)京白病雏和牛溪埠乡某专业户1670只(8日龄)病雏,用自拟定喘汤进行了治疗试验,对40只健雏进行了预防试验。其治愈率达97.7%,预防保护率为100%。经治病雏的带毒率仅为1.1%。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新兴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0日龄雏鸭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攻毒1日龄雏鸭能引起100%发病死亡,利用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TB1)对试验雏鸭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T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以雏鸭为试验动物,7日龄雏鸭90只,共分为3组,每组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TB1一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血清SOD、CAT、GSH-Px及G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第Ⅲ组雏鸭血清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血清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脏严重受损。1~21日龄的雏鸭最易感。急性型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90%。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用中西兽医结合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此配方.可使肉鸭在60天增重2公斤以上。现将配方介绍如下: 1.1—14日龄雏鸭饲料配方:玉米粉55%、大麦10%、豆饼17%、麦麸4%、米糠4%、鱼粉8%、  相似文献   

11.
选取体重为(78.68±2.95)g的28日龄豁眼鹅300只,采用3处理5重复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在日粮中添加1.5%、3%和4.5%的膨化血粉对雏鹅血清激素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0%膨化血粉组雏鹅的AST和ALB显著高于4.5%膨化血粉组(P<0.05),而1.5%膨化血粉组雏鹅的AST和ALB和上述两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雏鹅的ALT、GLOB和TP差异均不显著(P>0.05);3.0%膨化血粉组雏鹅的血清Glu与4.5%膨化血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上述两组雏鹅的Glu均显著大于1.5%膨化血粉组(P<0.05);3.0%膨化血粉组雏鹅的血清TSH和T3水平均显著大于1.5%膨化血粉组和4.5%膨化血粉组(P<0.05),1.5%膨化血粉组和4.5%膨化血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INS、GH、T4和IGF-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试验将90只7日龄雏鸭分为3组,每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肾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肾组织SOD、CAT、GSH-Px及G1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第Ⅲ组雏鸭肾组织各项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及其相互关系钙、磷和维生素D Dean等(1967)报道,北京鸭雏日粮中含0.7~0.9%总磷并每千克日粮补充以1498~1652国际雏鸡单位维生素D_3,则在日粮含钙量为0.56%时增重最大、饲料转化最佳。Dean(1972)证明,北京鸭雏喂以玉米-大豆饼粉日粮,其中含钙0.60%并且每千克补充以1650国际雏鸡单位维生素D_3,则在其中含磷量为0.60%(0.35%可利用磷)时,增重和骨灰分最大。将日粮钙水平提  相似文献   

14.
应用鹅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该法与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和死亡雏鹅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与RA感染发病死亡雏鹅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RA人工发病死亡雏鹅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回肠、直肠、肺脏、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鹅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感染雏鹅后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鸭肝炎A_(66)弱毒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结果,皮下注射组在免疫后2天即对ATCC强毒攻击达100%的保护率;口服组和滴鼻组在免疫后5天才能全部保护;一次饮水免疫组和二次饮水免疫组在6日龄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60%和90%。用该弱毒苗免疫1日龄雏鸭和成年鸭,免疫期分别至少达45天及6个月。  相似文献   

16.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40日龄,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个时期死亡。  相似文献   

17.
1971年,在NRC标准中已经制定了各种雏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钙、磷的需要量,但到目前为止,对雏鸭的钙、磷需要量却很少注意到。不过Dean等人(1967)曾报道过,为使白色北京雏鸭增重最好、饲料利用效率最高、骨骼灰分正常,日粮以含钙0.5%为宜。后来,Dean(1972)再次报道,白色北京雏鸭的最适宜总磷、有效磷量分别为0.6%和0.3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育雏时期对鸭性成熟和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以连城白鸭母鸭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春、夏、秋、冬4个不同季节出雏种母鸭各360只,共计1440只,统计分析不同季节出雏的种母鸭性成熟日龄、产蛋率、种蛋率和次蛋率。结果表明:春季出雏的种母鸭开产日龄为114d,较早于夏季出雏的开产日龄132d(P<0.01)和秋、冬季出雏的开产日龄124d和121d天(P<0.05);同时,春季出雏的种母鸭产蛋率显著高于夏季出雏的(P<0.05),略高于秋、冬季出雏的种鸭产蛋率(P>0.05);4个不同季节出雏的种母鸭次蛋率和种蛋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鹧鸪对饲料营养成份要求,既不完全同于肉、蛋鸡,也不完全同于肉鸽。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蓝招宝巧用鸡、鸽饲料饲喂鹧鸪,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无数次的调整选配,掌握了鹧鸪各生育期最佳饲料配方,用喂1只鸡的饲料育成6只鹧鸪。 对刚出壳的雏鹧鸪,喂给含蛋白质25%左右的雏鸡饲料,两个对照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和30%,实验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5%,用雏鸡料代替。结果,实验组个体增重最明显,雏鹧鸪生长速度比对照组30日龄内日多增重2克,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试验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选用7日龄健康雏鸭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灌胃与试验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Ⅱ组、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mg/kg剂量给Ⅱ组、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d,试验期间给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d,检测雏鸭肝功能部分血清指标。结果显示,Ⅱ组、Ⅲ组雏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Y-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血清总蛋白(TP)与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Ⅱ组比较,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Ⅲ组雏鸭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肝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