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四川省昔格达地层土体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昔格达土体化学成分丰富,含有一定量的易溶盐,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作用下易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次生矿物,使土体强度降低,导致边坡易于产生失稳现象;溯源侵蚀为河流侵蚀的一种类型,水流的侧向冲刷与重力同时作用于沟谷边坡,加快沟谷边坡的失稳速度。运用水力学、土力学等力学方法对溯源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非饱和土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昔格达地层沟坡物理概化模型。模型在考虑了河流的侧向冲刷,沟坡重力作用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动水压力作用对边坡的影响。针对目前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计算并不统一的情况,推导并优化了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结合建立的溯源侵蚀模型对昔格达地层土质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求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61,而采用经典的Bishop法求得相同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212。结果表明,优化的边坡稳定性求解方法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攀西地区第三系昔格达组母质发育的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颗粒组成、团聚状况、有机质含量及其它营养特性,并采用4种处理措施对同一母质新垦地土壤进行了3年培肥。结果表明该母质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土壤沙粒含量偏高,粘粒易流失,低熟化度情况下存在明显沙化倾向,< 0.01 mm物理性粘粒的团聚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防止占攀西地区60%以上新垦地的昔格达母质发育的土壤冲刷和沙化的关键是尽快熟化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4个处理中,以“聚土成畦(垄)、稿秆深埋还田、带状培肥”效果最好,经3年培肥后土壤有机质可达11.7 g/kg,增长率达166%;其次是水旱轮作和平作+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境内分布着50万立方米以上的自然滑坡220个、l万立方米以上的人为滑坡51个、活动的泥石流沟637条。分布在断陷槽谷或盆地周围的松散层中小型滑坡最容易转化成大规模的泥石流。分布在隆升构造单元内部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基岩滑坡一般不容易转化成泥石流,但少数严重破碎的也可能转化成特大型泥石流。断块差异活动区大量分布着中深层大型破碎的基岩滑坡,受其影响多出现中小型的泥石流。不同岩性的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有所不同。残坡积松散堆积层滑坡和人为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昔格达组粘土岩滑坡和砂页岩及煤系地层的基岩滑坡。碳酸盐地层的崩塌型滑坡也可能引起稀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4.
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及其抗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砒砂岩是一种特殊的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的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的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 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相似文献   

5.
<正> 一、砒砂岩的分布 砒砂岩,是当地群众对伊克昭盟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的砂岩、泥岩和砂砾岩的俗称。它主要分布在东胜市、准格尔旗中北部、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达拉特旗的丘陵区。从水系分,砒砂岩地区涉及皇甫川流域、窟野河流域。以及库布其沙漠的部分地区,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禄劝县位于云南高原北部,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是云南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发现,该县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岩溶塌陷等5种类型367个灾点,具有点多面广、群发性、密集性和短时成灾、损失严重的特点。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金沙江、普渡河等河流强烈切割形成高差悬殊的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基础条件;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寒武系的砂岩、泥岩、粉砂岩等软岩、较软岩类,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地层;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断裂对灾害的发育起控制作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是一种长时效的恶性地貌过程,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持续影响面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以位于三峡库区库尾的重庆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解译了1988年、1999年、2009年3期TM、中巴遥感影像,并与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研究区各地层以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为主,总体上呈现好转趋势。(2)研究区地层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率内部差异大。(3)从地层与土壤侵蚀的相关关系分析,岩性的软弱性决定了土壤侵蚀的易发性。上、下沙溪庙组,遂宁组以抗蚀性能力弱,摩擦系数低的紫(红)色砂岩、泥岩为主,加之出露面积大,决定了土壤侵蚀的易发性,应是研究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独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泥石流成为其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崩土凹泥石流位于川滇菱形地块,安宁河东支断裂附近,具有较强活动性。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新构造活动等内因和暴雨触发外因等方面,分析了其易发程度、活动类型、危害方式,进而定量确定泥石流活动的各项特征指标。针对崩土凹泥石流地质灾害提出明确的防治目标和工程治理方案。该区域的泥石流灾害大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质背景,特别是昔格达组黏土岩沿安宁河流域广泛分布,往往是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物源成分,并且成为泥石流致灾的控制性因素和主要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9.
攀西地区新垦地土壤沙化特征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攀地区第三系昔格达组质发育的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颗粒组成,团聚状况,有机质含量及其它营养特性,并采用4种处理措施对同一母质新垦地土壤进行了3年培肥,结果表明,该母质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沙粒含量偏高,粘粒易流失,热熟化度情况下存在明显沙化倾向,<0.01mm物理粘粒的团聚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防止占攀西地区60%以上新垦地的昔格达终发育的土壤冲刷和沙化的关键是尽快熟化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4个处理中,以“聚土成畦(垄),稿秆深埋还田,带状培肥“效果最好,经3年培肥后土壤冲刷和沙化的关键是心快熟化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4个处理中,以“聚土成硅(垄),稿秆深埋还用,带状培肥“效果最好,经3年培肥后土壤有机质可达11.7g/kg,增长率达166%,其次是水旱轮作和平作+有机肥。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4,(5):1065-1070
为了比较贵州省毕节烟区不同成土母岩间烤烟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灰色关联聚类和决策分析方法,对149份烟叶样品(C3F等级)10个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烤烟化学成分的差异,16种不同成土母岩可分为4个类别:黄砂岩类、白云岩类(包括紫红泥岩、紫红砂岩、紫色砂岩、泥岩、白云岩、砂页岩夹煤层、玄武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类(包括第四纪红色黏土、紫色砂页岩、黄色砂页岩、泥页岩、砂页岩、石灰岩和石英砂岩)和白云质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各类烤烟化学成分的综合表现为:黄砂岩类表现最优,综合评价值为0.92;白云岩类次之,综合评价值为0.65;第四纪红色黏土类和白云质灰岩类相对较低,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4和0.52。  相似文献   

11.
重庆紫色母岩及土壤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紫色土类中As和Hg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理论值(基线值),在重庆市合川区系统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及其不同发育程度的各土种样品,利用土壤"钛值"法测定和验证土壤发育程度;通过对土壤全量As、Hg的测定,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紫色土类中灰棕紫泥土属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结果表明: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发育的土壤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均表现为随土壤发育加深而轻度累积,As基线值大小顺序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大眼泥紫黄泥,而Hg的基线值大小顺序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紫黄泥大眼泥;Hg在土壤发育过程中的富集程度约大于As;深度发育土中As和Hg的化学基线值分别为5.94 mg kg-1、29.0μg kg-1,可作为重庆地区中性紫色土亚类、灰棕紫泥土属土壤污染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地形下紫色土的矿物组成和pH的耦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微地形下紫色土的矿物组成和土壤酸度之间的关系,采集了重庆合川丘陵地区典型的紫色土壤,通过电渗析模拟酸化,并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电渗析前后的矿物组成以及酸度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地形部位的紫色土随着地形部位的降低,土壤原生矿物的比重逐渐降低,土壤的发育程度越来越高。紫色母岩及其发育的土壤pH大小关系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豆瓣泥。pH变化与土壤中的方解石、钠长石和钾长石等矿物的含量有紧密关系。电渗析模拟土壤酸化后发现,石骨子土和半沙半泥土的pH分别降低了4.3,3.8个单位,同时土壤原生矿物分解风化,表明土壤原生矿物(如长石类矿物)可以缓冲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3.
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变化特征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孔隙分布,进而影响土壤通气性能。该文通过对碎石单粒径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变化特征研究,旨在探讨单粒径土石混合介质导气内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的野外土石混合介质的导气特性提供基础。为了研究土石混合介质中碎石对导气率的影响,该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土壤颗粒小于2mm的样本(砂土、砂壤土、黏壤土)、碎石质量分数(10%、20%、30%、40%、50%)和碎石粒径(2~3、>3~5mm)对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颗粒小于2mm的样本条件下,土壤导气率呈砂土>砂壤土>黏壤土;在相同碎石质量分数的土石混合介质中导气率呈砂壤土>砂土>黏壤土;碎石的存在改善黏壤土的导气性能,使黏壤土碎石混合介质的导气率大于黏壤土的导气率;降低了砂壤土和砂土的导气性能,且砂土的降低幅度远大于砂壤土;在砂壤土中碎石粒径2~3mm的导气率大于>3~5mm的导气率;在砂土中碎石质量分数30%之内,碎石粒径>3~5mm的导气率稍大于2~3mm的导气率,在40%则相反,但两种粒径下混合介质导气率差异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砒砂岩类型区筑坝材料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黄河中游砒砂岩分布区的黄土、沟床沙、红砒砂岩风化物、白砒砂岩风化物的有机质与易溶盐含量、颗粒组成、渗透性、可塑性、抗剪强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黄土、沟床沙、红砒砂岩风化物这三种材料是良好的筑坝材料,并可作为防渗材料;白砒砂岩风化物属不良级配土,但与红砒砂岩风化物混合可互补不足,仍可作为筑坝材料。  相似文献   

15.
格拦坝在治理泥石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含有大量粒径范围很广的泥沙石块,普通的实体重力坝易被泥石流淤满而失去调洪能力,而格拦坝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一种拦然结合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格拦坝的工作特点,并根据近年来东)11地区建造的不同类型的格拦坝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在对陕北黄土高原库坝群泥沙淤积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该区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成因出发,提出了解决库坝群泥沙淤积的途径。通过采用沟头、支毛沟、干沟及坡面的综合治理,实现相对就地拦截泥沙,从而达到控制库坝淤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质磷素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以及基质饱和吸附后磷素解吸实验,研究陶瓷滤料、红泥、水洗砂、炉渣4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效果,评价其基质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解吸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溶液磷(P)浓度为5-150mg·L·^-1条件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陶瓷滤料和红泥两种基质的磷素吸附过程,陶瓷滤料用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程度更好,红泥则相反。4种基质对磷素的吸附量顺序依次为红泥〉陶瓷滤料〉炉渣〉水洗砂。从磷素的解吸率来看,4种基质释磷顺序依次为炉渣〉水洗砂〉陶瓷滤料〉红泥,水洗砂和炉渣吸附磷素后的解吸率较高,其他两种基质磷素解吸的比例很低。综合评价,陶瓷滤料更适合作为人工湿地污水除磷的基质。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梯化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覆膜作物、牧草地和撂荒地模式下梯化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黄土区梯化坡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区甘肃省陇西县梯化坡地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苜蓿地、撂荒地2 a,撂荒地4 a和荒草地)按不同坡位(挖方段、中间段、填方段)进行土壤取样,对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玉米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容重最小;土壤机械组成均表现为:细砂粒黏粒粉粒粗砂粒;土壤含水量、容重、黏粒和粉粒均表现为:挖方段中间段填方段,而粗砂粒、细砂粒、有机碳、速效钾和水解性氮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土壤pH值均值变化为苜蓿地最大,撂荒地最小,且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和有效磷均值均表现为玉米地最大,水解性氮均值表现为:苜蓿地玉米地撂荒地2 a荒草地撂荒地4 a。[结论]覆膜玉米地表现出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及养分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且填方段的土壤更加肥沃,耕作中应注重加强对挖方段的施肥。  相似文献   

19.
轮式拖拉机水田轮辙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轮式拖拉机为动力的水稻精量穴播机作业时会在田面压出宽而深的轮辙,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变螺距等径螺旋覆土方式。该文分析了覆土原理,进行了运泥过程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螺旋覆土器的运泥量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和优化设计,确定了螺旋外径为250 mm、内径80 mm 和最大螺距200 mm 等关键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拖拉机轮辙自动填覆系数大于0.6,拖拉机前进速度不超过1 m/s 条件下,轮辙覆土装置能较好的填覆辙深不超过250 mm,辙宽小于400 mm 的轮辙,并保持泥面平整,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拖拉机轮辙覆土装置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