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粕抗营养因子及其生物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粕是饲料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豆粕利用率。微生物发酵法不仅可有效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而且能积累有益代谢产物,提高豆粕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豆粕抗营养因子种类、特征及其作用机理,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豆粕增值除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法不仅可有效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而且能积累有益代谢产物,提高豆粕营养价值.为此,研究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高豆粕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的吸收率。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采用热处理、化学法、作物育种法、酶制剂法、微生物发酵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解抗营养因子。比较发现,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理法可以有效地降解豆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并能积累有益的代谢产物,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获得具有多种功能的优质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4.
1 微生物发酵豆粕产生背景 1.1 普通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根据热稳定性可将其分为2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5.
豆粕是一种优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其含有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以及植酸盐等抗营养因子。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豆粕的营养价值,发酵后各种抗营养因子降解,小肽含量增加,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本文综述了豆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并就发酵豆粕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的研究豆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豆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媛媛  冯杰 《广东饲料》2006,15(2):34-35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消除和蛋白质的有效吸收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豆粕深加工方法更受到重视,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促进大豆蛋白更有效地降解吸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处理豆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经研究表明,经过发酵的豆粕,较大程度降低了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有效消除大豆蛋白的抗原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肠道的吸收利用。1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7,(4)
微生物发酵豆粕能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适口性和消化吸收率,在养猪生产中应用广泛。文章就发酵豆粕的营养特点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最新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豆粕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质蛋白质原料,但不仅抗营养因子含量明显低于豆粕,而且常规营养得到改善,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本文就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发酵豆粕在饲料生产和动物养殖实践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豆粕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原料,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但其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其生物学效价。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的发酵豆粕,与普通豆粕相比,抗营养因子含量大幅降低,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就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发酵豆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发酵豆粕可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降解抗营养因子,降低抗营养因子成分;同时,微生物大量繁殖,蛋白质被分解为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小肽,营养价值含量提高;微生物发酵后,分泌β-葡萄糖苷酶,分解糖苷的β-葡萄糖苷键,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几乎全部转化为易被吸收的苷元型异黄酮,抗氧化能力提高,有助于母猪肠道的吸收及机体抗氧化平衡。本文就发酵豆粕的特点及在母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3.
豆粕是畜牧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优质植物蛋白质原料,但因其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可以有效地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成小肽,同时还可生成多种益生菌、积累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发酵豆粕。本文通过发酵豆粕现状的分析,使人们对发酵豆粕这个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就发酵豆粕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行简单介绍,为发酵豆粕在养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常规饲料原料资源丰富,但因其抗营养因子含量高、部分原料营养价值低等,限制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解决我国豆粕和玉米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农业农村部出台了畜禽饲料玉米豆粕替代方案,但如何提高非常规饲料原料的使用比例是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降解非常规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提升其营养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微生物发酵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生产应用中前景广阔。文章在简要介绍微生物发酵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微生物发酵处理对非常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在畜禽上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非常规植物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发酵豆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豆粕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可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营养素含量和生物学效价。不同菌种的发酵效果不相同,本文就单一菌种及多菌种联合发酵豆粕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可以有效地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并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成小肽,同时还可生成多种益生菌、积累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优质蛋白饲料——发酵豆粕。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1~3〕,但其在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试验采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处理豆粕多利用益生菌发酵及酶解的作用,将豆粕中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进行分解、转化。发酵后的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低;富含有益菌、活性酶,提高了小分子有机酸、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发酵代谢产物的含量;提高了豆粕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利用益生菌处理的发酵豆粕及利用酶处理的酶解豆粕可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肽、氨基酸,提高豆粕的消化利用率。菌酶协同发酵豆粕,在微生物发酵的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由于微生物和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得更彻底,与微生物发酵、酶解相比,缩短了发酵周期,效率更高。生物技术处理豆粕提高了豆粕利用率、畜禽健康水平、畜产品品质,并具有改善养殖环境的功能。文章综述了生物技术处理豆粕的工艺特点、营养特性、代谢产物、应用效果,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以豆粕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性蛋白原料,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但由于其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从而降低了其生物效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的发酵豆粕,与普通豆粕相比,其抗营养因子含量大幅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大幅提高.发酵工艺对豆粕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发酵菌剂、发酵模式、发酵容器及发酵工艺参数等阐述了其对发酵豆粕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豆粕发酵企业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豆抗原蛋白是存在于豆粕中的一种主要抗营养因子,耐热稳定性好,加热无法去除,其过敏反应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目前微生物发酵法是去除这种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方法之一。荷包猪是我国宝贵的地方良种资源,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饲用蛋白源短缺、饲料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等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豆粕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重要的植物蛋白源。但是,因含有抗营养因子制约了动物对豆粕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微生物发酵豆粕产活性大豆肽饲料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概括了目前微生物发酵豆粕产活性大豆肽饲料的特点、生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