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 mg/(g?h),排氨率为0.044~0.067 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 mg/(g?h),排氨率在0.049~0.057 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 mg/(g?h),排氨率为0.042~0.051 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相似文献   

2.
梭鱼(Mugil so- iuy Basilewsky),又名红眼鱼,属于鲻形目、鲻科.性活泼、喜跳跃.主要栖息在河口及港湾内,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为0~38‰;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能在水温1~35℃水中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8℃.  相似文献   

3.
一、泥蚶习性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喜欢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营浅埋生活。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泥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适温范围为2.5~38.5℃,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泥蚶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能力随个体大小而异,成蚶适应范围1.008~1.022,最适范围为1.010~1.014。低于1.004时会造成死亡。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5.
陈志明  黄培 《科学养鱼》2002,(11):19-19
高涂低坝蓄水养蚶技术是在高位滩涂上筑建堤坝、半蓄水养殖泥蚶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大潮汐时,潮水可以漫过堤坝进池,退潮后,根据养殖需要保留塘内一定水位。小潮汐时,通过堤闸来调节塘内水位。该方法是探索开发利用高潮区滩涂的有效途径,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场地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无污染、潮流畅通、地势平坦、能避风浪的海滩,底质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水域盐度在12‰~32‰之间,以14‰~23‰最为适宜,pH值7.8~8.6,养殖海区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海水养殖水质标准。2.围塘筑堤…  相似文献   

6.
蚶是一种海产双壳贝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是重要的优良养殖贝类之一。它喜栖息河口附近或内湾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并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滩上,由于浅埋泥生活,故而得泥蚶之名。  相似文献   

7.
泥蚶[Arca(anadara0grahosa]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蛐喜栖息在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较小、水流畅通的软泥滩涂上,其栖息的泥层较浅,稚贝多生活在表层下1~2毫米的泥中,大蛐生活在1~3厘米深处。泥奴主要滤食底栖硅藻,此外,还摄食部分其它小型浮游动物、单细胞藻及有机碎屑等。泥姐的生长速度和环境条件有关,特别是与海水比重和潮区影响有关。比重在1.015左右,生长最快,1.022以上生长较慢;在低潮区的比中、高潮区的生长快,蓄水养蛐又比一般养蚣生长快,这为虾…  相似文献   

8.
毛蚶半人工采苗及筏式笼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春  赵洪德 《河北渔业》2002,(4):25-25,31
<正> 毛蚶属蚶科、性蚶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_(12),是人们普遍喜食的海产品,市场价格较高,且毛蚶适应能力强,分布较广,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到海南岛都有分布,适温范围广,水温在18~25℃时生长最快,适盐范围20.1‰~29‰,在高盐度的外海区亦能生活,是一种较理想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9.
生产实践证明:虾塘混养泥蚶,既不需增添设备,又不必专门管理,也不妨碍对虾发育生长,所养泥蚶生长快个体大,肉质肥嫩,每公斤100~120颗,亩产可达0.5吨,而且成活率高,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泥蚶[Arca(anadara)grahosa]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蚶喜栖息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杂交东方鲀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度骤变和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0、5‰、10‰、15‰、20‰、25‰、30‰、35‰、40‰、45‰、50‰、55‰、60‰共13个梯度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存活和摄食的影响。研究表明,盐度从30‰骤变到15‰~50‰时,杂交F1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1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1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约为33.3%,而盐度0、5‰、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均低于1%;盐度5‰~5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20‰~35‰是最佳摄食盐度。盐度渐变时,盐度5‰~50‰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盐度0、55‰和60‰梯度的存活率(P<0.05),其中盐度0的梯度中杂交F1代存活率最低,约为12%;盐度0~60‰为杂交F1可摄食盐度,其中盐度20‰、25‰、30‰、35‰和40‰时,杂交F1摄食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30‰时摄食量和摄食率均达到最大。表明,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是广盐性鱼类,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而且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盐度骤变。  相似文献   

11.
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为肉食性贝类,生活在5m~70m深的海底,自然栖息区域为泥沙质底,适温范围为13℃~33℃,最适生长水温25℃~30℃,盐度适应范围为20‰~34‰,最适盐度为25‰~32‰,也为广盐性、广温性贝类,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7.5~8.4。泥东风螺的繁殖期为3月~10月,繁殖高峰期在6月~9月。近年来,国内对泥东风螺人工育苗研究较多,但生产中对泥东风螺人工育苗而获得大量合乎商品规格的较少。广东省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与湛…  相似文献   

12.
利用虾塘内对虾的排池物、残饵,促使浮游、底栖生物繁殖,为泥蚶提供适口的饵料,使虾塘内泥蚶生长速度快于潮间带,而且泥蚶在塘内滤食、能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利对虾生长,一举两得,效益显著。基于此,浙江温州目前虾塘混养泥蚶面积达8800余亩,年产量3000余吨。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环境条件 水为对虾与泥蚶生存的先决条件。其水源利用自然纳潮为主,大小潮进水均匀。虾塘附近切忌污染,海水比重控制在1.010—1.020之间,PH值7.5~8.2,水温一般保持在15~28℃,虾塘面积以30~50亩较理想,便于管理。塘内蓄水深度在1.5~2米,最低不能小于0.8米。此外,虾塘底质一般有15厘米厚的平坦软泥或泥沙质即可,以含泥90%、含沙10%的软泥底质为佳。 二、蚶苗播种 (1)苗种:泥蚶因南、北产区不同,可分南蚶(浙江乐清湾、宁波奉化等地)、北蚶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我市进行了泥蚶高涂蓄水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210亩高涂蓄水养殖池塘共产泥蚶大规格苗种107.1吨,平均亩产达510千克。现将其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滩涂选择应选择风浪较小,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小潮汛时有4~5天能够进水的高涂。底质以含泥70%、含沙30%左右的泥沙质为好。海水盐度10‰~13‰。周围交通便捷,无污染。2.池塘建设长方形,面积30亩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后无积水。池塘四周开挖进排水沟,宽5米左右,深0.5米左右。池埂高度应在当地多年平均高潮位1米以上为宜,池埂顶…  相似文献   

14.
红鳍东方(鱼屯)(Fugurubripes)主要栖息于沿海砂泥底海域,有相互残食、咬斗、鼓腹、呜叫、潜底等习性,其毒性主要存在于卵巢、肝脏和血液中。养殖的红鳍东方纯雄性两年性成熟,雌性3年性成熟。能在4~29℃范围内生存,最适生长水温为16~25℃。水中溶氧量降到0.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能耐低盐度,盐度降到8‰时仍能生活。  相似文献   

15.
1.从1983年5月至1985年10月进行了丁字湾北岸泥蚶生长繁殖的观察和增养殖技术的研究。 2.泥蚶的繁殖期从6月下旬开始,于9月中旬结束,其繁殖盛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整个繁殖期至少产3批卵。生长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在自然条件下,温度愈高,其生长愈快。可以在泥温为-0.4℃的条件下安全越冬。对低盐度有较强的耐受力。 3.雌雄比例为1.108∶1。接近1∶1。1龄蚶全部达到性成熟。小个体泥蚶中雄性多于雌性,而在大个体中雌性稍多于雄性。 4.泥蚶适宜于高密度养殖,在收获密度为4.11公斤/平方米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蓄水养殖每亩可增产186.7公斤,经济效益明显,尤其适合于中高潮区的泥蚶养殖。 5.投沙、踩滩等各种不同的处理不能明显增加泥蚶附苗量。  相似文献   

16.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经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浙江省温岭市在2005年从辽宁丹东引进魁蚶苗种进行试养,经过1年的养殖,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现将魁蚶围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池塘面积20亩~30亩,滩面水深1m以上;要求水质清新,附近无生活和工业污染,池塘进排水畅通,堤坝牢固,有进排水控制闸;池塘底质上层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为好;海水盐度在12‰以上,pH在7.5~8.6之间。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  相似文献   

17.
泥蚶对重金属铜、铅、镉的生物富集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泥蚶为实验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其对三种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泥蚶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泥蚶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泥蚶对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由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拟合结果得到Cu、Pb、Cd动力学参数,K1为7.318~29.928;K2为0.0064~0.0176;BCF为457.3~3303.6;B1/2为39.4~108.3.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泥蚶对Cu、Pb、Cd的富集能力依次是PbCdCu;三种重金属在泥蚶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依次是PbCdCu;理论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泥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如实地反映了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水域近期的污染过程,从而可以考虑把泥蚶作为浙江沿海及其它泥蚶分布海域重金属Cu、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8.
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泥东风螺是肉食性贝类,生活在5m~70m海底,自然栖息区为泥沙质底,适温范围为13~33℃,最适生长水温25~30℃,盐度适应范围为20~34,最适盐度是25~32,为广盐广温贝类,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值7.5~8.4。  相似文献   

19.
《海鲜世界》2006,(2):18-19
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种类.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盐度适应范围为5‰~45‰,最适盐度范围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也可在盐度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长,是盐碱地、池塘养殖的优势品种,经淡化和驯食后,亦能在淡水中养殖.  相似文献   

20.
国外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1,(4):190-190
大白姑鱼生长的最适盐度  为测定盐度对大白姑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的影响 ,进行了两次试验。第一次试验将 6日龄大白姑鱼苗分别放养在盐度为 5‰、1 2 .5‰、2 0‰、2 7.5‰、3 5‰的水体中养殖 1 4 d。发现大白姑鱼苗可在不同盐度中生长。根据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得出 6~ 2 0日龄鱼苗生长的最适水体盐度为5‰~ 1 2 .5‰。不同盐度水体中生长的大白姑鱼苗均不同程度地感染了腰鞭毛虫 ,但盐度为 5‰水中的鱼苗感染率最低 ,为 0 .2个 /尾。感染率随水体盐度提高到 2 0‰而提高 ,达3 3 .1个 /尾。而水体盐度继续提高至3 5‰ ,感染率则下降至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