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的赤桉、巨桉、细叶桉和粗皮桉4个种18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条带特异、条带数适中、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总计扩增出120条清晰可重复的DNA条带,其中93条是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的多态条带长度范围为300~2 500 bp,数目在4~11条,平均为7.75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7.5%。通过软件POPGENE 1.31、MVSP 32软件和NTSYS-pc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4个种18个种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并绘制分子聚类图和主坐标分析图,结果表明,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在0.387 1~0.914 0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89 9~0.949 1之间,种间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大,种内遗传相似性极高。  相似文献   

2.
细叶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细叶桉的遗传多样进行了分析.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特异的用于细叶桉ISSR-PCR扩增引物,扩增出101条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89条是多态条带.多态带百分率为86.1%.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种间的Nei氏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树形图,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几个桉树优良无性系的ISS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PCR方法对尾叶桉广林4号、巨尾桉广林5号、巨尾桉广林9号3个优良桉树品种(无性系)及粗皮桉的34个个体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63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54条,占其总扩增带数的85.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3.5条.实验不仅检测到3组无性系之间、无性系和实生苗之间的特异性条带,还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了3个桉树品种(无性系)及1个桉树外缘种的聚类树状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年生的巨桉、渡口赤桉、柳桉、细叶桉、邓恩桉、小帽桉、苯沁桉等7个种类,14个种源的桉树引种试验,其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从造林成活率、各项生长指标、抗性指标综合考虑,适应郴州市苏仙区或类似生态、立地条件栽培的桉树种源有:巨桉(18146)、渡口赤桉(001)、巨桉(15921)、柳桉(16620)、细叶桉(17430)、邓恩桉(15956)、细叶桉(16349).本研究为郴州市桉树扩大栽培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尾叶桉与细叶桉8个种源生长性状与保存率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除高径比外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3.25%~88.14%,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16.00%~65.01%;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间呈紧密的正相关,保存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不显著。3、5年生时尾叶桉14532种源和细叶桉13541种源在各自的树种中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这0.09636m^2时0.04516m^3。经综合评价,细叶桉13541、13544和尾叶桉14532、14531为优良种源。估算了参试种源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6.
来自澳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种桉树(赤桉、细叶桉和粗皮桉)的22个地理种源在平潭岛风沙地带进行抗风沙适应住选择试验,幼林阶段(4年生)试验表明:秋冬季持续的大风严重危害按树生长,适生的种源只有7个,即粗皮桉种源号16122、14915,13999和赤桉13814、13941、14106和13939;引种的6个细叶桉种源全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以漾濞泡核桃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影响因子(模板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对PCR扩增效果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漾濞泡核桃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模板DNA最佳浓度为50 ng/(25μL),Taq聚合酶浓度为0.75U/(25μL),引物浓度为0.7mmol/L,dNTPs浓度为0.20mmol/L,Mg2+浓度为2.0mmol/L,利用该最佳体系对试验中所选取的样本进行扩增反应。建立了适宜于漾濞泡核桃的ISSR-PCR扩增的最佳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漾濞泡核桃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5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25μ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1.25 U、DNA 模板60 ng、引物0.8μmol·L-1。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澳大利亚引进18个树种、种源及西澳40种桉树进行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昆士兰的14340号赤桉种源生长最佳,其次为昆士兰的13443号细叶桉种源和维多利亚的10666号赤桉种源。西澳40种桉树中,朱药桉生长最好,且是庭园绿化的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11.
Ngugi MR  Doley D  Hunt MA  Dart P  Ryan P 《Tree physiology》2003,23(5):335-343
Leaf water relations responses to limited water supply were determined in 7-month-old plants of a dry inland provenance of Eucalyptus argophloia Blakely and in a humid coastal provenance (Gympie) and a dry inland provenance (Hungry Hills) of Eucalyptus cloeziana F. Muell. Each provenance of E. cloeziana exhibited a lower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the turgor loss point, a lower apoplastic water content, a smaller ratio of dry mass to turgid mass and a lower bulk modulus of elasticity than the single provenance of E. argophloia. Osmotic potential at full turgor and water potential at the turgor loss poi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 argophloia and the inland provenance of E. cloeziana than in the coastal provenance of E. cloeziana. There was limited osmotic adjustment in response to soil drying in E. cloeziana, but not in E. argophloia. Between-species differences in water relations parameter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between the E. cloeziana provenances. Both E. cloeziana provenances maintained turgor under moderate water stres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osmotic and elastic adjustments. Eucalyptus argophloia had more rigid cell walls and reached lower water potentials with less reduction in relative water content than either of the E. cloeziana provenances, thereby enabling it to extract water from dryer soil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5年生的赤桉、邓恩桉、多枝桉等3种类11种源的种类种源试验林的生长调查、形质指标调查和选林保存率的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理论等综合分析评定方法,来评判种源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到目前试验研究阶段,仍以赤桉15025、15022和贵溪赤桉为最佳种源。多枝按15213、邓恩桉17333和祁阳赤桉为淘汰种源。在资兴市或类似资兴市气候的湘南各县(市)可以对赤桉15025、15022  相似文献   

13.
巨桉、柳桉种源试验及其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巨按13个种源、柳按14个种源的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对生长在海拔100m、贫瘠山地上的5年生幼林进行分析,并对树种间和种源问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树种水平上,柳按的生长适应性,生长速率及通直度、径高比等方面均比巨按好,只是在枝下高度上不及巨桉,但树种间的差异,除抗寒性特别明显外,其余均不显著。(2)树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巨按和柳按在幼林3年生时均达显著或板显著差异(柳桂树高除外),但在此前的第1、第2年和此后的第4、第5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区按和柳按种源间幼林期的生长表现呈现不规律性。(3)运用综合评定法进行多性状综合评定、评选出巨按0017、1489和15120,柳按13015、14508和0116共6个为速生优质种源,令后可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沿海地区推广种植,这些优良种源均来自昆士兰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4.
赤桉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6.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17.
桉树不同地理种源木材构造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44个种源的木材试材,对木材解剖了分子和基本密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优,从中选出巨桉14860、14849、14509,柳桉14429,14435、14527;赤桉12187、15050、15062和尾叶桉15089为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18.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9.
李群伟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3):19-21,24
通过对郴州市范围内12年来的巨桉、渡口赤按、柳桉、细叶桉、小帽桉、苯沁桉等7个种类,14个种源的桉树引种试验,初步表明,从造林成活率、各项生长指标、造林措施等综合考虑,适应郴州市或类似生态、立地条件栽培的按树种源有渡口赤桉(001)、柳桉(16620)、邓恩桉(15956)。  相似文献   

20.
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江门地区为调整人工林树种结构 ,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以阔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现桉树 ( Eucalyptusspp.)已成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 [1]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桉属树种 ,进行桉属树种 /种源试验 ,为江门市选出更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桉树树种和优良种源 ,促进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 ,2 2°2 5′~ 2 2°40′N,112°15′~ 112°45′E。属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温度 2 2 .1℃ ,极端最高温度 38.3℃ ,极端最低温度 1℃ ,年平均降水量 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