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1983~1998年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秋汛对虾产量与放流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汛对虾产量随放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Y=363.7+126.4X相关关系(r=0.918)。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回顾黄渤海对虾渔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成果是对虾渔获量预报和人工育苗。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和苗种放流增殖资源计划的实施,并成功的将中国对虾移殖东海、南海,且在东海水域初步形成自然种群。但对资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尚未起步。对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4.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2,(5):200-201
<正> 自1962年秋冬在渤海内大捕秋汛对虾以来,各水产研究所在8月份联合发布秋虾可能渔获量预报。预报的准确性逐年提高。可能渔获量是资源蕴藏量中的一部分。因此探索蕴藏量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我曾在六十年代前期,运用鱼类标志放  相似文献   

5.
渤海区发生的对虾是黄渤海对虾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黄海区对虾发生量的88%左右(见表一),这部分虾主要为我国和日本所捕捞。它具有生长快、经济价值高、资源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搞好渤海区对虾秋汛渔获量预报工作无论是从对日斗争,对渔业生产,还是对渔获量预报工作的研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展鱼、虾类资源放流增殖,进行海区人工放流,目前在许多国家中业已开始,据报道目前放流的种类有贝类(鲍、扇贝、蚶、文蛤等),鱼类(鲷、香鱼、鲆鲽、鲈等),甲壳类(梭子蟹、对虾等)等。通过跟踪调查及渔获量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放流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学》2004,23(2):19-19
20 0 3年辽宁省在海洋岛渔场放流中国对虾苗种 4亿尾 ,其中大连地区放流虾苗 3 2亿尾。同时还在大连金州区和庄河市两地采取增殖管理办公室和村、镇共同投资的办法 ,放流日本对虾苗 3478万尾。其中金州杏树屯海域放流 1811万尾 ,庄河海洋村放流 16 6 7万元。据初步统计 ,秋汛生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虾增殖放流具有补充和恢复对虾资源、改善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目前对虾增殖放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虾增殖放流规模较小、效果差、渔民受益低、对虾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与获利主体相分离、对虾增殖放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对虾增殖放流问题的对策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放流技术研究、改变对虾增殖放流现行的投入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叶昌臣  董婧  姜洪亮 《水产科学》2006,25(9):483-484
发展渔业资源增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放流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河蟹(中华绒螯蟹)增殖以来,先后开展了太湖银鱼、中国对虾和海蜇等的增殖,虽取得了明显效果,却一直没有关于如何选择放流种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对虾增殖实施12年之后,仅有为何选择中国对虾进行放流的评述。本文以渤海为例,探讨在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时,如何选择放流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渤海对虾补充量变动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长期以来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种群渔业生物学、补充量动态、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为生产单位提供了及时、有效和准确的秋汛渔获量预报,也为渔政部门制定渔业资源管理办法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1]。但80年代后期,随着对虾池塘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渤海对虾补充量逐年下降并在低水平上波动;90年代以来,补充量锐减,渤海秋汛对虾渔业迅速衰落。为了恢复和增加渤海对虾补充量,重建渤海对虾秋汛渔业,本文根据现有的调查和渔业统计资料,阐述和分析了渤海对虾补充量的动态特点、锐减原因1 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闽东渔场鱿鱼资源状况,研制适应于捕捞鱿鱼的拖网具,采用专业性大面积定点探捕调查与生产性重点探捕调查相结合,传统渔网与试验渔网相比较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渔具渔法及其适渔性等作了较为详实的报告,并对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和存在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滨 《水产科学》2001,20(2):41-43
介绍了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渔轮赴几内亚渔场作业的六片式单拖网,分析了该网具有主要技术性能和网具装配,探讨了网具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渔业资源日趋衰退情况下,如何发展闽东地区海洋捕捞业。作者分析海洋捕捞业存在的问题,结合闽东渔区海洋捕捞业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郁岳峰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2):9-11,22
通过一个生产周期的调研,基本上掌握了巴基斯坦沿海渔场的分布情况。对主要捕捞对象生物学、渔期、渔汛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指导捕捞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网目尺寸25cm和1.5m网具的适渔性较强,捕捞效率也高。巴基斯坦沿海底渔资源开发力度较大,中上层及外海鱼类资源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概述冰岛海洋捕捞渔船和渔具,内容包括:捕捞船队、渔具和选择性装置。  相似文献   

16.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2001—2006年福建近海捕捞区域、作业类别进行计量比较和有效性分级。结果表明:福建近海捕捞6个地市的年捕捞平均能力利用度变化范围为79.0%~85.8%,平均82.7%,其中以福州和泉州为最高(100%),其次为宁德(91.9%)、莆田(84.4%)、漳州(75.7%)、厦门(44.3%),年平均能力利用度于2005年出现下降。6种作业的年平均捕捞能力利用度为66.3%-75.9%,平均72.3%,其中以拖网、围网和张网为最高(100%),其次为其它(70.6%)、钓具(33.8%)、最低为刺网(31.1%),年平均捕捞能力利用度基本呈逐年持续下降态势。有效性分级的6年平均结果为:福州和泉州为1级,宁德为1.8级,漳州为2级,莆田为2.2级,厦门为3.5级。拖网、围网和张网为1级,其它作业为2级,钓具为3.2级,刺网为3.5级。评价结果揭示,福建近海捕捞能力过剩日趋严重,渔获选择性较低的作业的能力利用度较高,有效缩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和优化捕捞作业结构,是当前渔业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准确掌握海洋捕捞中心渔场、渔期以及鱼类生理特性,海况因子变化诸多影响,才能取得海洋捕捞高产稳定。此篇是海洋捕捞综合科技材料,对目前海洋捕捞渔轮、机动船有指导现实意义。海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烟威渔场主要底栖动物种类及使用拖网进行捕捞情况,分析了40马力渔船所用2种拖网的结构、性能、渔捞效果,对100-185马力渔船的传统拖网提出了采用双底纲、低口长袖、单拖作业等技术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福沅渔225号”和“福远渔226号”渔船2001年6月13日-7日13日在索马里哈丰角渔场开展生产性探捕调查的结果,以及索马里渔场的渔业资源特点和渔场特点,提出了为开发利用该渔场渔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相继与周边国家签署渔业协定,对我国水产业是个严峻的考验。而渔业船舶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渔业生产的发展。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和发展,使渔业船舶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保持水产业的稳定和繁荣,是摆在渔业船舶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