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BNT诊断法普查,应用乳炎康对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1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显效率均达100%。对奶牛“+”治愈100%,对“++”奶牛治愈率80%。比青霉素药物治疗对照组提高20个百分点:对“+++”奶牛治愈率60%。试验中对1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乳炎康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发现.以开水冲后加清凉水调匀口服。每日一次,每次每头牛300克,连用5天,治疗效果最佳。临床推荐该量。临床观察治愈后试验牛无任何不良反应,所产牛奶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中药“乳炎康”对奶牛及所产牛奶无任何不良影响。经生物统计学方法计算,乳炎康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重庆部分地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重庆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118头泌乳奶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76头泌4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同时对226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10/118)和3.32%(15/452);隐性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60/76)和50.34%(148/29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  相似文献   

3.
“增乳散”的研制及应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王不留行,括萎,黄芪等8种药物组成增乳散,奶牛每头每天添加50g,奶山羊,母猪10g,经30天添加饲喂试验,结果,奶牛(791头)头均产奶量增加4.1kg(3.1~6.5kg),奶山羊1.5kg(0.8~2.5kg),哺乳母猪添加6天后,泌乳量增加,并对隐性乳房炎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1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对奶牛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乳房炎的病原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经乳腺管进入乳腺组织,而引发此病。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型占30%,隐性型占70%,我国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试验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305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茵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茵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118头泌乳奶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76头泌4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同时对226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10/118)和3.32%(15/452);隐性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60/76)和50.34%(148/29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乳区奶样和健康奶牛的奶样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13/15)、87.83%(130/148)和73.00%(46/63);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西宁奶牛场荷斯坦奶牛乳脂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宁奶牛场327头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的乳汁进行乳脂率测定。结果:乳脂率平均值为3.49%,变动范围1.2%~6.8%;乳脂率在2.7%以下的牛31头,占全群牛的9.5%,2.8%~3.2%的牛67头,占20.5%,3.3%~3.9%的牛163头,占49.8%,4%以上的牛66头,占20.2%;不同胎次、产奶量及不同泌乳期乳脂率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湖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湖北地区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征.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湖北两个主要奶牛小区的9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牛奶样本200份,经检测.其中3份为临床乳房炎样本,49份为隐性乳房炎。两地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0/55)与20%(29/145)。两地区乳房炎牛奶的细菌种类分布也各不同。其中武汉东西湖地区停乳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占33.3%(8/24).而宜昌夷陵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29%(9/31),其次为无乳链球菌,占25.8%(8/31)。从乳房炎牛奶中共分离到7种细菌共5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14株,乳房链球菌2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克雷伯氏菌4株。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先锋V、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奶牛干乳期乳房炎发病率较高,对此,本试验进行了人工停乳,青,链霉素快速干乳和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预防奶牛乳房炎。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人工干乳发病率为21.8%,青,链霉素快速干乳发病率为12.5%,比人工干乳降低9.3%;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发病率为6.2%,比青,链霉素干乳降低6.3%,比人工干乳降低15.6%。使用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配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预防乳房炎收效甚好,对产奶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生乳房炎的综合监控技术黑龙江八五○农场(虎林158422)单志贵,孙树友,谭爱红,李富春黑龙江八五七农场孙骏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发展威胁很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据调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81.3%,乳区阳性率为5...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常见病之一。某奶牛场成母牛存栏516头,曾于1999年、2000年的11月至1月份发生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占泌乳牛总头数的11.6%,隐性型乳房炎阳性率为73.3%,乳区阳性率为57.8%,每日损失奶300千克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乳房炎对一般抗生素敏感性不强,治愈困难。据2001年3月份统计显示瞎乳区约169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场从2001年3月份起对乳房炎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到2001年12月底,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已控制在0.7%左右,隐性型乳房…  相似文献   

13.
采用Carter荚膜群鉴定法,并参考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对从安宁河流域分离的37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和中监所提供的C48-1株菌进行了血清学鉴定。37株菌中,鸭源32株,鹅源4株,鸡源1株。鉴定结果表明,有37株为荚膜A群菌,占97.4%,其中A∶5型34株,占89.5%,A∶2型3株,占7.9%;1株为荚膜B群菌,占2.6%。少部分菌株具有明显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牛的隐孢子虫病调查及小鼠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8个县(市)的296头奶牛、177头水牛及12头黄牛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发现6个县(市)的牛有隐孢子虫的感染。奶牛感染率为5.3%~28.8%,其中某牧场1岁以下犊牛的感染率(46.7%)高于1岁以上牛(23.9%),3、4月龄犊牛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60%)高于4月龄以上的犊牛;水牛感染率6.6%~40%;黄牛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以牛粪中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小鼠成功,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2头泌乳奶牛饲喂生化黄腐酸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0%;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3.84%(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4.94%(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79%(P〈0.05);每头奶牛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产奶量提高效益+牛奶级别提高效益+防治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减少的牛奶损失=881.45元+400元+377.86元=1659.31元,增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供您参考     
治疗牛瘤胃膨气将大蒜去皮,捣碎,混于豆油中,搅拌后口服。成牛,大蒜60~70g,豆油500g;幼牛酌减。服药后牵遛运动。用菌糠饲喂奶牛用收菇3~4茬后的菌糠作为饲料,要求菌丝分布均匀、洁白,弃去霉变部分,将袋料用手搓碎、晒干,装袋备用。菌糠代替5%~10%的混合精料直接喂奶牛,可提高日产奶量2%~4.8%,乳脂率和乳比重分别提高1.3%~4.4%和1.4%~3.8%,产奶性能稳中有升。由于菌糠的加入,奶牛精料的成本下降4%~8.2%。据1个月的试验证明,用菌糠喂奶牛时,每头奶牛的经济效益可提高3%…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应用体细胞计数法,4%苛性钠法,BTB法和6%H2O2平板法对安徽省皖北地区10个奶牛场的健康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综合评判为36.4%。其中私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和乳区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奶牛的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奶牛乳房炎遍布所有的奶牛场及养殖户。最近笔者走访了正定、无极、获鹿、栾城及郊区养殖户,其乳房炎的发病率约占奶牛病例的大多数,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约占50%-60%,但本病因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造成的经济损失很严重。例如某村养殖户,奶牛因患乳房炎有3%的奶牛被淘汰。 为了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本人将近几年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一、发病原因 (一)由病原微生物感染造成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危害世界奶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有1/3的奶牛患有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仅为10%-20%.而绝大部分是更为普遍的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因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不易被发现和重视。隐性乳房炎使泌乳奶牛每年的产奶量下降10%-11%.而且降低牛奶的品质.缩短奶牛的使用寿命。增加后备奶牛的成本、额外劳力费用、药物开支和兽医服务费用,还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取河南省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6个规模奶牛场,结合其2013年全年体细胞数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豫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度变化而变化,以第三季度发病率最高;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泌乳前期,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比较平稳,泌乳后期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从123头奶牛的361个乳区的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到9种51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占19.96%;无乳链球菌124株,占24.03%;停乳链球菌80株,占15.50%;大肠杆菌111株,占21.51%;其他菌占18.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主要检出菌对头孢曲松、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药物比较敏感,对四环素、磷霉素、新霉素、土霉素、多黏菌素B、链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对青霉素G、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