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采用超声波背膘仪对201头经产长大的二元母猪背膘厚度进行观察分析,经产母猪在其配种时背膘厚度对窝均产仔成活数、初生窝重的影响。在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对断乳窝重、断乳到发情时期间隔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在哺乳时期背膘厚度减少2.5~5.5 mm时,母猪发情间隔最短,为5.79±1.61 d;经产母猪背膘在13.5~18.5 mm之间,当窝平均产仔成活数最高、初生窝重同样最重。表明母猪背膘的厚度对  相似文献   

2.
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此文研究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窝重、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度呈下降趋势,第2胎母猪下降最明显;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2.5~18.0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仔猪断奶窝重关系不明显,当背膘厚度减少3.0~6.0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5.24±0.46)天。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8,(6)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系统地分析母猪各个阶段不同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波对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配种背膘厚、妊娠30 d背膘厚、临产背膘厚和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并根据背膘厚把繁殖各个阶段的母猪细分为4组,分析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及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后备母猪配种背膘厚和妊娠30 d背膘厚均在21~2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都最低,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3~1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达到最低,分娩率和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妊娠30 d背膘厚在17~26 mm时,分娩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较高;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背膘厚为23~30 mm组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显著低于8~14 mm组(P0.05);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背膘损失在1~4 mm时发情间隔最短,断奶后7 d内发情率最高;初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7~20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经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3~16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配种时和妊娠前期背膘较厚和妊娠后期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因此,应针对不同繁殖阶段的母猪采用合理的营养控制方案来调控母猪背膘,从而提高母猪利用率,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长大经产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B超仪测定经产母猪配种时、妊娠30 d、60 d、90 d和110 d时的背膘厚,并对测定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长大经产母猪在配种时保持背膘厚大于16 mm,妊娠前期背膘厚保持在18~20 mm,妊娠后期及临产时背膘厚保持在20~22 mm,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考察了纯种大白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和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对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4.5~19.0mm母猪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最重;不同背膘损失母猪对其断奶至发情间隔无显著影响,但背膘损失较多有增加断奶至发情间隔的趋势。结果提示,母猪中等背膘对其繁殖性能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198头纯种大白母猪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大白母猪在配种前和分娩时背膘厚度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下一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白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为15.5-20.0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5—20.5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哺乳期间大白母猪背膘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少(〈0.5mm)时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下一胎产活仔数最高,下一胎初生窝重也最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本实验对加系长白和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开始(配种当天,74头)和结束(妊娠110 d,217头)时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18.0 mm的后备母猪总产仔数13.62头、活产仔数12.32头,显著高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 mm和>18.0 mm的母猪;后备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度为12.6~15.5 mm时,其总产仔数(13.14头)、初生窝重(14.93 kg)及初生个体重(1.37 kg),均高于其他3个组(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随妊娠110 d后备母猪背膘厚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18.0 mm时,其哺乳期背膘损失达4.11 mm,且9.0~12.5 mm组和12.6~15.5 mm组的背膘损失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8.
临产母猪背膘厚度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美系大白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采用AGROSCAN AL型B超仪对876头美系大白母猪临产前1周时最后肋骨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分娩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以及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等指标,统计分析不同背膘厚度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临产母猪背膘厚度为16~22 mm时,其产仔数、健仔数和平均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度16 mm和背膘厚度22 mm的2组,而断奶至发情间隔也显著少于背膘厚度16 mm和背膘厚度22 mm的2组。因此,临产前母猪背膘厚度在16~22 mm时最有利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及分娩P2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省某种猪场2018年10月份1~4胎次145窝母猪的生产数据报表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之间,第3胎次母猪繁殖性能最佳,产程最长,分娩至配种日数最长;第4胎产公活仔猪数最高,产母活仔数最低。不同分娩时P2点背膘厚度之间,背膘厚19 mm母猪产弱仔数最高;背膘厚16 mm母猪死胎数最高;背膘厚14~16 mm母猪产公仔猪数较多,17~19 mm母猪产母仔猪数较多;背膘厚17 mm母猪所产仔数的平均初生重最高;背膘厚18 mm和19 mm母猪产程最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健康、饲养条件相同的断奶二元哺乳母猪60头,用B超仪、测定仪测定断奶母猪的背膘厚,于配种后测定断奶后的发情时间间隔、发情率、返情率,并统计测定母猪的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死胎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7,(6)
为了研究断奶背膘厚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89头断奶母猪,测定其断奶背膘厚,并按背膘厚将其分为低(12.5 mm)、中(12.5~18 mm)、高(18 mm)3组,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 d内发情比例与发情间隔,低、中背膘厚组明显优于高背膘厚组;配种分娩率随着断奶背膘厚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窝产总仔数,低、中厚度组高于高厚度组;窝产活仔数组间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丹系种猪断奶背膘厚宜控制在12.5~18 mm,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发情、配种分娩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四川某猪场2~5胎次经产长大二元母猪1581头为研究对象,从产仔月份与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一方面收集不同产仔月份母猪窝产健子数、断奶7 d发情率、母猪死亡率|另一方面对妊娠30、75、105 d的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同时收集相应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母猪产仔窝均健仔数在3、4、5、6月份较高,在1、7、11、12月份较低|7、8月份母猪死亡率较高|断奶7 d发情配种率在3、4、5、6月份较高,1、11月较低|母猪妊娠30 d时妊娠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5~16 mm,妊娠中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7~18 mm,妊娠后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9~20 mm。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产仔月份|背膘厚度|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5.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测定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统计相应母猪繁殖性能数据,并根据背膘厚分为4组(17、17~18、19~20、20 mm)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索其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背膘厚17~18 mm组山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背膘厚17~20 mm组山猪的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在17~18 mm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母猪断奶时膘情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该试验使用B超仪分别测定了长白猪、大白猪以及不同胎次的共450头母猪的背膘厚度,然后分析不同背膘厚对配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和大白母猪不同背膘的发情间隔、发情率和返情率存在较大差异,B组发情率显著高于A、C组(P0.05);不同胎次哺乳母猪E组断奶背膘的发情率、返情率和发情间隔显著高于D组和F组(P0.05),获得的配种效果最佳;母猪背膘厚度为13 mm时的流产率和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厚(P0.05)。说明不同品种和胎次的哺乳母猪断奶时的膘情影响其繁殖性能,要将母猪断奶时的膘情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105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其对断奶至再配间隔及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在妊娠105 d背膘厚18 mm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极显著低于妊娠105 d背膘厚10~14 mm时;显著低于105日龄背膘厚在14~18 mm;断奶背膘厚在15~17 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105 d至断奶背膘变化为-4~0 mm之间的断奶至再配间隔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利用便携式背膘仪对光明核心育种场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发情配种当天、哺乳21d背膘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背膘母猪的有关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参与配种时膘情不同对其繁殖表现影响显著,背膘在16~17mm时产仔数最好,断奶背膘在15~16mm时断奶发情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