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陈莹 《畜禽业》2006,(12):38-38
养好商品瘦肉猪.提高瘦肉率.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因为猪胴体中瘦肉率高低的表现和其它性状一样.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即猪种;外因主要是饲料.饲养与科学的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建忠 《畜禽业》2004,(3):58-60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来,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现在降低背膘厚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二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胴体瘦肉率为60%左右。遗传育种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除要求提高瘦肉生长率、饲料报酬外,更强调提高繁殖率和肌肉品质。育种手段将经典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的需求将以高质量的瘦肉为主.利用国外高瘦肉型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是70年代以来的常规方法,而且至今特别是"两洋一土"的三元杂交对改善我国商品猪的胴体品质的确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二元杂交瘦肉率只有50%~52%,三元杂交瘦肉率虽然能达到56%~58%,但繁育体系比较复杂,需要维持两个原种的纯繁.至于"洋三元"的生产,胴体瘦内率很高,能达到60%-65%,但其除了繁育体系较复杂外,还存在着产仔率低,肉质差,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等缺点,在国内难以推广,主要是迎合部分供港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云  丁雯  李建华  王恒 《畜禽业》2003,(1):17-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猪肉的品质、瘦肉率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改良地方品种,积极推广二元杂交母猪,普及三元杂交猪势在必行。二元杂交猪是利用地方猪作母本,用国外猪种为父本进行杂交的一代猪,每头体重90kg的二元杂交猪,可产瘦肉35kg左右。用二元杂交种猪为母本再与国外良种猪交配所产仔猪就称为三元杂交猪,每头体重90kg的三元杂交猪,可产瘦肉39kg左右。二元母猪所产的三元仔猪瘦肉率高,在市场上较受欢迎,但与本地猪种相比,二元母猪产仔率低,较难饲养。为了提高二元母猪的生产性能,应抓好饲养管理,掌握适…  相似文献   

5.
李娟 《畜禽业》2023,(3):31-33
生猪是中国当前最普遍的高消耗肉品,多数消费者偏好瘦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农民要尽量地增加生猪的瘦肉率。从选育、母猪饲养、人工授精、饲料配比、疫病防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优质瘦肉猪的饲养技术,为今后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7)
<正>养猪业是陇县的传统产业,提高养猪效益是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谈一点浅见。1饲养优良品种,做到自繁自养1.1饲养瘦肉型猪,瘦肉型猪生长快,单位增重所需饲料少。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5)
瘦肉型二元杂交母猪其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但同时饲养水平要求较高,抗应激能力差,抗病力差,饲养需要有相应的基础条件。文章指出了当前良种母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圈舍改造,加强营养,改善饲养管理技术,重视疫病防治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明华 《畜禽业》2001,(12):39-39
美国最近的试验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饲料里增加普通B族维生素,动物的高瘦肉组织生长率能够遗传.使用饲料中的B族维生素是平均水平的3倍.在应激条件下引起的生产成绩损失,也要求补充更高的维生素进行补偿. 目前,对猪日粮中维生素需要量的估计基于20~40年前的研究指导.然而,与20年前相比,瘦肉型猪的发展,快速生长遗传品种和新管理方法的实施(如早期隔离断奶),允许蛋白质组织生长达80%以上的能力.猪在低免疫状态每天能沉积200g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年中加瘦肉型猪项目新引进的加系长白猪后裔与荣昌猪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及屠宰测定资料,对其生长肥育及胴体肉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荣杂种猪达20~100kg阶段日增重759.7g,饲养日110.5d,料重比 3.33,瘦肉率 56.60%;肉质良好,PH值6.18,失水率 23.19%,肉色评分 31.9分,比目前大量生产的二元杂交效果要好,达到一般三元杂交水平,在生产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20,(3)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菌种的筛选、驯化及培养,优化复合益生菌配比,进行无抗喂养肥育猪试验。选择体重相近(58.48±3.17 kg)的三元杂交猪(杜×长×大)30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5头,公母比例一致,进行60~110 kg饲养试验。结果饲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组比常规饲料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46%,同时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4.76%,料肉比降低3.18%。结论使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喂肥育猪,能提高肥育猪的日采食量,促进生长,改善料肉比,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养猪生产结构中,肉猪的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生产一定规格的商品肉猪.该生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利用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以最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增加猪肉产量,提高肉品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目标.而肉猪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生长肥育阶段的饲养,生长肥育猪在养猪生产中占总饲量的80%以上,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效果关系到整个养猪生产的效益,在生产肥育猪的过程中要力求提高增重速度,增加瘦肉产量,提高饲料转化率,使其早日达到屠宰体重,缩短出栏时间,提高出栏率,提高猪舍和设备利用率,加快资金周转,增加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人类食入的猪肉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养猪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邵春荣 《畜禽业》2006,(2):30-31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品种、饲养工艺设备、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疫病防制手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与交流,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品种、饲养工艺设备、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疫病防制手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问的频繁调动与交流,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许多病症也呈现非典型性,兽医临床诊断的难度也愈来愈高,从而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的利益,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疫病的肆虐,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4.
结合浙江省自身条件,开展了对外来引进猪种-斯格猪繁殖、肥育、屠宰和肉质性状的研究。斯格猪较杜长大母猪繁殖性能有所提高,其父母代平均窝产仔数高达11.09只,日增重839.08g,料肉比为2.60,屠宰性能提高,瘦肉率为72%,眼肌面积达80.64,其猪肉所含氨基酸和无机矿物质含量不同程度有所提高,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为7.367g/(100g),肉质性能有显著改善。研究发现:斯格猪较适合在浙江地区饲养,且繁殖、肥育、屠宰和肉质指标均优于杜长大母猪,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瘦肉型猪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需推广一些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的商品猪,鉴于PIC配套系猪具有以上优点,我们特在郫县农村散养条件下进行了育肥试验和屠宰测定,在此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何海健 《畜禽业》2000,(12):56-56
经济效益是养猪专业户的最终目标,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各专业养猪场的规模、结构和稳定发展。养猪的经济效益同猪的品种、饲料价格、管理水平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是分不开的,如何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仁和养猪户参考。 1? 向品种要效益   品种的好坏决定了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一般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可比本地猪种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10%~12%。据调查本地品种在一般粗放饲养条件下需10个月左右出栏,而引进的优良品种4~6个月就可出栏,可缩短饲养周期5个月左右,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以,选择瘦肉型品种,积极推广优良猪种和杂交组合,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当前最优良的杂交组合为杜长本、杜大本、杜大长和大皮本。  相似文献   

17.
周洁 《畜禽业》2013,(8):34
肥育肉牛包括幼龄牛、成年牛和老残牛,肥育的目的是科学应用饲养和管理技术,以尽可能少的饲料消耗获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提高出栏率,生产出大量优质牛肉。1饲养技术1.1饲料搭配与混合在育肥牛的饲喂中可以把精料、粗料、糟渣料、青贮饲料、干草饲料分开饲喂;也可以混合拌匀后饲喂,将育  相似文献   

18.
苏松 《畜禽业》2015,(3):46-47
初生仔猪是生长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定向选育的时期。搞好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能有效提高猪群质量、育成效果,直接降低育成猪的生产成本。文章是笔者2009—2010年在川南地区养猪生产实践、调查、饲养实验中总结出来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涛 《畜禽业》2006,(3):56-56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以非常突出的高瘦肉率闻名于世。在所有知名品种中,以瘦肉率最高、肌肉最丰满,”双肌”体型最典型一具有发达的背膘肌和腿肉。皮特兰猪于1994年引入我国,在一些大型猪场及育种公司开展了驯化与利用,但尚未普遍推广。皮特兰猪瘦肉率一般可达73%、被膘0.98cm、眼肌面积43cm^2、肥育期日增重710g、经产母猪窝产活仔10头左右.  相似文献   

20.
涂灿 《畜禽业》2003,(9):26-27
养猪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猪体将饲料变成产品的过程,生产效果的好坏与饲料营养、环境条件、防疫措施、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生产中,以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分为种公猪,种母猪,断奶仔猪和后备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部分。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种公猪关系到整个猪群的质量和母猪妊娠率的高低,是养猪生产的核心部分,对全场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其管理要点如下:1.1饲养定时定量,日粮2.5kg/头,冬季可增加到3kg/头,避免公猪肥胖。1.2卫生猪栏、猪体保持清洁,防疫病。1.3防寒防暑种公猪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18~20℃,气温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