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引进、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收集咖啡种质资源5个种377份,保存325份,建立3.34 hm2资源圃并被农业部授牌;对圃内保存的种质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旱、抗寒及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对资源进行共性、个性描述及共享利用;筛选优异咖啡种质18份,创制优异咖啡新种质13份,获得杂交组合后代49份,审定和认定咖啡新品种各1个,注册登记新品种5个,建立配套的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体系,新品种累计推广近30 000 hm2,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麻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更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安全保存和优异种质的评价利用现状,讨论了黄麻、红麻、亚麻、大麻种质资源的繁种更新技术关键和经验,并对麻类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麻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更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安全保存和优异种质的评价利用现状,讨论了黄麻、红麻、亚麻、大麻种质资源的繁种更新技术关键和经验, 并对麻类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黄麻长果种和国果种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广,品种资源丰富。建国前麻类专家卢浩然和资汉儒分别于原南京麻种场和广西沙塘农事试验站进行黄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建国后黄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进一步充实丰富,作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工作。从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与鉴定入手,逐步向深入评价和充分利用方面转变,进而为有种和生产提供各具特色的优异种质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促进了我国的黄麻育种和生产的发展。现将我国黄麻种质资源的研究成就、进展概述如下:1黄麻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与鉴定由中国农科院麻类所主持与有…  相似文献   

7.
绿豆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丰产,早熟,矮秆,多荚及大粒类型的66份绿豆优异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鉴定出54份具有1-3顶优异性状的种质,提出了优异种质资源名录及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8.
优异种质的筛选是苎麻种质多功能开发与创新利用的前提。本文以国家苎麻种质圃数据库中1400多份种质的鉴定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对《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苎麻优异种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为优良种质数量控制在验证种质的23%以内,确实优秀非普遍性,特异种质表现珍稀仅占整个验证种质的6%左右。研究结果说明《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优异苎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性状和指标范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它在优异苎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麻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是对麻类资源全面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四个方面综述了麻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为麻类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是国家在农业上的攻关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云南、广西、福建三省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参加,历时五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五年来,已征集资源809份,分别进入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使中国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材料有6个种5个变种共2429份;完成200份农艺性状鉴定,取得74个项目14000多个数据,建立了资源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加工品质鉴定和生化成分鉴定等,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34份,有适制红茶的,有适制绿茶的,也有适制乌龙茶的,其中有的种质材料还具有独特的品质成分;抗逆性和抗病虫性鉴定发现一批早生材料和抗病虫材料,为生产直接利用和提供育种需要打下了重要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对茶种质香气组分进行分析,发现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体成分是香叶醇、芳樟醇  相似文献   

11.
甜菜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2005,(4):26-29,37
通过对107份甜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和品质分析,鉴定筛选出一批甜菜优异种质资源.再经两年多点的异地鉴定试验,对其参试种质的丰产性、高糖性和抗病性进行综合的评价及稳定性分析,从中选出9份产质量性状非常稳定的优异种质材料,其中优异种质79018具有丰产性、抗褐斑病及适应性好等特点,达到了国家甜菜优异种质一级标准,目前已被国内主要甜菜育种单位配制杂交组合,并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橡胶热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橡胶热作6067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318份(次),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41份,抗逆性强的53份,抗病力强的45份;优质的59份,具其他优良性状如多乳管系和杂交亲和力强的20份。  相似文献   

13.
对麻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是对麻类资源全面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四个方面综述了麻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为麻类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35份东北三省大豆资源的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35份大豆资源表型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4个主成分,进一步鉴定到10份优异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我国现有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2650份。通过农艺性状、品质、抗逆和抗病鉴定,已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同工酶酶谱特征以及花粉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无性后代的遗传性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优异种质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前提。本研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了1 219份世界水稻核心种质,并在湖北省荆州市考察了其在当地的适应性,以从中筛选高产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该套核心种质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穗长和单株产量变异最大,抽穗期、剑叶宽、一次枝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异较小。利用抽穗期和株高2个指标,从中筛选到539份能适应荆州生态条件的种质资源。共筛选到100份高产种质资源,其中24份为大穗种质资源,3份为大粒种质资源,23份为高结实率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可作为水稻高产育种的首选种质和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现有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2650份。通过农艺性状,品质,抗逆和抗病鉴定,已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种质资源是橡胶科技创新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促进我国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种研究和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构建了初级核心种质库,建立了苗圃保存和大田鉴定评价相结合的橡胶树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确保了资源安全保存,推动了资源鉴定评价;近20年种质圃共收集优异资源256份,在支撑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简要总结了"十三五"期间茶树资源收集保存、茶树起源驯化、优异资源的鉴定评价、优异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利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