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彻底消灭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2016年期间对京红和京粉两个蛋鸡品种原种鸡群的6个配套系开展了全面检测和净化,蛋清、胎粪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ALV p27抗原检测及血浆病毒分离率数据表明,在实施净化前,部分配套系在蛋清、胎粪的ALV p27抗原检测及血浆病毒分离三项指标上都出现一定的阳性率,但随着净化的实施,这三项指标的阳性率迅速下降,并在最近5年稳定保持在零检出。在此期间,泄殖腔棉拭子p27阳性率仅从12.1%缓慢下降,维持在3.5%~5.4%。在其他三项指标已连续多年维持在零检出时,泄殖腔棉拭子p27的检测阳性率极大可能为假阳性。比较不同采样人员、采样部位、样品处理方法对ALV p27抗原检测的影响表明,不同人员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p27抗原阳性检出率不稳定;不同部位采集的棉拭子样品p27抗原检出率不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p27抗原阳性率比阴道棉拭子样品高31%;样品的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p27抗原的检出率随样品稀释液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冻融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冻融样品的阳性率。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泄殖腔棉拭子ALV p27抗原检测不适合作为禽白血病净化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泄殖腔棉拭子、胎粪、血浆、精液、蛋清等不同检测样品在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实施中的适用性和差异,将不同类型样品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对:一是将泄殖腔棉拭子与其他样品比对;二是以血浆病毒分离检测结果为基准,将血浆与蛋清、精液样品比对;三是将蛋清与胎粪样品比对。结果显示,泄殖腔棉拭子样品阳性率偏高,各类样品间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无法相互替代。结果表明,不建议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用于禽白血病净化监测;为提高净化效率,血浆、精液、蛋清和胎粪样品应在净化检测中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针对湖北省地方鸡江汉鸡核心群进行禽白血病初步净化。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本底调查结果显示,该种鸡群存在A/B亚群、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父系精液病毒分离率为7.1%,高于种蛋蛋清p27抗原阳性率2.5%。采用1日龄胎粪p27抗原检测,开产初期和留种前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父系公鸡血浆及精液病毒分离的方法,结合生物安全措施,对核心种群开展了净化淘汰,结果显示:经过两个世代的净化,种蛋蛋清p27抗原阳性率由2.7%降至0.5%,公鸡病毒分离阳性率由8.6%降至1.7%,阳性率显著降低。表明该净化方案实施效果明显,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种鸡的健康状况,2013~2016年对北京油鸡5个种群开展了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工作。净化方案为在出雏、开产和纯繁3个时间点采用ELISA方法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淘汰出现阳性的个体或家系。出雏时每只雏鸡采集胎粪样品进行检测,淘汰出现阳性个体所在家系的全部雏鸡。母鸡在开产和纯繁时收集3个种蛋进行检测,淘汰种蛋出现阳性的母鸡个体。公鸡在开产和纯繁时同时采集精液和肛门棉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淘汰精液或肛试样品出现阳性的个体。经过三年时间的检测和净化,北京油鸡5个种群43周龄纯繁前母鸡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从4.8%降低到1%以下,个别种群降低到0.5%以下。结果表明:在出雏、开产、纯繁3个时间点采样进行ALV p27抗原的检测,对禽白血病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为其它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自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海兰褐祖代鸡群的禽白血病感染状态进行了持续观察,并与国内3个不同发病状况的海兰褐父母代鸡群的种蛋p27检出率、抗体阳性率、投诉情况进行了比较.将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海兰褐祖代鸡群3个配套系240只1日龄鸡在SPF环境中饲养,在不同日龄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群特异性p27抗原、采集血清检测ALV-AB及J特异性抗体和采集血浆分离外源性ALV,并在鸡群开产后收集种蛋,检测蛋清p27抗原和父母代鸡群胎粪p27抗原.同时对来自天津、山东的不同投诉情况的3个父母代鸡场种蛋p27抗原或ALV-AB及J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进口祖代鸡ALV-AB及J特异性抗体在68、150日龄检测均为阴性;分别在12、26、68、150日龄采血浆在DF1细胞分离病毒均为阴性;收集的250枚种蛋蛋清和孵化的父母代鸡群胎粪p27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而其他国内3个父母代鸡场的种蛋p27检出率最高达12%.结果表明,该海兰褐祖代鸡群无外源性禽白血病的感染,不同鸡群的种蛋p27检出率与病毒分离率 及发病情况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以作为开展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种鸡场净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明禽白血病病毒(ALV)在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的垂直传播特性。以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为素材,43周龄时进行血液与精液ALV病毒分离检测,结合系谱追溯筛选个体组建两个大试验组:阳性惠阳胡须鸡♂×阴性汶上芦花鸡♀;阴性汶上芦花鸡♂×阳性惠阳胡须鸡♀。后代群体隔离饲养,进行1日龄胎粪p27抗原、42日龄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病毒分离检测,并对ALV分离检测阳性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确定ALV的亚型。结果表明,阳性公鸡后代胎粪p27抗原、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母鸡后代(P0.05),阳性公、母鸡后代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8.54%和0%;阳性公、母鸡S/P值高低与其后代的p27抗原阳性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胎粪和棉拭子p27抗原的假阳性率较高,且与病毒分离相比,胎粪p27抗原检测的漏检率为15%;序列分析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病毒分离检测阳性个体均为ALV-J。公鸡在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ALV垂直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禽白血病净化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公鸡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雏鸡胎粪中群特异性衣壳蛋白27(p27)抗原检测以判定禽白血病病毒(ALV)垂直传播是实施禽白血病净化的关键步骤,为对比不同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我国四类广泛流行的亚群ALV垂直传播的检测效果,本试验设置ALV-A、ALV-B、ALV-J和ALV-K感染组,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8胚龄时以卵黄囊接种的方式感染SPF鸡胚,建立鸡胚携带ALV-A、ALV-B、ALV-J和ALV-K的垂直感染模型。采集各组雏鸡胎粪样品和血浆样品,死亡鸡胚肝脏样品,死亡雏鸡胎粪样品、血浆样品和肝脏样品,其中血浆和肝脏样品需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各样品以4家公司提供的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行平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显示,4家公司的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于同一样品的阴阳性判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灵敏度存在差异;胎粪样品直接ELISA检测不能将ALV阳性鸡只全部检出,相对于胎粪样品,血浆和肝脏病毒分离样品ELISA检测更具有灵敏度优势。本试验所建立的对比方法不仅有助于评估4家公...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测某蛋用型父母代鸡群是否存在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收集该鸡群的92枚鸡胚,每枚鸡胚无菌取蛋清2份,一份用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检测试剂盒直接检测群特异性p27抗原,同时分别将92枚鸡胚蛋清接种DF1细胞,培养维持8d后取细胞上清检测p27抗原。将p27抗原阳性样品,分别用针对ALV-J和ALV-AB的单因子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比较p27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直接检测蛋清的检出率高于蛋清接种DF1后的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后p27抗原阳性样品的IFA检测结果显示ALV-J的阳性率为100%,ALV-AB全部为阴性。说明该蛋用型父母代鸡群存在的外源性ALV感染主要是ALV-J,该研究为针对ALV的净化提供了可行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进行禽白血病监测与净化,研究使用由蛋清、细胞培养物、胎粪等多种样品组成的样品盘对7种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国产试剂盒DA、DB、DC,进口试剂盒IA、IB、IC、IDEXX)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从分析特性上看,试剂盒分析特异性均较好,未观察到与其他常见禽源病毒的交叉反应;与IDEXX相比,DA、IA的分析敏感性较高,DB、IC其次,DC、IB较低,对于ALV不同亚群,各种试剂盒分析敏感性差异可达2~3个稀释度;从诊断特性上看,与IDEXX相比,DB、DC和IC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均高于90%;DA、IA和IB与IDEXX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均高于80%;各试剂盒对于不同类型样品(DF-1细胞培养物、蛋清、胎粪)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存在差异;从重复性上看,DA和IA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综上所述,与IDEXX相比,当前国产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DA和DB、进口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IA和IC的各项性能可满足禽白血病净化各阶段对不同类型样品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别对广西两家育种公司DGGX4和DGGX 11的黑土鸡育种群开展了禽白血病的净化,应用商品化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亚型A/B和J的抗体共3种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公鸡的肛拭或病毒细胞培养物、母鸡种蛋的蛋清以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肛拭、病毒细胞培养物或者蛋清p27抗原检测的结果淘汰阳性鸡,阴性的留种,抽检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的鸡也淘汰,同时对种蛋、鸡雏、后备鸡、繁殖群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结果显示,DGGX4公司经过4个世代的净化,种群p27抗原的阳性率由零世代的12.4%下降到三世代的3.30%; DGGX 11公司经过5个世代的净化,种群p27抗原的阳性率由零世代的7.71%下降到四世代的1.46%.结果提示禽白血病净化效果显著,证明所采取的净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麻黄肉种鸡蛋清中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内源性ALV)的分布情况,从广东某麻黄肉种鸡场采集1 038份蛋清,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出30份阳性蛋清;将阳性蛋清同时接种DF1和CEF细胞,培养7 d后,p27抗原ELI-SA检测到13份样品为DF1-CEF+;以这13份CEF+细胞培养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克隆测序最终得到了1株内源性ALV前病毒序列。将经ELISA、PCR和IFA等方法鉴定的该内源性ALV命名为HN1301株。基于遗传分析表明,HN1301株的前病毒基因序列与已知的E亚群毒株ev1、SD0501的相似性均为99.4%。表明该麻黄肉种鸡品系中存在有复制能力的内源性ALV,因而易干扰基于p27抗原的ELISA检测;本研究对于麻黄肉种鸡禽白血病的防控与净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择山东某地方品种祖代种公鸡的177份血液样品和177份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ELISA、病毒分离、PCR等方法对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34%(36/177)、26.55%(47/177);病毒分离率为1.70%(3/177),血液样品PCR方法检出J亚群ALV(ALV-J)阳性率为0.56%(1/17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ALV-J,但该血液样品的病毒分离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检测血液样品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禽白血病净化所需的病毒分离结果的可能缺漏。在此基础上,优化并进一步拓展对其他亚群ALV的PCR方法检测,可作为禽白血病经典净化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加快我国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蛋清样品在禽白血病病毒(ALV)分离中的作用,从广东某地方鸡种群采集种蛋1673个,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将阳性蛋清分为5个不同S/P值区间(A≥2.0,1.5≤B2.0,1.0≤C1.5,0.5≤D1.0,0.2≤E0.5)并设立对照区间(F0.2),分别同时接种DF-1细胞和CEF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方法对其中20份DF-1细胞培养物p27抗原阳性样品进行亚群鉴定。从送检种蛋蛋清共检出ALVp27阳性样品107份,阳性率为6.4%(107/1673);不同S/P值区间蛋清病毒分离情况分别为:A区间CEF和DF-1细胞病毒分离率均为100%(27/27);B区间为80%(16/20,CEF)和75%(15/20,DF-1细胞);C区间为55.6%(10/18,CEF)和33.3%(6/18,DF-1细胞);D区间为36.4%(8/22,CEF)和9.1%(2/22,DF-1细胞);E区间为5%(1/20,CEF)和0%(0/20,DF-1细胞);对照组F区间为8.3%(1/12,CEF)和0%(0/12,DF-1细胞)。PCR结果显示,20份样品中均有ALV-J感染,其中6份为ALV AJ共感染。结果表明从蛋清样品可以分离出外源性和内源性ALV;从ALVp27抗原ELISA高S/P值的蛋清易分离出外源性ALV;低S/P值的阳性蛋清样品很可能是由内源性ALV引起,这给临床上禽白血病的净化检测造成一定的"误诊";该地方鸡种群不仅存在至少两个亚群外源性ALV,也有内源性ALV。  相似文献   

14.
针对鸿光麻鸡育种三系配套的Q系、N系、L系群体开展的禽白血病净化,应用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ALV-A/B亚型抗体以及ALV-J亚型抗体3种ELISA商品检测试剂盒,分别于开产(19周)以及留种前(43周)母鸡种蛋蛋清、公鸡泄殖腔棉拭子或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淘汰阳性鸡,阴性鸡留种,并对留种鸡群及其种蛋、雏鸡、后备鸡、开产种鸡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对使用的活疫苗全部进行外源病毒抽检。经过连续6个世代的净化,结果显示,Q系、N系、L系的p27抗原阳性率分别由2010年的28.19%、12.83%、20.44%下降到2016年的0.77%、0.53%、0.81%。禽白血病净化效果显著,进展明显。  相似文献   

15.
按照崔治中教授推荐的方案,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保存的优质地方品种鸡,分别进行了多年的禽白血病持续净化。禽白血病病毒p27病原携带率由净化前的平均50%以上,降低到目前的不足5%,部分品种的1日龄雏鸡胎粪检测已经连续三代ALV p27病原阳性率控制在0.3%以内,开产前的母鸡蛋清阳性率已连续2代低于1%,净化效果明显。该净化方案为我国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了一条技术可行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禽白血病是呈世界性分布的可垂直传播的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严重制约着养禽业的发展。该病主要通过对原种核心鸡群实施持续性逐一检测并淘汰禽白血病阳性鸡只,从而实现疾病净化。胎粪检测是建立阴性核心鸡群的第一步,因此胎粪检测方法的建立是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重要一环,是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的基础保障。在规模化养殖场原种核心鸡群的禽白血病净化中,选择准确的、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1日龄雏鸡胎粪样品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比较其对禽白血病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胎粪样品经过冷冻后可提高检出率;冷冻的次数及冷冻的方法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多份胎粪混样检测会影响样品的检出率,有假阳或假阴性的产生。研究结果为规模化养殖场快速、有效和准确地检测禽白血病病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羽祖代公鸡精液在禽白血病(AL)净化中的作用,选取广东某黄羽祖代种鸡场a、b、c三个品系的公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无菌操作逐一采集a、b、c三个品系公鸡的泄殖腔拭子及其相对应的血液与精液样品。采用ALV p27抗原ELISA的检测方法对泄殖腔拭子进行直接检测,用DF-1细胞分别对血浆和精液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公鸡的泄殖腔拭子ALV p27抗原ELISA检测、血浆病毒分离为阴性的样品,从其对应的公鸡精液样品中能分离到外源性ALV,并且发现黄羽祖代公鸡精液阳性样品及其相对应的泄殖腔拭子阳性样品与血浆阳性样品相互之间不能完全覆盖;分别仅单独检测种公鸡的泄殖腔棉拭子、精液或血液中的ALV时存在漏检。因此,精液作为黄羽祖代公鸡禽白血病净化的检测材料是可行的,在针对黄羽祖代公鸡进行AL净化时,不应忽略精液样品的检测,为了提高检出率,加快净化进程,应考虑不同样品组合的复合检测。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以垂直传播为主,被列为我国种禽场必须要实现净化的主要禽病之一,通过1日龄雏鸡胎粪检测淘汰等程序是实施AL净化的主要步骤之一。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是近年来在黄羽肉鸡群中流行的主要亚群。为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ALV-K的灵敏度差异,将ALV-K经卵黄囊接种感染SPF鸡胚后构建垂直感染模型,对1日龄雏鸡采集胎粪和抗凝血,接种DF-1细胞后进行病毒分离,维持7 d收取细胞上清。收集胎粪以及胎粪和抗凝血的病毒分离细胞上清等样品构建样品盘,分别以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3家公司ELISA试剂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确定样品盘利用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各检测技术检出结果一致;但不同方法的灵敏度有差异,其中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灵敏度优势明显,可更好地判定ALV垂直传播状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评估不同检测技术灵敏度的良好模型,为进一步理解不同检测技术用于AL净化的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12):102-105
为了探讨不同材料对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168日龄河南省地方品种母鸡,首先用ELISA检测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然后选取部分阳性鸡和阴性鸡分别作为阳性(P)组和阴性(N)组检测其血清和蛋清中ALV-p27抗原,并进行外源性ALV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P组蛋清和血清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6304%和7337%;N组蛋清ALV-p27抗原全为阴性,血清ALV-p27抗原阳性率为3315%。P组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6875%,N组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278%;蛋清ALV-p27抗原阳性鸡外源性ALV分离阳性率为100%,抗原阴性鸡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10%;血清ALV-p27抗原阳性鸡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5946%,抗原阴性鸡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322%。结果表明,若地方品种鸡群数量较大,育种淘汰率高,采用泄殖腔棉拭子作为检测材料比蛋清检测材料阳性鸡淘汰更彻底;若种鸡群数量较少,淘汰较多影响育种工作,采用蛋清作为检测材料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上海某鸡场为试验对象,采集血液和胎粪、泄殖腔拭子,利用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禽白血病抗体ELISA和病毒分离技术,淘汰阳性鸡.选择上海某地方品种鸡,经过净化,下代鸡群各种样品阳性率下降明显,鸡白血病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