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中华倒刺鲃幼鱼(19.52±0.03)g,(10.29±0.02) cm轻度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 bl/s(体长/秒)训练组、2 bl/s训练组和4 bl/s训练组,在相应流速下训练8周(18 h/d)后,从各实验组中各随机挑选中华倒刺鲃,幼鱼12尾,测量并计算其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 bl/s训练组尾柄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 bl/s训练组的腹鳍前长、头长、叉长、尾柄侧面积及尾鳍面积等参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4 bl/s训练组头高、体高、体高与体长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形态参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形态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华倒刺鲃幼鱼在不同流速下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差异可能与其游泳速度和能量消耗相关.  相似文献   

2.
雌核发育牙鲆家系的生长比较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测定9个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家系后裔150、240、360 d时的生长资料,对体重、体长、绝对增重率、绝对增长率和体型指数(头长/体长、尾柄长/尾柄高)进行方差分析,对体重和体型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体重-体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家系C11847的体重、体长及头长/体长与尾柄长/尾柄高指标在各阶段均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可作为重点家系加强选育。不同生长阶段绝对增重率和绝对增长率最优家系不一致,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主要发生在240 d前。各日龄体型指数均与体重呈极显著负表型相关(P〈0.01)。不同日龄体型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雌核发育牙鲆的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曲线相关关系,且该关系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河川沙塘鳢的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335尾河川沙塘鳢7项计量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头长)及7项标准化性状(包括丰满度、体长/头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指标、肥瘦程度指标、躯干及尾部指标和头部指标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厚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335尾河川沙塘鳢的体长、体质量连同7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长、体质量、体长/体厚、体长/头长4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收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71.0%。经t检验显示,雌雄个体在体长、体质量和体长/体厚的差异极显著,在体长/头长的差异显著,雄性相较于雌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河川沙塘鳢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汨  王怀林  刘明镜  高梅  王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20-10022
[目的]探讨涪江下游福建纹胸鮡可量性状的特点和物种有效性。[方法]对1997年3月至1998年4月采于涪江下游合川段的福建纹胸鮡样本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体长、体质量、丰满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福建纹胸鮡雄性全长(9.98.4-1.456)cm,体长(8.18±1.224)cm,体质量(11.52±5.124)g;雌性全长(8.70±1.061)cm,体长(7.09±0.881)cm,体质量(7.20±3.635)g。雄性体长/体高4.93±0.71,体长/头长3.95±0.31,体长/尾柄长5.49±0.53,体长/尾柄高10.82±1.20;雌性体长/体高5.13±0.69,体长/头长3.94±0.81,体长/尾柄长5.54±0.52,体长/尾柄高11.20±1.37。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式为:m=0.02111^2.9404,N=1422,R^2=0.7817。丰满度雌雄差异不显著,但季节差异显著。[结论]福建纹胸鮡属均匀增长型。中华纹胸鮡和福建纹胸鮡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5.
基于形态特征的泥鳅染色体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超声波辐射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选用江黄颡幼鱼(平均体长8.76±0.42 cm)为实验对象,共设四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使用四种不同形式的超声波对其进行辐射刺激.经60 d超声辐射刺激后,各组间的体长、体重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每天受频率23 KHz,声强400 mW/cm2的连续3 min超声波辐射的鱼体平均体重增长最快,比对照组平均体重多19%,体长多4%左右.实验期间,该组的体长、体重增长率分别为39.4%和187.2%.初步表明低功率超声波辐射对江黄颡幼鱼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同时开展了有关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7.
2017年7月于新疆于田县克里雅河采集土著鱼类隆额高原鳅,从中随机选取32尾作为试验样本带回实验室对全长、体质量、尾柄长等22个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对隆额高原鳅各形态参数与鱼体体长的关联及不同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参数中,全长、体质量、尾柄长与体长的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契合线性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其中全长与体长的线性相关程度最高,为0.972,其相关关系为y=1.094x+10.520;其余性状间的判定系数均分布在0.6~0.8之间,相关性较低,吻长的判定系数R~2为0.685,为判定系数中最小。体质量、全长、体厚、头长、尾柄长、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P0.01);而上颌须、眼后头长、吻长、胸鳍长、腹鳍长与体长契合指数相关(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头长存在的偏相关关系最多,吻长、尾柄长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偏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8.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9.
唇(鱼骨)1龄鱼和2龄鱼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瓯江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东北部地区传统稻田养殖的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禾花鲤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为确定不同体型禾花鲤新品种选育测量的形态性状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北部地区传统稻田养殖的禾花鲤为试验材料,按体型将其分为短圆体型和长体型2个群体,并精确测量其10个生长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6月龄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禾花鲤的9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长、头高、体宽)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禾花鲤体质量在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群体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51%和43.90%,说明体质量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群体各生长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尾柄高、体宽和体质量性状在两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短圆体型群体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有4个(体长、尾柄高、体高和头高),而在长体型群体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有5个(全长、体宽、体高、头长和头高)。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群体对体质量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51和0.953,说明分析得到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准确性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灰色关联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27~0.860和0.760~0.803,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短圆体型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长体型群体。【结论】2种体型群体分别取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与灰色关联分析关联系数排名前5的形态性状的交集,表明短圆型体型群体与体质量最相关的形态性状为体长、尾柄高、体高和头高,而长体型群体与体质量最相关的形态性状为全长、体宽和体高,两种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瓯江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测量并分析了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 rus(TemmincketSchlegel))的体重、体长、全长、体宽、体高、头长、眼间距、吻宽和尾柄高及其相互关系,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模型y=axb拟合较好外,体长与其它长度指标的关系均以模型y=a bx拟合较好。随着体长的增加,体高/体长、眼间距/体长和吻宽/体长等指标均显著增加,这表明,随着沙塘鳢的生长,鱼类的体型一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二、三倍体鲤鱼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二、三倍体鲤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三倍体鲤鱼在体长/尾柄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尾柄长、头长/眼后头长、头长/眼间隔、体高/体厚等可量性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据此,可作为二、三倍体鲤鱼之间的区别特征.在可数性状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沙塘鳢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沙塘鳢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背鳍间距、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繁殖季节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尾柄高、背鳍基长、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体高、背鳍间距和腹臀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其他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1.6%的变异.头长、头高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6.9%变异),背鳍基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背鳍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8.3%变异),体高和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16.4%变异).雌性在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雄性,在第三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长呈显著的负相关.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形态差异较大的2个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 L. mirror)群体的189尾个体进行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15个微卫星位点与德国镜鲤的体重、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和头高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微卫星引物MFW1与体重和体长显著相关,与体高极显著相关;引物MFW9与头长显著相关;引物MFW11与尾柄长和头高显著相关;引物MFW29与体长、体高和头高极显著相关,与尾柄高显著相关.利用引物MFW1检出10尾含有座位208/208的个体;利用引物MFW9检出25尾含有座位90/90的个体;利用引物MFW11检出3尾含有座位202/188的个体;利用引物MFW29检出10尾含有座位172/162的个体.将上述个体利用SPSS13.0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选育出33尾优良个体,利用PopGene3.2对其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最终选出13尾性状优良且遗传距离较大的亲鱼,其中5尾为保种群体,8尾为北林群体,对其培育并建立选育系.  相似文献   

16.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05-17607
[目的]为袁河花(鱼骨)形态种质资料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以花(鱼骨)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40尾袁河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袁河花(鱼骨)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的(4.78±1.4965)倍、为头长的(3.76±0.2035)倍、为尾柄长的(6.68±1.0324)倍,头长为吻长的(2.80±0.3021)倍、为眼径的(4.01±0.3939)倍、为眼间距的(3.21±1.1515)倍,为头宽的(2.10±0.3075)倍,为头高的(1.81±0.1484)倍,为口裂宽的(4.44±0.649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8±0.2866)倍.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224L29168(R2=0.9576).肥满度系数(K)为1.57±0.1908,空壳重与体重比值(V)为0.87士0.0572,花(鱼骨)肠道系数(Ci)为1.08±0.1261,体长与肠长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方程为:Y=1.2624X-2.8109(r2 =0.7934).除内脏重、性腺重、成熟系数外,雌雄个体其他外形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袁河花(鱼骨)呈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青鱼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研究其对青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630尾初体质量(12.55±0.42)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对照)、100、200、400、600和800 mg/kg GSH的六种饲料(分别记为G0、G100、G200、G400、G600和G800)6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GSH,能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血清中总蛋白、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补体C3、C4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GSH含量,以及肠道中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对青鱼幼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肥满度以及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400 mg/kg GSH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增强青鱼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经过增重率的回归分析,青鱼幼鱼饲料中GSH最适含量为431. 5 m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与主要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眼斑双锯鱼快速生长品系选择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月龄眼斑双锯鱼为研究对象,准确测定其体质量(W)及全长(L1)、体长(L2)、体高(L3)、头长(L4)、头高(L5)、吻长(L6)、尾柄长(L7)、尾柄高(L8)、背鳍前距(L9)、胸鳍前距(L10)、腹鳍前距(L11)和臀鳍前距(L12)等12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计算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应用通径分析筛选显著影响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13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0.01),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高(0.965),其次是尾柄高(0.944),与体质量相关系数较小的是吻长(0.730)和尾柄长(0.601);剔除共线性影响后,通径分析筛选出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5个形态性状分别是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其中,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排序为体高(0.574)>体长(0.404)>尾柄高(0.284)>吻长(0.108)>头长(-0.358),间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为头长(1.256)>尾柄高(0.667)>吻长(0.621)>体长(0.540)>体高(0.391);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排序为体高(0.330)>体长(0.163)>头长(0.128)>尾柄高(0.081)>吻长(0.012)。体质量与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等5个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W=-0.708+0.085L3+0.084L8+0.025L2-0.090L4+0.070L6,R2=0.963。【结论】体高可作为以2月龄眼斑双锯鱼选育快速生长品系的首选目标性状,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高等变量则可作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一龄黄姑鱼幼鱼362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吻尖至背鳍起点长、眼径、眼间距共12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00**),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6.00%);眼间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066**)。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627 6);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d=0.904,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104.906+4.336 x1+11.654 x2+14.015 x3+7.138 x4+8.761 x5。  相似文献   

20.
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小黄鱼的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及体高)为对象,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此衡量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小黄鱼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雄性个体。所有目标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雌性:30.598%;雄性:27.055%),形态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雌性:9.941~12.543;雄性:8.170~13.295)。小黄鱼的雌雄样本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雌性样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526 6~0.681 2之间,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体高尾柄高头长;而雄性样本的关联度在0.528 4~0.711 6之间,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长。8个形态性状在雌、雄样本中均是全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体长次之,头长最低,而其余性状在雌、雄样本中的排序存在一定差别,研究结果为小黄鱼良种选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