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低温会延长晚直播油菜萌发时间,缩短冬前生长期,降低油菜越冬期抗寒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油菜低温萌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敏感型)和‘南农油4号’(耐寒型)为材料,采用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正常对照(CK)、(10±1)℃低温处理(LT)和(10±1)℃过氧化氢(H_2O_2)浸种3个处理,研究了H_2O_2浸种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低温胁迫显著降低2个品种油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延长平均发芽时间(P0.05)。H_2O_2浸种处理可提高种子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有效抑制活性氧(ROS)产生,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并且促进抗寒基因Cu/Zn-SOD和Bn ICE1表达量的增加。0.05%H_2O_2浸种处理后,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显著增加,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减少,表现出较高的萌发能力。[结论]H_2O_2浸种处理可促进油菜种子抗寒基因的表达,提高油菜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油菜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酸性(pH5.1)和近中性(pH6.4)壳聚糖溶液引发4个玉米种子材料后,对发芽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都能显著提高4个玉米材料的发芽势,缩短平均发芽时间,增加苗高和叶绿素含量;3种玉米新种子引发后的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超甜3号陈种子处理低于对照.pH5.1壳聚糖引发处理后,苏玉1号和超甜3号幼苗的P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超甜3号陈种子P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玉米幼苗的CAT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壳聚糖可作为一种新的引发剂用于处理玉米种子,同时两种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可提高玉米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维多利亚”和“金皇后”为材料,研究了H2O、20%PEG6000u、2%KNO3和2%KNO3-KH2PO3引发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在高盐胁迫(0.8%NaCl)逆境下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根系脱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四种引发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维多利亚”、“金皇后”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发芽指数,促进盐逆境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四种引发处理中,2%KNO3-KH2PO3效果最好,种子引发后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干重,显著提高了CAT、α-淀粉酶活性和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杨桃品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年树龄的4个杨桃品种(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及土种酸杨桃)的当年生营养枝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这些杨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个杨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POD活性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且这4个生理指标较不做低温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杨桃的品种及低温胁迫处理温度对这4个抗寒指标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评判4个杨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  相似文献   

5.
以4个常见黄瓜品种(新津研4号、津旺1号、新4号、豫园春秀)为化感物质供体,以莴苣为化感物质受体,分别测定经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过氧化物酶、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各项指标,并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高、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则显著上升.而且各品种间相关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所以,不同品种黄瓜幼苗整株浸提液之间对莴苣种子的化感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供试材料中新津研4号化感作用最大,新4号、豫园春秀次之,津旺1号的化感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晋绿2号、豫绿2号、郑绿5号、中绿8号等4个绿豆品种的幼苗植株浸提液浸种处理后进行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的测定,比较了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的自毒作用.结果显示:与用蒸馏水浸种培养处理相比,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变化不明显,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苗高下降,而幼苗根系活力升高,说明4个绿豆品种均有自毒作用;测定结果还表明,4个绿豆品种的自毒作用强弱有差异,自毒效应大小顺序为:晋绿2号>郑绿5号>中绿8号>豫绿2号.  相似文献   

7.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红掌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掌植株分别喷施CaCl2、花喜欢天达2116、台湾抗寒剂、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等6种外源物质,以清水为对照,置于6℃的低温下处理2 d后,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调查冷害指数。结果表明,台湾抗寒剂、花喜欢、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处理表现较好,提高了红掌的抗寒能力;随后定期喷施这4种抗寒剂进行红掌较低夜温下的营养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抗寒剂、油菜素内酯和花喜欢3个处理的长势稍好于同等条件下的对照1,但均差于正常夜温下的对照2,台湾抗寒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蔓性千斤拔种子对逆境的适应性,为适时生产播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适温培养2d的种子置于6℃条件下胁迫12、48、72 h和在6℃冷吸胀后适温培养,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经低温胁迫和冷吸胀处理后,蔓性千斤拔种子发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低温胁迫72 h和冷吸胀处理的发芽率及低温胁迫48、72 h和冷吸胀处理的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处理种子可溶性糖、脯氨酸( 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部分处理达显著水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对照处理的种子POD活性不断降低,而低温胁迫48、72 h处理的种子POD活性先上升、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低温胁迫12h处理的种子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温胁迫48、72 h处理的萌发种子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对照、低温胁迫12h处理及冷吸胀处理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在一定时间的低温胁迫下,虽然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膜保护酶系统及渗透调节能主动响应;而冷吸胀处理的蔓性千斤拔种子,不仅萌发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膜保护酶系统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低温预处理对刺槐种子抗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将刺槐种子在始温80℃下浸泡24 h,取吸胀的种子用低温3~5℃处理5、10、15 d,置于不同盐分梯度下做发芽试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0.5%盐浓度下,低温处理5 d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低温处理10 d次之;低温处理15 d对种子有伤害作用.低温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普遍提高;0.2%盐浓度下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高于对照组,0.2%以上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各种盐浓度下低温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前经5 d低温(3~5℃)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刺槐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经蛭石引发和未引发的番茄种子、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经过蛭石引发处理的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种子萌发特性的4个指标及幼苗干质量、鲜质量、株高、根系长等幼苗生长的4个指标大部分显著高于对照;经过引发处理的幼苗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引发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由结果可以看出,蛭石引发能显著增强番茄种子的活力,从而提高其耐盐性,且福宝品种的耐盐性高于东方红品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就知道种子劣变的现象,由于种子劣变与种子寿命及种子活力和萌发力的密切关系,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虽然人们已普遍承认种子劣变是一不可避免和不可逆的变化,尚无人指出为什么如此,本文分析了种子劣变的机理,讨论了种子劣变的原初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参种子的长、宽、厚及其重量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宽度总体平均值约为4.5mm,宽度〉4.5mm和〈4.5mm的分别占总体的48.56%和51.44%。不同产地人参种子大小分布范围没有显著差异,所有的品种宽度〉5.5mm或者〈3.5mm的种子均不足10%,但是不同品种的人参其种子在不同等级中所占比率不同。人参种子的宽/长比值范围为0.70~1.00,不同品种的人参种子宽/长比值分布范围完全一致,平均值基本相等。人参种子的厚/长比值范围为0.25—0.80,厚/宽度比值范围为0.3~0.9。不同品种人参种子厚/长比值和厚/宽分布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平均值差别较大。人参种子单粒重为10~50mg,其重量与种子宽度呈正相关关系,平均宽度和平均重量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达0.9989。人参种子吸水后长、宽、厚度增长比例基本一致,干种子尺寸与吸水后种子的尺寸呈线性相关性(R^2=0.993)。充分吸收水分后长、宽、厚膨胀系数均为1.05左右。人参种子可采用圆孔种子筛进行有效地分级,分级结果符合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抗生素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萘乙酸、乙烯利、三十烷醇和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在种子浸种处理和包衣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Since 1980s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in vegetable breeding, seed production, preservation, quality test, packing and marketing in China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引发回干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烟草种子进行引发,在萌发过程中回干处理,分析这些措施对种子萌发率和种子内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72h回干处理的烟草种子萌发率最高,催芽后48h达到93%,比对照(正常种子)提前了72h.经过引发回干处理的种子再进行催芽时,种子内的蛋白质、可溶性蛋白、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被均衡利用,其含量变化较平稳;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一些有利于萌发、提高种子活力的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种子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时期,种业更是发挥着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江苏省种业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联合,促进资源整合和规模化;重视中小型企业,鼓励其走向专业化道路;强化监督管理意识,推进种子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发展种业的电子商务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种子雨及种子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Faguslucida)·厚皮香八角(Illiciumtern-stroemioides)群落种子雨量达18种260粒/m2,其中成熟有效种子80粒/m2.在天然萌发开始时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33种2076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18种204粒/m2,演替前期各阶段植物种子15种1872粒/m2;木本植物种子20种,草本植物种子13种.种子库的枯枝落叶层中全为现存植物种子.土壤层中随深度增加,活力种子种类和数量均逐渐减少.天然萌发开始时种子库中现存植物的活力种子种类及数量丰富,群落更新潜力好.  相似文献   

18.
为延长杂交稻种子的寿命,自行研制了杂交稻种子保活剂,将其处理威优46,威优56和培两优288等杂交稻种子,并对种子保活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号配方B浓度种子保活剂可作为杂交稻种子维持其活力、杀灭病菌和促进发芽的优选配方.经此配方处理的杂交稻种子贮存一年半后,其电导率,呼吸强度,MDA含量均低于未处理种子,SOD酶活性高于未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19.
研究干燥方法对大豆种子含水量下降速率及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采用CaCl2、硅胶及真空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经回湿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干燥、CaCl2干燥及硅胶干燥3种干燥方法,种子含水量最低分别降至4.44%,5.17%,5.66%,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1.90%,20.71%,13.19%,发芽率分别为93.33%,77.33%,98.67%,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65%,0.80%,28.61%,种子活力分别为16.05,13.92,16.77,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2%,4.3%,25.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丝瓜种子浸种方法。【方法】以丝瓜品种‘圆帅’为试验材料,设置纯净水浸泡(T1)、人工破壳后200mg/L GA_3浸泡(T2)、人工破壳后纯净水浸泡(T3)、200mg/L GA_3浸泡(T4)4种浸种方法,28℃浸种12h后30℃恒温催芽,测定各处理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壮苗指数、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并观察各处理丝瓜种子萌发第2天胚轴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结果】各处理丝瓜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高低顺序均为T2T3T4T1,T2比T1发芽势提高了38%,发芽率提高了59%,壮苗指数增加了0.007。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在种子萌发初期会提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生长素(IAA)、玉米素(TZ)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在种子萌发时较低,随后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在种子萌发第3天后开始发挥调控作用。从丝瓜种子胚轴横切面可以看出,T2处理维管束横切面面积最大,表明该处理可促进胚轴维管束细胞的发育,使维管束更加发达。【结论】在丝瓜种子育苗过程中,破壳并采用200mg/L GA_3浸泡是获得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浸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