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2个茯苓菌种斜面保藏、木屑管保藏和液体石蜡保藏效果比较表明,液体石蜡保藏法保藏时间可达4年以上,木屑管保藏法可达3年左右,斜面低温保藏法1年左右。3种方法保藏的茯苓8号菌种人工栽培,均能正常长出茯苓菌核。研究认为短期保藏茯苓菌种可选用斜面低温保藏法,长期保藏可选择液体石蜡保藏法。  相似文献   
2.
茯苓发酵液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茯苓(Wolfiporia cocos)发酵液的抑菌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茯苓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茯苓发酵液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和肝癌细胞 Hep-3B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作用48 h 的半抑制剂量为23.7、15.9和13.7μ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酸性(pH5.1)和近中性(pH6.4)壳聚糖溶液引发4个玉米种子材料后,对发芽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都能显著提高4个玉米材料的发芽势,缩短平均发芽时间,增加苗高和叶绿素含量;3种玉米新种子引发后的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超甜3号陈种子处理低于对照.pH5.1壳聚糖引发处理后,苏玉1号和超甜3号幼苗的P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超甜3号陈种子P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玉米幼苗的CAT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壳聚糖可作为一种新的引发剂用于处理玉米种子,同时两种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可提高玉米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5.
对6株茯苓(Poria coco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中多糖和三萜含量以及菌株间亲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优于其它茯苓菌株.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2.10 cm/d;采用松树兜法栽培茯苓,该菌株的菌核产量达到每兜4.76 kg;菌核中还原糖含量为0.43%,总糖含量为7.37%,三萜含量为0.74%;拮抗试验表明6株茯苓菌株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说明茯苓菌株体细胞亲合基因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从马来西亚引进的优良杏鲍菇品种MH04814和当地品种YX进行了工厂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MH04814比杏鲍菇YX生物转化率高11.4%,子实体成分粗蛋白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分别高2.79%和3.12%.杏鲍菇MH04814在湖南多点推广试验表明,该菌株工厂化栽培适应性强,是适合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杏鲍菇菌株.  相似文献   
7.
桑黄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抗癌最好的真菌,需求剧增,价格昂贵,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桑黄菌的药用机理及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分析其发酵上清液抗肿瘤活性,为粗毛纤孔菌的开发利用及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性观察、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简称IH3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利用B16、Hep-3B、Hela、MCF-7、HCT-116和4T16种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HUVEC分析该菌株发酵上清液的抗肿瘤谱.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中筛选出萃取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最佳有机溶剂,利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离抗肿瘤活性组分,并利用MTT(四唑盐)法分析活性组分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半致死浓度(IC50).[结果]IH3菌株的形态特性与粗毛纤孔菌相似,且其ITS序列与粗毛纤孔菌(MF183947.1)的相似度最高,为98%,鉴定为粗毛纤孔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也显示,IH3菌株属于纤层孔菌属类群,与3个粗毛纤孔菌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IH3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排序为:B16>Hep-3B>Hela>MCF-7>4T1=HCT-116.正丁醇萃取的IH3菌株发酵上清液抗肿瘤活性组分对B16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最高,达80%,说明正丁醇对发酵上清液中抗肿瘤活性组分的萃取效果最佳.利用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可有效获得纯度较高的单一抗肿瘤活性组分(WIH3),该活性组分对B16、Hep-3B、Hela和MCF-7肿瘤细胞的半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29.322、37.387、47.029和58.009μg/mL.[结论]IH3菌株被鉴定为粗毛纤孔菌,与已发表的粗毛纤孔菌菌株存在遗传差异,可能为粗毛纤孔菌的新亚种,其发酵上清液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茯苓菌株质量并鉴定其遗传关系,为茯苓菌株资源合理利用及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平面培养法测定其菌丝生长速率,松树兜栽培法测定其菌核产量,反复转接法测定其遗传稳定性.提取不同茯苓菌株的总DNA,PCR扩增ITS序列,进行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检测菌株间的菌丝拮抗性,结合ITS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鉴定茯苓菌株遗传关系.[结果]11个供试菌株中,8、9和12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和遗传稳定性均较高,1、7和13号菌株较低.茯苓ITS序列长度为1600bp,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2、3、4、7和10号菌株与Wolfporia cocos intemal transcribed spacer 1的同源性高达100%,8、9、11、12和13号菌株与W.cocos strain LP-13的同源性达99%,表明供试茯苓菌株属于两个不同的亚种.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2、3、4、7和10号菌株聚为一类,菌株间的遗传关系非常接近,存在同种异名的可能;8、9、11、12和13号菌株聚为另一类,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存在种内差异.[结论]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核产量和遗传稳定性评价茯苓菌株质量切实可行,ITS序列分析可有效将茯苓菌株鉴定到种级分类单元,并明确茯苓菌株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