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禽肺病毒 ( APV)是火鸡鼻气管炎 ( TRT)的病原体 ,该病毒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在南非首先发现 ,接着许多国家也都分离到了此病毒。 APV可引起鸡的呼吸道感染 ,其它鸡形目禽类也易感。而且易感禽种还在不断增加 ,以至于有人开始预言流行病学上野生鸟类在维持和传播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雉鸡是意大利最重要的饲养猎鸟 ,每年有2 5 0多万被放生到野外。一旦这些雉鸡被感染 ,就会对健康鸟类构成威胁 ;感染会在野外进行 ,不仅会传播给雉鸡 ,而且还会传播给一些其它易感野生鸟种 ,因此增加了野生鸟类成为新的流行病学宿主的危险性。Gough等 ( 1 …  相似文献   

2.
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MPV)可感染火鸡、鸡、鸭以及一些野生禽类,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产蛋率下降等症状。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以国内外对aMPV在禽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分析研究报道为基础,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分离鉴定和防治的角度,对其在禽类中的感染情况和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简要概述;比较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建立快速、简便、实用的aMPV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禽肺病毒(Avianpneumovirus,APV)又名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urkeyRhnotracheitisVirusTRTV)[1],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禽类感染后,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和产蛋下降等症状。APV感染的肉鸡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且许多成年鸡头部肿大。其中火鸡或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疾病,或仅表现为采食量减少和产蛋下降。研究表明APV也是诱发鸡肿头综合征(Swollenheadsyndrome,SHS)的主要病原[1,2]。1流行病学禽肺病毒(Avianpneumovirus)是一种比较新的病毒,1978年首次发现在南非共和国(Buys等,1…  相似文献   

4.
2018年山东省某养殖场发生大量幼龄鹦鹉死亡事件,疑似为病毒感染。为探寻病因,开展了该场及省内另外两个鹦鹉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利用PCR技术对临床样品中提取的DNA或RNA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新城疫与禽流感病毒均呈阴性,而禽多瘤病毒(APV1)与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呈现为强阳性,由此推断此3个鹦鹉养殖场存在APV1和PBFDV感染,平均病毒检出率分别为67.9%与71.4%,共感染检出率率为58.0%。对阳性样品进化全基因分析发现:区域内的PBFDV流行毒株同源性高,与该地区早期报道的毒株亲缘关系较为接近;APV1的VP1基因同源性较高,与欧洲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说明我国流行的APV1或来源于进口鹦鹉。本研究警示,需要加强鹦鹉疾病防控,严格鹦鹉进出口检疫,并制定和健全标准的鹦鹉病检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鹅副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鹅副黏病毒病是自 1997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国外学者认为禽副黏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 ,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我国学者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报道了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疾病爆发 ,他们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的病例中分离到了对鹅具有强致病力的副黏病毒。随后 ,在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也陆续报道发生鹅副黏病毒病。 2 0 0 1年 5月 ,我们在黑龙江省铁力市某鹅场的发病鹅中分离到 1株对禽类高致病率、高死亡率的病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回归感染试验、病毒形态结构观察和血清学检…  相似文献   

6.
禽肺病毒(APV)能够引起火鸡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该病经济损失巨大。为了有效防制本病,将一株APV分离株(APV/MN/火鸡1-α/97)经细胞培养物传代培养41代后,其致病性明显降低,并用该毒株研制了一种弱毒疫苗,虽然疫苗仍能引起个别免疫鸡出现轻微至中度临床反应,但攻毒试验证实,免疫鸡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为降低APV P41株的致病性,同时提高其免疫原性,德国学者应用S-28828(imidazoquinolinamine)作免疫  相似文献   

7.
鹦鹉幼雏病是由禽类多瘤病毒(APV)引起的多种鹦鹉雏鸟死亡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鹦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PV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VP1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731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制备用于检测AP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制备的探针进行灵敏度检测,同时与普通PCR进行敏感性比较;使用制备的探针,对经分离鉴定和制备保存的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AP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AP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探针可检测到2 pg量的APV特异性核酸片段;仅APV-VP1阳性核酸显色,呈现阳性反应,而阴性核酸和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均不显色,呈阴性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初步诊断。本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开展A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禽偏肺病毒可感染火鸡、鸡、雉鸡、珍珠鸡和鸵鸟等多种禽类,引起禽偏肺病毒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容易继发多种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当前确诊禽偏肺病毒病现症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禽偏肺病毒5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禽偏肺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禽类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能感染多种禽类,并能分离出病毒,感染的禽类包括:鸡(Olsonetal.,1957)、鹅(Krauss,1965)、火鸡(Simmonsetal.,1972)、番鸭(Gaudryetal.,1972)、鸽(McFerranetal.,1976)、北京鸭(Jones&Guneratne,1984)一些鹦鹉类(Meulemansetal.,1983)和其它野鸟(Heffals-Kedmannetal.,unpublished)。国内王锡坤(1985)首次证实我国存在鸡病毒性关节炎以来,相继分离到多株鸡源性的病毒株。近几年流行于江浙、广东和福建一带的番鸭“花肝病”经吴宝成(2001)等证实是由番鸭的呼肠孤病毒(Muscovryduckreovirus,DRV)感…  相似文献   

10.
张淑琴  谭斌  武华 《畜牧与兽医》2012,44(1):100-103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危害养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该疾病的病毒除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野生动物。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野生动物的临床表现和病毒分离、血清学变化、基因型变化以及病毒在牛宿主与非牛宿主之间的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结构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等脊椎动物,引起包括哺乳动物和禽在内的多种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疾病。近年来多种新型冠状病毒从不同动物中发现,并证实了这些新型病毒具备跨物种感染的趋势,给动物或/和人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因此探究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感染或疾病综合症。AIV已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H9亚型是目前影响养禽业的主要AIV亚型。世界各地相继发生了由各种亚型AIV引起的AI流行,已经先后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的众多地区的多种家禽和野禽中分离到H9N2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可直接感染人并导致死亡,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该病毒在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更为突出。本文主要从病毒的分离与流行病学调查、禽流感的诊断、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结构、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究人员用细胞培养物进行63次连续传代(7次鸡胚成纤维细胞和56次Vero细胞)使一株禽肺病毒(APV)分离物(APV/MN/火鸡/1-a/97)减毒并测定了用其作为火鸡活减毒疫苗的效力。在2周龄时用两种剂量减毒病毒(104.5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ml和102.5TCID50/ml)给火  相似文献   

14.
禽肺病毒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肺病毒(APV)感染火鸡和鸡所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危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养禽业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养禽业的重视.作者对APV的病毒特征、流行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鸡肺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20年前,南非出现了一种新型疾病。最初在火鸡中发现,不久以后发生于鸡群。几年以后,法国和英国分别报道了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疾病,并分离到病原,命名为肺炎病毒(APV),这是第一株也是仅有的一株禽肺炎病毒株。后来在欧洲的其他地区和中东地区又有此病毒的报道,现在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地区养鸡业的一大危害。本文主要从APV感染的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方面介绍如下,并且提出一些参断和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已报道有大量的动物感染过A型流感病毒,这些动物包括人类、猪、马、海洋哺乳动物.mustelids和禽类。偶而在人类严重的流行。尽管在哺乳动物分离到的HA和NA亚型组合方式较少,但大部分的组合方式的所有亚型病毒都已在禽类分离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04,(3):20-20
一、流行病学诊断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广泛,鸡、火鸡、鸭、鹅、鹌鹑和雉鸡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鸭中分离到的病毒比其他禽类多。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18.
鸡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由基于该病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特别是考虑到这种病毒的极易传染性,所有本文对该病毒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和公共卫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疾病综合征。禽流感病毒(AIV)广泛存在于多种家禽和野生禽类中,AIV低致病力毒株可引起禽类的轻度呼吸系统疾病,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禽类的急性致死性疾病,可引起禽类高达100%的死亡。由于AIV抗原性和致病力的易变性及其血清型毒株间缺乏交叉保护性,使AI已成为世界各国养禽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虽然AIV通常仅感染家禽,但AIV也被认为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1997年香港H5N1 AIV和2003年2月荷兰H7N7 AIV致人死亡的事件,以及今年在亚洲广泛流行并在越南、泰国等导致数十人死于与HPAI(H5N1)感染相关的疾病等,这些撼人事件引起各国政府和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从而使AIV具有了全新的公共卫生意义,人们应该对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及致病性的分于基础和公共卫生意义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鸡肿头综合征(Swollen Head Syndrome,SHS)是由禽肺病毒(Avian Pneumovirus,APV)引起的并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以及支原体感染的鸡的一种具有综合病因的传染病。APV是侵袭家禽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urkey Rhinotracheitis Virus,TRTV),该病毒感染火鸡可引起火鸡鼻气管炎(TRT),感染产蛋鸡还可导致产蛋率下降,孵化率降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