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不同品种利用土壤磷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钕提高油菜产量机理初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接种对猪粪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畜禽的规模化养殖中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是重要的污染源.利用堆肥发酵使污染环境的畜禽粪便转化成高效的商品有机肥,是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方法[1].在商品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加快升温速度、缩短堆腐时间是有机肥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接种菌剂是加快堆肥的升温、促进发酵腐熟过程的措施.然而,接种剂究竟对堆肥的发酵过程起不起作用、能起多大的作用尚缺乏系统、科学的证据.因此,本试验通过接种与不接种菌剂,观测堆肥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变化,探讨接种剂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为商品有机肥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DMPP)对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但其与氮肥一起造粒形成的新型氮肥在蔬菜上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我们以常规氮肥(NH4HCO3,urea,ASN)作对比,就新型含硝化抑制剂氮肥(ASN DMPP)在典型菜地正常施肥条件下对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蔬菜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锰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锰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加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提高结实率[1].同时锰还是叶绿体和许多酶的构成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缺锰的玉米苗期从叶尖到基部沿叶脉间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绿色条纹,影响玉米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幼叶黄化现象及其铁锌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失绿症是石灰性土壤上作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的普遍现象,在果树、蔬菜上已有大量报道[1-3];大田作物方面对花生、大豆、小麦、豌豆等研究较多[4-7],但是棉花大面积叶片失绿症状尚未见报道。2005年夏季调查发现,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大面积的棉田存在幼叶黄化现象,严重者叶缘带有  相似文献   

7.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土壤有机碳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腐殖质可分成三个组分:胡敏酸(HA,不溶于酸),富里酸(FA,溶于酸)[1]和胡敏素(HM)。其中胡敏酸是土壤腐殖质中的活跃成分,其存在形态、分子组成、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土壤的肥力特征都会产生巨大影响[2-3]。玉米植株残体作为有机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入土壤后必然对土壤HA的数量、组成、结构及存在形式产生影响,并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和培肥土壤的作用。研究证明,玉米植株残体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的理化性质得到显著的改善[4-5]。张晋京等…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及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以留残茬为主要方式)具有优良的保水增产作用以及防沙固土的生态效益已多见报道.目前对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关作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生长发育、蓄水肥田以及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上.多数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引起土壤温度降低,微生物数量增加及活性增强;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节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植株残体可以培肥地力,并且长期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环境[1-3].但是其对作物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在研究保护性耕作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开展了其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追施氮肥对玉米组织含氮量的影响和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钾高效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和筛选环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吸收和利用钾素的能力差异十分显著[1]。利用和选育耐低钾的植物基因型,挖掘作物自身基因潜力,是提高作物钾素营养效率和缓解我国钾素资源短缺,促进“生态环保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钾高效”植物基因型的选育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钾高效”种质资源的筛选。针对不同作物和养分确立合适的筛选环境和筛选指标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有关钾高效种质资源筛选的报道很多[2-5],这些研究采用的筛选环境有大田、土培、砂培、液培等,筛选指标有钾利用效率、钾利用指数、生物量、钾吸收动力…  相似文献   

10.
富磷垃圾肥对大豆营养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在农业种植中磷素的利用率又极低,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1].目前,我国农用磷肥主要是磷矿粉经加工而成,需要大量硫酸,生产成本较高,长期施用不仅造成土壤板结,也会污染环境.磷矿粉如直接施用于土壤时,肥效又受许多因素限制[2].如何在我国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和总结一套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学途径,以维持土壤的磷供应水平,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城市生活垃圾在堆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有机弱酸类物质,其对难溶性磷的溶解能力已在土壤中得到证实[3-5];另外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类物质也可以对难溶性磷有一定的络合能力[6];同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也可将一部分磷固定在体内.因此,通过生活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进行转化,可使堆肥中形成较多的易矿化的有机态磷及可溶性磷,施用于土壤后可提高磷素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利用生活垃圾堆肥与难溶性磷生产富磷垃圾肥,并进行田间试验,探讨富磷垃圾肥对大豆营养物质的积累、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是一种易于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物,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大部分(70%~80%)来自蔬菜。然而,我国蔬菜生产中氮肥用量迅速提高,造成了蔬菜,特别是喜氮的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种蔬菜不同品种体内硝酸盐含量也存在差异。不同器官累积硝酸盐的能力不同,硝酸盐累积取决于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小白菜、蕃茄供食器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相似文献   

13.
14.
螯合态多元复合微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元素和氮磷钾一样都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虽然在植物体中含量很低,但是不可缺少.许多研究表明,我国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分布普遍,微量元素缺乏已成为限制农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施用微肥已引起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无机盐产品的微量元素施入土壤往往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肥效不高,因此,在平衡施肥中提高微肥的有效性是微肥施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化学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反应物、产物、中间体)的分子吸收了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再从激发态返回基态,同时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基于分子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CL)分析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与流动注射的快速分析和高精度相结合形成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其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1]。目前,在农业科学上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2]、农药分析[3]等方…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缺磷诱导菜豆根构型变化的一种简易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科技工作者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叶光系统的调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工作条件及方法的限制,对作物的根系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