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平菇菌株,栽培比较10个不同来源的平菇菌株,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K6菌株综合性状优于试验地主栽平菇菌株4195、灰美2号、平菇99,可作为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主推菌株;V9、驻研1号菌株综合性状次于4195、灰美2号、平菇99菌株,可作为搭配菌株。  相似文献   

2.
平菇是我市常规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栽培平菇规模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在苏州市科技局支持下,开展优质平菇新品种的选育,对引进10个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3个菌株作为下一步杂交育种出发菌株。现将品比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庆武 《食用菌》2008,30(1):20-21
平菇出菇管理简单,产量高,价格适中,消费量大,栽培户逐年增多。为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平菇菌株,我们做了15个平菇菌株栽培试验,为菇农选择栽培菌株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平菇菌株"灰美2号"的单核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5个浓度梯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核菌株的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拮抗试验、菌丝生长情况、出菇试验、出菇后孢子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出菇菌株菌丝形态的观察,探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平菇菌株的影响,以期为秋水仙素食用菌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菌株与CK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0.01%秋水仙素处理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且菌株菌丝浓密,边缘整齐;出菇试验表明各处理后菌株的产量均明显低于CK,其它农艺性状以及核酸含量与CK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平菇单核菌株出菇后菌丝变为双核菌丝,但由单核菌株出菇后变为双核菌丝的菌株农艺性状明显低于双核菌株.分析发现,0.01%~2.00%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平菇单核菌株的农艺性状和核酸含量并未发生变化,但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以加快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温海祥 《食用菌》1996,18(5):9-10
平菇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通过孢子分离法选育的菌种经常出现不育菌株,需进行严格的出菇试验,以确定菌株的可育性,保证平菇生产的安全进行。常规育种过程中,通常经过母种培养、袋料栽培等阶段进行出菇试验,花费较长的时间,同时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创造合适的袋栽平菇出菇条件较困难,往往成为出菇试验的限制因素。本研究应用静置液培方法培育平菇,观察菌株的出菇情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玉米芯对不同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纤维素酶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于玉米芯栽培的高产纤维素酶的平菇菌株。以18种平菇菌株为供试材料,以纯玉米芯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法、刚果红杯碟快速筛选法,以不同平菇菌株在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菌丝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丝生长指数、变色圈直径、酶指数为指标,研究玉米芯对不同平菇菌株生长和胞外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纯玉米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平菇菌株菌丝均可生长,但菌丝生长曲线差异显著,3302长势最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1.28mm·d-1和56.39,变色圈最大,直径为41.67 mm。18个平菇菌株中,最适于玉米芯栽培的平菇菌株为3302。  相似文献   

7.
李蓁  姜新良 《食用菌》2009,31(4):27-28
平菇是我市上市销售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近年栽培规模达250万袋,而秋季平菇占到全年平菇栽培总量的80%左右,是我市平菇周年栽培的主要季节。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市秋季栽培的平菇菌株,在苏州市科技局支持下,笔者从本市挑选了有多年栽培经验的两个专业户作为栽培试验示范点,将2006年我市选育成的港平1号同引进韵平菇菌株及本地主栽品种作对照试验,确定适合本市秋季栽培的平菇菌株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平菇品种种类繁多,对环境温度及培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品种性能上的表现,从大量收集来的菌株中初步筛选了8个有代表性的平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不同温度条件下适合栽培的优质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9.
七个高温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高温平菇为夏天地产食用菌上市主要品种之一,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频繁,加上平菇抗高温能力有限,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平菇种植专业户栽培水平,结合平菇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笔者从江都和高邮引进5个高温平菇菌株与本地高平30和川3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市夏季栽培出菇的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褐斑病中分离纯化的240多个菌株中,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PG1702,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引起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显微形态的观察和扩增出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21,(4)
为筛选适合在柳州市栽培的平菇菌株,以柳选1号为对照,考察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生育期、采菇期、产量及口感。结果表明:平菇菌株4936菌丝长势较强、栽培周期短、出菇快、产量高;黑平王菌株子实体口感好、品质佳、产量较高,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平菇科佳一号是石家庄市科佳生物公司从野外采集的野生种,经栽培试验选育出的平菇优良菌株。经过两年栽培推广,表现出优良、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现将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平菇山大1号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平菇“山大 1号”原始菌株的担孢子收集、UV诱变以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菌能力测试研究 ,从 45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了 2株很有潜力的菌株。 6号菌株株形美观 ,抗杂菌能力强、转潮快 ,生物学效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约 3 4.3 %,达 177.1%;3号菌株表现为无孢突变 ,为平菇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界首市位于黄淮平原的中部,早秋蔬菜比较缺少。近年来,我市及周边地区早秋平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早秋平菇的高产、高效,我所对近年来主栽六个早秋平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希望筛选出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以京西北地区春栽最为广泛的平菇特抗650作为对照,对6个平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平均产量(单袋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黑丰90和科佳一号表现较好,建议春茬推广栽培;对照平菇特抗650产量较高,但其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一般,仍可继续作为春季主栽菌株之一;平菇灰美2号发菌快,产量较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较差,可少量栽培,控制出菇时间,与其他菌株交替出菇。平菇新科619和奇美969不推荐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16.
在平菇和凤尾菇组织分离的母种斜面上常会长出菇蕾,使营养菌丝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转管后也易发生变异。用这种菌种,出菇期往往提前,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为了预防斜面上出菇,我们选用不同时期形成的平菇和凤尾菇子实体作种菇,进行了不同处理的组织分离试验。材料和方法:菌种选用平菇“农大11号”菌株和凤尾菇“农科1号”菌株。从平菇和凤尾菇的棉籽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豫南地区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6个普通平菇菌株及2个脱毒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选出了当地当季的适栽菌株:9月初栽培,以灰黑色菌株平菇99为主,搭配灰白色菌株新831;秋冬季节栽培,以灰白色菌株豫平6号为主,搭配灰黑色菌株平菇99;对于脱毒菌株不能盲目引种。  相似文献   

18.
反季节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5)
<正>平菇属于中低温型的菌类,多适合于秋冬和春季栽培,夏季为平菇生产的淡季,产量少,价格高,且畅销。近几年,许多食用菌栽培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夏季平菇的高产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几年栽培平菇,总结出一套反季节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1选用良种随着育种工作的进步,我国选育出了高温型平菇菌株。夏季栽培的平菇,应在23℃以上能正常出菇。栽培者应选用  相似文献   

19.
麦草是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为寻求适应麦草栽培平菇的高产菌株,我们从1984年起对引进和自行分离的25个平菇菌株通过3年的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4个菌株,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菇袋栽与阳畦栽培结合二次出菇技术,对提高平菇单产水平,充分利用培养料资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一、袋式栽培1.供试菌种:采用我所驯化的低温平菇菌株S、Z—p117及佛罗里达平菇菌株。2.培养材料:选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3.培植方法: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