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锦贻 《草原》2011,(12):87-91
近期的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从整体看,仍是民族文学中的薄弱一环。但从个体看,几个北方南方的"70后""80后"作家的创作势头很猛。他们的作品不仅以其独具的民族视角、独特的题材领域、独一的描述方式,在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别开生面;而且,覆盖到成人文学领域。他们原汁原味地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草原文化传统的生态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族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从蒙古草原文化传统对于草原生态功能维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入手,分析了蒙古草原文化传统的特点,认为蒙古草原文化中爱护家畜、维护环境的朴素感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为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于遵循科学发展观,寻求草原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畜牧业的产业化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草原》2013,(10):39-39
编者按:编完本期"草原骑手",我想起在鲁迅文学院第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上,作家刘庆邦在《顽强生长的短篇小说》中所讲的,一位优秀的作家应具备五种品质,那就是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这样的精神要求作家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与良知。作家要具备这样的道德认知深度与践行程度,他创作的作品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照亮社会现实的力量。文学绝对不是名利,一切追名逐利的书写绝对不是真文学。而白雪林等内蒙古作家们则结合自身写作经验,更多强调文学的本土经验与地域特色,并最终达到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与刘庆邦先生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文学不在繁华热闹的场所,而在寂寞的书房。  相似文献   

4.
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国内相当一部分的设计作品失去了创作的主体性,缺少了独特的风格,因此,在平面设计中注入民族文化是国内平面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有选择地加入民族元素,在具体的造型过程中进行创新调整,在多元共存的艺术市场中坚持自身特色,真正走出平面设计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5.
《草原》2012,(8):23-23
为鼓励我区电影、电视剧及舞台戏剧剧本创作,促进我区影视剧事业的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经内蒙古文联批准,《草原》杂志社与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内蒙古戏剧家协会联合创办  相似文献   

6.
《草原》2011,(1):61-61
为加强中华多民族文学交流,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推进蒙古族文学发展,促进蒙古文文学创作及翻译,内蒙古文联、作协会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内蒙古鄂尔多斯东方路桥集团等单位,久经磋商,决定设立"朵日纳文学奖"。一、本奖项其定位为具有权威性和影响性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是奖掖全国蒙古族作家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以及蒙古文文学创作及翻译的专门奖项。  相似文献   

7.
《草原》2012,(7):98-98
为鼓励我区电影、电视剧及舞台戏剧剧本创作,促进我区影视剧事业的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经内蒙古文联批准,《草原》杂志社与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内蒙古戏剧家协会联合创办草原《新剧本》下半月刊。  相似文献   

8.
正"草原文学"是民族地域性文学。它同我们通常说的"民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等概念并不相等,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关系。由古到今,"草原文学"就其作者的族属来说,固然绝大部分属于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回纥、契丹、女真及蒙古等多民族,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内地到塞外的或土生土长的汉族。这种情况,在当代内蒙古各民族作家竞相创作草原文学的背景下更屡见不鲜。固然,蒙古族是"草原文学"的主  相似文献   

9.
章克标属于早期海派作家,他的创作与上海租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租界杂糅的文化环境,影响其文学创作的态度。作为一个早期的租界文化漫游者,他对文学的态度是暧昧不清的,既爱又恨的姿态使他徘徊于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并在租界文化的影响下渐渐沉沦。租界以其复杂多元的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章克标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0.
《草原》2012,(6):31-31
正为鼓励我区电影、电视剧及舞台戏剧剧本创作,促进我区影视剧事业的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经内蒙古文联批准,《草原》杂志社与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内蒙古戏剧家协会联合创办草原《新剧本》下半月刊。现面向全国征集作品,欢迎区内外编剧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在辽阔的草原上,莽莽苍苍雄浑万里,神奇古老充满原始诱惑的魅力,走进绿色王国寻访马背民族蒙古族灿烂文化.这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人留连忘返.内蒙古是人们向往的绿色天堂.8月的内蒙古正是到处蜜飘香的季节,路边到处摆满了转地放蜂的蜂箱,正是收获蜂产品的季节.笔者特此走访了内蒙古的首府呼市两家蜂业企业的总经理.他们是草原上耀眼的明珠.  相似文献   

12.
朱秉龙 《草原》2007,(5):89-93
蒙古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民族,英雄情结是游牧民族文化的价值核心,也是草原小说创作永恒的主题。然而,里快创作的长篇小说《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笔下的历史英雄突破以往多以尚力的勇猛、果敢、剽悍和善战的英雄模式,重构了以尚心的孤独、忍耐、焦虑和茫然的英雄新样式。小说突破了以往专事英雄作为和行为的桎梏,潜心于对英雄无奈和悲哀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揭示。小说突破了以往仅仅将草原历史描绘成斗争史和风云史的框架,极富激情地进  相似文献   

13.
张锦贻 《草原》2012,(11):90-95
无论是从历史的、现实的意义上说,民族儿童文学,特别是北方民族儿童文学,是草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极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不仅仅因为这些民族大都居住在广漠草原和山林草地,写民族儿童的生活、情感,必然会写到草原地区的风光、风情,会写出草原上人们的风习、风貌;而主要是因为,民族儿童文学总是最自觉、最深层  相似文献   

14.
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放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与传承草原文化,就应以放牧为核心,建立现代轮牧制度。人、草原、家畜是草原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通过放牧这一基本功能,将草原-家畜-人居耦合成一个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系统运行中产生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总体现。其中包含了草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艺术形式、民族性格等,并延伸到政治、军事行为。在草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放牧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代前后各生产先进国家都完成了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其转型的主要内涵为以划区轮牧为核心,配合定居点、饮水点、围栏、饲草料、牧民合作社等系统建设,建成人-草地-家畜的草原生态系统,这是保持与传承草原文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草原》2016,(2)
正为传播草原经典文化,繁荣草原小说创作,打造草原文化品牌,促进全国作家交流,发现文学新人,推出优秀原创小说作品,《草原》杂志社将举办内蒙古首届草原小说大奖赛,并同时进行小说论坛和文学采风等活动。优秀作品《草原》杂志社将刊发"小说大奖赛"专号,并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大奖赛"专集。一、征稿要求:小说为原创草原文化、后草原文化的中短篇小说,未在其他刊物发表,内  相似文献   

16.
《草原》2016,(1)
正为传播草原经典文化,繁荣草原小说创作,打造草原文化品牌,促进全国作家交流,发现文学新人,推出优秀原创小说作品,《草原》杂志社举办内蒙古首届草原小说大奖赛,并同时进行小说论坛和文学采风等活动。优秀作品《草原》杂志将刊发"小说大奖赛"专号,并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大奖赛"专集。一、征稿要求  相似文献   

17.
阿霞 《草原》2013,(2):14-14
编者按:本栏目一经面世,就受到诸如冯苓植、尚静波等我区老中青作家们的高度赞许与激励,这使我们感到欣喜和鼓舞,作为编者也就更有责任和信心把这些作家诗人们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关心《草原》的读者。本期推出广子、娜仁高娃和远心的近作。广子是近年来在全国持续产生影响的诗人,他在诗艺上的不断探索已形成独特的书写风格。这组《蒙  相似文献   

18.
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游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草原文化,就要给游牧以适当的地位。游牧是人类最早的仿生学,其合理内核可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不可一概视为落后而废除。草原文化从徒步游牧到骑马游牧,是一大进步,对人类文化的沟通交融作出了的重大贡献。一旦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发生系统耦合效应,将产生生态的、经济的巨大变革,从而导致文化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为‘文化造山运动’。草原文化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中始终是活泼元素。人类文明将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陈建功 《草原》2007,(8):4-5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由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联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鄂尔多斯小说研讨会,在内蒙古宾馆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鄂尔多斯的作家、文学工作者以及内蒙古文学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萨克族是世界上最喜欢牲畜和善于饲养牲畜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技能,使得自然环境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技能是以自然的适应作为前提条件。其实质造就了游牧文化中的物质生产的特征,进而决定了整个生产、生活方式的某些基本特征。如游牧生产具有游移性、实用性、简约性、稳定性;有适应游牧的家畜;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用品,如适应游牧的衣物、食品、毡房等;在畜牧生产中有四季草地的利用标准;畜群结构的控制;转场中的环保习俗;狩猎中的习俗等。哈萨克族有适应游牧生活的独特的民族手工艺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