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洛带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中原古文化的"人文活化石"。让我们一起走进洛带,走进客家,去领略它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老式"九宫格"的窗上,悬挂着今夜的明月,正渐入我的梦乡……会馆、古街、古塔、古亭、古民居都应该是老了?老了又焕发新颜了。客家山乡流淌的光阴可是倦了?倦  相似文献   

4.
客家土楼与客家茶文化──再论客家的茶文化福建农业大学林更生一、客家居屋特色土楼客家是历代在北中国战乱中不断向南中国迁徙的一种汉族民系,在新迁徙至一定的山区固定下来之后,为保护安定的生活环境,不得不随时做好同各种敌对势力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各种防范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从赣南围屋文化传承视角下分析了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路径。首先,对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论述,得出美丽乡村建设必然依托于乡村文化进行的结论;其次,分析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确定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所代表的是赣南客家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再次,对保护与传承赣南围屋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是赣南文化的集中体现、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地区凝聚力3个方面的结论。研究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发掘提升美丽乡村形式与内涵的有效尝试,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散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系是我国汉民族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客家聚居建筑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空间序列、围合情况、祖堂三个方面分析了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7.
沈露儒 《农业考古》2007,(3):223-226
客家民间文化具有渊远的历史。客家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民间文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民间文学成为当地风土人情话题,它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客家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都深深受其影响。同时,它更多地左右和教育了众多客家妇女,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妇女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反映了客家各种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本文重点从客家民间文学,如山歌、俗语、谚语等入手,阐释客家传统女性形象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8.
刘玉宝  刘现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13-5814
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客家民俗节庆、客家陶瓷等地域文化的分析,指出赣南客家城市形象设计要融入客家文化。通过城市的功能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个性,使城市更具魅力,让赣南客家城市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  相似文献   

9.
客家擂茶源流考厦门市博物馆薛翘赣州地区博物馆刘劲峰我国是世界茶乡,在其绚丽多彩的茶文化百花园中,客家擂茶是一朵散发着山花清香的奇葩。客家擂茶,是指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即汀州、梅州和赣州辖地)操着带有浓重中原古音客家人的一种茶俗。笔者在这三角地带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客家传统名菜傅春贵闽南客家人历来善于烹饪,且技艺高超,至今他们仍利用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制作出几十种具有客家风味的传统名菜。这些名菜一般在丰盛的筵席上才有,其风味独特,四季适用,故十分受广大食客的青睐。下面简要介绍四种具有地方风味的客家传统名菜,以飨...  相似文献   

11.
邓运员  杨载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84-11986
分析了闽粤赣边山区客家农业拓殖活动的背景,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业拓殖活动中特有的客家文化适应机钢。  相似文献   

12.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黛岚 《农业考古》2008,(6):239-243
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本文从客家山歌的角度,阐述客家妇女的家庭、婚姻、经济、社会文化等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长白山北坡风景区历年游人数量资料和景区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旅客流量的时空特征、景区压力、旅客的季节分布特征,提出了旅游景区管理对策,并初步分析了长白山景区承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神农山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沁阳市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全国最佳景区、河南省十六热点景区。神农山景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始于2000年,几年来,景区人气一年比一年旺,收入步步攀升,引起国内外旅游专家和易学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感叹神农山神奇的同时,也发现了神农山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6.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具有客家语言、风土民情等地方色彩,它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和唐诗律绝的优良传统风格,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运用比喻、双关、排比、对偶、顶真、夸张等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农村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载体。中国客家乡村景观承载了上千年客家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客家民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本文选取享誉"客家摇篮"的江西赣州地区客家乡村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构成要素及形式类型,归纳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兰小机  沈惊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30-15532
客家乡村旅游是一种发展客家经济和保存其文化特色的良好方式,但人们对客家乡村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规划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市场营销不足、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重新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择优开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注重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客家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0.
熊建新  黎文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0-17672
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