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我们将小牛胸腺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抗5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颖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DAK58-66、DAK58-34两个种质系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213、xgwm219、xg-wm400、xgwm428、xgwm148、xgwm408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213、xgwm428、xgwm148在DAK58-66、DAK58-34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小牛胸腺DNA特有而"矮抗5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AK58-66、DAK58-34是由小牛胸腺DNA片段嵌入"矮抗5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高粱DNA导入"周麦16"选育新的冬小麦变异种质系。[方法]将高粱"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周麦16",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稳定的变异种质系,并对得到的稳定变异株系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将高粱"抗5"DNA导入"周麦16",其后代在株高、叶片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稳定的变异种质系D16-1、D16-4等,对"周麦16"、D16-1、D16-4、高粱"抗5"基因组DNA的引物xgwm6、xgwm148、xgwm295、xgwm328、xgwm2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6、xgwm257检出了高粱"抗5"DNA特有而"周麦16"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16-1、D16-4是由高粱"抗5"DNA片段嵌入"周麦16"基因组DNA变异而来。[结论]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可实现小麦远缘、超远缘遗传物质的转移,极大地丰富了小麦遗传的物质基础,为创造新的突破性的种质资源材料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一次会议,于2000年9月29日在郑州召开,会议审(认)定通过了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12种作物29个品种,报道如下:1 小麦品种本次审(认)定了10个小麦品种:豫麦63号(偃展1号)、豫麦64号(商技83-8)、豫麦65号(孟原355)、豫麦66号(兰考906-4)、豫麦67号(郑农8号)、豫麦68号(豫农015)、豫麦69号(新麦9号)、豫麦70号(内乡188)、中育6号(95中44)、淮阴9628。2 玉米品种本次审(认)定了5个玉米品种:豫玉31号(漯单97-1)、豫玉32号(郑单94-2)、豫玉33号(郑单958)、豫玉34号(豫单7925)、登海1号。3 棉花品种本次审定…  相似文献   

4.
豫麦49-198小麦超高产新品种,是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继豫麦49(温麦6号)之后,在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一品种由豫麦49变异单株中定向系统优选而成。2005年9  相似文献   

5.
新麦16号(金博士1号)是新乡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2003002)。该品种系1993年以豫麦13号为母本,内乡82C6为父本杂交,1994年又以豫麦2号为母本,(豫麦13号/内乡82C6)F1为父本杂交,1995年对[豫麦2号//(豫麦13号/内乡82C6)]F1进行诱变(M1),后代按常规系谱法选择,经过多年后代选育、室内考种、品比鉴定、区域试验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能量的离子处理小麦新品种豫麦 39和优质小麦品种豫麦 47、陕优 2 2 5、兰考 90 ( 6 ) - 4,PH82 - 2 - 2和一些高代品系 ,发现出苗率、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相差很大 .结果证明 ,用 30keV ,3× 10 17N+·cm-2 离子注入豫麦 39效果最佳 .M1代株高比Ck(未处理的本品种 )降低 12~ 2 9cm .M2 代共选 18株 ,株高 6 7~ 83cm ,平均 76 8cm ,克服了豫麦 39植株偏高的缺点 ,保留了该品种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抗寒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主推品种百农矮抗58、邯郸6172、豫麦49号、豫麦54-99系、豫麦18号、豫麦2号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各生育时期的生长温度,分别测定苗期、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各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抗寒能力差别较大,百农矮抗58和邯郸6172抗寒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郑麦9023和豫麦66分别与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杂交和回交,经过7代筛选、鉴定,获得了20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高代系。在陕西杨凌设置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病圃,在甘肃天水设置自然发病圃对筛选的小麦高代系进行异地抗病性鉴定,同时对其进行分小种CYR32、CYR33、CYR31和CH42苗期鉴定;分别选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7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对高代系进行萌发干旱胁迫试验,从而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其农艺性状并进行评价。抗病、抗旱和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参试的20个高代系中,符合抗病耐旱且农艺性状较好,可用于作为抗源亲本的高代系有8个分别是郑野-2、郑野-3、郑野-6、豫野-1、豫野-2、豫野-4、豫野-5、豫野-6。研究结果表明,在抗病、耐旱综合性状优良育种目标指导下,将郑麦9023和豫麦66作为基因累加的库容,利用系谱选择法,结合育种分子标记检测辅助选择,可不断对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66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且可依次对其抗病性、抗旱性、成熟期等农艺性状基因及来源不同的优良基因进行累加转育。  相似文献   

9.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中筋力型品种豫麦49和强筋力型品种豫麦66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影响。[结果]施用硫肥能提高2种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尤其对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结合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硫肥施用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不同水氮运筹对面条煮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采用不同筋力的2个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66,研究了不同水、氮运筹对小麦面条煮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以不施氮肥处理的面条TOM及蒸煮损失率最大,总评分最低;随施氮量增加,面条TOM下降、面条评分增加。其中,中筋小麦品种豫麦49以全生育期施纯氮 225 kg·ha-1,强筋小麦品种豫麦66以施纯氮 150 kg·ha-1时面条TOM最小,评分最高。随灌水次数增加,TOM呈增大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面条断头率下降,评分亦有所增加,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品种在面条TOM、总评分、断头率及吸水率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豫麦49-198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是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从豫麦49变异单株中定向系统优选而成。2005年9月16日通过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筋多抗紧凑型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生育期235天,株高75~8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旗叶直立,穗下茎23.5cm  相似文献   

12.
1 周麦 1 6在豫北的产量表现周麦 1 6是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大穗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 ,在安阳 (中棉所)、滑县、济源、延津、温县等共设 8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861 6kg/hm2 ,居第 2位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6.5 1 %。2 0 0 2年省生产试验 ,在浚县、濮阳县、获嘉县共设 3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5 66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1 4.2 3 % ,3点均居第 1位。2 0 0 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 ,在新乡市、濮阳市共设 2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444 .5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平均增产 9.62…  相似文献   

13.
河南审定的183个小麦品种中有75个小麦品种含有豫麦2号的血缘,豫麦2号成为河南小麦育种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利用系谱资料对豫麦2号种质与其75个衍生品种的共祖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5个小麦品种与豫麦2号的共祖先度范围为0.0500~0.6250,累积的共祖先度为20.9041,占75个小麦品种的27.87%,占河南183个小麦品种的11.42%,豫麦2号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豫麦2号及其衍生品种的利用还在继续.研究豫麦2号的育种价值,对于有效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保持小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恰当地选用杂交亲本,成功地创造出优良新基因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豫麦47号面包强筋小麦试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推荐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 1个豫麦 47号面包强筋小麦试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 ,找出了各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 ,并初步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异与豫麦 47号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已建成的作物优质高产平衡施肥咨询服务系统 ,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均衡供应的原则和豫麦 47号面包强筋小麦的特点 ,提出了豫麦 47号面包强筋小麦不同试区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1月14日上午,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召开,曾获得国家科技"工人农民奖"二等奖的我省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在此次会议上再获殊荣,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吕平安曾先后培育出温2540优系、豫麦49(温麦6号)、豫麦49-198、平安3号等多个超高产新品种(系)。其中豫麦49系列品种是我省推广速度最快、面积最大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以来,吕平安推广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及其相互间配粉对粉质参数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皖麦 44、皖麦 19和豫麦 18、郑州 90 2 3等 4个品种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不同地点取样进行近红外、粉质仪检测 ,结果表明 :郑州 90 2 3、皖麦 44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品质稳定 ,表现为中强筋~强筋类型 ;皖麦 19、豫麦 18为弱筋~中筋类型。对其相互间配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表明 :皖麦 44、郑州 90 2 3与皖麦 19、豫麦 18配粉可显著提高 2个弱筋型小麦的形成、稳定时间 ,降低其弱化度 ,改善其面团易于流变的特性 ;皖麦 44与郑州 90 2 3配粉粉质参数中稳定时间提高较理论值高 ;弱筋型小麦之间相互配粉弱化度进一步提高 ,面团更加易于流变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 :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高抗小麦病毒病 ,而豫麦 18- 6 4高感小麦赤霉病 ,但丰产性能好 ,是参试品种中唯一比扬麦 15 8增产的品种。在病毒病发病较重的田块 ,加强栽培管理 ,以种植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选育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豫麦49//豫麦21/豫麦35特征特性"豫农416"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筛选高光效小麦品种,对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进程奠定重要基础。选用河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28个主推品种,通过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8个小麦品种的13个光效率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13个光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为2.33%~26.53%。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22%,表明能全面反映光效率信息。基于光效率综合得分和小麦产量,筛选出高产高光效品种(百农307、周麦16、洛麦6号、内乡188、豫麦49、郑麦7698和百农207)、低产高光效品种(豫麦10、豫麦21、豫麦25和周麦27)、高产低光效品种(矮抗58、宝丰7228、高优503、温6、西农979、豫麦34、郑麦366、郑麦9023和周麦18)和低产低光效品种(阿勃、阿夫、辉县红、陕农7859、西安8号、豫麦54、豫麦18和豫麦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