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年来,仿刺参在我国北方沿海的人工池塘养殖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在仿刺参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池塘中混养对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原来的混养单一品种的日本囊对虾或中国明对虾,增加了混养斑节对虾。仿刺参在水温超过20℃时进入夏眠期,而日本囊对虾(俗称"车虾")和斑节对虾(俗称"草虾")在水温20℃以上时进入最佳生长期,刺参养殖池塘中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沿海刺参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目前几种主要的刺参养殖模式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这里简要介绍生产中较常见的几种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恩宏  于秀青 《河北渔业》2005,(5):22-22,43
根据车虾和刺参的生态习性,笔者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车虾和刺参的混养试验,当时是在2.67hm^2(40亩)虾池中投放了450m2的瓦片和石板,于10月30日放养了30万头体长1.2cm左右的刺参苗,经过18个月的精心管养,2004年收获商品鲜参7250kg,收入30万元,加上车虾的效益,实际亩获利5270元,这一试验的成功,为虾参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刺参养殖模式随不同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呈多样化,如: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浅海网箱(笼)养殖、虾参混养、鲍参混养、参藻混养、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以其管理方便、养殖周期短、收取方便、增产增效等优点成为2007年我省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虾池养殖刺参在我国迅速崛起,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养殖方式,而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刺参、对虾、梭鱼、海藻等引入同一养殖池塘,使其形成品种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的生态环境。混养对虾、梭鱼,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刺参池塘的水体利用率,投喂对虾的饼类、小杂鱼虾及麸皮等饲料的剩余残饵和鱼虾粪便既可以增加池水肥度,促进藻类繁殖生长,又可以为对虾、刺参提供天然的饵料生物,同时,养殖的梭鱼还可以利用其摄食有机碎屑、浮游动物及吞入大量的泥沙、刺参和对虾的粪便等垃圾,起到清洁养殖水体的作用。现将虾…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由于气候、海区污染、种苗、人为等原因造成对虾病害频发,对虾偷死排塘现象极其严重,70%左右养虾户处于亏损状态。因而部分养殖户将养虾改为养鱼、贝、东风螺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效益都有所提高,风险也有所降低。阳江市渔乡子水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珠三角、湛江、阳江、海南、广西等养殖区域走访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黄腊鲳鱼(卯形鲳参)与对虾混养。现将该混养模式的技术要点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刺参-中国对虾混养和刺参单养两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中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养殖刺参体组织中Mn、Cr、Hg、Zn、Cu、Pb、Cd、As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调查分析了两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和颗粒有机物的变化,研究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对刺参生长环境及刺参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参体组织中重金属Cu、As和Mn的含量在单养池塘和混养池塘变化趋势一致,且刺参体内Cu和As在混养池塘的含量要低于单养池塘。相比于单养模式,养殖池塘内悬浮颗粒物(TPM)和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含量在混养模式下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可显著改善刺参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状况。此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悬浮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悬浮颗粒物内Cr、Mn、Hg的含量在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下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含量低于单养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混养池塘有机质含量比同期的单养池塘更高。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与强热失量(LO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养模式下,表层沉积物的Cd、Zn、Pb、Mn等重金属水平均与LO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刺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刺参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中极少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品种之一。目前,刺参养殖模式随不同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不断开发呈多样化,如: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浅海网箱(笼)养殖、虾参混养、鲍参混养、参藻混养、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以其管理方便、养殖周期短、收取方便、增产增效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刺参的活动和生长期与许多海产经济动物不同,它具有夏眠的生活习性。山东沿海刺参夏眠时间约100天左右,成年刺参在水温升到20℃(幼参24℃左右)就停止摄食,排空消化道,不吃不动,潜伏到礁石底下或岩石缝中开始夏眠,因此,养殖刺参的池塘高温期管理也与其它养殖品种不同。一、合理控制混养品种的饲料投喂招远地区的刺参池塘养殖以混养为主,混养品种以虾、蟹为多。刺参夏眠期间,正值虾、蟹的生长旺季,其摄食量增加,代谢旺盛,饲料的投喂应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为主,冷冻的饵料应完全化冻,洗净后投喂,并严格控制投喂量,可投喂正常投喂量的8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亚琴 《水产养殖》2007,28(4):19-20
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养殖、浅海底播投石养殖、围网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箱养殖、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其中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  相似文献   

12.
崔彦卿 《河北渔业》2002,(2):24-24,14
<正> 自90年代初期,全国沿海地区暴发病毒性虾病以来,对虾养殖业一直在低谷徘徊。人们以改换养殖品种或实行虾鱼混养、虾蟹混养、虾贝混养来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对虾与缢蛏混养的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采用鱼、虾、贝混养模式。在虾塘混养合适的鱼和贝类不仅可以清除病虾、抑制虾病发生,提高虾的成活率,还可增加混养种类的收入。漳州沿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对虾海水养殖地区之一,本文对几个对虾养殖区的不同混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海水虾塘混养方案,以供对虾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10,(11):30-30
日前,庄河市养殖的千余亩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2号”顺利通过中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组的现场验收,其中精养池17尾对虾重500g;虾参混养池16.3尾对虾重500g,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56kg和78kg。  相似文献   

15.
东方鲀海水池塘养殖中,可以混养中国对虾。1993年全国暴发急性流行虾病,在周围单养对虾几乎全部死亡的情况下,混养塘中的中国对虾安然无恙,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仿刺参与日本对虾混养的试验,探索了参池中仿刺参和日本对虾混养的可能性。试验结果:混养池中日本对虾生长迅速,终末平均体长比初始体长增加了205.4%,终末平均体质量比初始体质量增加了29.8倍。混养池中仿刺参的体长增长率为155.6%,体质量增加了9.06倍;对照池中仿刺参的体长增长率为119.4%,体质量增加了6.54倍;混养池中的仿刺参比对照池中的生长更好。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池中日本对虾的粪便和残剩的配合饲料等供仿刺参直接摄食,增加了仿刺参的食物来源,有利于其生长;仿刺参能清除池塘中日本对虾的粪便和残饵,净化池塘的水质和底质,促进日本对虾的生长,且参池的水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2年开始,辽宁省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我地区实施。项目中推广了网箱保苗技术、参礁改造技术、虾、参混养技术等技术措施。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每年完成面积66.7hm~2,对虾产值1 000多万元,增加效益100多万元。1对虾的养殖1.1虾苗选择虾苗选择黄海1号、2号抗病毒虾苗。1.2放苗时间和密度规格1cm,投放密度7.5万~15万尾/hm~2。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江苏省如东县对虾综合养殖场承担了《对虾与文蛤混养》研究项目,在总水面为3151.9亩的对虾池中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文蛤进行混养,加强  相似文献   

19.
近期,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荐的2010年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主推品种为;“黄海1号”中国对虾、“黄海2号”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主推技术为: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北方节水渔业综合养殖技术。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内容是在保证原有对虾产量的同时,实行虾蟹混养、虾蜇混养、虾鱼混养,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以来,我们在常规虾塘和乐清湾浅海水域网箱分别进行不问海水鱼品件与对虾混养防治虾病的效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红鳍东方红、黑绸、挽状黄姑鱼、钞鱼、中华乌塘续、河鳗与对虾混养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控制虾病发生的效果,而辎鱼与对虾混养不能有效抑制虾病的发生,现详沐如下:1996年在10.66公顷的虾塘混养红给东方鲑35万尾,放养长毛对虾苗160万尾,4个a后对虾长至、11~12cm。同期未混养的虾塘则放养对虾苗20余天后就发病死亡。1994年在1.53公顷虾塘混养黑钢6000尾,放养虾苗60万尾,两个月后对虾生长至7.Zcm,而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