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时空分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多属性指标体系评价复杂系统多种功能或目标已成热点.从水资源供需流程角度,设计了反映水资源供需动态特征的水资源丰度、供水能力、用水效率和需水趋势4个领域构成的福建省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板差变换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AHP为指标体系赋权.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评价单元的供需平衡程度增强,但厦门、泉州变弱,且多数年份弱于周围评价单元.评价结果符合实际,说明指标体系具有区域适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可作为对策制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旱灾、水污染实质上是水资源系统供需平衡失调的认识,依据福建省水资源复合系统概况分析,从水资源系统供需(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WRSDB)流程角度,建立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SPSS 11.5 for Windows,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福建省各年份WRSDB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15年,闽西山区所受各类WRSDB影响因素的制约作用呈减弱趋势,但闽东沿海区WRSDB各类主导因素中,人均水资源丰度、供水能力的重要性降低,而各类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增强,渐居主导作用,且从全省看,根据第1主成分所表征的共性主导因素,用水效率在WRSDB中的作用增强,成为福建省中长期WRSDB能力的主导因素,是WRSDB对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础,引入基于ET管理的水资源供耗分析,为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提供一种依据。以魏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ET理念的水资源平衡关系,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及耗水量(即ET值),得出不同水平年下的供需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水平年下水资源缺口29.81万m3,2010年项目区采取措施后综合ET值降低,盈余水量20.07万m3,实现了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分析秦皇岛市水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秦皇岛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05年为基准年,建立了秦皇岛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0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根据对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制定了两种方案,从其相互比较中确定了最适合秦皇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从而为秦皇岛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省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特点,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原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基于系统协调性的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水资源及供需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综合性协调系统作为评价准则,既反映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驱动主导因素,又可以体现水资源复杂系统及影响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协调状况,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水资源演变的研究现状,强调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供需平衡关系.以承德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为例,通过系统分区平衡计算、分层次逐级汇总协调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同时,对各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演变情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水资源是紧缺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措施,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毕节朝营小流域为研究区,以2016年为预测年,对流域内水资源需求及供给能力进行评估预测。通过供需平衡分析,了解供需状况,并针对预测结果提出建议,旨在把握研究区水资源变化动态,对其进行更好开发利用,同时优化配套各项资源,为合理布局相关水利水保工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三方面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体系。以工程模糊集理论中的隶属度计算方法为基础,进行评价因子可持续度的计算,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鄯善县为例,采用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模拟计算结果,作为指标评价体系的实际指标值,进行鄯善县水资源配置可持续度的评判。结果表明:鄯善县的可持续度随着规划水平年(2015、2020、2030年)的延续而逐渐增大。2030年鄯善县可持续度达到0.74,处于中上级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后给出了鄯善县多目标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昌黎县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趋势外延法、判断法及单位用水量法,以1999年为现状水平年,预测2020年的昌黎县农业用水供需状况;建立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昌黎县2020年农业用水状况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促进当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彰武县经济发展指标对供需水量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形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建立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选用人均水资源量、每平方公里均水资源量、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用水量、水资源利用率6个评价指标,利用多级模糊识别理论模型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的结果符合福建省水资源目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实测径流资料,区域无法合理量化乃至分配水资源,造成缺乏与浪费并存的现象。为此,以都匀市为例,利用清水江下游黔南州下司水文站的实测资料构建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相关系数及纳西效率系数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得到了可用作水资源配置基础资料的都匀市境内各干支流长系列流量数据。通过量化水资源系统中各部门的供需并连接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水量平衡的WEAP水资源配置模型,并预测了现状2010年至远景2030年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针对径流资料缺乏地区,应用水文模型模拟径流数据进行水资源配置的方法,能够定量分析不同供需情况下的水资源分配矛盾,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代稳  谌洪星  仝双梅 《节水灌溉》2012,(3):40-43,47
构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从水资源安全概念内涵入手,概况了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归纳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正效益指标数据和负效益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雷达图法获得指标数据所围成雷达图的面积,与临界安全和安全所围成雷达图的面积相比较,最终确定水资源安全状况。以六盘水为例,进行实例研究,指标含义明确客观,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熵值法综合定权,将指标体系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子系统,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榆林市2015年各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2015年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4~0.6,府谷和神木处于理想可承载区;榆阳、靖边、定边处于水资源可承载区,表明水资源供需基本达到稳定;横山县处于水资源轻度超载区;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属于水资源重度超载区.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整体上,南部六县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北部六区县差.就各个子系统而言,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空间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可为今后榆林市各区县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4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指标体系,并将此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应用到临汾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中,最终选出了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临汾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该方案符合临汾市的实际情况,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文本建立了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4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指标体系,并将此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应用到河南省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中,最终选出了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河南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该方案符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钦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阐述了三次平衡分析原则及计算原理,采用基于用水效率约束下的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方法,分析钦州市2020年、2030年3种保证率下区域供需平衡态势,并结合用水总量红线,提出未来钦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三次平衡后的结果表明:2020年钦州市50%、75%、95%保证率下缺水0.04、2.60、8.29亿m3; 2030年建成调水工程后,50%、75%保证率下钦州市有余水3.10、0.33亿m3,P=95%下缺水5.93亿m3。要完全达到总量红线控制目标和实现水量的综合平衡,应进一步推进钦州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多维耦合评价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理论,采用Delphi和AHP法相结合,建立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复合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设3层,21个指标。根据各层指标权重,对指标进行总排序。结果显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污水治理率、水资源可用量利用率是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水资源负载指数、生态用水量、节水意识、地表水控制率、万人拥有水利科技人员属于次重要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资源合理性、生态合理性等诸多因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市的实际情况,选用FS-BP-ANN评价模型对某市4个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缓解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使可供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资源合理性、生态合理性等诸多因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市的实际情况,选用FS-BP-ANN评价模型对某市四个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缓解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