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建立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专业人才的基石。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现状问题,通过科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设多元化人才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模式、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六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基础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食品类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认为其应适应产业发展格局,对接企业标准,突出学生核心技能培养,拓宽淀粉生就业创业渠道,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教、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培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立足于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分析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双创实训基地的功能与定位,并从实战项目、课程体系、考核评价、社会服务四个方面阐述了双创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实践教学体系的调研与比较分析,结合黑龙江省地域经济、教育发展的基础环境,结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在校企“双导师”的引领下,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将“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构建适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以“双创”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得出: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基地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育人平台、校企深度合作是打造"技术技能型"教学团队的有效措施、产学研融合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等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要促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而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产教融合型"专业教材,可以实现校企资源的融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论述目前高职食品类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了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建设方法,并对高职食品类专业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实施会计专业分方向教学实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走出一条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由于高职院校对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对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针对产教融合发展的客观趋势,从高职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分析了积极推行大学生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希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化产教融合是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地方农业高校围绕培养知农爱农人才,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探索。然而,地方农业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和障碍,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认真梳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企业参与意愿低、教师参与积极性低、缺乏必要的场所和经费等问题,剖析高校办学理念、教育制度设计、办学师资力量、学生就业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和制约,提出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高校完善产教融合制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宣传等对策思路,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达到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满足岗位需求的目的。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入手,探索高职"动物生物制品"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生、行业企业及社会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1.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训基地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可以为校企双向赋能,促进校企“双元”育人。针对目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浮于表面、纵深性不够;矛盾冲突、共融性不够;动机差异,共生性不够;资源缺失,共赢性不够等问题,对接畜牧兽医专业群产业链,着眼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质增效为目标,从产教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等维度,构建了“四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平台共建模式;探索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互联网+”共享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基地模式;创新了“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多元素深度融合”建设路径;建立了“共建共管、共生共赢、多元共享、可持续发展”等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园艺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引入企业生产性实际项目,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以学生技能培养及职业发展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四个对接、五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现代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艺技术人才培养的途径,旨在培养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领班人才。  相似文献   

13.
将创业教育理念导入园艺技术专业建设,实现了传统高等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向以提高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方向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导入园艺技术专业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素质、强化学生技能、增加学生就业能力。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必将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特定的"创业时代"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重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参与竞争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在技能方面,而且在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基于国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重视,提升培养水平与就业质量的自我需求,我院与吉林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协议成立现代学徒制班,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上具有"引领溢出效应"。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创新性差,缺乏学习动力及合作精神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产教融合、学徒制等模式及各类创业平台,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方向和工作重点。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策略是突破高职发展瓶颈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结合坚持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坚持就业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产教融合、思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中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输出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必然趋势。针对新环境下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探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而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型企业与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根本性通道。本文从确立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与技能架构,推动工种细化,建设"X"技能平台与标准化教材,完善校企联合培养评价体系,共建校企文化等方面,对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了阐述,对于学生技术技能发展,园艺种植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对接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结合、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培养途径,构建了有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实施"二结合、二融合"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