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银杏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替代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银杏Gingkgo biloba L.的根、茎和叶中分离7株内生真菌,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实3株内生真菌可产生槲皮素和山萘素类黄酮物质,其中内生真菌Enf 7的黄酮产量最高,达到70mg·100g-1干菌丝,可作为生产银杏黄酮的候选菌株.根据真菌的孢子结构、菌丝形态、菌落生长速度等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RNA基因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碱基差异,确定3株产黄酮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安培菌属的白粉菌寄生菌Anpelomyces humuli、茎点霉属的头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和镰孢属的茄镰孢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2.
篦子三尖杉产高三尖杉酯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筛选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内生真菌,采用枝叶外植体表面消毒后接种在PDA平板基上培养的方法分离筛选内生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HPLC分析和ITS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个菌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有明显差异,其中,gyzy-7、gyzy-8、gyzy-9和gyzy-11具产孢结构;gyzy-6、gyzy-8和gyzy-9可产生高三尖杉酯碱;gyzy-6为裂褶菌属,gyzy-8为叶点霉属,gyzy-9为平革菌属真菌。从篦子三尖杉中初步分离出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真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在PDA和查氏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28株灯盏花内生真菌中,7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3种颜色反应均呈阳性,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生长、菌丝体黄酮含量和产量在PDA培养基上均高于在查氏培养基上。7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中,菌株ELF3-1和ERF3-1的生长较好,菌株ELF′3-1、ELF3-2和ERF3-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RF3-1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真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在PDA和查氏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28株灯盏花内生真菌中,7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3种颜色反应均呈阳性,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生长、菌丝体黄酮含量和产量在PDA培养基上均高于在查氏培养基上。7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中,菌株ELF3-1和ERF3-1的生长较好,菌株ELF′3-1、ELF3-2和ERF3-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RF3-1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罗布麻叶中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用化学显色法和薄层层析显色法对产生黄酮的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并根据形态特征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菌株P-1和P-2均能产生黄酮;菌株P-1为镰孢菌(Fusariumsp.),菌株P-2为嗜松青霉(Penicillin pinophilum)。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亳芍产芍药苷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亳芍的根部分离内生真菌;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抽提芍药苷;然后通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内生真菌所产芍药苷进行鉴定。[结果]从亳芍中分离到22株内生真菌,其中1株为产芍药苷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细脚棒束孢种(Isaria tenuipes)。[结论]从亳芍中分离到了一株产芍药苷内生真菌R12,可作为芍药苷药物工业化生产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组织分离产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细菌进行内生真菌代谢物对细菌的抑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内生真菌的活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珙桐枝、叶中分离到126株内生真菌,其产物对3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71%、25%,其中D3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经HPLC分析证明,菌株D37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2种黄酮类物质,每100 g干菌丝可产黄酮31.9 mg。根据菌株D37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析结果,确定菌株D37为曲霉属,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从珙桐分离的产黄酮内生真菌D37可作为生产黄酮类药物的候选菌株,也为抗生素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秦岭山区虎杖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摇瓶发酵,通过对其发酵液及菌丝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HPLC分析,获得1株既产白藜芦醇又产白藜芦醇苷的菌株,产量均在4 mg/L以上.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菌丝ITS序列分析,将该株菌确定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Penicillium sp.)真菌.  相似文献   

11.
樊有赋  陈晔  柳闽生  刘瑜琦  彭琴  徐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53-10955
[目的]探讨银杏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方法]报道江西彭泽和九江学院校园产的银杏根、茎、叶、种子4个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结果]从银杏(Ginkgo biloba L.)根、茎、叶、种子中分别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62、2、38和14株,共计9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6个目、7个科、22个属。结果表明,银杏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银杏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银杏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获得522株内生真菌,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 了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02株具有抗菌活性,占总数的57.85%,其中12株抗菌效果非 常明显。银杏组织中存在丰富的内生菌,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病原真菌具有活性的内 生真菌比例较高;对大多数供试病原菌都可以筛选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银杏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丰富的具 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对多种病原物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筛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邓振山  李军  苏永杰  雷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35-5737
[目的]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方法]以健康银杏叶片、树根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银杏内生菌;再以银杏黄酮类提取液为对照,对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用Al(NO3)3-NaNO2为黄酮类物质特异性显色剂。[结果]共筛选出8株内生菌。薄层层析检测表明,菌株07-Y8的发酵产物有1条层析带,与银杏黄酮类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结论]菌株07-Y8内生菌能分泌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这为银杏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银杏内生真菌与其宿主产生具生理活性物质银杏内酯B之间的关系,并对部分银杏内生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从银杏植株不同组织中共分离到109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有16株菌的斑点和标品有相同的迁移率,用HPLC-UV方法对该16株菌发酵样品进行分析,其中有3株内生真菌(G10、Y30和Y40)的浓缩发酵液的保留时间和标品保留时间一致,确定菌株G10能产生银杏内酯B;菌株G10、Y30和Y40分别为卵形孢霉属(Oospora Wallr.)、枝链孢霉属(Sirodesmiumde Not)和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李芊  林炳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64-765,769
[目的]制备高纯度的银杏黄酮,探索一条规模化制备高纯度银杏总黄酮的工艺路线。[方法]用固相填料为ODS的色谱柱纯化银杏黄酮,考察梯度洗脱、浓缩温度、干燥温度对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甲醇∶0.5%磷酸=5∶5和7∶3(V∶V)的馏分为目标馏分,最佳浓缩温度和干燥温度为45℃,在最佳条件下,银杏黄酮质量百分含量≥90%,收率为78.3%。[结论]该试验获得了高纯度银杏黄酮,为高纯度的银杏总黄酮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银杏雌雄株特性及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将其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学、同工酶及化学药剂处理等几个方面,通过形态特征来鉴别银杏雌雄株性别,相对比较简单易行;生理生化指标在已知性别的成年植株之间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用化学药剂处理,结果也有区别,但上述方法均欠准确可靠,染色体形态特征是进行银杏雌雄性别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最直接的遗传学证据;用同工酶谱进行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定研究,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这2种方法要求较高,比较烦琐。特异蛋白质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别植物雌雄株性别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相对准确可靠的特点,在银杏雌雄株性别的鉴定上可以一试。参42。  相似文献   

17.
银杏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经济林木,对银杏叶病害进行数字化辨识有助于提高银杏种植产业的管理水平,为其病害预警提供可能。以银杏轮纹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为分类算法,对银杏患病程度进行自动辨识。根据银杏轮纹病的叶片特点,设计了18层卷积神经网络,核心功能主要由四个卷积层,四个池化层、两个全连接层提供。经过多次训练与测试,网络对银杏叶片的5种不同患病程度辨识率最低可达92%以上。将设计的卷积神经网络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Alex-Net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在银杏轮纹病患病程度辨识的应用上具有更高的精度。上述结果对于银杏其他病害或其他植物病害辨识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的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的大枝为试材,分析了管胞的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化趋势,并对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雌株间管胞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籽银杏管胞双壁厚、径向直径较普通银杏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籽银杏微纤丝角小于普通银杏;叶籽银杏同普通银杏一样早晚材间管胞各个特征指标(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等)存在明显差别,且差异显著;叶籽银杏各管胞各形态指标径向变化趋势与普通银杏基本一致。对管胞特征综合分析后认为,叶籽银杏木材密度较普通银杏小,且质地较疏松,但叶籽银杏径向生长速度较普通银杏快。  相似文献   

20.
孑遗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L.)雌雄株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材料与方法1.1生境及其自然环境试验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灵岩山,为山地。研究地点地处31°01’N,103°36'E,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为12.5℃。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4.7℃。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200-1800mm,云雾多、日照少,年均日照时数900h,年均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