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德明  王志  张跃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94-4794
用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作母本,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恢复系中间材料绵恢1237(辐恢838/绵恢725)为父本,杂交F1花药经立体培养选育而成新恢复系绵恢9937。该恢复系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单穗重达5.9 g,属重穗型恢复系;繁茂性好,花粉量充足,花期长,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所配组合国豪国香12号、宜香937分别通过了2006年重庆和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水稻重穗型恢复系种质金恢2101的选育和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明恢63/献党1号//R29复合杂交和系谱选育方法,育成重穗型恢复系种质金恢2101。结果表明,该恢复系与野败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表现粗秆、重穗、具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 利用重穗型高结实率恢复系组配重穗型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我所在1991年利用云南偏粳型地方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型恢复系R16杂交,于 1995年成功地育成了重穗型高配合力恢复系宜恢1577,为三系杂交稻利用组配重穗型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奠定了  相似文献   

4.
选用4个恢复系、4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配制了32个杂交组合、比较了不同胞质以及不同母本基因型和恢复系对杂种 F_1的几个主要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提莫菲维细胞质对 F_1的每穗粒数及每穗粒重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但对单株产量影响不显著。某些母本基因型与提莫菲维细胞质的相互作用可使 T 质杂种的单穗拉重、单株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显著优于 A 质杂种。不同母本基因型、不同恢复系对 F_1的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单株产量、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它们的互作对千粒重、穗柱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株高亦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只要亲本选配得当、可以充分发挥 T 型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杂交粳稻株型性状及产量的优势普遍存在 ,不同性状间优势程度有显著差异 ,且株型性状如分蘖势、分蘖角度、单茎茎鞘重、比叶重及叶层空间区域分布、成熟期绿叶面积等对穗粒结构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所考察的杂种 F1 2 9个性状中有 2 2个性状与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显著相关。株型改良后的恢复系产量大幅度提高 ,所配制的杂种 F1 株型明显优化 ,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因此 ,改良恢复系株型 ,提高其综合性状 ,是实现杂交粳稻新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Ⅱ优 1 2 9是用Ⅱ - 32A与镇恢 1 2 9(优良恢复系明恢 6 3作母本 ,红莲型高产恢复系特青 1号作父本选育出的优质、抗病强优恢复系 )配制的优质、高产和抗病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该组合 1 997、1 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 ,1 998年破格提升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1 999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1 1 生育期全生育期 1 45d左右 ,约比汕优 6 3迟熟4d。在南京、句容地区 5月 1 0日播种 ,8月1 7~ 2 1日始穗 ,8月 1 9~ 2 3日齐穗 ;在盐城地区 4月 30日播种 ,8月 1 5~ 1 9日始穗 ,8月 1 8~ 2 2日齐穗…  相似文献   

7.
含维生素A两系特种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研究中心培育的含维生素A的4个黑米两系不育系和5个黑米恢复系为试验材料,以4×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0个杂交配组,研究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不育系和恢复系9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对所配组合的性状改良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2)不育系×恢复系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对播始历期和单株有效穗起主导作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对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起主导作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重等性状的表达均有相对重要的作用。(3)不育系25-11-9S、24-11-3S和恢复系R藤06-4、R玉黑海07-4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值的性状居多,尤其是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分析认为,25-11-9S、24-11-3S、R藤06-4和R玉黑海07-4这4个亲本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广泛的测交配组有可能选育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外,其他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贡献率,说明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产量潜力的贡献更重要。②杂种F1株高、秆长、穗长、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受恢复系影响较大,表明超级杂交稻产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亲本的改良,不育系应强调大“库”优势、提高库/源比,恢复系更应重视增“源”扩“库”。③不育系Y58S、广占63S和恢复系远恢2号、R0293一般配合力高,是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广占63S/远恢2号、广占63S /明恢63、Y58S/9311、P88S/R0293、培矮64S/Q460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具有培育成强优势组合的潜力。④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株高、秆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空秕粒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株高为高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9.
粒用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农业科学》2015,(5):31-33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高粱5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雄性不育恢复系及其组配的25个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1)通过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柄长(0.5609)、株高(0.4923)、千粒重(0.4034)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0.3846)、穗重(0.4389)呈显著正相关。(2)通过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大小排序是:穗重穗柄长生育期茎粗千粒重穗长株高。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对自育的5个粳型不育系和5个粳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5个组合,进行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单株谷重、千粒重、有效穗、穗长、穗总粒、穗实粒、结实率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因性状而异,不育系BJ-5A和恢复系ZC4090为较理想亲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稻新质源(CMS-FA)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水平,评价新型细胞质源杂交稻亲本的育种潜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5个不育系为母本,5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25个杂交组合,种植亲本和F1获得产量相关性状的试验数据。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10个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方差分量比率、遗传率、亲本加性效应和组合显性效应以及杂种优势进行剖析。【结果】新质源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控制,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剑叶长和生育期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单株产量、株高和穗长等性状则以显性效应控制为主;狭义遗传率以千粒重表现最高,生育期次之,单株产量最低;加性效应最好的不育系是金农2A,恢复系是金恢3号和金恢1号;显性效应最强的4个组合为金农2A×金恢5号、金农2A×金恢2号、金农4A×金恢5号和金农5A×金恢5号;单株产量、株高、穗长3个产量相关性状F1具有很强的群体平均优势(7.351%—16.330%)和群体超亲优势(4.233%—10.507%),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可达10.307%—49.462%。【结论】供试不育系以金农2A较好,恢复系以金恢3号和金恢1号最好,金恢5号在配制生育期较短的杂交稻高产组合中是一个很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12.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周开达1汪旭东1李仕贵1李平1黎汉云1黄国寿1刘太清2沈茂松2(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611130;2重庆市作物研究所TheStudyonHeavyPanicleTypeofInter-subspecificHybri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个水稻矮化剑叶卷曲突变体进行鉴定与基因定位,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剑叶形态发育及分子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在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库中筛选到一个隐性矮化剑叶卷曲突变体,命名为dcfl1(dwarf and curled flag leaf 1)。田间小区种植,全生育期内观察dcfl1和野生型的株型变化。苗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鞘内表皮细胞大小;孕穗期和抽穗期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剑叶基部形态;开花期测定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成熟期考查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配制西农1A/dcfl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生育期内,突变体dcfl1都表现出矮化性状。dcfl1叶鞘内表皮细胞长度明显比野生型要短,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野生型相比,穗长、倒1节间和倒2节间均显著变短,倒3节间和倒4节间无显著变化。抽穗期dcfl1剑叶的叶片和叶鞘连接处硬化,剑叶基部展开受阻,半边叶片向内卷曲,剑叶上部和中部正常,其他叶片也正常。农艺性状调查发现,dcfl1的有效穗数为14.24,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的11.62,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则无显著变化。此外,dcfl1的叶色略深,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绿素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略有升高,但仅剑叶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叶绿素b的含量则无显著变化。西农1A/dcfl1的F1群体中,株高和剑叶表型与野生型一致。F2群体中分离出正常和突变两种表型,突变表型与dcfl1类似,植株株高变矮,剑叶基部特异卷曲,说明矮化和剑叶基部特异卷曲是一对共分离性状。且两种表型分离比符合3﹕1,表明dcfl1突变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620株F2隐性单株,最终将DCFL1精细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In Del标记Ind03-11和Ind03-6之间78 kb的物理范围内,包含15个注释基因,为DCFL1的克隆和水稻剑叶形态发育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dcfl1是一个水稻矮化剑叶基部特异卷曲突变体,基因精细定位在第3染色体78 kb的物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运用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得30个杂交组合,次年种植,成熟后取样、测产,所得的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小区产量、播抽期和株高7个性状以不育系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每个不育系所配品种的农艺性状平衡程度都有差异,只是某方面表现较好,其他方面的表现却一般或较差.而宜香1A所配品种穗子最长,植株最高,其他性状居中;中浙A所配品种有效穗最多,结实率高,但穗子偏短,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最低,播抽期最短,植株最矮;II-32A所配品种的结实率最高,除千粒质量和株高居中外,其他性状数值都较大,小区产量也最高;德香074A所配的品种的千粒质量最高,结实率最低,其他性状一般或偏好;蓉18A和Q3A所配品种的农艺性状数值偏低或一般.总的说来,就这7个性状而言,II-32A所配品种的每个性状表现得比较均衡,其次是宜香1A所配品种的性状,再其次是德香074A所配的品种.本研究认为协调好品种每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平衡是确保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千粒质量和播抽期是每个不育系所配品种间差异最显著的2个农艺性状;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四川南部,适宜推广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的重穗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showed high yield potential and poor tasting quality when compared with common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Large panicle is a prominent factor of high yield for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and the panicle weight varies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on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of different panicle weight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In this study, two different panicle types indica-japonica hybrid cultivars were used t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The yields of two heavy panicle weights indica-japonica hybrid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wo medium panicle weight rice cultivars. Th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and starch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anicle type cultivars were evaluated. Yongyou 6715(medium panicle) and Yongyou 1852(heavy panicle) got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Rice cultivars with medium panicle weight had more large starch granules and higher relative crystallinity than cultivars with heavy panicle weight.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retrogradation enthalpy(ΔHret) of medium panicle type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vy panicle type cultiv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ylos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panicle type cultivars. Protein content of heavy panicle type cultiva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dium panicle type cultivar, and protein conten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in this study. The cultivar Yongyou 6715 got the highest taste value with the lowest protein content.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mphasis on improving ric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ultivars is how to reduce the protein content in rice grai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edium panicle type with high grain weight is the desired panicle type for high quality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3的鉴定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3 (yellow-green leaf 13 )进行表型鉴定和候选基因检测,以便了解水稻叶色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Jinhui 10),从中筛选出1份遗传稳定的黄绿叶突变体命名为ygl13,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系统观察,调查其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苗期和孕穗期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同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ygl13的叶肉细胞及叶绿体结构。将表型正常的不育系西农1A与突变体ygl13杂交,根据F1和F2群体的性状表现与分离情况,分析该突变性状的遗传行为,并以F2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对突变体ygl13进行候选基因遴选和突变位点测序验证。【结果】突变体ygl13的植株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黄绿色,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gl13苗期和孕穗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gl13叶绿体结构异常,基质片层减少退化,类囊体片层减少,不规则的散乱分布。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3穗总粒数增加了26.06%,株高和结实率分别降低了12.33%和18.82%,但穗长、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F2群体正常叶色的植株数与黄绿叶植株数分离比经χ2测验符合3﹕1分离比例(χ2=2.35<χ20.05=3.84),表明ygl13的黄绿叶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YGL13被定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InDel标记ID43和ID69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4.0和0.5 cM,区间物理距离约为318 kb,共有52个基因。经测序比对分析发现,ygl13突变体在OsSIG1编码区的第1 005个碱基G突变为碱基A(位于第三外显子),造成编码色氨酸(Trp或W)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则该基因编码52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突变为334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qRT-PCR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3部分光合色素代谢途径和光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结论】水稻突变体ygl13的黄绿叶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质体σ因子OsSIG1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一个水稻短穗小粒突变体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为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籽粒发育及分子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在水稻EMS诱变体库中鉴定到一个短穗小粒突变体,暂命名为sps1shorten panicle and seed 1)。成熟期观察野生型和sps1的形态变化,考察株高、节间长、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对野生型和sps1籽粒外稃内外表皮中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利用石蜡切片进一步分析野生型和sps1籽粒的形态变化;配制缙恢10号/sps1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其F2群体进行基因精细定位;对野生型和sps1两叶一心期的叶鞘进行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敏感性试验;抽穗期分析SPS1在水稻根、茎、叶、鞘和穗中的表达,并对籽粒发育相关基因和BR相关基因进行qPCR分析。【结果】sps1穗和倒1、2、3的节间长度均极显著短于野生型,导致株高半矮化;此外,sps1穗枝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也显著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sps1外稃中部内外表皮细胞长度极显著小于野生型,宽度则极显著变大,石蜡切片观察进一步证实了sps1籽粒宽短是由细胞变短、变宽造成的;籽粒发育相关基因qPCR分析发现,部分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扩展进而影响水稻籽粒发育的基因表达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sps1中,AFD1SLGHGWGS3的表达量显著上调,GW7GID1显著下调;选取符合3﹕1分离比例的F2代分离群体中的突变单株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调控基因精细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标记sps1-3和sps1-2之间134 kb的物理范围内,包含19个注释基因;经测序,与野生型相比,发现sps1中的Os07g0616000在编码区有一个A-T的碱基替换,致使编码的赖氨酸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初步确定为候选基因。qPCR分析发现SPS1在水稻的根、茎、叶、鞘和穗中均有表达,且在茎秆中的表达量最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PS1DEP2的一个新等位基因。sps1对外源BR的敏感性降低,BR钝感基因D1的表达极显著下调;推测SPS1/DEP2可能通过BR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水稻籽粒和株型的发育。【结论】sps1是一个水稻短穗小粒突变体,SPS1编码一个表达蛋白,是DEP2的新等位基因,通过BR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水稻籽粒和株型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以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类型品种为主,研究不同穗类型间的形态差异和干物质生产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的穗类型品种地上和根系干物质生产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穗重型品种干物质生产能力比穗数型品种要高,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②直穗型品种叶绿素含量比一般弯曲型品种高,穗重型品种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比穗数型品种高;③不同穗类型品种超高产育种应当注重提高生物产量,适当提高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9.
水稻半矮生与穗直立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以中秆弯曲穗型品系9030和半矮秆直立穗型品系沈农8714杂交,F2代株高、穗型分布频率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株高应受1个显性基因及其它基因控制,穗型应受1个加性基因及其它基因控制。半矮生性和穗直立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