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源克隆了半滑舌鳎Dmrt3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片段长度为228 bp,NJ系统发育树显示,半滑舌鳎Dmrt3基因cDNA片段与红鳍东方鲀、青鳉以及斑马鱼的Dmrt3基因cDNA片段同源性最高,首先聚为一支。实时定量分析了Dmrt3基因在半滑舌鳎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高温处理和甲基睾酮处理组的雌性、雄性和伪雄鱼的性腺组织中的表达。Dmrt3基因在雌性和雄性的脑、垂体、性腺、肝脏、脾脏、心脏、肾脏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是表达量有差异,在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高,Dmrt3基因在精巢的表达与其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卵巢中的表达很微弱,结果预示Dmrt3基因可能在雄性的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温处理组的雌性、雄性和伪雄鱼的性腺组织之间Dmrt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雄鱼(P<0.01)。高温处理组的伪雄鱼与对照组雌鱼性腺中Dmrt3的表达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甲基睾酮处理组的雄鱼和伪雄鱼性腺中Dmrt3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雄性(P<0.01)。从孵化后43 d到5月龄,Dmrt3的相对表达量很低,7月龄时表达量显著升高,9月龄时达到最高峰,12月龄时表达量下降,这也预示Dmrt3基因在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促进生殖细胞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2.
许青松  李兵  杨冰慧  马金龙  洋雯  曲琛 《水产学报》2023,47(9):099415-099415
Akt作为PI3K-AKT 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在细胞增殖、代谢、发育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特异性引物及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Akt基因 (EsAk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EsAkt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和不同免疫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EsAkt蛋白的细胞定位,双链RNA干扰技术分析了EsAkt干扰后凋亡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EsAkt分子包含PH结构域、中心催化结构域 (S_TKc)和羧基端疏水结构域 (S_TK_X) 3个保守的结构域。EsAkt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免疫相关组织 (如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胃和肠道。EsAkt蛋白主要以弥散状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中。中华绒螯蟹注射脂多糖 (LPS)和嗜水气单胞菌后,显著诱导EsAkt转录本的表达,LPS免疫刺激12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4.35倍,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是对照组2.62倍。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6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9.05倍,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量回落到正常水平。双链RNA干扰EsAkt后,EsAkt的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38倍,而凋亡相关基因EsCaspase-3-like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2.69倍。研究表明,EsAkt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机体对细菌引起的免疫应激过程。本研究丰富了中华绒螯蟹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镉诱导鲫肝细胞内Ca2+-ATP酶与金属硫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魏华  郭敏  曹娜  李国鹏 《水产学报》2011,35(6):824-830
研究了镉诱发鲫肝细胞相关的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以及Ca2+-ATP酶及金属硫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试验分为对照组、5、10、15、20 μmol/L CdCl2 5个组。Ca2+用Fura-2/AM方法检测,试验后24 h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2+-ATP酶;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细胞内镉离子浓度;免疫酶联法(ELISA)检测了金属硫蛋白(MT)含量。结果显示,镉可导致细胞存活率下降,具有一定的毒性。镉离子引起胞内Ca2+荧光强度和Ca2+-ATP酶活性增加(P<0.01)。随镉浓度升高,处理组Ca2+-ATP酶浓度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4.52、6.73、6.68、7.19、6.18倍;暴露24 h后各组细胞内镉离子均有上升,其中5 μmol/L组最高,达(2.045±0.322) μmol/L;各处理组金属硫蛋白(MT)含量增高(P<0.01),且5 μmol/L低浓度组MT增幅最大,达17.15%。结果提示,镉诱导下细胞内Ca2+升高,MT表达量上升,且MT可螯合进入细胞内的镉离子,这种螯合可能是降低镉毒理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光强和光谱对鳜(Sinioerca chautsi)行为、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对不同光强和光谱条件下养殖 8 周的鳜的摄食、生长进行观测,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鳜摄食的影响研究发现, 光强在 10、25 和 50 lx 下时鳜的摄食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5、300 和 500 lx 组(P<0.05); 不同光谱下, 在绿光条件下摄食比例最高(P<0.05)。 光强和光谱条件对鳜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10 lx 的光强可以极大地改善鳜的生长, 该组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同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 200 和 500 lx 条件下生长性能提升不显著(P>0.05)。另外, 10 lx 光强下生长相关基因 igf1 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 同时促食欲基因 npyagrp 显著上调(P<0.05), 抑食欲基因 cartpomc 下调; 而在 200 和 500 lx 条件下, npyagrp 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P>0.05), 500 lx 条件下 pomc 表达显著高于 10 和 200 lx 组(P<0.05)。绿光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 观察到生长性能的改善。在红光条件下观察到了相反的结果,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肝体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 红光和绿光组 igf1 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促食欲基因 npy 表达在绿光组中显著升高(P<0.05), agrp 在红光、绿光和蓝光组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白光组(P<0.05)。综上所述, 鳜更加偏好低光强和短波长的光, 并且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摄食行为更加活跃且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其中包括5个处理:C(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持续投喂);S2F4组(饥饿2 d,投喂4 d);S4F8组(饥饿4 d,投喂8 d);S8F16组(饥饿8 d,投喂16 d);S12F24组(饥饿12 d,投喂24 d),实验时间72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SGRe)显著高于循环投喂各组(P<0.05)。对照组和S2F4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末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而能量消化率与S12F2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组(P<0.05)。S4F8组半滑舌鳎幼鱼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S12F24组(P<0.05),对照组饲料转化率低于S2F4组和S12F24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体成分组成中,蛋白含量随饥饿、投喂周期的延长而下降,S2F4组和对照组半滑舌鳎的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2F4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较低。对照组的摄食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S2F4组的呼吸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在循环投喂模式下,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能力,S2F4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在较长的周期性饥饿条件下,半滑舌鳎幼鱼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DABF和DABR,分别从21尾感病和16尾抗病“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cDNA中,扩增出长度为624 bp的MHC-DAB基因片段。共测序185个有效克隆,获得76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MHC-DAB基因片段包括第1~4外显子,分别编码信号肽、β1和β2结构域及跨膜区。长度为276 bp的β1结构域有144个核苷酸变异位点(52.17%)和7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76.07%),而长度为282 bp的β2结构域只有9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34.75%)和5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53.19%),显示β1结构域的变异要明显大于β2结构域。在β1结构域的24个抗原结合位点(PBR)上,有23个发生了变异。β1结构域的PBR、非抗原结合位点(non-PBR)及β2结构域的ω值(ω=dN/dS)分别为1.367、0.886和0.754,表明“全红”体色瓯江彩鲤MHC-DAB基因(特别是β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在所得的20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中,基因DAB3*15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3.75%)显著高于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3.81%)(P<0.05);基因DAB3*09和DAB3*10的出现频率都为3.75%(P<0.05),仅存在于抗病群体中;而基因DAB3*02和DAB3*14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62%(P<0.05)和8.57%(P<0.01),仅存在于感病群体中。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炎症和宿主防御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鲤(Cyprinus carpioIL-17N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使用同源搜索和基因克隆的方法在鲤基因组挖掘鉴定到两个IL-17N基因(CcIL-17NaCcIL-17Nb),均由TOP3B基因内含子2的互补序列编码。共线性比较显示,除了东方红鳍鲀(Takifugu rubripes)外,在其他已研究的鱼类中,与该基因相邻的均为SDF2LPPM1F基因。两个CcIL-17Ns都有3个外显子,编码136个氨基酸,两者相似性高达为97.1%,CcIL-17Na、CcIL-17Nb和其他硬骨鱼类的IL-17N相似性分别为65.3%~97.1%、64.7%~96.3%,和鲤IL-17家族其他成员的相似性分别为32.9%~51.4%、31.4%~50.7%。鱼类IL-17家族系统树显示7个成员形成6支,其中IL-17A/F1和IL-17A/F3组成一支,其余6个成员单独成支,鲤IL-17N先与鲤科鱼类以94%置信值聚在一起,然后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大西洋鲑(Salmo salar)、青鳉(Oryzias latipes)、东方红鳍鲀(Takifugu rubripe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以85%的置信值聚在一起,再与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和腔棘鱼(Coelacanth)的IL-17N以95%置信值聚为一支。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cIL-17Ns在受精后0.5 h和12 h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受精后25 h、35 h、60 h、120 h及仔鱼阶段的表达量(P<0.01);CcIL-17Ns在鲤夏花和成鱼脑中的表达量均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织。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导致CcIL-17Ns在各组织的表达均上调,感染6 h,脑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1 d,CcIL-17Ns在其他组织中均显著增加(P<0.05),感染3 d和7 d,表达量均下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MAL-c2X-17N,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ransetta(DE3)中进行原核表达,使用镍柱纯化获得可溶的IL-17N重组蛋白(MBP-17N)。使用0.1 ng/mL、1 ng/mL、10 ng/mL和100 ng/mL的MBP-17N孵育鲤肾组织8 h,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MBP-17N均使IL-1βNF-κB显著上调(P<0.05);1 ng/mL和10 ng/mL的MBP-17N极显著上调IFN-γP<0.01);0.1 ng/mL、1 ng/mL的MBP-17N显著上调IL-6,1 ng/mL、10 ng/mL、100 ng/mL的MBP-17N显著上调CCL20P<0.05);1 ng/mL的MBP-17N使TRAF6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通过分析鲤IL-17Ns的系统发育、测定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发现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各组织CcIL-17Ns表达上调、原核表达蛋白能引起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证实了鲤IL-17N参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F2的表型性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著(P>0.05),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其它品系,Z壳长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C的壳长明显小于Tw、Ab((P<0.05),但与Or、W差异不显著((P>0.05);F1鲜重也以Pw最大,Z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Tr、Tw、Ab和Or鲜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大于C((P<0.05);F1产卵量Pw、Tr明显高于其它品系,Z、C明显小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和W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F2的表型性状,C的孵化率低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Tw无显著差异((P>0.05),各壳色品系间卵径、受精率和D形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期结束时(9日龄),W与Z幼虫壳长明显大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Pw、Z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存活率大小顺序为,Ab、Z>Or、W>Tw、Pw >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变态时间和变态规格各品系间无显著差异((P>0.05),变态率大小的顺序为Ab>Z>Tw>Or>Pw>W>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室内培育阶段结束时(240日龄),Ab壳长最大,但与Or、Tr差异不显著,Z壳长最小,但与C、W差异不显著((P>0.05),C与Pw、W,Tr、Tw、Or之间,以及Tw与Pw差异也不显著;Z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除Ab外的其它品系,C的存活率最低,明显低于除Tr、Tw外的其它品系,W>Or>Pw,彼此差异显著((P<0.05)。360日龄时,Pw壳长和鲜重最大,显著大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壳长和鲜重显著小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的存活率高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Or、Pw差异不显著((P>0.05),Or存活率高于C((P<0.05),其它各品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从相对产量上看,Z(678.63%±56.80%)>Ab(554.88%±69.42%)>Or(527.23%±76.21%)>W(475.97%±90.25%)>Pw(405.90%±55.19%)>Tw(224.89%±47.85%)>Tr(178.50%±34.50%)>C(100.00%±22.10%)。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温度对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机制,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参数(生长、粘附、入侵、毒力基因表达以及对罗非鱼致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培养温度下(25~40 ℃)无乳链球菌的生长速度不同,37 ℃为其最适生长温度,25 ℃时生长速度最慢;25~34 ℃内无乳链球菌粘附在惰性基质上的菌体对应的吸光值(OD590n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7 ℃时显著增加,40 ℃时又急剧下降;罗非鱼在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各时间点(6、12、24和48 h),鱼体脑组织中菌量随注射菌体培养温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不同培养温度下的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致死率呈正相关;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的表达也与培养温度相关,hlycfb基因的表达量随菌体培养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34和37 ℃处达到峰值,不同培养温度下无乳链球菌sip基因表达的变化幅度较小,而scpB基因的表达则随培养温度增加而下降;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致死率随其培养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低温(25和28 ℃)培养条件下的菌体对罗非鱼致死率较低(<20%),37 ℃时致死率最高66.67%±6.67%。以上结果表明温度参与无乳链球菌生长、粘附、转移、入侵和部分毒力基因表达的调控,它们共同影响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毒力。  相似文献   

10.
核转录因子 NF-κB 家族在无脊椎动物抵抗病原刺激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 RACE 技术克隆了长毛明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NF-κB 家族基因, 分别命名为 FpRelish FpDorsal。FpRelish cDNA 全长为 5373 bp, 其中 5?UTR 88 bp, 3?UTR 1667 bp, 编码区 3618 bp, 编码 1205 个氨基酸; FpDorsal cDNA 全长为 4816 bp, 其中 5?UTR 611 bp, 3?UTR 2147 bp, 编码区 2058 bp, 编码 685 个氨基酸, 两者均具有 RHD 结构域。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FpRelishFpDorsal 都分别与甲壳动物首先聚为一支。qPCR 分析表明, 两基因在检测的血液、心脏、肝胰脏、鳃、肠道、性腺、肌肉、神经和胃组织中均有表达, 且均在肝胰脏中最低, 在血细胞中最高, 相差 8~ 10.7 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刺激后, FpRelish FpDorsal 基因在鳃和肝胰脏中均有先上升再下降的表达变化模式, 鳃中 FpRelish 基因 6 h 表达最高, 为对照组 2.7 倍, FpDorsal 基因 9 h 表达最高, 为对照组 2.1 倍; 肝胰脏中 FpRelish 基因在 9 h 高表达, 最高表达量在 48 h, 为对照组的 4.5 倍, FpDorsal 基因 9 h 表达最高, 为对照组 22 倍。溶藻弧菌(Vibrio aliginolyticus)刺激后, 鳃中 FpRelish 基因 24 h 表达最高, 为对照组 1.9 倍, FpDorsal 基因 24 h 表达最高, 为对照组 1.5 倍; 肝胰脏中 FpRelish 基因 3 h 达最高表达量, FpDorsal 基因 6 h 表达最高, 均为对照组的 1.5 倍。本研究表明 FpRelish FpDorsal 在长毛明对虾免疫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急性低氧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鳃组织氧化还原稳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s,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 检测急性低氧胁迫下鳃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并采用 Hoechst 染色法观察了团头鲂鳃组织细胞的凋亡, 同时还利用 qRT-PCR 技术检测了团头鲂鳃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 3、Caspase 8 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在溶解氧含量为(2.0±0.1) mg/L 的低氧环境下, 团头鲂鳃组织中 SOD、CAT 活性及 MDA 的含量均在 6 h、12 h 时显著增加(P<0.05); 且 SOD 活性与 MDA 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 均呈上升趋势。此外, 随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 在 6、 12 及 24 h 时鳃组织细胞凋亡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0 h 的 2.19 倍(P<0.05)、2.32 倍(P<0.05)及 2.59 倍(P<0.05), 鳃组织中 Caspase 3 Caspase 8 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 0 h(P<0.05)。研究表明, 团头鲂在急性低氧的水环境中会提高自身的氧化应激水平, 激活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 3、Caspase 8 的活性, 最终促使团头鲂鳃组织发生细胞凋亡。 本研究结果为急性低氧下团头鲂鳃组织的生理状态和细胞凋亡应答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杰  许国绿  沈和定  顾冰宁  杨铁柱 《水产学报》2018,42(12):1857-1868
为明确石磺钙通道蛋白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基因和蓝尼碱受体(RyR)基因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初步研究不同石磺中的Onchidium struma-IP3R/Onchidium struma-RyROs-IP3R/Os-RyR)基因表达量百分比与石磺系统进化的相关性,实验在瘤背石磺表皮转录组数据库的基础上,克隆得到2条钙通道蛋白基因Os-IP3ROs-RyR,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基因及所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2个基因在瘤背石磺、平疣桑椹石磺和紫色疣石磺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Os-IP3R核酸序列为4 574 bp,包括2 808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935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有6个跨膜区;Os-RyR核酸序列为1 253 bp,包括1 131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76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有3个跨膜区。将瘤背石磺IP3R和RyR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位于钙离子通道区的G*R*GGG*GD序列处高度保守;发现3种石磺Os-IP3R/Os-RyR 的相对表达百分比的高低顺序与各石磺从陆地到浅海的梯度分布趋势相一致,依次为瘤背石磺>平疣桑椹石磺>紫色疣石磺;石磺的陆栖性越强,则Os-IP3R/Os-RyR 的相对表达百分比越高。不同种石磺的Os-IP3R/Os-RyR表达量百分比的研究能为分析海洋无脊椎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学说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掘更多三角帆蚌具有EF-hand结构域的功能基因及其蛋白质,本研究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了三角帆蚌包含EF-hand结构域钙结合蛋白1基因(EF-hand calcium-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EFCB1)的cDNA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EFCB1基因在三角帆蚌10个组织,以及内脏团、外套膜插核后不同时间点的时空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三角帆蚌EFCB1基因cDNA序列全长981 bp,ORF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残基,5'-UTR 239 bp和3'-UTR 211 bp。EFCB1分子式为C877H1348N238O270S10,分子量约19.9 ku,等电点为4.70,不稳定系数为62.65,属亲水蛋白。其序列无信号肽序列,存在1个跨膜区域和2个EF-hand结构域,EF-hand模块分别为DLNDDKLISPEE(98-109)和DTNGDDKLDGEE(129-140)。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三角帆蚌EFCB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肠和鳃中表达量最高(P<0.05),外套膜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内脏团(P<0.05)。EFCB1基因在插核后不同时期的外套膜和内脏团育珠部位组织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内脏团(P<0.05),在插核后第20 天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各时期(P<0.05)。研究表明,EFCB1在三角帆蚌Ca2+的吸收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在珍珠囊形成过程中以及珍珠形成初期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镉(Cd)对虾类血细胞的免疫毒性,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 设置 0 mg/L 对照组和 10.5 mg/L Cd 处理组,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中的活性氧含量(ROS)和细胞凋亡率, 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血细胞中抗氧化酶(Cu-Zn SOD、CAT 和 GPx)、金属硫蛋白(MT)、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 和 HSP90)以及 caspase-3 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Cd 胁迫导致血细胞 ROS 含量在胁迫后 3~48 h 极显著升高(P<0.01), 在 24 h 达到最大值; 细胞凋亡率在 3 h 达到最大值 87.99 %(P<0.01), 在 12~48 h 显著升高 (P<0.05); Cu-Zn SOD 和 HSP60 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 3~48 h 和 12~48 h 显著升高(P<0.05); GPx 基因表达量在 12 h 和 48 h 显著上调(P<0.05); CAT、MT、HSP60 和 HSP90 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胁迫 3 h 显著下降(P<0.05), 在胁迫后期显著升高(P<0.05); HSP70 表达量在 3~24 h 无显著变化(P>0.05), 在 48 h 显著上升(P<0.05); caspase-3 基因表达水平在 12~24 h 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 Cd 诱导血细胞产生过量 ROS, 影响应激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 最终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投喂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后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初孵仔鱼CYP19A、DMRT1基因表达以及性腺的组织学变化,以期进一步了解P450芳香化酶(P450arom)在鱼类早期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样品CYP19A和DMRT1表达显示性二态,雌性表达CYP19A基因,雄性表达DMRT1基因。LE处理组在性别分化期间,雄性样品单一表达DMRT1,雌性样品则同时表达CYP19A和DMRT1。qRT-PCR结果显示:LE处理组雌性仔鱼CYP19A基因表达被显著抑;虽然在仔鱼出膜后22d(dph)的表达水平高于9 dph,但仅为同日对照组的2.11%。LE处理组雌性样品22 dph时DMRT1基因表达量上调,至150 dph时达对照组雄性水平。55 dph的性腺组织学结果表明,LE处理可导致暗纹东方鲀稚鱼原始卵巢退化,并向功能性精巢发育。150 dph的LE处理组性腺均为精巢,并与对照组精巢发育同步。结论认为,暗纹东方鲀性腺分化期间P450arom是卵巢形成和维持发育所必须的,抑制P450arom活性可导致雌性暗纹东方鲀发生雄性化逆转。  相似文献   

16.
黄洪贵 《水产学报》2010,34(7):1062-1071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孙雪  吴晓微  徐年军  杨锐 《水产学报》2011,35(10):1469-1474
psbA基因是高等植物和藻类中介导光合电子传递D1蛋白的编码基因,该基因受光照等因素的调控。以单细胞绿藻蛋白核小球藻为材料,克隆了psbA全编码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自养和异养藻psb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培养方式下psbA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克隆到2 595 bp psbA序列,包括676 bp的 5′-非翻译区和857 bp的3′非翻译区。该psbA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353个氨基酸,A+T百分含量为58.0%,其成熟的D1蛋白加工方式与高等植物高粱相似。荧光定量结果表明,自养藻在光周期内psbA基因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而异养藻psbA表达变化不明显。从自养转为异养2 h 时psbA表达量略有升高,4 h后下降至转化前的0.41倍并缓慢下降,而从异养转为自养psbA表达量增加,4 h时增加至1.69倍,4 h后趋于稳定。不同浓度光合抑制剂DCMU降低自养小球藻psbA转录活性至未添加组的40%~59%,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异养藻psbA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不同日龄生长性状相关性及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三疣梭子蟹15个半同胞家系和38个全同胞家系。测量每个家系80 d、100 d和120 d的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体高(X4)和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日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759~0.972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170~0.975之间。经显著性检验,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不同日龄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同,80 d:X1> X2> X3> X4,100 d:X1> X3> X2> X4,120 d:X3> X2> X1> X4, 80 d和100 d时主要通过全甲宽间接影响体重,120 d主要通过甲长和甲宽间接影响体重。建立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和体高(X4)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不同日龄各生长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60,0.971,0.892,说明它们都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曹丽萍  贾睿  杜金梁  丁炜东  殷国俊 《水产学报》2013,37(10):1452-1459
四氯化碳(CCl4)作为一种经典的肝脏毒物,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的肝损伤模型构建及保肝药物筛选。低、中、高浓度的CCl4橄榄油溶液(6.25%、12.50%和15.00%,0.01 mL/g)腹腔注射建鲤72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肝组织病理切片技术,测定血清中肝损伤生化酶来考察CCl4对肝细胞DNA的毒性作用;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CYP3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6.25%CCl4作用建鲤72 h后肝组织切片检查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对血清中酶学指标无显著影响,CYP3A的mRNA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变化,而彗星实验结果显示该浓度的CCl4作用肝细胞后,尾长、TDNA、尾矩及Olive 尾矩等DNA损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大;随着CCl4作用浓度的增加,肝细胞肿胀、广泛空泡变性,出现核固缩和核溶解等组织学的变化,12.50%和15.00% CCl4均能显著引起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升高,15.00% CCl4能显著促进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大量生成;彗星实验中各项损伤指标也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极显著增大;同时,12.50%和15.00% CCl4组的CYP3A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CCl4对建鲤肝细胞DNA具有毒性作用,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CCl4 能抑制CYP3A mRNA表达;随着CCl4作用浓度的增大,血清酶、病理切片和彗星实验结果表现出剂量效应,并有一定的一致性,彗星实验表现出更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不同季节碳通量及固碳能力, 本研究在 2020―2021 年监测和分析了养殖海域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特征, 估算了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海–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FCO2)值, 并分析 pCO2 的影响因素, 探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固碳能力。结果表明, 枸杞岛海域表层海水 4 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 DOC、POC 的空间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枸杞岛海域 pCO2 全年的变化范围为 65.19~719.1 μatm, 水团混合和生物活动等是影响海域表层海水 pCO2 的重要因素。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 FCO2 值的变化范围为–63.75~ 99.18 mmol/(m2 ·d), 四季变化极显著(P<0.01), 全年碳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 其中, 春、夏、秋三季均为碳汇, 分别为 (–18.86±12) mmol/(m2 ·d), (–11.59±7.95) mmol/(m2 ·d), (–3.61±37.22) mmol/(m2 ·d), 冬季为碳源[(78.24±5.09) mmol/(m2 ·d)]。枸杞岛贻贝养殖区 FCO2 值均高于外海非养殖区, 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 是弱汇区。本研究区域内贝壳固碳量为 18425.59 t, 贻贝软组织固碳量为 4973.97 t, 单位面积贻贝固碳量达 22.83 t/hm2 。该研究可为贝类养殖碳汇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