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草炭椰糠复合基质对‘紫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紫油菜’为材料,研究草炭和椰糠4种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紫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理化性质而言,试验所用的椰糠复合基质较适合‘紫油菜’的栽培,但不同比例椰糠显著影响‘紫油菜’的生长,其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指标随椰糠比例增加而降低;其中在T4(草炭∶椰糠=0∶6)处理下‘紫油菜’生长最差;T1(草炭∶椰糠=2∶1)和T2(草炭∶椰糠=1∶1)处理下‘紫油菜’的生物量和根冠比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并以T1处理下‘紫油菜’的含水量、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最高。试验结果综合表明,草炭∶椰糠体积比为2∶1的基质配比最适合‘紫油菜’的栽培,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土壤含水量对温室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日光温室秋季滴灌栽培条件下,土壤不同含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法】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甜6号”为材料,在甜瓜全生育期内,设置6个土壤水分处理,其灌水下限、上限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80%(T1)、65%~90%(T2)、65%~100%(T3)、75%~80%(T4)、75%~90%(T5)和75%~100%(T6),探究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甜瓜株高、茎粗、果实形态、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基于果实品质指标对各水分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伸蔓期外,不同水分处理对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室甜瓜株高与茎粗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处理除对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对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瓜质量和可溶性总糖、V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影响显著。除VC含量外,灌水下限相同时,上述指标随着灌水上限的提高而增加;灌水上限相同时,上述指标在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65%处理中的表现整体优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75%的处理。综合考虑可溶性总糖、V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个果实品质指标的表现,不同水分处理对甜瓜品质影响的隶属函数值排序为T3(4.85)>T6(3.00)>T2(1.95)>T5(1.82)>T4(1.26)>T1(1.20),且以T3处理果实产量与综合品质最高。【结论】陕西关中地区温室厚皮甜瓜在秋季全生育期植株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100%,在此条件下甜瓜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玉米苗期根系局部供水条件下生长、生理指标对不同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60%、65%、70%、75%)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与全面灌溉(CK,占田间持水量60%)相比,T2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提高了1.2%,而其他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降低;随着灌水下限的不断提高,苗期玉米叶片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不断降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CK处理结果相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理指标、光合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寻求香柏幼苗生长的理想水分条件,探讨香柏幼苗生长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机理。【方法】以香柏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95%)、轻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中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35%)4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地径、根质量、茎叶质量、总生物量、根质量比、茎叶质量比、根长等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香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即均在轻度干旱胁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香柏幼苗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幼苗叶片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以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结论】香柏幼苗不适宜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而适于在轻度干旱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75%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苗期对土壤水分的生长及生理响应,试验设置30%、60%和90%3个田间持水量水分梯度,采用盆栽控水方法控制土壤水分,出苗后70 d,测定植株生长和叶片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巨菌草植株的株高、单株重、分蘖数和根重均持续增加;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时,叶绿素含量和茎粗最高,90%次之,30%最低;田间持水量为30%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高于60%田间持水量,且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4种渗透调节物质对土壤水分响应均显著;在低水分(30%)和高水分(90%)条件下,POD、S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中等水分(60%)条件,2种酶的渗透调节和保护作用均明显。因此,60%田间持水量最适合科尔沁沙地巨菌草苗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分供应量及灌溉方式互作下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及节水节肥效应,探讨花榈木容器苗最佳水分供应量及灌溉方式。【方法】以花榈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供水量设置80%,70%和60%田间持水量3个水平,供水方式设上方喷灌和底部渗灌2种方式,共6个处理,养分按照不同苗龄最适需求量进行供应,进行为期11个月的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花榈木容器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生物量,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育苗基质的电导率(EC)和基质养分流失量,并分析各处理的用水量。【结果】不同供水水平下,2种灌溉方式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均以80%田间持水量处理表现最优,其苗高、地径、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较60%田间持水量处理分别高21.14%,22.34%,18.20%,48.22%和39.26%;在60%和70%田间持水量梯度下,幼苗因遭受水分胁迫,其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80%田间持水量处理,且上方喷灌方式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大于底部渗灌。在上方喷灌条件下,8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苗木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尖数分别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2.320,2.287,2.304,2.477和1.829倍;底部渗灌条件下分别为2.208,2.214,2.398,2.474和1.771倍。在80%田间持水量下,花榈木容器苗生理生化指标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较小;但在60%田间持水量下,上方喷灌明显阻碍了花榈木容器苗的正常生理作用。在70%和80%田间持水量下,底部渗灌方式的上层基质EC明显高于上方喷灌,但苗木并未受到伤害;当水分供应量处于60%田间持水量时,灌溉方式对育苗基质EC的影响不明显。与上方喷灌相比,3种供水水平下底部渗灌处理节省的N、P、K、S、Ca、Mg分别为(23.253~35.966)、(8.672~17.571)、(16.622~24.133)、(0.296~0.414)、(3.733~6.706)和(1.004~2.675)mg/株,节约用水8.6%~34.3%。【结论】从提高容器苗质量及节水节肥效应考虑,花榈木容器苗培育供水量以80%田间持水量最佳,灌溉方式以底部渗灌较好,营养供应采用分苗龄定量供给。  相似文献   

7.
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度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矮脚黄和绿星为试材,研究了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度交互作用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过高会引起植株徒长,光照弱时尤为严重,含水量过低能明显抑制植株生长;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均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增加,随光照度减弱而减少;随基质含水量降低和光照度减弱,硝酸盐含量均显著增加;在较强和中等强度光照下,基质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80%时,植株生长及品质较好,而在较弱光照下则以60%基质含水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调亏灌溉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常莉飞  邹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42-7144
[目的]寻找最优的调亏灌溉方案,为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对温室黄瓜在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45%~75%)组合处理,测定不同灌溉情况下植株的部分生理指标、产量、果实品质及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温室黄瓜初花期土壤水分含量为60% ̄90%田间持水量,结果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65%~90%田间持水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最为理想,该处理果实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9.94%、31.34%、3.14%、5.47%,且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9.75%,保持60%~90%田间持水量节水效果最显著,比对照高18.84%,但果实品质明显不如65%~90%田间持水量。[结论]不同时期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强植株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结果期的适度干旱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水量,且产量并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赤红壤、赤红壤+泥炭土(1∶1,V/V)、泥炭土3种基质及50%、75%、100%田间持水量3种含水量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种类和含水量处理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赤红壤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增加,但幼苗在实验期内全部死亡;在赤红壤+泥炭土基质和纯泥炭土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且100%田间持水量严重抑制泥炭土中辣木幼苗生长;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辣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65%,幼苗株高达33 cm,辣木幼苗小叶片数量达30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质种类、基质含水量、基质种类-含水量交互作用均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小叶数有显著影响。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有利于辣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提高新疆产蛭石的利用率,将蛭石与黄沙、菇渣混合,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基质栽培番茄单果质量、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双赢先锋番茄为试材,在以蛭石为主的混合基质栽培模式下,以灌水量、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4个因子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二分之一执行,设置18组水肥耦合处理、5组灌水量(分别是田间持水量的66%、70.8%、78%、85.2%和90%),分析各因子耦合效应,进行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正效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和施氮不能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肥耦合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18处理产量最高,为147.69 t/hm2,比试验各处理平均水平增长了50.38%;单株果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要大于单果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减少灌溉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和钾肥的用量能提高番茄可溶性蛋白质、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适当提高磷肥的施用可以提升植株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对番茄产量、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的处理是W6,即灌水量为70.8%的田间持水量,施肥量为N 496 ...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旅游景观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旅游景观早熟禾为试材,研究了纯氮、氮磷、氮磷钾(50%比例有机氮)、有机氮4个施肥处理对其生长与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处理6~8月份基部叶加长生长处于最高值,氮磷钾处理9~10月处于最高值,两个处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叶片质地在7月份氮磷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干物质积累量6~7月氮磷处理处于最高值,与氮磷钾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8~9月氮磷钾处理最高,有机氮处理增加效果最差;鲜重在8月份所有处理达到最高值,其中氮磷、氮磷钾处理分别达到18 224.08、17 293.33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8~10月份氮磷处理、氮磷钾处理含水量较高,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氮磷处理对促进旅游景观早熟禾生长效果最佳,氮磷钾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2.
以盛果期的柠檬树为试材,研究在柠檬果实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对柠檬果实生长、果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柠檬果实纵径和横径均递增,土壤水分减少对柠檬果实纵径生长限制大于横径,在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135~165 d ), T 2、 T 3处理纵径与果形指数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分处理对柠檬平均单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平均产量最高的为 T3处理,达48708.20 kg · hm ^-2,最低的是T1处理(32815.20 kg · hm ^-2)。产值最高的也是 T3处理,为195000元· hm ^-2,是产值最低T1处理的2.13倍。土壤含水量过高(T 3处理)出汁率、V c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降低。为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益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应在柠檬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85%(T 3处理),而在果实成熟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75%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用4种水分处理,对盆栽8个水陆稻品种旱育秧苗期生长和抗旱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土壤持水量90%~100%的条件下,比淹水处理的秧苗根系生长好,植株健壮,分蘖多,光合强度、可溶性糖、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株高有所下降;在土壤持水量75%~85%的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势,但抗旱性弱的品种生长则明显减弱;在土壤持水量60%~70%的条件下,各品种秧苗植株生长矮小,根系生长受阻,叶色黄绿。这些变化的生理原因主要是植株含水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以非灭菌土(农田土∶沙=2∶1)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50%和25%条件下接种 AM真菌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菌根侵染率并降低了植株生物量.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接种 AM 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湿度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精量制定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水分管理制度和揭示滴灌棉花的增产机理。【方法】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设置90%θf、75%θf和60%θf(θf田间持水量)3个土壤湿度处理,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采用双向切片法测定棉花根系和根冠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最终测棉花产量。【结果】3个土壤湿度所对应的棉花根系生长过程呈“S”形变化,但是,由于75%θf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始终处于适宜范围内,全生育期棉花根系生长速度快及最终根重大;90%θf处理的土壤水分太充足,根系生长速度缓慢,其根区土壤中根重最小;60%θf处理的根重介于其它2处理的根重之间。3个处理的棉花根重垂直分布呈锥形负指数递减模式,且随土壤湿度提高,深层根重减小幅度大,根系变浅。0~30 cm土层中,75%θf处理的棉花根系所占总根重比例最高。水平方向上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膜下窄行和宽行土壤中,膜外裸地中根重很小;各土壤湿度处理中,75%θf处理下膜下窄行或宽行的根重都比90%θf和60%θf处理的根重大。棉花根冠比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不同土壤湿度处理对棉花产量有不同的影响,75%θf处理下的产量最高。【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含水量对14C标记秸秆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方法】标准培养条件(25℃,100%空气湿度)下,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6个水分梯度下(30%、45%、60%、75%、90%和105%WHC,WHC为最大田间持水量)添加物料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在100 d的培养期内,添加物料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随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在105%WHC的处理中,添加物料和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均最大,为146 ?g·g-1和0.76 mg·g-1,是其它处理中添加物料和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1.24~1.68和1.33~3.01倍。100 d内,添加物料的矿化率约20%~33%,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约1.0%~3.1%。【结论】在30%~105%WHC的范围内,含水量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量的影响更明显,且渍水促进添加物料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和华南8号(SC8)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下叶片分别喷施清水,40、60、100mg/L的水杨酸(SA),0.1、0.2、0.5mg/L的油菜素内酯(BR)对木薯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木薯苗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木薯苗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SA或BR能显著促进木薯苗的生长,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和质膜伤害程度,并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浓度处理中.以喷施100mg/LSA或0.2mg/LBR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东试早柚为试材,通过采用黑地膜覆盖、白地膜覆盖、草覆盖和保水剂添加处理的田间比较试验,以常规管理(不覆盖)为对照,研究4种保水处理对柚子各物候期土壤含水量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白地膜覆盖、草覆盖、保水剂添加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MC),柚子叶片的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蔗糖(Suc)含量也产生了影响,其变化幅度及趋势不同;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维持在较低水平,均低于对照,以黑、白地膜覆盖和草覆盖降低最明显;在柚子的不同物候期,除了白地膜和对照叶片的SP以成熟期(9月)最高外,其他处理的SP,SS,Suc,Pro和REC均以现蕾期(1月)最高;各处理的SP,SS,Suc和Pro在近成熟期也相对较高,而在其他物候期表现很低。这表明柚子通过自身调整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启动相应抗逆调节方式来维持代谢平衡。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的保水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用每种保水处理下各项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作为保水处理优劣的综合鉴定标准,得出各保水处理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顺序为黑地膜>草覆盖>白地膜>保水剂>对照。  相似文献   

19.
李娟  韩霁昌  张扬  李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12-5314,5341
[目的]为了揭示在裸岩石砾地通过不同覆土厚度作物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方法]2011~2012年在陕西富平基地设置了在裸岩石砾地,通过30 cm(C30)、40 cm(C40)、50 cm(C50)、60 cm(C60)、80 cm(C80)和100 cm(C1000)等6种不同覆土厚度,分析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覆土厚度对耕作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以C50处理效果最佳;与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相比,C50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降幅达到1.01%~2.64%;平均土壤孔隙度最大,为33.19%。不同覆土厚度对土壤0~50 cm土层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中,C50处理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分别比C60、C80和C100处理高12.18%、11.93%和17.49%;在10~30 cm土层C40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C50处理能有效提高0~1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C40处理能有效提高10~3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即C50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显著,以C50处理平均籽粒产量最高,为6 474.02 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50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且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 betwee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growth of cotton root was studied for the scheme of field water and cotton yield under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experiments, three treatments of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conducted with 90%, 75%θf, and 60%θf (θfis field water capacity). Cotton roots and root-shoot ratio were studied with digging method, and the soil moisture was observed with TDR (time domain reflector), and cotton yield was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cotton root accorded with Logistic growth curve in the three treatments, the cotton root grew quickly and its weight was very high under 75%θf because of the suitable soil water condition, while grew slowly and its weight was lower under 90%θf due to water moisture beyond the suitable condition, and the root weight was in between under 60%θf For the three water treatments, the cotton root weight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 and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deeper soil layer with the soil moisture increasing. And the ratio of cotton root weight in 0-30 cm soil layer to the total root weight was the highest under 75%θf. The cotton root system wa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soil of narrow row and wide row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 and little in the soil outside plastic film. The weight of cotton root was the highest in the soil of narrow row or wide row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 under 75%θf. Root-shoot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soil moisture increasing.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ffected cotton yields, and cotton yield was the highest under 75%θf. The higher soil moisture level is un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cotton root system and yield of cotton under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