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商熟期、完熟期果实中的香气成分及变化,旨在为华北杏品质性状评价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杏果实的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发育阶段杏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中共检测出114种香气物质,以醇类、酯类和酮类为主.商熟期检测出的主要香气物质有8种,分别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萜品醇、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壬醛、香叶醇和橙花醇;完熟期检测出的主要香气物质有7种,分别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萜品醇、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香叶醇和乙醇.商熟期、完熟期的杏果实均具有较浓的玫瑰花香及果香.与商熟期相比,完熟期华北杏的香气物质种类更加丰富,果香、青香及奶香味更加浓郁.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间香味成分的差异较大,其中金荷、冀早红、丰园红、香白、Z08-1-54、Z10-1-60和Z11-3-24为醇香型,花香及青香味突出,新世纪、子荷和串枝红为酯香型,果香味更浓.经主成分分析得出,芳樟醇、香叶醇和α-萜品醇对华北杏香气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堰虹桂’‘Yanhong Gui’‘玉玲珑’‘Yu Linglong’和‘杭州黄’‘Hangzhou Huang’芳香物质及其释放节律。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最主要的特征香气物质均为芳樟醇、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随花的开放,3个品种中芳樟醇的香气值均逐渐升高,在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降低,α-紫罗兰酮表现为逐渐降低;β-紫罗兰酮在‘堰虹桂’和‘杭州黄’中逐渐降低,在‘玉玲珑’中先升高再降低;此外,部分酯类和烯类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也表现为随花开放而逐渐升高。通过感官判断可知,‘堰虹桂’香气甜而淡,‘玉玲珑’浓香馥郁,‘杭州黄’香甜雅致。花开放过程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香气值变化规律的不同与部分品种特异的酯类(γ-癸内酯)和烯类芳香物质(顺式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的共同作用是导致3个桂花品种香气及其释放节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白、黄、粉、紫 4 个不同花色的香水莲花品种为试材,检测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探明不同品种香水莲花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及其特征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香水莲花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内标法计算其相对含量。根据含量和感官阈值计算出各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各组分对香水莲花香气的贡献。【结果】从4 个品种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 127 种,主要包括烃类、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萜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对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有 45 种,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正十五烷烃、6,9- 十七碳二烯、苯甲醇、乙酸苄酯、反式 -α-佛手柑烯、反式 -β- 金合欢烯、γ- 红没药烯、β- 紫罗兰酮、二氢 -β- 紫罗兰酮等。分析了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OAV>1 的主要物质 有金合欢烯、β- 倍半水芹烯、佛手柑烯、乙酸苄酯、乙酸茴香酯、α- 紫罗兰酮、β- 紫罗兰酮、二氢 -β- 紫罗兰酮、红没药烯、苯甲酸乙酯。这些物质具有橘香、花香、青香、草本香、甜香和木香等 6 种香气属性,其中花香和木香是香水莲花的主体香韵。【结论】明确了不同品种香水莲花中香气贡献较大的香气物质,白色品种的香气特征为具有较强紫罗兰香韵的花香、草本香和木质香,黄色品种具有紫丁香 / 茉莉的花香、木质香和油脂香,粉色品种具有桂花 / 海藻的花香、草香和木质香,紫色品种具有木香、柑橘香、花香、果香、草本香和香脂香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Fisch.) Koidz.]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为花香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蕾期、盛花期、衰败期的马蔺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3个时期共检测出69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释放量呈递增趋势,物质种类以酮类、烯烃类、醛类为主,其次为醇类、酯类,而烷烃类、苯环类、含氮化合物含量较少。花蕾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环己酮、甲基庚烯酮、β-鸢尾酮,盛花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β-蒎烯、甲基庚烯酮,衰败期的主要成分是(-)-β-蒎烯、甲基庚烯酮、己醛、苯乙醇、环己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3-甲基庚烷、甲基庚烯酮、(-)-β-蒎烯、正己酸乙酯、2-蒎烯、3-蒈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β-鸢尾酮是马蔺不同花期的差异挥发性成分。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正己酸乙酯、芳樟醇、壬醛、己醛、反式-2-壬烯醛是马蔺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吟春碧芽茶叶的香精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61种成分,包含醇类13种、醛类14种、酯类9种、酮类6种、烃类13种、酸类4种和少量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壬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己醛、β-紫罗兰酮和α-紫罗兰酮,它们是形成吟春碧芽浓厚清香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可为热带茶叶香气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7.
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香气物质以及各种挥发性物质,本研究结合同时蒸馏萃取法与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并辅以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经过蒸馏、萃取和浓缩等操作后,对获取的滇红茶浓缩萃取液进行后续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出了12种关键成分,包括1种醛类、6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酯类以及苯乙腈、吲哚、2,4-二丁基-苯酚.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香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4种物质分别是苯乙醛、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和吲哚.从香气强度值来看,具有较强香味的物质包括苯乙醛、苯甲醇、芳樟醇、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等.上述结果为研究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和风味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南和陕西两个产区25个茯砖茶样品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茯砖茶的鉴定、香气成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顶端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25个湖南、陕西茯砖茶样品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鉴定,并利用保留指数(RI)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和比对分析。【结果】25个茯砖茶样品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A类陕西茯砖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38.47%)、酯类(28.49%),B类陕西茯砖茶和C类湖南茯砖茶以酮类、醛类、醇类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1.62%,16.29%,17.33%(B类)和26.30%,16.62%,12.78%(C类)。形成"菌花香"的关键成分包括呈药草香的水杨酸甲酯,呈木香、花果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呈紫罗兰香气、木香的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呈玫瑰香和果香的香叶基丙酮、香叶醇,具有陈味的5,6-环氧-β-紫罗兰酮和呈木香的二氢-β-紫罗兰酮等。【结论】A类陕西茯砖茶与其他样品差别显著,其余陕西、湖南茯砖茶无明显地域差别,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银桂花资源,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分析银桂花不同组织器官、不同时段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银桂花花冠的主要成分为β-芳樟醇42.10%、氧化芳樟醇22.23%、紫罗兰酮15.89%;花蕊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醛26.06%、紫罗兰酮24.09%、β-芳樟醇23.22%、薰衣草醇12.87%、氧化芳樟醇9.40%;花托主要成分为叶醛33.30%、乙酸叶醇酯18.10%、己醛12.87%、β-罗勒烯12.37%。不同采集时间样品中氧化芳樟醇、紫罗兰酮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相对含量为上午≥下午,β-芳樟醇、薰衣草醇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含量是下午≥上午。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广热带亚属睡莲挥发性成分,鉴定香气活性物质,筛选优良芳香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EM-GC-MS)对30个广热带睡莲亚属常见栽培品种进行挥发态物质检测。结果显示,30个睡莲品种共含有60种挥发态物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烷烃、烯烃、萜类、芳香族、酯类、醇类、醛类7类化合物。其中,烷烃、烯烃是含量较高的类别,平均占比分别达到42.43%和28.61%,但其无明显气味特征。进一步通过气味活性值(OAV)筛选到了19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可被嗅觉感知的(OAV>1)的特征气味物质均为萜类化合物,包括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式-β-紫罗兰酮、金合欢烯,其中紫罗兰酮赋予睡莲木质香、甜香,金合欢烯赋予睡莲苹果香及典型花香。结果表明,以气味活性值为标准筛选出的‘蓝鸟’‘卡拉阳光’‘黄金国’‘鲁比’‘粉钻’5个睡莲品种是园林应用和产品加工的潜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上海桂林公园桂花芳香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采集桂花中四季桂、丹桂、银桂和金桂4个品种群的8个品种盛花期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对GC-MS总离子色谱进行定量分析。四季桂、金桂和丹桂品种群的每个桂花品种都鉴定出了39种芳香成分,银桂品种群鉴定出了38种成分。4个品种群的桂花品种挥发油都含有罗勒烯、3-蒈烯、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芳樟醇化合物、芳樟醇、壬醛、β-紫罗酮、α-紫罗酮和γ-癸内酯等9种化合物。结果表明,4个品种群的桂花芳香成分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鲜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等34种化合物;其释放量在花蕾期较少(229.68峰面积单位),初开期逐渐增加(378.16),盛开期最高(605.57),其中萜烯类数量最多(10~12种),其相对含量花蕾期为69.0%,初开期50.0%,盛开期59.0%,在各阶段的总峰面积依次为159.26,189.43,355.61。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柠檬烯、α-蒎烯等是日本紫藤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4.
4个桂花品种鲜花挥发物成分TDS-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TDS - GC - MS联用技术对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 var.latifolius)、丹桂(O.fragrans var.aurantiacus)和四季桂(D.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4个品种的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桂VOCs中主要成分为(Z)-β-罗勒烯(相对含量20.6%)、β-紫罗兰酮(13.8%)、β-蒎烯(11.0%)和柠檬烯(7.3%);银桂主要为B-紫罗兰酮(39.7%)、γ-癸内酯(8.9%)、α-紫罗兰酮(8.6%)和(Z)-乙酸-3-已烯酯(6.9%);丹桂主要为β-蒎烯(17.2%)、柠檬烯(11.2%)、(Z)-β-罗勒烯(8.2%)和(E)-B-罗勒烯(6.1%);四季桂主要为β-紫罗兰酮(15.7%)、α-紫罗兰酮(8.2%)、β-蒎烯(7.2%)和(Z)-β-罗勒烯(6.7%).不同桂花品种鲜花VOCs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不同.研究结果将为桂花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GC-MS法分析沙田柚幼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利用沙田柚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田柚幼果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从沙田柚幼果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9.5%,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6.83%)、β-环氧石竹烯(20.17%)、反式α,α,5-三甲基-5-乙烯基-2-四氢呋喃甲醇(4.2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06%)、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2.99%)、反式-1-甲基-4-异丙烯基-2-环己烯-1-醇(2.60%)、1,5,5,8-四甲基-12-氧杂二环[9.1.0]十二碳-3,7-二烯(2.28%)等。[结论]沙田柚幼果挥发油将具有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不同开花期紫藤Wisteria sinensis鲜花的头香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分析紫藤鲜花的头香成分,鉴定出芳樟醇、2-壬酮、反式罗勒烯、2-十一酮、3-[4,8-二甲基-3,7-壬二烯基]-呋喃、2-十三酮、4-丙酮基环庚酮、α-蒎烯氧化物、异草蒿脑和α-金合欢烯等47种化合物;同时考察了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变化情况:随着紫藤花开放进程,挥发性香气成分浓度逐渐增大,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SPME-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开花期鲜花香气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定量卤制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剖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对各挥发性化合物的OA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量卤制加工过程4个阶段中分别鉴定出54、60、60、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均高于原料肉的9种和传统卤制的44种。定量分析发现,滚揉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自于香辛料液。烤制1阶段鸡腿肉中开始产生特征风味物质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等,蒸制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此阶段鸡腿肉经蒸制成熟,为风味形成最主要阶段;烤制2阶段定量卤制鸡腿肉中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远高于传统卤制,说明在风味呈现上,定量卤制比传统卤制更加浓厚。定量卤制鸡腿过程中特征性风味物质主要为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苯乙醛、桉叶油醇和月桂烯,其OAV值均显著高于原料肉和传统卤制。主体风味物质为OAV﹥1的正辛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芳樟醇;修饰风味物质为酮类、酯类和部分醇类物质。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的4个阶段和传统卤制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且在PC1和PC2构建的平面上区分度较好;主体风味物质可聚为4类,且每类都含有代表定量卤制过程中特征性活性物质。【结论】基于气味活性值剖面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卤制鸡肉风味活性物质的构成及发育规律;与传统卤制相比,定量卤制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呈现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干制对玫瑰花芳香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是著名的药用、茶用材料,干制是其广泛采用的加工方式。为阐明玫瑰花朵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丰花’‘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烘箱干制不同时期的玫瑰花朵,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花朵烘干后芳香物质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50 ℃干燥条件,各品种开放花朵、花蕾分别需要烘干5.5、12 h达到质量恒定;玫瑰不同时期花朵干制后共检测出21种挥发成分,大蕾期、半开期检测到的挥发成分种类多于小蕾期与盛花期;定量分析干制后玫瑰花朵特征芳香成分,‘丰花’‘苦水’玫瑰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等分别在大蕾期保存较多,盛花期保留最少。该研究的实施明确了玫瑰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保留规律,为进一步优化玫瑰干制技术体系,促进玫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熟、具有玫瑰香味的鲜食葡萄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了解各类香气组分及相关代谢途径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把握香气组分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早熟葡萄品种品质调控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达’嫁接的4年生早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为试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在幼果发育期(花后第3周)至过熟期(花后第12周)果实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根据各组分的变化探究相关代谢途径的更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发育阶段与各类香气组分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定‘瑞都香玉’葡萄在花后第5周即可进入果实转色/软化期,花后第9周进入果实成熟期。里那醇、橙花醇、香叶醇、香茅醇、萜品醇等主要呈香型萜烯类组分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橙花醇、香叶醇含量在成熟初期达到最大值,里那醇、萜品醇含量在成熟中期达到峰值,香茅醇含量在成熟期具有波动性。E-2-己烯醛、己醛为成熟期主要的C6化合物,其含量在转色期以后即可达到峰值,成熟期时含量降低;Z-3-己烯醛主要出现在幼果发育期,转色期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β-紫罗兰酮、大马士酮等降异戊二烯衍生物及苯甲醛等芳香族化合物在成熟期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或消失。综合各挥发性组分的含量变化可得,萜烯类组分在各发育期均有积累,过熟期含量降低;酯类物质集中出现在幼果发育期,成熟初期含量有所升高;醛酮类物质集中出现在转色初期;C6化合物在转色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成熟期后含量有减少趋势;醇类物质在转为成熟期后含量开始减少;芳香族化合物集中在转色期以前;酸类物质在转为成熟期后有所增加。转色期以前为酯类物质、芳香族化合物变化的关键时期,转色期为醛酮类物质变化的关键时期,转色期至成熟期为成熟期特征萜烯类物质、C6化合物、酸类物质变化的关键时期。【结论】果实发育早期亚麻酸裂解途径Z-3-己烯醛支路活跃,进入转色期后,脂肪酸代谢其他支路与萜烯类物质合成路径活跃性增强;成熟期发育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的积累都有减弱,转色期转为成熟期时为果实香型形成的关键时期。‘瑞都香玉’主要呈香型萜烯成分的积累具有差异性,里那醇、萜品醇含量在成熟期仍有增加,综合考虑C6组分与萜烯类成分的变化,果实香气成熟期稍晚于生理成熟期,适当延迟采收有助于其特征香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黄兰开花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兰(Michelia champaca L.)开花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方法】以黄兰不同开花阶段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兰开花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从黄兰开花过程的6个阶段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香叶烯、β-榄香烯、芳樟醇、安息香酸甲酯、β-蒎烯、桉油精是构成黄兰花香气的主要成分。在黄兰不同开花阶段,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存在不同变化趋势,β-榄香烯、安息香酸甲酯、衣兰烯等的相对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β-蒎烯、罗勒烯、桉油精等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石竹烯、α-荜澄茄烯、大牻牛儿烯B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论】黄兰不同开花阶段,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其主要成分具有药用保健作用。因此,黄兰是营造保健型芳香植物景观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