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工程疫苗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病原的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片段定向插入载体或表达系统中,使之能够实现体内或体外的高效表达进而制成疫苗,如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和核酸疫苗等。相较于传统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能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避免因病原体变异而造成免疫逃避;一个质粒载体可克隆多个抗原基因组成多价疫苗,提高了疾病的防治效率和效果,是未来的主要发展和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对基因工程疫苗在兽医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相应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述了产肠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K88-K99、K88ac-LTB、K99-F41和ST-LT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方法、生产工艺、免疫效果及生态效应及其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用这些疫苗免疫妊娠母畜,可使吸吮了母畜初乳的幼畜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且不会带来生态环境污染。认为这些基因工程疫苗仍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基因工程疫苗、英特威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分别免疫鸡群后,观察接种反应并做免疫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基因工程疫苗几乎没有接种反应,基因工程疫苗与英特威疫苗对ILT免疫保护率是相同的。一般鸡群通过两次的疫苗免疫接种5个月后,对ILT的免疫保护率能够达到100%。通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基因工程疫苗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疫苗免疫鸡群,不仅接种反应小、安全、能有效地防止ILT的发生,而且由于鸡群几乎没有接种反应,育成期死淘率低,鸡群生长发育整齐,在产蛋期能表现优良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将转化节瘤拟杆菌(D.nodosus)纤毛蛋白(Pili)和绵羊白细胞介素2(oviIL2)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菌BL-21,在含酸苄青霉素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表达,离心获得菌体沉淀物,裂解后配制成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用加佐剂和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分别接种2只健康家兔,21天后接种第2次;定期采血,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试验兔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发现,加佐剂和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兔7天即可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在免疫血清中可维持6个月以上。进一步试验将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接种3只健康绵羊,同样21天后接种第2次,定期采血,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试验绵羊的体液免疫反应。同时用Pili基因工程疫苗接种2只绵羊作对照。结果3只绵羊接种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后,分别于7天和14天产生相应的抗体,而接种Pili基因工程疫苗的绵羊于28天产生相应的抗体;被免疫绵羊血清中的抗体可维持6个月以上。用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兔和绵羊的免疫试验表明,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重组OviIL2在融合基因工程疫苗中具有良好的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免疫方式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气单胞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对大鼠生长及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离乳大鼠和 12 0 g左右大鼠 ,结果该疫苗能明显促进 12 0 g左右大鼠的生长 ,但对离乳大鼠没有明显效果。 2组处理均发现 ,大鼠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但是前者血清 IGF- 1水平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结果提示 ,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的促生长作用与动物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 ,而且这种状况很可能由 IGF- 1水平所决定。该疫苗免疫大鼠引发诸多免疫指标的改变 ,推测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通过调节激素变化间接地影响了动物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的评估崔治中扬州大学农学院动医系扬州225009随着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研究向产业化发展,基因工程的产品开始成为生物制品及疫苗生产中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在我国兽用疫苗产品中,基因工程疫苗还极为有限,但可以预计...  相似文献   

8.
对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进行免疫效力和安全性的观察,同时检测了免疫猪的抗体消长。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疫苗对猪体是安全、有效的。免疫猪抗体乳鼠中和指数在免疫后4个月仍可达2.0,血凝价仍达27.5。  相似文献   

9.
禽类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靠疫苗接种进行预防。目前已知的疫苗概括起来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以及生物技术疫苗,其中生物技术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以及DNA疫苗等。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经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后,失去其感染能力,但仍然保持其免疫原性,接种后能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的生物制剂。由于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使用剂量较大,免疫期较短,但加入适当的佐剂后可增强免疫效果,延长免疫期。油乳剂灭活疫苗是以矿物油…  相似文献   

10.
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凯  张倩  赵宝华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7):39-41,44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严重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将基因工程用于疫苗生产已经成为生物技术的热点内容之一。治疗性基因工程疫苗是近些年研究的重点,并迅速从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如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肿瘤疫苗等。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阐述基因工程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策略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基因工程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免疫途径广泛、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当今与未来疫苗研制与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选用的载体类型,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分为病毒活载体疫苗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简要概述了病毒活载体疫苗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苗在上海通过由教育部主持的成果鉴定。据该项目主持人郑兆鑫教授介绍,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像灭活疫苗那样培养大量高致病性强毒,不存在散毒的问题,在生产和使用中是安全的,这项研究技术创新表现在疫苗基因的构建上,找到了最佳病毒抗原表位基因结合串联结构;连接肽和表达载体设计新颖。科研人员还建立了常规方法不同的免疫蛋白变性和复性以及发酵的工艺路线,通过免疫实践证明,该疫苗具有很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传染性支气管炎给我国规模化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尝试研制重组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了解其免疫效应,以期获得高效而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为更好地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现状,文章从各种表达载体系统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蛋白的优缺点及其产生免疫保护效应的角度,对近年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概述,且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现存的问题,展望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2017年和2021年甘孜州地区牦牛免疫羊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甘孜州三个县共1 244头健康成年牦牛在首免后间隔28 d二免,二免后15 d统一采血并分离血清,应用牛包虫病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Eg95特异性免疫抗体。结果得出:牦牛免疫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稳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一 疫苗及接种方法 1 疫苗质量不稳定 疫苗是由免疫原性良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包括活菌(毒)苗、灭活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苗等几种类型。如果制备疫苗的菌株抗原性差,毒力不稳定,生产操作失误或污染强毒,疫苗效价低,保护率低,免疫期短或引起其它感染,就可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禽》2005,27(14):55-55
在科技部863计划的支持下,以提高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能力和安全性为目标,在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和免疫佐剂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克隆抗原或疫苗研制用相关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效表达的稳定载体,建立并完善了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评价体系和规模化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二价基因工程疫苗、4种DNA疫苗(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核酸疫苗)、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在四川省动物疫控中心组织举办的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对牛的免疫效果评估会上,专家通过严格评估一致认为,将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简称羊包虫病疫苗)用于牛身上,同样可以取得明显的免疫效果。鉴于包虫病免疫已纳入国家强制免疫计划,且该疫苗的使用对牧区包虫病防控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猪瘟作为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一些国家已经利用我国学者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彻底清除了猪瘟,然而我国却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另外,常规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尚无法区分。因此,新型疫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基因工程疫苗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本文对国内外猪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1口蹄疫遭遇中国克星,基因疫苗为动物装上保护伞《中国动物保健品信息》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郑兆鑫教授和上海农科院徐泉兴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协作攻关,在口蹄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经专家鉴定,他们研制成功的“抗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属中国首创。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不带任何感染性病毒,既不会引起感染,也无副作用,接受免疫后可对动物保护4~5个月,疫苗在8℃下可保存一年,已达到高质量的畜用疫苗标准。抗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现已获得国家科技发明成果专利证书,而且还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业生…  相似文献   

20.
郑四清  周校柏  黄洁 《养猪》2004,(1):19-19
生长抑素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简称激生1号,是由著名免疫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杜念兴教授设计,南京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以促进动物生长的一种新型疫苗,是国家863高科技成果。本疫苗利用激素免疫调控机理,通过疫苗免疫动物。产生生长抑素(SS)抗体中和动物体内生长抑素,使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