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泡型包虫病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又被称作"虫癌"、"第二癌症"。狗是包虫病传播的重要源头,棘球绦虫寄生的终末宿主。狗排出虫卵,污染草场和水源等生活环境,人、牛、羊和啮齿类(草原鼠兔等)动物因误食被虫卵污染的水和草等而感染上包虫病,成为棘球绦虫寄生的中间宿主。在藏区,牧民们常常用牛羊内脏给狗喂食,由于有的脏器可能感染包虫病,未经处理直接喂狗,导致狗被感染,  相似文献   

2.
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是包虫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动物包虫病防控是治理包虫病危害的根本举措。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是我国包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2015年石渠县启动防控试点工作以后,四川省组织形成了在藏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双灭源、三切断、八举措"的"238"石渠模式。即以犬只驱虫和家畜免疫为核心,控制传染源;切断犬只虫卵污染环境、环境虫卵感染牛羊及人、牛羊病变内脏被犬只误食等3个传播循环链上的关键点;抓好犬只管控、家畜免疫、检疫监管、流调监测、鼠害治理、能力提升、宣教培训和防控保障等第8项举措。石渠县动物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犬和家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从2015年末的28.80%和42.95%降至2016年末的13.89%和37.83%。  相似文献   

3.
牦牛脑包虫病也叫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蚴的幼虫寄生在牦牛大脑、脊髓,而引起脑炎、脑膜炎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体内寄生虫疾病。多头蚴的最终宿主为犬科类动物,由于牧区农牧民有饲养犬科类动物看家护院的习惯,因此,在牧区牦牛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很高。当健康牛接触到被犬科类动物粪便污染的垫料、饲料、饮用水和牧草后,寄生虫就会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产生危害,因此,做好该种疾病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牦牛脑包虫病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1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包虫病是16种优先防治病种之一。2包虫病是怎样形成的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内的棘球绦虫成虫所产的虫卵,随这些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食物等,人或羊可经消化道感染虫卵,虫卵内的六钩蚴在消化道孵出,并钻入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移行到全身各处,其经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是世界上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病(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1],据报道,牛、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达7.25%、11.30%,海西德令哈地区牛、羊感染率高达90.0%和59.6%[2-3],人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达6.1%和5.1%[4]。犬在青海省牧区作为看护牛羊和守护家园的动物,具有庞大的数量,和人及动物接触最为密切。犬作为包虫病的终末宿主,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据报道,青海省犬细  相似文献   

6.
<正>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又称细粒棘球绦虫病,犬为终末宿主、家畜是中间宿主;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犬的小肠寄生的细粒棘球绦虫发育成熟后排出的大量虫卵,而被虫卵污染的土壤、草地、水源、犬的皮毛,被人和家畜食入,在家畜和人体内的脏器中发育成包虫囊,囊内有无数的原头蚴,当感染  相似文献   

7.
包虫病净化工作的开展需要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大批量检测样品为基础。由于包虫病的传播,犬类是终末宿主,在农牧区是至关重要的传染源。因此,有必要完善和建立包虫病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检测体系。包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犬粪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应用,不但可以评估自然感染情况,也可精准检出每一只染病羊和犬,使包虫病净化工作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而导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是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包虫病终宿主为狗、狼、狐狸、猫等食肉动物,成虫寄生在这些动物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饮水、牧草等;中间宿主是食草动物牛、羊、马、骆驼、和猪及小型啮齿动物等因食入虫卵而引起脏器组织病变;人因误食虫卵可发生包虫病.  相似文献   

9.
正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病,由棘球绦虫幼虫引发的慢性寄生虫病,包虫病是我国动物疫病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为确保防疫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本文概述了牛羊包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技术,供参考。1牛羊包虫病该病作为我国优先防控的重点对象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据调查该病的致病寄生虫主要是棘球绦虫幼虫。在牛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牛羊感染包虫,不利于牛羊健康生长,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河北省承德市接坝地区牛羊群包虫病潜在风险因素,对承德市接坝地区23个乡镇的184个养殖户进行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牛羊养殖方式粗放、犬粪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犬密切接触羊牛群、驱虫后没有对犬进行拴养是包虫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较好。结果表明,养殖户加强牛羊管理,对犬合理驱虫,限制散养犬接触牛羊群对于降低包虫病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寄生在犬、狼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牛羊脑及脊髓中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又因其能引起明显的转圈症状,故俗称"转圈病"。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犬、狼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逸出污染饲草、饲料或饮水。牛、羊等中间宿  相似文献   

12.
<正>人畜共患包虫病流行和传播的规律,通过以"切断病原循环链"为主的措施,制定了综合防控该病策略。防控原则:切断绦虫蚴和成虫在中间宿主牛、羊等家畜和终末宿主家牧犬、宠物动物之间的传播,由于终末宿主的数量远远少于中间宿主,犬的数量仅占家畜数量的几十分之一,因此,对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切入点、应该放在对终末宿主的控制上,控制棘球蚴成虫在犬体内的寄生是当地包虫病控制的主攻方向,对家  相似文献   

13.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多发于羊脑的疾病,其是由多头囊尾蚴寄生,经过食肉动物食道产生多节绦虫,随后进行产卵,经动物粪便在草场上蔓延,对牧草进行污染,而羊草在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牧草之后,绦虫进入到羊脑中,形成羊脑包虫病。该疾病的出现对羊群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不利于放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保证羊群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包虫病防控工作,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2010—2015年)》有关要求,认真加强犬的管理,开展犬的驱虫、病原检测、牛羊检疫、病害脏器无害化处理等防控工作,确保了项目工作顺利进行。一、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1.犬的感染率逐年下降。按照国家和兵团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5.
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是地方性寄生虫病。该病在养牛区呈现流行传播趋势,对接触牛群的人员有着较高的感染性,属于某些人群的职业性疾病。牛包虫病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其中以北方畜牧业传统区域呈现多区域性暴发流行。犬是该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包虫病流行区,居民习惯用牛羊等家畜的内脏喂狗,导致犬类感染。本文对牛包虫病的流行情况和致病机理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成虫寄生在犬、狼、猫等肉食动物(终末宿主)的小肠,绦蚴寄生在人、畜(中间宿主)的肝、肺。棘球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妨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西部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流行,也是我省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我市的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市包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掌握西宁市及周边农业区县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10月在西宁市乐家湾牛羊屠宰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重要寄生虫病.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目为100~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 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被羊只(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内,其后随血液被带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星期发育至粟粒大小,6星期后囊体2~3毫米.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后,多头蚴的头节吸附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互助县畜间包虫病流行范围与防治效果,科学指导下一阶段包虫病防治工作,本研究于2021-2022年对互助县南门峡、威远、林川等牛羊养殖量较大的乡镇开展了畜间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终末宿主犬采取剖检法,犬粪采用包虫抗原ELISA法检测,牛羊采取屠宰后观察脏器包囊判定,分别统计犬和牛羊包虫感染率。另外,为掌握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感染情况,采集其粪便进行了粪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犬粪样品1 860份,阳性率为0.97%,剖检犬20条,阳性率为0;检查牛脏器1 178份,阳性率为6.45%,其中自繁自育牛613份,阳性率为3.59%,贩运育肥牛565份,阳性率为9.56%;检查羊脏器2 055份,阳性率为8.71%,其中自繁自育羊1 115份,阳性率为5.92%,贩运育肥羊940份,阳性率为12.02%;检测野生动物粪便28份,阳性率为14.3%。本调查为全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和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在牧区被称为"虫癌"。一、发育过程寄生在犬小肠中的成虫发育成熟时,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水源等,虫卵被牲畜(羊、牛)等中间宿主或人吞食后,卵内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进人肝、肺等脏器,约经5  相似文献   

20.
<正>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一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食入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草时而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100~250个,包囊由豌豆大到鸡蛋大。近年来,笔者遇到了多起小尾寒暴发羊脑包虫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