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PRV的毒力是由几种基因协同控制,主要有gE、gD、gI和TK基因。发现TK基因一旦灭活,则PRVT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 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 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 nm,呈放射状排列的  相似文献   

3.
正猪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线状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核酸基因组鸟嘌呤和胞嘧啶(G+C)含量高达73%,糖蛋白达9种,病毒粒子为圆形,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和纤突。病毒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最外层的囊膜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的表面有长约8~10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猪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毒株之间在毒力和  相似文献   

4.
伪狂犬病病毒吉林分离株感染BHK-21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吉林分离株PRV-JL感染体外培养的BHK-21细胞为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形态发生学和宿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RV能导致BHK-21细胞圆缩,并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为140~210 nm,未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90~150 nm,多呈中空状,部分呈致密核芯。病毒吸附于细胞后以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在胞核内复制,装配好的病毒粒子以出芽的方式离开细胞核,获得最初的囊膜,进入胞浆;在胞浆内的病毒粒子又利用高尔基体的膜结构合成第2层囊膜,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最后包裹有完整病毒粒子的高尔基囊泡与细胞膜发生融合,将病毒粒子释放到细胞外。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胞浆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增生、嵴肿胀、脱落,最后空泡化,整个细胞裂解、破碎。  相似文献   

5.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能导致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或温和型猪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猪瘟病毒有囊膜二十面体球状病毒,粒子直径为40-50纳米,核衣壳直径约为29纳米,囊膜表面的糖蛋白纤突结构6-8纳米。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粒子没有囊膜,由核酸和衣壳组成,核酸为双节段双股RNA.病毒粒子由32个壳粒组成。病毒粒子直径58~65纳米,细胞内病毒粒子直径20~30纳米。病毒呈卵圆形,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相似文献   

7.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热,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哺乳仔猪呈现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的综合症状。陆良县三岔河镇沙沟某猪场的165头猪在2011年10月突然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伪狂犬病。1病原体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为150~180 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 nm。病毒囊膜  相似文献   

8.
王雪敏  陈溥言 《中国家禽》2007,29(14):54-5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隶属于疱疹病毒科仪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直径为195~250 nm,根据其颗粒的大小又可分为大囊膜颗粒(直径180 nm左右)和小囊膜颗粒(直径150 nm左右).核心缠有DNA的纤丝卷轴,纤维末端固定于衣壳下侧,衣壳为正20面体,由162个长形中空壳粒组成,每个角上有5个壳粒,共有12个五邻粒,150个六邻粒.衣壳周围常有一层无定形的致密物质,称为皮质,皮质外有膜包被,为典型的类脂双层膜,其上有短的纤突.……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猪疱疹病毒I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0~150纳米,属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有囊膜。病毒主要存在于脑脊髓中,在血液和内脏器官中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对干燥、低温、酸性等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猪肉中存活5个月以上。病毒对碱性、温热等抵抗力弱,紫外线、火碱、来苏儿、过氧乙酸能很快将其杀死。2流行病学猪、牛、羊、犬、猫、水貂、狐狸、鼠类等44种哺乳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家畜和鸟类都可被感染。伪狂犬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为线性双股DNA,有囊膜和纤突PRV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能在猪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病变,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相似文献   

11.
伪狂犬病病毒北京株的纯化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伪狂犬病病毒(PrV)北京株细胞培养物经超速离心沉淀后,用质量分数30%、35%、40%、45%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收集病毒蛋白带,经10g/L醋酸负负染色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结果表明,病毒粒子主要集中于35-40%蔗糖界面处,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50-210nm,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00-160nm,证明上述纯化PrV的方法是可行的,为今后建立分抗PrV杂交瘤细胞株及开展基因工程抗  相似文献   

12.
1病原禽流感病毒(A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平均100纳米。流感病毒为负链单股RNA病毒,基因组是分节段的,由8个片段组成,共编码8种结构蛋白和2  相似文献   

13.
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herpesvirus 1, AnHV1),将其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过滤性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纳米,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的线状双股DNA,与蛋白缠绕形成病毒核心,大小约为150 kb,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中间有内部重复序列.衣壳为对称的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它由162个相互连接呈放射状排列且有中空轴孔的壳粒组成.核衣壳外为外膜,其绕以囊膜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囊膜蛋白为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介导病毒进入细胞,促进病毒的成熟与释放.文中对病毒形态结构、蛋白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更清楚地认识该病毒的特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僵硬热、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以感染黄牛、奶牛、肉牛和水牛为主的急性传染病。1病原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呈子弹状或圆锥形,成熟病毒粒子长100~230nm,宽45~100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牛流行热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经10min,37℃条件下经18h可将其灭活,pH 2.5以下或pH 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1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RNA病毒,现归类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45~80纳米,可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生长,不凝集鸡、猪、牛、羊、兔、鼠及人的细胞。有机溶剂,如氯仿可使之失活。不耐热,37℃12小时感染力降低50%。对酸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暴发猪伪狂犬病,但因及时使用了猪伪狂犬疫苗,并对猪场伪狂犬病推行了一系列的净化措施,疾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毒也因此沉寂了二十多年。从2009年起,各地猪场伪狂犬病毒转阳的现象开始持续发生,伪狂犬病也因此开始在各地肆虐,给猪场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1病原及流行情况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纳米,核衣壳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毒京A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培养方法从北京某猪场一死亡仔猪中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毒,定名为京A株。该病毒可在乳兔肾原(次)代细胞或兔肾传代细胞上繁殖继代,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接种家兔则呈现以奇痒为特征的神经症状并导致死亡;病毒能被伪狂犬特异性血清中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囊膜及纤突,直径120—150nm,部分粒子尚可见到核衣壳。  相似文献   

19.
<正>1流行病学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犬业、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产生了极大危害。犬瘟热病毒(CDV)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的核糖核酸病毒,外面有一脂蛋白囊膜。该病毒呈多形性,直径为120~300纳米,囊膜上有血凝素而无神经氨酸酶。CDV对热和干  相似文献   

20.
禽病毒性关节炎是病毒引起鸡和火鸡传染病。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使鸡发生跛行,增重减少,降低饲料转化率,从而导致总体生产性能下降。1病原禽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无囊膜,呈正二十面体对称,有双层衣壳结构。完整病毒粒子直径75纳米,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6~1.37克/毫升。病毒基因组为分节的双股脱氧核糖核酸,由大小不同三个类别的十个节段组成。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强。耐热,抗过氧化氢、2%来苏尔、3%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