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伏松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18-219,221
从临床表现胸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死鸡肝脾和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病毒(IBDV—FJ)。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无血凝性,在琼脂扩散试验中能与抗IBDV特异性血清出现1条清晰的白色沉淀线;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出现与临床一致的病变。并回收到病毒;应用针对IBDVVp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能扩增到长度为1041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毒vp3基因与IBDv超强毒和经典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8.2%和95.2%。初步鉴定该分离毒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动物模型,将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毒株人工感染5周龄的SPF鸡,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打分的形式研究攻毒后2~432h,感染鸡法氏囊中病毒的定位以及法氏囊组织病变和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感染鸡的法氏囊与法氏囊腔中都能检测出病毒和有病理损伤的现象,且IBDV检出的时间迟于损伤出现的时间。法氏囊小结中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先协同增长后有所不同的变化趋势。并在感染后期发现感染鸡法氏囊中仍能检测出病毒且有少量新生的淋巴小结。通过详细记录鸡感染IBDV BC6/85后的整个病程,初步建立了该毒株的动物模型,并通过打分的形式,将感染鸡法氏囊中的病毒增殖与炎症损伤两者联系起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病的致病机制并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细菌活疫苗的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含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VP2基因重组质粒pET28a/VP2的大肠杆菌BL21在体外诱导表达后给鸡接种.试验鸡分为9组.接种液每毫升含2.0×1010个细菌,口服3次.在21、35日龄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抗IBDV血清抗体;在35日龄以标准强毒株BC6/85进行攻毒;根据攻毒后法氏囊的IBDV抗原阳性数和法氏囊病变发生数统计其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该疫苗诱导鸡只产生抗IBDV免疫力与接种途径、剂量、接种次数密切相关;口服接种不能诱导鸡只产生抗IBDV的免疫力;该重组细菌进入体内后不再表达VP2.  相似文献   

4.
 雏鸡 1日龄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 (CAV) ,于 8日龄接种 L asota疫苗 ,免疫后 2 8d进行新城疫强毒 (v NDV)攻击 ,以同龄未感染 CAV和用 L asota疫苗免疫并经 v NDV攻毒雏鸡为对照 ,检测其免疫保护效应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及 T细胞增殖反应 ,法氏囊和脾脏 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含量 ,血凝抑制抗体 (HI)滴度等。结果表明 ,CAV人工感染并用新城疫 (ND)疫苗免疫雏鸡经 v NDV攻击后的免疫保护率为 6 0 % ,对照组雏鸡 v NDV攻击后免疫保护率为 10 0 %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和 T细胞增殖反应、法氏囊和脾脏Ig G+ 、Ig M+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 Ig G、Ig M、Ig A含量及 HI抗体滴度 ,均较对照组雏鸡显著降低。说明感染鸡贫血病毒雏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的免疫保护效应及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 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法氏囊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弥漫型 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淋巴细胞总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ANAE~+淋巴细胞的上述变化在胸腺髓质、脾脏动脉周围鞘和红髓,盲肠扁桃体弥散区、哈德尔腺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及法氏囊淋巴小结皮质等区域较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2000,34(6):77-80
雏鸡 1日龄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 (CAV) ,于 8日龄接种 L asota疫苗 ,免疫后 2 8d进行新城疫强毒 (v NDV)攻击 ,以同龄未感染 CAV和用 L asota疫苗免疫并经 v NDV攻毒雏鸡为对照 ,检测其免疫保护效应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及 T细胞增殖反应 ,法氏囊和脾脏 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含量 ,血凝抑制抗体 (HI)滴度等。结果表明 ,CAV人工感染并用新城疫 (ND)疫苗免疫雏鸡经 v NDV攻击  相似文献   

7.
珍珠鸡对马立克氏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珍珠鸡和黄鸡经腹腔用马立克氏病毒攻击.攻毒后的黄鸡作为阳性对照,未攻毒珍珠鸡作为阴性对照。隔离饲养10周,珍珠鸡对马立克氏病产生抵抗力:(a)攻毒珍珠鸡和未攻毒珍珠鸡在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b)攻毒珍珠鸡未发病和死亡,黄鸡组死亡率为50%;(c)攻毒珍珠鸡未见到任何肉眼病变;(d)羽囊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表明,所有珍珠鸡均阴性,黄鸡组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18周龄SPF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后,均在11d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种鸡在免疫后1~15d内均未检出病毒血症。在开产后在5个月的产蛋期内,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100%REV母源抗体阳性。对3日龄雏鸡的攻毒试验表明,相对于无母源抗体的SPF鸡,REV母源抗体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弱经接种REV低代毒造成的生长迟缓、中枢免疫器官萎缩及其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程太平  荣俊  王怀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54-5555
将14日龄SPF鸡分为5组,A、B和C组分别接种保存期为203、403、70 d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亚单位疫苗,D和E组不接种。35日龄时,对A、B、C、D组的鸡以100倍法氏囊感染剂量的标准强毒株IBDV BC-6/85进行滴鼻。攻毒后第4天,将所有鸡致死,进行剖检,观察法氏囊眼观病变,取法氏囊组织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法氏囊未见到明显肿大、变黄或胶冻样渗出物或出血等眼观病变及法氏囊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检测阴性判定为受到免疫保护。将各组的试验数据以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D组的免疫保护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与D组、B与D组、C与D组之间的免疫保护率具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2~8℃保存1年该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仍然相当好。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雏鸡接种ND疫苗后,其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等免疫器官组织中的各型浆细胞、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IBDV雏鸡接种ND疫苗后,无论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还是外周免疫器官组织(脾、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ANAE~+淋巴细胞总数和颗粒型ANAE~+淋巴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数量,与未感染IBDV对照组雏鸡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减少。所得结果揭示,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ND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的提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攻击4周龄的非免疫鸡,以超速离心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应用蛋白酶K消化和Trizol(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法)处理2种方法从纯化的IBDV中抽提dsRNA。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割胶-酚-氯仿抽提可获得纯化的dsRNA,研究发现应用蛋白酶K消化获得的纯化RNA产量高,用其作模板进行RT-PCR可扩增IBDV基因组全长cDNA A片段和B片段、VP2基因和VP2-4-3基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镜连续观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人工感染雏鸡后不同时期法氏囊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对法氏囊内SIgM,SIgG,SIgA3种抗体生成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液中IgM,IgA,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结果表明,IBDV感染后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了严重变性、坏死,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碎裂、溶解,线粒体溶解呈空泡样结构,其他细胞器破坏溶解,在法氏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上皮细胞等细胞的胞浆中可见不同类型和排列方式的病毒粒子。IBDV感染后法氏囊内抗体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中抗体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揭示雏鸡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免疫酶组化法分析雏鸡接种IBDV后,病毒在体内分布和病理变化,接种后6,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小时扑杀,每次扑杀5只。对照组雏鸡与实验组同步扑杀,每次扑杀3只。结果表明:雏鸡感染IBDV后,要从其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肝脏,肾脏,腺胃,小肠,盲肠和肺脏等器官检出IBDV。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经多次、高度免疫的健康蛋鸡,从其所生产的蛋中,提取蛋黄,制成抗IBDV和NDV二联高免蛋黄液。其抗NDV的HI抗体和抗IBDV的中和抗体、沉淀抗体均达到较高的水平。经室内人工发病治疗试验及大田生产应用证明:鸡只注射二联高免蛋黄液之后,在短时间内对IBD及ND有预防作用;对刚发病的鸡群,及时用其注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DNA作佐剂的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肠杆菌DNA作为鸡新城疫灭活苗的佐剂接种 15日龄雏鸡 ,以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为对照 ,用血凝抑制实验检测病毒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DNA及油乳剂两种佐剂均能增强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的效价 ,二者组间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 ,但大肠杆菌DNA佐剂组雏鸡的体重明显高于油乳佐剂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17.
将7日龄黄羽肉鸡300只均分为5组,即对照组、常规疫苗剂量配合活性肽组、常规疫苗剂量减半配合活性肽组、生理盐水组和活性肽组。通过间接ELISA测定血清抗体水平及计算法氏囊指数等试验方法,研究活性肽和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免疫剂量配合活性肽组和疫苗剂量减半配合活性肽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免疫剂量配合活性肽组的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常规剂量减半组与对照组在血清抗体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说明活性肽对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疫苗剂量减半配合法氏囊活性肽应用能达到常规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家蚕培养细胞及幼蚕中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Western免疫印迹和ELISA均检测到春蚕和秋蚕中的VP2蛋白活性。含VP2的春蚕蚕血制成的注射疫苗皮下注射18日龄非免疫鸡,两周后二免;含VP2的秋蚕蚕血冻干制成口服疫苗,隔天喂服18日龄非免疫鸡。于首免后第10,13,21,28,37日分别采血,第37日攻毒。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显示注射组及口服组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4211.3和1∶3118.9,攻毒结果显示它们对IBDV中国标准强毒株BC6/85的攻击保护率为100%和80%。以上研究表明家蚕表达的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开发实用化低成本的疫苗打下了扎实基础。IBDV亚单位疫苗的口服免疫有效是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9.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VP2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序列共有492个核苷酸,编码164个氨基酸。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变化特征:第一亲水区P222A、疏水区的K249Q和S254G、N279D和T284A,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HK46﹑OKYM和CH1-97极为相似,而与致弱株Cu-1)及变异毒株Var-E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IBDV分离株均属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序列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分离出一株具有特殊分子特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HLJ-0504,并对其基因组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LJ-0504的基因组A节段属于超强毒株,而其B节段则来源于另外一个独特的祖先。动物实验表明,HLJ-0504对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00%和86.7%。[结论]具有独特基因组B节段的vvIBDV仍在我国流行,我国IBDV的进化特征存在多样性。IBDV的毒力不是由基因组的A或B单独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